TOP
0
0
【13悅讀日】4/13~4/17 消費滿699送100元E-coupon
四庫全書初次進呈存目:集部
滿額折

四庫全書初次進呈存目:集部

定  價:NT$ 4800 元
優惠價:793792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商品簡介

《四庫全書初次進呈存目》是一部二百多年前為呈給乾隆皇帝御覽的書稿,現藏於國家圖書館。這是乾隆三十八年《四庫全書》開始編修以來,各書提要第一次的彙輯,分以經、史、子、集四部,每部之中再依類別歸屬編成「總目」,是故此書應可說是日後《四庫全書總目》的原型。各部首冊首葉浮貼「初次進呈鈔錄經部」、「初次進呈鈔錄史部」、「初次進呈鈔錄子部」、「初次進呈鈔錄集部」箋條,提要撰寫形式與《四庫全書》《四庫全書總目》之提要相同。

此書稿原件一套線裝48冊,約4000多頁,1790條提要,以行楷鈔寫,端正清麗。今次本館與國家圖書館合作,重編為經部2冊、史部2冊、子部2冊、集部3冊共計9冊,除第1冊增編「總目」之外,每冊均編製「單冊目錄」,並依經、史、子、集四部,分別編製總碼以利檢索,外裱黑色緹花布面燙金精裝而成。原書內頁框線晦暗不明,經加製紅色框線,以雙色印刷,增添書籍的明亮與舒適感;並結合數位防偽技術,藉以突顯此書版權的專屬性。

臺灣商務印書館為秉持保存文獻,宏揚文化之初衷,並紀念本館在臺六十六週年館慶,經徵得國家圖書館同意合作出版此書,期使此一文化瑰寶,得以化身千百,沾溉世人。

作者簡介

國家圖書館

原名為國立中央圖書館,創設於民國22年,85年始易名為國家圖書館。依「圖書館法」規定,國家圖書館為「全國出版品之法定送存機關」,本館的服務對象及設立宗旨,係「以政府機關(構)、法人、團體及研究人士為主要服務對象,徵集、整理及典藏全國圖書資訊,保存文化、弘揚學術,研究、推動及輔導全國各類圖書館發展。」面臨知識經濟時代,本館已提供複合式服務,實體與虛擬館藏並重,紙本與數位化典藏兼顧。(資料來源:國家圖書館簡史)

臺灣商務印書館

商務印書館首先在1947年派員到臺北籌設分館,10月購得現址臺北市重慶南路一段37號三層磚木造房屋一幢,積極營修,於次年年初開業。也是自1945年以來,最早在臺灣成立的五家出版事業之一,六十年來始終堅持以民間企業獨立經營,以「出版好書、輔助教育、發揚經典、提倡新知」為己任。(資料來源:臺灣商務印書館)



我國目錄之學,以西漢劉向所撰之《七略》為最早。劉向於成帝時奉詔校經傳諸子詩賦,輒條其篇目,撮其旨意,錄而奏之。史稱:「劉向司籍,九流以別,爰著目錄,略序洪烈。」(《漢書》卷一百下〈敘傳〉)旨在辨章學術,考鏡源流。唯事未竟而劉向卒,哀帝復使其子劉歆繼成之。歆於是總羣書而奏其《七略》,這是我國圖書分類著作之始。惜原書已經失傳,唯《漢書‧藝文志》依其分類,尚可略見梗概。後世因之,迭有著作,至宋代《崇文總目》與晁、陳二書目,目錄學之發展,達到一個高峯。

唯自蒙元滅金朝和南宋,入主中夏之後,或因邊疆民族比較不重視文教,其義漸乖,目錄之學乃告式微,元明兩朝以迄清初,無論官撰私籍,率僅部次甲乙,但供藏弃檢尋而已。如明代官修之《文淵閣書目》,所錄諸集,以《千字文》編號,有冊數而無卷數,頗乖著作之體,其疏漏潦草,殊出人意表。在此四百餘年間,欲求一部分類完善,編次有序之目錄學著作,竟不可得。及至清代纂修《四庫全書》,編著《四庫全書總目》和《簡明目錄》,始扭轉了這一頹勢,使我國的目錄之學猶如大地春回,重煥光華。

《四庫全書》共收書三千四百餘種,計三萬六千餘冊,薈萃前人著述而彙為一大叢書,集歷代文獻之大成,此不特為我中華文化之輝光,亦世界人類智慧經驗之所凝聚。論者或謂,乾隆之修四庫,蓋清帝借「右文」之名,行禁燬之實,所查禁之書較著錄者猶多。今姑不論其動機為何,其書薈萃我國歷代典籍之精華,則為學者所共推。尤其難能可貴者,不論是著錄之善本或存目之書,每校一書,皆有館臣撰寫之提要,撮述其書內容、提要鉤玄,考證作者仕履與版刻源流,並略評其得失。各文悉出翰苑精英或專家學者之手,而由總纂官紀昀總其成。

隨後復彙集各書提要,合編為《欽定四庫全書總目》(今多習稱為《總目提要》),凡二百卷,分經史子集四部,再析分為四十四類,類下有屬。全書含四庫著錄者三千四百餘篇,存目六千八百餘篇,合共一萬餘篇提要,卷帙繁富,門類允當,而文章爾雅,考證精審,議論亦頗公允。此外又專輯四庫所著錄各書,括其簡要為《四庫全書簡明目錄》。此二書實足以津逮後學,為學者最佳之讀書指南,凡從事學術之工作者,莫不人手一編,以備參考。

所謂「鴛鴦繡出憑君看,更把金針度與人。」《四庫全書》是繡出之鴛鴦,而《四庫總目》與《簡明目錄》則係館臣度人之金針。這種開放之胸襟,與傳統匠師傳授技藝時恆常暗留一手之陋習,截然不同。清人受此影響,新目錄學如《鄭堂讀書記》、《愛日精廬藏書志》等,紛然蔚起,一時稱盛。對我國學術之發展,助益甚大,而《四庫總目》實開其先河。

《四庫全書》之編纂,一共歷時十年,纂修諸臣多達二三百人,其中如紀昀、陸錫熊、王際華、戴震、邵晉涵、彭元瑞、姚鼐、翁方綱等,皆係翰苑名臣或全國知名學者,他們所校各書,或先作札記、或撰寫書後,或逕作提要分校稿,已見於許多清人文集中。各提要均一再撰寫修改,方成定稿,寫入四庫書中,或交付刊刻編入總目。至四庫總目之刊本,無論最早之武英殿本、浙江刊本、以及清同治間之廣東刊本,內容均有不同;至於七閣四庫全書,其原書提要與總目,亦均各有詳略異同,未能一致。

今市上有許多《四庫總目編纂考》之類的著作,蓋已漸成一門專門之學,非三言兩語所可輕易論評。四庫提要之成,絕非短時間所能彙集撰述,更非一人之力所能完成,乃是眾志成城,方能成此偉業。其中醞釀之過程,當有蹤跡可尋。

國家圖書館所藏之善本古籍中,頗有幾部與四庫總目相關之典籍,其中《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不分卷一冊,係總目提要之殘卷,存卷四十五至四十九,正史、編年、別史之殘篇數十葉,文中多朱墨筆削,當是總纂官紀昀手記,十分珍貴。又一部即本次影印之《四庫全書初次進呈存目》不分卷,原書共四十八冊,計共二千零二十四葉,凡一千八百七十餘篇提要,份量可觀。若持與總目相勘,有四庫著錄者,有只見於存目者,內容大同小異,此書當是四庫總目之雛形。

今臺灣商務印書館別具慧眼,欲將此書影印出版,實深所欣幸。蓋國圖為今之蘭臺,不僅有守藏之責,亦肩負推廣之任。而商務則為我國出版業巨擘,向以影印古籍、傳承文化、振興學術為職志。今合作重印珍籍,期能繼先輩之遺緒,並發揚中華文化,兩美並臻。

國家圖書館館長
謹識
中華民國101年11月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3792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