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心理諮詢師的部落傳說(簡體書)
滿額折

心理諮詢師的部落傳說(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28 元
定  價:NT$ 168 元
優惠價:87146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這本小書以輕鬆的故事為我們開啟了管窺心理咨詢和治療發展歷史上大師們人性的一道門縫,無論這些人性是光彩熠熠的,還是如常人般也是有陰影的,它們都是鮮活的、生動的,讓人可以深思和反省的。 弗洛伊德是個怎樣的父親,他還有過一個小女兒蘇菲?《愛的藝術》影響了無數西方人的愛情觀,它的作者弗洛姆又經歷過怎樣的愛情呢?薩提亞家庭治療是如何產生的?心理咨詢大師裡有誰是久病成醫?為何說佛陀是東方古代傑出的心理治療師?此書為你講述35位治療大師的人生片段,帶你理解心理療法背後的人性。 本書的後記「心理治療和咨詢的歷史發展」清晰地梳理了百年來心理咨詢與治療的歷史和流派脈絡,亦是專業工作者的必修課。

名人/編輯推薦

弗洛伊德是個怎樣的父親,他還有過一個小女兒蘇菲?《愛的藝術》影響了無數西方人的愛情觀,它的作者弗洛姆又經歷過怎樣的愛情呢?薩提亞家庭治療是如何產生的?心理咨詢大師里有誰是久病成醫?為何說佛陀是東方古代杰出的心理治療師?《心理咨詢師的部落傳說》為你講述35位治療大師的人生片段,帶你理解心理療法背後的人性。本書由徐鈞著。

真正的心理咨詢,在于協助一個人自我的理解,或者更加確切地說是自我共情——一種對于自我具有關心、溫柔、同情的自我理解和接納。
心理咨詢師需要擁有發自內心而無所技巧的關注眼光,去共情另一個人靈魂的困境。這一目光最終會使得來訪者也能夠再次發現自己生命的價值。
因此心理咨詢師首先是一位具有創造力的藝術家,其次才或許是個科學家。他或她將需要用自己生命和靈魂的真誠與簡單,來浸入來訪者的生命和靈魂中,去將一份曾經遺失的生命帶回人世間。
一個心理咨詢師首先是具有同情心和真誠的人,雖然他或她可以有些缺陷,但他或她要能夠坦然開放自己的心靈。一個能夠如此開放自己心靈的人,或許具備了從事真正心理咨詢工作的靈魂準備。
單一技巧對于真正的心理咨詢是無用的。在治療過程中,一切技巧的需要將被來訪者所識破。所以,心理咨詢不僅僅是一種知性的工作,而且是如精神分析大師科胡特所說的:“這種人奉獻其生命來幫助他人,借助于對他人的內在生命的神入浸泡(Empathy)所獲得的洞識……分析師(心理咨詢師)必須努力不要像個程序設計良好的電腦……分析師的回應需要其人格的深度層面參與。”
而這些內涵性信息的傳遞,并不是理論教學和閱讀可以得來的,因為生命的豐富性往往承載在活生生的故事中。當代美國著名的心理治療專家歐文·亞隆在他的臨床教學中,運用心理治療小說和故事,如《當尼采哭泣》、《診療椅上的謊言》來進行心理治療教學,我覺得這是一種十分有意義的工作。在人類社會的部落時期,年輕人在青春期接受成年禮後,部落的長老就給這些後輩講授一些部落的傳說軼事,當聽聞這些傳說時,部落的新成員們就無意識地學習到了關于部落的精神、經驗、教訓,因此一種精神性開始延續。
心理咨詢師的群體——一種工作在人類心靈叢林的特異部落——也有這樣屬于自己的傳說故事,他們以外有許多非凡的故人,以自己生命的方式呈現了關于心理咨詢師群體的精神、經驗、教訓,有的甚至呈現了一種超越這一群體范疇的人類精神、人性探索、人類理想、智慧善用。因為故事傳說所擁有的生命性的豐富,遠遠超過單調說理所帶來的信息。
本書是以著名心理咨詢和治療大師小傳為引導,呈現大師所經歷的真實人生和臨床軼事,以此來傳承他們在精神上的成就、思考、智慧、錯誤……在這些小傳和軼事之後,還有相關中文書目推薦以供加深閱讀。
當我沉浸在本書的寫作時,發現本書的故事所傳遞的另一個重要事實——本書整體上所反映的心理咨詢和治療的取向——是以自體心理學為基礎的整合式心理咨詢與治療。之所以產生這一取向是基于我本人成長及成長中的無意識建構,同時也來源于我認同自體心理學能擺脫古典精神分析的刻板,能從人性主義角度關注來訪者真正的主體經驗,這一立場實際整合了精神分析和人本主義治療兩大療法的優勢力量。當然,這樣的深度共情要求在實際臨床心理咨詢和治療中并不是能夠時刻遵循的,事事圓滿并不符合這世間的現實,但它至少提供了一個與來訪者工作的人性咨詢框架,幫助來訪者更有機會與曾經被放棄的自我相遇。
同時要說明的是,這實際上也是一本適合非專業讀者的小故事書。那些對心理學有興趣的非專業讀者,同樣可以輕松地閱讀其中的大部分內容,并得以理解真實的心理咨詢和治療師的生活和臨床可能是什么樣的。

目次

推薦序一:意外
推薦序二:認識“翠花”真面目
推薦序三:人性的門縫
自序
前言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1856—1939)
工作的動力是什么
弗洛伊德與女兒蘇菲
弗洛伊德之死
蘭克(Theodore Reik,1888—1969)
內在的聲音
相合的人并不一定都要在一起
榮格(CarlGustavJung,1875—1961)
波林根與中國村莊的故事
太陽父親
榮格與愛因斯坦的互學之苦
乘火車的治療
防御性的自我分析報告
費倫齊(Sandor Ferenczi,1873—1933)
費倫齊治療一匹馬
拒絕精神分析
克萊因(Melanie Klein,1882—1960)
在命運中的努力
霍妮(Karen Horney,1885—1952)
仨女孩大戰倆母親大師
弗洛姆(Erich Fromm,1900—1980)
弗洛姆的愛情
安娜·弗洛伊德(Anna Freud,1895—1982)
安娜和父親的外套
安娜的個性特質
森田正馬(Morita Masatake,1874—1938)
“豁出去了”神經癥的自我療愈
正馬與其妻
費爾貝恩
(William Ronald Dodds Fairbairn,1889—1964)
會關懷人的費爾貝恩
小便困難想要自殺
赫伯特·羅森費爾德
(Herbert Alexander Rosenfeld,1910—1986)
拋棄病人的痛苦
溫尼科特(Donald Woods Winnicott,1896—1971)
所有治療的開端—傾聽
愿我死時是生機勃勃的
甘崔普(Harry Guntrip,1901—1974)
火車上的牧師
一次無聲的治療
比昂(Wilfred Bion,1897—1979)
容器理論
拒絕維多利亞十字勛章
夢一樣飄然而至的記憶
科胡特(Heinz Kohut,1913—1981)
科胡特的追求—“nuclearself”
放下自我
人性能如是
巴史克(Michael Franz Basch,1930—1996)
細膩的共情
從未解決問題的治療師
卡爾夫(Dora Kalff,1904—1990)
每一粒沙子都找到了它們的位置
兩位心理學家的倒霉事
河合隼雄(Hayao Kawai,1928—2007)
找回根基
馬丁·布伯(Martin Buber,1878—1965)
我與你
羅杰斯(Carl Rogers,1902—1987)
人性需何者
來訪者教會羅杰斯咨詢
大師的有限性
簡德林(Eugene T. Gendlin,1926— )
考驗了一把羅杰斯
簡德林被認為是精神分析師
羅洛·梅(Rollo May,1909—1994)
與死神相遇的梅
離婚後寫下愛的經典之作
萊因(Ronald David Laing,1927—1989)
令人震撼的真實案例演示
歐文·亞隆(Irvin D. Yalom,1931— )
遭遇真實的自己
保持初學之心
弗蘭克爾(Viktor E. Frankl,1905—1997)
弗蘭克爾和悖論治療
美學意義的精神世界
莫雷諾(Jacob Levy Moreno,1889—1974)
莫雷諾創立心理劇
小28歲的妻子—哲卡
薩提亞(Virginia Satir,1916—1988)
薩提亞治療的誕生
家庭治療大師哭了
弗雷德里克·皮爾斯
(Frederick Salomon PerIs,1893—1970)
壞孩子皮爾斯
被弗洛伊德傷害了
艾瑞克森
(Milton Hyland Erickson,1901—1980)
策略的智慧
吉米的故事
艾利斯(Alben Ellis,1913—2007)
朗克斯公園的男孩
狗屎主義
貝克(Aaron T. Beck,1921— )
有個抑郁的媽媽
貝克告別精神分析
夏皮羅(Francine Shapiro,1948— )
發現“蘋果”的秘密
海斯(Stephen C. Hayes,1948— )
久病成醫
平衡的生活
佛陀(Buddha,公元前624年—公元前544年)
東方古代杰出的臨床心理學家
復活生命的芥子
復活生命的芥子的故事之前
慈悲:治療的共情
舍利弗的智慧
中道
菩薩的恐懼
卡巴金(Jon Kabat-Zinn,1944— )
火星人占領地球
卡巴金的博士論文答辯
後記:心理治療和咨詢的歷史發展

書摘/試閱

“人無它不可生存,但僅靠它則生存者不復為人。”這句格言來自著名存在主義關系哲學大師馬丁·布伯,它涵蓋了生活的兩個層面,呈現著人性的真實。
“人無它不可生存”中的“它”,代表著我們為了存在的生活而不得不去進入的物化世界,這包括人際交往的技巧和距離尺度、工作技能、社會常識、生存知識、合理的認知、道德禮儀的適應等。這些物化世界中的不適應也導致一些心理困擾的產生。
“但僅靠它則生存者不復為人”,則代表作為存在于世的人,不能僅僅為適應以上這些而生活,而忘記自己內心的親密感、意義、超越等的真正需要,不然一個人活著豈非太累,或者豈非行尸走肉?
馬丁·布伯雖然不是心理治療大師,但他深蘊人性之精髓,年輕時曾經師從當時著名的精神科專家,也因此對于心理治療有著深刻的領會。他的思想靈感又成為許多現代心理治療大師的源泉,包括心理劇創始人莫雷諾、以人為中心療法創始人羅杰斯、完形療法創始人皮爾斯等,他們的療法本質上都是在實踐馬丁·布伯的哲學。
他中年時期在德國法蘭克福大學教授猶太教哲學,晚年移居到以色列生活。在《我與你》的作品中,他直接談及心理治療,表明他如果是一個心理咨詢師,或許他將是一個真正的大師。
“真正的心理分析醫生與其病人的關系,它同樣充分表明了相互性的標準局限性。
如果他只是滿足于‘分析’病人,即從其心理世界中挖掘出無意識的要素,并把通過這種程序加以轉變了的心理能量投放到有意識的人生工作中去,那么,也許他的治療會取得一定的成功,在最好的情況下,他能幫助心理紊亂無序的人在某種程度上調整自己、整合自己。
但是他卻無法完成自己真正的任務—讓萎縮的人格中心獲得再生。
唯有這樣的醫生方能勝任此任務:他以深邃的眼光洞見到病患心靈中潛伏的統一性,但若欲如此,醫生必要與病人建立人格與人格間的伙伴關系,切不能把他當做觀察、研究的對象。為了把這一統一性解放出來,為了讓病人建立與世界的新和諧并實現其統一性,他的一生必須像教師一樣,不僅僅拘泥于兩極關系中的自己一方面,且同時要憑借‘現時性’的力量站到另一極去,設身處地地體會治療效果。同樣,倘若病人竟然進行‘總結’,站在醫生的一極來體驗效果,則這樣的特定的‘治療’關系便不復存在。
在人際關系中,既親若兄弟,又落落寡合,唯此種人才可治療他人,教育他人。
如果在一種關系里,其中的一方要對另一方有目的、有計劃地施加影響,則這種關系里的‘我—你’態度所依據的乃是一種不完整的存在,一種注定了不可能至于完善的相互性。”P159-161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46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