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臺灣與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及學術評鑑
滿額折
臺灣與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及學術評鑑
臺灣與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及學術評鑑
臺灣與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及學術評鑑
臺灣與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及學術評鑑
臺灣與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及學術評鑑
臺灣與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及學術評鑑
臺灣與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及學術評鑑
臺灣與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及學術評鑑
臺灣與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及學術評鑑
臺灣與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及學術評鑑
臺灣與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及學術評鑑
臺灣與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及學術評鑑
臺灣與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及學術評鑑
臺灣與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及學術評鑑
臺灣與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及學術評鑑
臺灣與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及學術評鑑
臺灣與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及學術評鑑
臺灣與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及學術評鑑
臺灣與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及學術評鑑
臺灣與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及學術評鑑
臺灣與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及學術評鑑
臺灣與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及學術評鑑
臺灣與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及學術評鑑
臺灣與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及學術評鑑
臺灣與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及學術評鑑
臺灣與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及學術評鑑
臺灣與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及學術評鑑
臺灣與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及學術評鑑
臺灣與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及學術評鑑
臺灣與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及學術評鑑
臺灣與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及學術評鑑
臺灣與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及學術評鑑
臺灣與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及學術評鑑
臺灣與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及學術評鑑
臺灣與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及學術評鑑
臺灣與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及學術評鑑
臺灣與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及學術評鑑
臺灣與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及學術評鑑
臺灣與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及學術評鑑
臺灣與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及學術評鑑
臺灣與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及學術評鑑
臺灣與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及學術評鑑
臺灣與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及學術評鑑
臺灣與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及學術評鑑
臺灣與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及學術評鑑
臺灣與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及學術評鑑
臺灣與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及學術評鑑
臺灣與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及學術評鑑
臺灣與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及學術評鑑
臺灣與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及學術評鑑
臺灣與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及學術評鑑
臺灣與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及學術評鑑
臺灣與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及學術評鑑
臺灣與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及學術評鑑
臺灣與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及學術評鑑
臺灣與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及學術評鑑
臺灣與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及學術評鑑
臺灣與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及學術評鑑
臺灣與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及學術評鑑
臺灣與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及學術評鑑
臺灣與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及學術評鑑

臺灣與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及學術評鑑

定  價:NT$ 300 元
優惠價:90270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0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臺灣與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及學術評鑑》概述臺灣及中國大陸高等教育與學術評鑑的基本情況,意在對兩岸學術與高教事業進行「冷酷實證」意義上的解析,互相對比、借鑑。全面且深入剖析臺灣學術評鑑背後的真實基礎,以資為大陸學術生產提供改良範本,謹為兩岸高教與學術評鑑的交流拋磚引玉。

作者簡介

曹 麗(1964- )

中國大陸西南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學院副教授、研究員,重慶市法學會會員,重慶市政治學會常務理事。在《西南大學學報》、《寧夏社會科學》、《社會科學論壇》等刊物發表論文三十餘篇。

彭衛民(1987- )

中國大陸西南政法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研究人員。先後參與中國大陸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西南政法大學重點項目等課題十餘項,在《史學彙刊》(臺灣)、《學術界》、《探索》、《人大複印資料》、《社會科學報》等刊物發表論文二十餘篇,著有《〈喪禮撮要〉箋釋》。

名人/編輯推薦

中國政法大學博士生導師、著名的學術批評家 楊玉聖教授

出版前言

本書《臺灣與中國大陸的學術及高教評鑑》介紹了臺灣及中國大陸學術評鑑與高等教育評鑑體系與理念,意在對兩岸學術與高教事業做出深入的、具備學理上的解析,從而以便互相對比與借鑑。臺灣與中國大陸的學術、教育生產與評估各有其弱點和長處,總體來說,大陸應當學習臺灣的地方很多,例如期刊分級、編審倫理、審查制度、同行評議規則、系所評鑑、成果獎勵辦法、教育評鑑流程等等,這些都是大陸目前無法企及的,本書的觀點總體偏向於大陸的學術圈應當儘快重視臺灣的學術生產制度,革除學術界醜陋的作風,向臺灣借鑑經驗,還大陸學術界以清新的空氣。本書的用意在於全面深入剖析臺灣學術評鑑背後的真正支持,從而為兩岸學術研究的更好溝通建立一個長久化、制度化的平臺。

本書由西南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學院曹麗副教授與政治學所彭衛民合著之,基本的分工情況如下:曹麗負責本書第二章第一節(數據提供)、第三章(學術成果獎勵辦法)、第四章(臺灣與大陸高等教育評估辦法)即關於臺灣與中國大陸高等院校學術成果獎勵與高等教育評估部份撰寫,彭衛民負責第一章(學術評鑑定義)、第二章(學術期刊分級)、第五章(期刊編審制度、統稿)即涉及期刊評鑑的部份。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本書第二章的第一節與第五章為在專書出版之前已經公開發表并獲獎之成果,當然此次出版時,大部份內容有相當幅度之調整與擴充,部份為筆者二人與本校潘宇鵬教授合力承擔西南政法大學兩項重點科研項目(《辯證法視野下的現代性批判》(主持人潘宇鵬)、《失落的期刊分級與本真的同行評議》(主持人彭衛民))之成果,故而潘宇鵬教授對此書也有當然之貢獻,因此要特申謝悃。

同時也要對項目結題與前期研究成果公開發表的情況作基本介紹:成果《版面費的罪惡在於牟利動機》,刊發於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之《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 年10 月18 日評論版;成果《T/SSCI 的隨想:學術生產的永續發展》,刊發於上海市社會科學院主辦之《社會科學報》2012 年2 月16 日學術版;成果《社會科學成果的取捨標準─大陸與臺灣學術評鑑制度的比較分析》,刊發於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之《社會科學管理與評論》2011 年第2 期,在後面的修訂過程中,曹麗又對此文有一定之貢獻,後經重慶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之甄選,該項成果又獲得重慶市第二屆學術年成果二等獎(2012 年3 月);成果《實質評鑑還是「予取予求」:臺灣社會科學成果評鑑的盱衡與啟示》刊發於安徽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辦之《學術界》2011 年第6 期,其英文版亦同刊於當期《學術界》之外文版academics;成果《失落的期刊分級與本真的同行評議》也在積極的投稿之中。

筆者對學術與高等教育評鑑反思與積累的成果與前期資料的利用,不僅要感謝潘宇鵬教授,也同樣要感謝對這些成果產生共鳴的學者及學術刊物,例如《社會科學報》在2012 年的2 月16 日與2 月23 日分別發表了兩組稿件討論臺灣與大陸的期刊分級與學術評鑑,有臺灣《中華人文社會學報》暨《中華行政學報》曾建元教授的《其鳴也「I」─一名臺灣學術期刊主編關於SSCI、T/SSCI和C/SSCI 的雜感》、《南京大學學報》主編朱劍教授的《來源期刊、核心期刊不能誤用》的一組文稿。與此同時,人民網、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選舉與治理網、學術批評網等網站也全文轉載了筆者的部份成果。可以這樣說,關於學術評鑑這一方面,前期準備是十分充足的。

促成我們議定完成該部書稿的動機不惟在於近年來,我們一直在關注臺灣與中國大陸的學術生態環境,期待用持平、審慎、嚴謹的心態去觀摩學習并總結反思,更在於筆者二人均對臺灣高等教育與學術評鑑有切身感受,2010 年與2012 年筆者曹麗與彭衛民均先後在臺灣作了不同時間段與層次的訪學,並在這一段時間內,廣泛而大量地閱讀臺灣學者對臺灣學術評鑑研究的成果,再加之筆者二人均在西南政法大學完成過實際的高等教育評估或學術評鑑的工作,結合中國大陸學術圈的實際情況,我們遂完成了這部書稿。

成稿之初,我們希望能夠在中國大陸出版,我們希冀將臺灣嚴謹的學風與成熟的出版作業挹注中國大陸學術界,也期待臺灣學者能夠更進一步瞭解中國大陸的學術生態,從中汲取經驗,以資作為如《知識通訊評論》所言的「挑戰中國大陸學界」。

本書得以付梓,由衷感謝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博士生導師楊玉聖教授,承蒙先生青目,在病痛之際為本書作序,實令筆者受寵若驚,先生目前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學風建設委員會委員,為以學術批評見長之《社會科學論壇》雜誌主持的「學界人物」欄目主持人,並為「學術批評網」之創辦者,先生數年來一直從事中國大陸的學術批評和學術規範建設,曾被譽為「學術清潔工」、「中國學術批評第一人」;全書的校訂與圖表處理仰賴西南政法大學行政法學院2010 級本科生原欣同學,筆者謹在此表示由衷感謝;本書獲得西南政法大學研究生重點項目「失落的期刊分級與本真的同行評議」經費資助,在實際的撰寫過程中,主研人趙子堯(西南政法大學哲學系2010 級碩士生)同學亦協同筆者(彭衛民)完成對第二章第三、四節以及第五章第三節的撰寫與修訂,對本書亦有一定之貢獻。

毋庸置疑,臺灣與中國大陸的學術圈與高等教育均不同程度的受到官方的把持與管制,但本書的研究內容,並不涉及到兩岸政治問題。由於本書在臺灣印行,因此部份名稱未作也未能作引號等形式處理,特此說明。由於本書作者水平有限,書稿中謬誤之處在所難免,誠望讀者方家批評指教!

筆者
2012 年4 月

目次

出版前言

【代序】高校學術評價「去SCI 化」平議

第一章 學術評鑑的定義

第二章 臺灣與中國大陸學術期刊分級中的爭議
第一節 T/SSCI、T/HCI core 的隨想:臺灣學術期刊的永續發展與分級標準
第二節 從期刊評比思考期刊的永續發展
第三節 「以刊論文」:中國大陸學術期刊分級的標準
第四節 「以文評刊」:中國大陸學術期刊分級的背後
第五節 一些值得各自反思的地方

第三章 臺灣與中國大陸學術成果獎勵辦法
第一節 「獨大英文,二次審查」:臺灣高校學術成果獎勵
第二節 「重量輕質,分級獎勵」:中國大陸學術成果獎勵辦法

第四章 臺灣與中國大陸高等教育評鑑:歷史與借鑑
第一節 臺灣高等教育評鑑制度的歷史沿革
第二節 大學系所評鑑流程
第三節 大學系所評鑑結果
第四節 中國大陸高等教育評估的歷史沿革

第五章 臺灣與中國大陸學術期刊編審制度
第一節 臺灣經驗:本真同行評議的範本
第二節 中國大陸經驗:學術成果「予取予求」的無奈
第三節 回歸常態的編審制度

參考文獻

書摘/試閱

第二章 臺灣與中國大陸學術期刊分級中的爭議

第一節 T/SSCI、T/HCI core 的隨想:臺灣學術期刊的永續發展與分級標準

臺灣學術的生態環境遭受新自由主義市場化學術生產的控制,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換言之,SSCI(社會科學引文索引)、A&HCI(藝術與人文學引文索引)以及「本土化」的T/SSCI(臺灣人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T/HCI core(臺灣人文學引文索引核心期刊)作為學術生產的計件標準,驅使臺灣學者成為「價格化、標準化的勞動商品」的生產者,並由此而陷入學術生產與評價的博弈當中。

臺灣學者對T/SSCI 的反抗從來沒有終止過,比如2004年,臺灣學者雲集臺北專門召開「反思臺灣的(人文及社會)高教學術評價」研討會,並提出「反對T/SSCI 及A&HCI 等資料庫的形式指標作為升等及獎勵的依據,不應獨大期刊分級而忽略同行評議」等十項主張。

又如2011 年5 月,臺灣立法院主持了一場關於「大學評價中論文發表於SSCI、T/SSCI、T/HCI 等一些指標的爭議問題」的立法聽證會,臺灣素負聲譽的知識通訊評論(KnowledgeReview)給出了這樣的評價:「或許,這無可避免會是一個冗長的,甚至是一個沒有標準解答的爭論過程」,可以說,臺灣的學術生產從來不缺乏國家意志的干預,例如臺灣教育部為創建世界一流大學而推行的「五年五百億計畫」、行政院推行的「國內學術期刊評比」、國家科學委會一年一度的「T/SSCI 期刊遴選」,也許恰恰是這種干預,並沒有使期刊分級制度退出臺灣學術生產主宰地位,反而使得國家科學委員會、中央研究院與臺灣大學等學術行政單位與強勢高校所對臺灣學術資本的把持達到了「寡占」的境地。

國家科學委員會人文處在上世紀末陸續推出了兩項期刊評鑑作業,第一是定期對臺灣學術期刊進行排序和評比,第二則是建置T/SSCI 與T/HCI core 兩大數據庫,根據規定,T/SSCI 的規劃建置由國家科學委員會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負責,T/HCI 由國家科學委員會人文學研究中心負責。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臺灣在1999 年建立所謂的「臺灣社會科學引文索引」(Taiwan Social Science CitationIndex,簡稱T/SSCI),它的發明在於有助於區辨期刊、論文的優劣,鼓勵期刊合併、集中稿源,解決期刊缺稿等問題。

T/SSCI 之所以建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人文及社會科學發展處於每年召開期刊評審委員會聯席會議,依據「臺灣社會科學引文索引資料庫期刊收錄實施方案」,對五個一級指標即期刊格式(8 分)、論文格式(38 分)、出版作業(38 分)、刊行作業(16 分)進行打分。賦予四個審查項目即論文學術水準(50%)、評審制度(20%)、主編之學術成就(10%)、內稿比率(10%)、編排校對(10%)權重,以便調整各年T/SSCI 資料庫收錄期刊名單。

表2 「臺灣社會科學引文索引」資料庫收錄期刊基本評量標準
一、 期刊格式(Journal Format)(8 分)
(一) 目次(Table of Contents) 2分
(二) 出版事項(Publication Data) 6分
1. 刊載編輯委員會之組成 2
2. 刊載期刊預定出版時間 2
3. 期刊刊載實際出刊日期 2

二、 論文格式(Article Format)(38 分)
(一) 篇名(Title) 4分
1. 中文篇名或英文篇名 2
2. 中、英文篇名齊全再加分 2

(二) 作者(Authorship) 6分
1. 中文姓名或英文姓名 2
2. 中、英文姓名齊全再加分 2
3. 列出作者服務機構、子機構完整名稱再加分 2

(三) 摘要(Abstract) 4分
1. 中文摘要或英文摘要 2
2. 中、英文摘要齊全再加分 2

(四) 關鍵詞(Keywords) 4分
1. 中文關鍵詞或英文關鍵詞 2
2. 中、英文關鍵詞齊全再加分 2

(五) 參考文獻(References) 20分
1. 參考文獻均以文後條列方式逐條列出(非文後註) 6
2. 參考文獻格式與引文規範之規範項目一致(見附註1) 6
3. 參考文獻與正文引用文獻一致(見附註2)

三、 編輯作業(Editorial Work)(38 分)
(一) 有書面之引文規範(見附註3) 2分
(二) 內編比例 10分
1. 編輯委員會成員為內部人員比例<1/2,≧1/3 6
2. 編輯委員會成員為內部人員比例<1/3 10

(三) 稿源(Source) 12分
1. 公開徵稿 4
2. 審稿人匿名 4
3. 送審稿件匿名 4

(四) 退稿率(Rejection Rate) 14分
1. 30%-39% 4
2. 40%-49% 8
3. 50%-69% 12
4. ≧70% 14

四、 刊行作業(16 分)
(一) 出刊頻率 8分
1. 半年刊、一年三期刊、月刊 4
2. 季刊、雙月刊 8
(二) 每期至少四篇正式學術論文(見附註4) 8分

五、 加分項目
(一) 國家科學委員會獎助期刊 8分

六、 減分項目
(一) 未準時送達中心(見附註5)
1. 未準時送達中心之期數佔全年應出期數之比例≦50% -4分
2. 未準時送達中心之期數佔全年應出期數之比例>50% -8分

(二) 延誤出刊(見附註6)
1. 各期延誤出刊達一單位 -5/期
2. 各期延誤出刊達二單位 -10/期
3. 各期延誤出刊達三單位 -15/期
4. 各期延誤出刊達四單位以上 -20/期

(三) 內稿比率(見附註7)
1. 50%-70% -8 分
2. ≧70% -15分

依據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人文及社會科學發展處「期刊評審委員會聯席會議」的規定,收錄於資料庫正式名單上的期刊,須符合下列各項必要條件8:

(一)依「資料庫收錄期刊基本評量標準」計分,近三年評量分數平均需達70 分以上。若該學門評量分數達70 分者僅有一種期刊,得核可未達70 分者列入該學門正式名單,惟以不超過一種期刊為限;若評量分數均未達70 分,得核可未達70 分者列入正式名單,惟以不超過二種期刊為限。(二)近三年刊行週期固定且出刊頻率為半年刊或半年刊以上。(三)出刊滿三年且近三年出滿應出期數。(四)近三年每期刊登經匿名審查之學術論文篇數至少四篇。(五)非綜合性大學學報。

而收錄於資料庫觀察名單上的期刊,須符合下列各項必要條件:

(一)依「資料庫收錄期刊基本評量標準」計分,近三年評量分數平均需達50 分以上。若該學門評量分數達50 分者僅有一種期刊,得核可未達50 分者列入該學門觀察名單,惟以不超過一種期刊為限;若評量分數均未達50 分,得核可未達50 分者列入觀察名單,惟以不超過二種期刊為限。(二)近三年刊行週期固定且出刊頻率為半年刊或半年刊以上。(三)出刊滿三年且近一年出滿應出期數。(四)近一年每期刊登經匿名審查之學術論文篇數至少四篇。(五)非綜合性大學學報。

大致與C/SSCI「來源期刊」與「擴展版」相對應,T/SSCI 的收錄情況大致囊括人類學、社會學、教育學、心理學、法律學、政治學、經濟學、管理學、區域研究及地理學、綜合類等共計十門學科。

2000 年共計收入正式名單的期刊42 筆,觀察名單30 筆;2001年共計收入正式名單的期刊31 筆,觀察名單37 筆;2003 年共計收入正式名單的期刊28 筆,觀察名單35 筆;2004 年共計收入正式名單的期刊29 筆,觀察名單39 筆;自2005 年起收錄期刊名單取消了所謂的「正式名單」與「觀察名單」,凡獲收錄的期刊均列為「收錄名單」,本年度共計收入正式名單73 種;2006 年共計收入名單的期刊74 筆;2007 年共計收入名單的期刊75 筆;2008 年共計收入名單的期刊80 筆;2009 年共計收入名單的期刊82 筆;2010 年共計收入名單的期刊87 筆;2011 年共計收入名單的期刊93 筆。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70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