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科學史話II
滿額折

科學史話II

定  價:NT$ 250 元
優惠價:79198
領券後再享89折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22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 科學史家筆下的現代史,臺灣商務印書館大受好評之作《科學史話》第二彈。
★ 收列民國以來科學界軼聞趣事、掌故密辛,勾勒出一幅幅迭宕起伏的畫卷。

本書是《科學史話》的姊妹作。《科學史話》只收史前至清末的部份,本書則收列民國至今的部份。民國以來科學界有哪些軼聞趣事、掌故密辛?本書為您勾勒出一幅幅迭宕起伏的畫卷。

本書繼承《科學史話》餘續,仍以短文為主。因為事關現代史,隨意披閱,都可能讓人欷歔吟嘆、欷低迴不已。試舉幾個例子,以見其梗概。

〈一二八事變與中國化學會之成立〉,說明1932年日本發動一二八事變,傳說日本將使用化學武器,化學家為了救亡圖存,發起成立「中國化學會」。因外患而成立化學會,全世界恐無他例。

〈誰是中國原子彈之父?〉,詳述中共發展核武的「596計劃」的來龍去脈,簡介幾位關鍵人物。中國原子彈之父到底是誰?本文試著以春秋之筆給出答案。

〈中國人何時能榮獲諾貝爾獎?〉一文是楊振寧先生於1999年寫的,他根據五點分析,認為「在中國人的土地上發展出可獲得諾貝爾獎的作業我想應該是20年之內的事。」

〈愛因斯坦擬議訪華始末〉一文,敘述一段歷史公案。1922年,愛氏訪問日本,事前和北大校長蔡元培談妥,將順道訪問中國,但愛氏並未踐約。這段公案可以從另一個側面了解愛氏的為人。

〈蓬萊米的由來〉一文,說明一段鮮為人知的掌故。日本據台後,日本人吃不慣台灣的秈米,台灣的氣候又不適合種植日本「在來米」(粳稻)。1922年,台北帝大的磯永吉教授種植日本「在來米」成功,當時的總督命名為「蓬萊米」。

〈蔣夫人的貓熊外交〉一文,敘說1941年蔣夫人宋美齡女士贈送一對貓熊給紐約動物園的前因後果,這是史上首次「貓熊外交」。11月9日凌晨4時3刻,蔣夫人在重慶向在紐約時代廣場舉行的致贈儀式發表廣播演說。

〈我國首次完成的核分裂實驗〉,說明我國首次完成核分裂實驗,不是在大陸,而是在台灣。時間是1948年6月。可惜這一由國人在艱困環境下完成的實驗,一向少有人注意。

〈航空救國——烏鴉洞的奇蹟〉一文,敘述抗戰期間,在貴州大定縣的一個溶洞中自製飛機發動機的艱辛過程。大定廠的員工,成為往後數十年海峽兩岸航空工業的種子人才。

〈錢學森的兩個污點〉一文,敘說有中國導彈之父的錢學森,在大躍進期間為農產「放衛星」張目,文革後又倡導研究特異功能和氣功,使得偽科學大行其道。這是錢氏抹不掉的兩個污點。

鼎嘗數臠,已可看出本書的特色。本書含40篇文章,大多在800字~1800字之間,不必花費多少時間,就能悠遊於現代史,讀到前所未聞的軼聞趣事、掌故密辛,這是何等樂趣!

作者簡介

張之傑

字百器。資深編輯人,作家,世新兼任副教授。業餘研究科學史,為中華科技史學會發起人、中研院科學史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史學會理事,另研究美術史、民間宗教、民間文學、西藏文學等。

寫作面向較廣,各類代表作有:《台灣善書小說選》、《西藏文學精選》、《畫說科學》、《生命》、《走出實驗室》、《寂靜的河堤》、《自然札記》、《名人的話》、《綠蜻蜓》、《江湖行》、《赤崁行》、《世界屋脊》。主編書刊以《環華百科全書》、《百科大辭典》兩巨構為代表。「商務科普館」已出版《科學史話》、《生肖動物摭談》兩書。

主編序 張之傑

科學學刊》(下稱科月)的「科學史話」專欄始自2005年元月,長期由我組稿。當科月和台灣商務印書館達成協議,將出版科普叢書時,我馬上想到「科學史話」欄目。到2010年底,這個欄目至少已刊出六十篇,出一本書綽綽有餘。

我還想起已開闢三十多年、時斷時續的欄目「大家談科學」。2002年我負責編務時,將這個欄目恢復,刊出若干和「科學史話」性質相近的短文。兩個欄目加總起來,可供挑選的約有八十篇。鑑於一本附有圖片的書,以七、八萬字為宜,所以我在《科學史話》的編序上說:

先將和中國無關的內容刪除,字數還是太多。再將科學哲學(通常較為無趣)的文章刪除,仍然刪得不夠。最後將有關民國時期的文章大筆一揮,這才滿足上述條件。因此,本書只收史前至清末、有關中國且有趣易讀的文章。

編妥《科學史話》,覺得民元至今和外國的部份應該各出一冊,於是又有《科學史話Ⅱ》和《科學史話Ⅲ》的構想。2011年4月8日,寫信給台灣商務的總編輯方鵬程先生:

方總編:
拙編《科學史話》只收史前至清代部份,民國至今應可另編一本。想聽聽您的意見。如認為可行,即可規劃第二輯。(2011/0408/0758)

張之傑敬上

當日就收到方總編的回信:

張教授:
民國以來的《科學史話》值得續編,敬請協助,早日完成。謝謝您的幫忙。(2011/0408/0914)

方鵬程敬啟

就在致函方總編不久,我的健康出了點狀況,《科學史話Ⅱ》(民元至今部份)的工作只好擱置。今春正式著手時,才發現科月上的文章不敷需用。「科學史話」合用的只找到六篇;「大家談科學」從欄目創始找起,合用的只找到十二篇。《科學史話》收文五十篇,《科學史話Ⅱ》也不能太少,不足的部份從哪來呢?

因此,如果說《科學史話》的編輯是「減法」,那麼《科學史話Ⅱ》就是「加法」。科月文章〈誰是中國原子彈之父〉、〈陳寅恪在科學史上的貢獻與啟示〉,篇幅達三、四千字,就從權收進來吧,《科學史話》可沒有超過兩千字的文章啊!〈中國地質學奠基人─丁文江〉達七千多字,就收取其一部份而成〈丁文江與地質調查所〉;〈郭璞、大衛和露絲─貓熊故事三部曲〉達五千字,就摘取其一節而成〈蔣夫人與貓熊外交〉。

我負責科月編務時,增闢一個以彩圖為主的專欄「台灣之美」,每篇只有七、八百字,其中三篇就換個題目而成〈八田與一和烏山頭水庫〉、〈阿里山鐵路的興建〉、〈櫻花鉤吻鮭的發現〉。至此連同「科學史話」的六篇和「大家談科學」的十二篇,來自科月的已有二十五篇。

然而,我的目標是四十篇,尚缺的十五篇哪裡來?劉廣定教授提供刊在《中華科技史學會學刊》上的一篇文章,我在《自然雜誌》、《大眾科學》、《國語日報》和《中華日報》寫過的短文各收一篇,加上這五篇已有三十篇了。尚缺的十篇怎麼辦?只好自己寫了。今年3月26日,我和大陸知名科普作家金濤通信,談到還有十篇待補的事:

我正在編《科學史話Ⅱ》,專收民國至今部份。科月所收民國部份不足,我預備補寫十篇,湊足篇幅。吾兄如有現成的一兩千字短文,盼提供,如此我可少寫幾篇。惟事先說明,科月和商務都不付稿費。

3月30日,收到金濤的信,他說:「我發兩篇舊作給你,嫌長可刪,不用也無礙。」我就不客氣的刪節,這是〈西北科學考察團〉和〈居里夫人與中國的核科學〉的由來。四月中旬起,要準備「第五屆海峽兩岸科普論壇」的論文,《科學史話Ⅱ》為之中輟約一個月。6月中旬復工,直到六月底才將補綴工作全部完成。

增補成四十篇,並不意味已經告成,配圖的工作還沒開始呢!《科學史話》主要來自「科學史話」欄目,原本就篇篇附圖,只要略加補強即可。《科學史話Ⅱ》約有三十篇需要配圖,從6月30日起,一陣急行軍,至7月7日殺青,當天寫信給科月「科普館」負責人曾耀寰博士:「史話二已編好,只要加上編序,就可交稿了。我將於下週三前將光碟交到科月,請便中往取。」

至於《科學史話Ⅲ》,我因去年四、五月間健康出了點狀況,人生已從加法變成減法,史話Ⅲ的工作已於今春情商好友劉宗平教授接手,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2012年7月8日於新店蝸居)

目次

丁文江與地質調查所 張之傑
北京人的發現 張之傑
中國生物學的啟蒙者─秉志 張之傑
一二八事變與中國化學會成立 劉廣定
回顧「中文電腦化」時代的誕生 馬志欽
為華南虎興亡繼絕 張之傑
誰是中國原子彈之父? 張之傑
中國人何時能榮獲諾貝爾獎? 楊振寧
誰是中國物理學之父? 李精益
陳寅恪在科學史上的貢獻與啟示 劉廣定
台灣的科研不是日本人奠定的 張之傑、劉昭民
愛因斯坦擬議訪華始末 張之傑
陳維壽和紫蝶幽谷 張之傑
八田與一和烏山頭水庫 張之傑
阿里山鐵路的興建 張之傑
中國距離諾貝爾獎還有多遠 張之傑
SARS事件有感 張之傑
櫻花鉤吻鮭的發現 張之傑
湯佩松與清華燭 劉廣定
中國生物界的一場爭論 胡宗剛
白鰭豚哀歌 陳德勤
蓬萊米的由來 李學勇
誰是台灣半導體之父? 張之傑
汶川、露絲、貓熊 張之傑
蔣夫人的貓熊外交 張之傑
雁月飛在中國的重力測量 吳燕
我國首次完成核分裂實驗 劉廣定
優生學家潘光旦的賀婚詩 蔣功成
中華化學百年今昔比 劉廣定
航空救國—烏鴉洞的奇蹟 劉宗平
西北考察團 金濤
居里夫人與中國的核科學 金濤
胡先驌與水杉歌 張之傑
陳兼善去職秘辛 張之傑
錢學森的兩個污點 張之傑
吳稚暉的科普小說上下古今談 張之傑
朱洗與現代生物叢書 張之傑
李森科在中國 張之傑
毛澤東的打麻雀運動 張之傑
從吳郭魚到台灣鯛 張之傑

書摘/試閱

北京人的發現
張之傑

西元1900年,一位名叫赫勃勒(K. A. Harberer)的德國工程師(一說醫師)到中國旅行,在北京中藥鋪裡買了一批龍骨和龍齒;所謂龍骨和龍齒,其實是哺乳類的化石。赫勃勒把這批化石帶回德國,交給慕尼黑大學的教授舒羅塞(M. Schlosser)研究。

舒羅塞發現,其中有一枚近於古人類的化石,此物雖購自北京,但產自何方則不得而知。舒氏的報告1903年發表,他不能斷定這枚臼齒到底是人類還是類人猿所有,但他推斷在中國可能可以找到古人類化石。

舒氏的報告很少人注意,到了1916年,北洋政府的農商部在北京成立了一個地質學研究機構,這就是有名的地質調查所(下稱地質所),負責籌劃、催生的丁文江,順理成章地成為第一任所長。該所創立伊始,聘瑞典著名地質學家安德生(J. G. Anderson)為顧問,籌劃大局。安氏初來,將重點放在經濟地質上,1919年以後,才注意到古生物方面。

因為安德生的關係,地質所和瑞典的厄普薩拉(Upsala)大學達成協議,商定中國所採的化石送往瑞典鑑定,研究完後,一半歸還中國,但論文一定要在地質所的《中國古生物誌》上發表。

周口店採集就在這個時候。周口店屬房山縣,當地石灰業發達。民國八年安德生到周口店西南約5里的雞骨山採集過,石灰窯工人告訴他,周口店西有龍骨山,所產的龍骨比雞骨山多。龍骨山就是日後稱為第一地點的地方。

1921年,厄普薩拉大學所聘的奧國古生物學家則丹斯基(O. Zdansky)來到中國,地質所安排他到周口店採集,挖到大批脊椎動物化石。到了1925年,他在帶回歐洲的化石中,發現一枚臼齒和一枚前臼齒,則氏認為可能是古人類所有,但因標本不甚完美,仍採保留態度。

1926年,則丹斯基的論文刊登在中國地質學會誌上,這篇論文被協和醫校(協和醫學院前身)的加拿大籍解剖學教授步達生(D. Black)看到了,步氏認為這項發現極為重要,不能等閒視之。

1927年,地質所和協和醫校訂定合作辦法,並獲美國羅氏(洛克菲勒)基金支助,言明採到任何標本皆歸地質所,如果採到人類化石,則假協和醫校鑑定,爾後標本留在中國,研究論文必須發表在地質所的刊物上。

發掘工作隨即展開,地質所特地成立「新生代古生物研究室」,以丁文江為名譽主任,步達生為主任,楊鍾健為副主任,法國神父、著名古生物學家德日進(P. Teilhard de Chardin)為專門顧問。

組織既成,立即前往周口店挖掘。實際挖掘工作由李捷和瑞典人步林(B. Bohlin)主持,為時共24週。1927年10月17日,他們發現一枚臼齒,地質所立即撥交協和醫校,步達生判定是古人類之物,他採取北大地質系美籍教授葛利普(A. W. Grabau)的建議,定其學名為Sinanthropus pekinensis(中國猿人北京種)。

過完年,挖掘工作再次展開,主其事者為步林、楊鍾健和裴文中。這時裴文中剛從北大地質系畢業,因找不到工作,到地質所當一名沒有固定薪資的非正式練習生。這次挖掘採到的人類化石較多,計數枚牙齒,兩塊不完整的下顎,及幾塊破碎的頭骨。

1929年,地質所又進行第三次採集,田野工作由裴文中負責,這時他已成為正式練習生。這次採集共26週,北京人頭骨就是這次發現的。當採集工作進行到十月底時,因為天氣太冷,預備停工,到了27日,發現一個小洞,洞中的化石保存較好,於是又鼓舞他們幹下去,到了12月2日,第一顆北京人頭骨終於出土了。

1929年12月28日,地質所舉行公開演講,一時冠蓋雲集,到會者150餘人,首先由所長翁文灝致詞,接著由步達生、裴文中、楊鍾健、德日進報告。二十五歲的裴文中意氣昂揚地登上講台,他說:

……11月27日,於距山頂約46公尺之地,發現一洞口,深不可知,我與工人一,各以長繩之一端,繫之腰中,他端用四人拉之,盤旋下洞,至深三丈餘地,始能駐足,以燭觀之,洞中沉積之土質與他處稍有不同,尋得靈貓脊骨,但未得猿人化石。至11月29日,發現另一洞口,洞口向西北,皆為沙土填滿。12月1日開始發掘新發見之洞,至2日下午四時,即發現此猿人化石之頭骨,因為骨骼在洞內,上部未受外部壓力,故保存完美。……

至此,「北京人」正式問世。根據發掘處地質,證明這個頭骨和過去兩次採集所發現的牙齒,屬於同一時代,也就是說,他們都屬於同一族類。和北京人共存的哺乳類約有五十種,楊鍾健、德日進、則丹斯基等先後把它們鑑定出來。

1929年後,周口店聞名世界,成為研究古人類學的中心。1931年,卞美年、賈蘭坡加入工作。1934年,步達生去世,德人魏登瑞(F. Weidenreich)踵武其事。此後北京人遺骸續有發現,計獲頭骨15具、臉骨6具、下顎骨13具、股骨8段、脛骨1節、上膊骨2節、肩胛骨1片、腕骨1粒、牙齒152枚。這些化石都在日本侵華時遺失了。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198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