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基督簡史:基督教及西方發展史與中國
滿額折

基督簡史:基督教及西方發展史與中國

定  價:NT$ 500 元
優惠價:90450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基督教發展的大辭典

最完整、最清晰、最全面、最系統的基督史

要尋找羅馬帝國衰亡的原因,不能不研究基督教;要研究西方古典文化的衰亡,不能不研究基督教思想;要明白西方世界的發展史,不能不研究基督教發展。

這本書為便於認識西方,以一個非基督徒,站在中立、對事不對人的立場,將基督教與西方的共生發展史,編撰成書。本書特意說明蠻邦的法蘭克人(即佛朗機人)及盎格魯撒克遜人,如何從接受基督教,然後脫離宗教桎梏,再捨棄玄奧迷信,走向理性開放之路,終導至西方的先進文明。

希望本書是另一扇觀察西方的窗口,以利知已知彼。本書以歷史發展分成十五章,從太初說起,直到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為止。西方的歷史與基督教難以分割,故每章先簡敘歷史大事,再述說基督教歷史,以資對照。同時將一些補充資料及逸事,註明於邊頁。

本書著重歷史事實,故將歷史事件的人物、時間、地點盡量詳列,一則增強真實性,二則有些事難以詳細說明、有些事難免與一般認知不盡相同,讀者可藉此追尋事實,查明真相。希望這本書能幫助讀者對西方及基督教有深一層的認識,至少不要造成偏離事實的誤解及誤判。處於今日國際社會中,知己知彼才是立於不敗之地的基本條件。

作者簡介

王鈞生

民國35年,生於河南省禹縣。38年來台,青少年期間一直住在新竹縣關西鎮,生活於純樸的鄉村環境。大學才至基隆,就讀於海洋學院的輪機系。畢業後到船上工作。在不同公私機關服務多年後,於80年代初期,舉家移民美國。抵美後,受雇於美國一家鍋爐設備檢驗公司 ,擔任授權檢驗人。

初中時,偶然得到一本改編的中文舊約。細讀這本含有獵人、大力士的故事書遠比讀書有趣。高中以後,為學英文,買來改編的路加及馬太福音書做為補充讀物。自此對基督教稍有基礎認識,唯因在於看故事及學英文,對其宗教信仰並無興趣。

移居美國後,因工作關係,常去教堂查驗設備,也會與牧師、神父交談,自會順便請教宗教問題。有時一個問題會有不同答案,或是沒有答案,這時即愛至圖書館、書局或購書搜尋解答,不知不覺成為一種嗜好。這種追根問底的活動屬於嗜好,故能樂之不疲,且對基督教的認識,無形中也愈來愈深。

稱不上孔孟之徒,更非基督徒,只是略悉雙方故事,一面敬佩那些引領世風的基督徒,一面對孔孟之徒 ( 就是您的父、祖長輩 ) 深感委曲。這些經歷的匯合,終促成撰寫基督教及相關歷史的動力。

基督教對於西方,一如孔孟之於中國,在各自歷史中,都有舉足輕重的影響。開創美國的五月花號及清教徒都是源自宗教信仰。學校課本都說:英國貴族迫使約翰王簽下大憲章,成為民主法治之始。但課本全然忽略英國大主教藍登(Stephen Langston, Archbishopof Canterbury)的關鍵角色。這整個事件其實源自約翰王與教宗及藍登交惡。貴族依附藍登反抗約翰王,擬出宣言,強迫英王接受。這份宣言後世稱為大憲章,宣言見證人之首就是藍登,第一項要求還是教會擁有自主權利,貴族尚居其次。

近世紀,西方實行政教分離政策,宗教勢力不但衰微,而且為人淡忘。大主教藍登就遭遺忘,少為人知。事實上,西方的文化及學術皆源自教會,無論巴黎大學、牛津、哈佛、耶魯,或是音樂、繪畫、建築技藝、辯證法,都因基督教會而興起。即便是選舉,也是教會的千年「陋習」—充斥金權與鬥爭。若不知基督教的文化發展就直接研習西方文史哲學,猶如不知孔子,就去研究朱子,總有隔靴搔癢之感。若要研究護士南丁格爾或湯姆叔叔小屋作者(Harriet Beecher Stowe)的感人故事,卻忽視她們堅強的基督教背景,就會失去焦點。無論是伏爾泰或托爾斯泰,他們的思想深受教會正面及負面的影響。更不必說哥白尼或美國的愛默生,他們根本就是神職教士。因此,如欲了解西方,無論是為了學習或競爭,對一個影響西方至深的宗教,應有相當程度的認識,至少不宜誤解。

這本書就是為便於認識西方,以一個非基督徒,站在中立、對事不對人的立場,將基督教與西方的共生發展史,編撰成書。本書特意說明蠻邦的法蘭克人(即佛朗機人)及盎格魯撒克遜人,如何從接受基督教,然後脫離宗教桎梏,再捨棄玄奧迷信,走向理性開放之路,終導至西方的先進文明。希望本書是另一扇觀察西方的窗口,以利知已知彼。本書以歷史發展分成十五章,從太初說起,直到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為止。西方的歷史與基督教難以分割,故每章先簡敘歷史大事,再述說基督教歷史,以資對照。同時將一些補充資料及逸事,註明於邊頁。

第一章至第四章介紹猶太教及基督教。這部份著重歷史發展,雖有介紹其信仰,但避免涉入信仰問題。同時將基督教義中的道德教誨,尤其與中國古書相符部份,特例舉一些代表性者,以供對照。第五章至第十一章詳述基督教兩千年來的興衰史。一些常令人混淆之事,諸如:三位一體、聖母、赦罪卷、辯證法、清教徒、基本教義派等,書中都詳加說明。第九章及第十二章則簡述俄羅斯與基督教的共生互爭史。

一 、基督教地理及歷史背景簡介(500 BC ~ 4 BC)
第十四章詳述基督教在美國立國史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對美國的深切影響。今日美國文化籠罩全球,但外人並未充分了解美國,甚至於誤解多於了解。

對美國誤解最多的人恐是各地鼓吹獨立的人。他們最愛引用美國爭取獨立的故事為依據。事實上,美國獨立不久,就發生三起追求獨立的事件,新政府當然不能容人反叛,迅速平亂。美國畫家F. Kemmelmeyer 還為賓州西部的獨立事件,作出華盛頓騎馬誓師平亂的油畫,以記功勳。南北戰爭始於南方宣告獨立。林肯於公元1662 年8 月26 日,登報明言:他堅決謀求統一,只要有利統一,無論是維持或取消奴隸制度,他都會毫不遲疑的去作。公元1898 年,美國自西班牙手中獲得菲律賓,對菲律賓的獨立運動斷然鎮壓。當時美國還出現「白人重擔」(by R. Kipling)的支持與歌頌,充分表明:統治有理、平亂無罪。鼓吹獨立者會用美國作為宣傳榜樣;對方也不會以美國的榜樣來反駁,這足以證明,充分認識美國的人其實不多。總之,還是要記住小學老師的話:人不學、不知義,多讀書、懂道理。

中國曾飽受帝國主義的侵擾,基督教亦隨西方勢力大舉進入中國。為說明基督教與中國的交往關係,先於第九章略述唐朝的基督教事蹟,再於第十三章,配以明清簡史,對照說明。最後的第十五章:回顧歷史、透視中國,則是將西方從蠻邦成為文化先進的歷史經驗,尤其是盎格魯撒克遜人與中國人的起落,就史論事,互相比較。例如:明朝軍屯建州對比美國開發西北地區;國子監比較哈佛、耶魯,看一下拿筷子的人與拿刀叉的人,在思考及行事方法上,有何差異?人不能預知未來,也沒有先知,若想趨吉避凶,只能從歷史事實中,撿取教訓,探索未來。盎格魯撒克遜人的成敗之道,值得別人虛心仿效。
處於今日的忙碌社會,並非每個人都能一口氣從第一頁讀至最後一頁。

因此,本書儘量作成各章獨立,讀者可直接翻閱有興趣的題目。本書著重歷
史事實,故將歷史事件的人物、時間、地點儘量詳列,一則增強真實性,二則有些事難以詳細說明、有些事難免與一般認知不儘相同,讀者可藉此追尋事實,查明真相。希望這本書能幫助讀者對西方及基督教有深一層的認識,至少不要造成偏離事實的誤解及誤判。處於今日國際社會中,知己知彼才是立於不敗之地的基本條件。更希望本書能在「知彼」方面,無論對學者、官員,甚至喜好旅遊歐美的人,都有助益。

目次

一 、基督教地理及歷史背景簡介(500 BC ~ 4 BC) 009
二、猶太人故事及希伯來經書(太初~ 500 BC) 019
三、耶穌、福音書及使徒傳教(4 BC ~ 100 AD) 051
四 、基督教的希臘化、迫害及發展(100 ~ 311 AD) 093
五、基督教成為羅馬國教(312 ~ 402 AD) 117
六、西羅馬結束、基督教持續成長(402 ~ 507 AD) 145
七、法蘭克人皈依基督教;基督教東傳中國(507 ~ 814 AD) 165
八、教會分裂、西方教士的墮落及復興(814 ~ 1513 AD) 199
九、俄羅斯與東羅馬帝國興亡簡錄(860 ~ 1613 AD) 255
十、馬丁路德及宗教改革(1506 ~ 1648 AD) 279
十一、西方轉向理性,領先世界(1648 ~ 1900 AD) 333
十二、近世俄羅斯沙皇與東正教會(1613 ~ 1900 AD) 379
十三、基督教與明、清兩朝(1377 ~ 1900 AD) 391
十四、美國的開國與宗教發展(1492 ~ 1866 AD) 421
十五、回顧歷史、透視中國(1067 AD 起) 487
附: 參考書目 532

書摘/試閱

一、基督教地理及歷史背景簡介

巴勒斯坦(Palestine)
巴勒斯坦地區大致上指約旦河以西,敘利亞格蘭高地(Golan Heights)及埃及西奈半島(Sinai)之間的地區。約旦河南端為世界聞名的死海(Dead Sea);北端為福音書中常提及的加利利海(The Sea of Galilee)。猶太人的聖城耶路撒冷(Jerusalem)就在死海西北方。耶路撒冷的南方不遠處就是耶穌出生地伯利恆(Bethlehem)。耶穌成長之地拿撒勒(Nazareth)則位於加利利海的西南方。這一片地區,古時當地人稱之為迦南(Canaan),後來通稱為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自古以來即夾於埃及和米索不達美亞(Mesopotamia,或稱兩河流域)兩大古文明勢力之間,一直被爭來爭去。這地區長期以來飽經戰爭、貿易及政治變遷,種族繁雜。當地居民除了猶太人外,還有腓尼基人(Phoenicians,居於北方濱海地區) 及非利士人(Philistines,居於南方濱海地區)。這地區不是統一的國家,且人種各異,故而宗教信仰也大不相同。受當地人敬奉的神,較有名的神為Baal 與E L。Baal 主導風雨,風調雨順自古即為農業社會所重視,膜拜Baal 以祈豐年自是當然之事。EL 則為眾神之主,至高無上。

由於種族混居,各民族的信仰雖異,卻也互相影響。例如一般人敬畏的EL 大神,自然也會影響猶太人。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攻入迦南後,和本地人混合而居。以色列人有十二支派,散居於死海及加利利海之間。直到大衛王(King David)才征服耶路撒冷,統一迦南地區。大衛王建立的王朝被巴比倫滅亡後,這地區一直為外人所統治。外來統治者的信仰與猶太人格格不入,因此猶太人更加懷念大衛王的盛世,一直希望一位像大衛王的救主出現,解救猶太人及其信仰。因此,大衛王及耶路撒冷遂成為猶太復興主義者(Judaism)的精神堡壘。大衛王的兒子所羅門王繼位後,猶太人仍是統一的國家。所羅門王死後,國家分裂為二:南方為猶太(Judah),北方為以色列(Israel),雙方素不和睦。北方的以色列為亞述人(Assyria)所滅。除了乞丐和窮人以外,盡被亞述人虜走。亞述人把其他地方虜獲的人民移置於以色列境內。

新移民與遺留下的人民融合成新居民,這些新居民稱為撤馬利旦人(Samaritans),而其地則稱為撒馬利亞(Samaria)。南方的猶太於數十年後為新興的巴比倫(Babylon)滅亡,人民亦遭流放至巴比倫。公元前539年,波斯王居魯士(Cyrus II)滅巴比倫並准猶太人返回故土。這些人回歸故國後,對其宗教更加虔敬並重修大廟(Temple),供奉他們唯一真神上帝(The God)。

亞歷山大東征希臘在公元五世紀之前,由許多城邦(City States)所構成。城邦之間不斷發生爭戰,實力日漸衰弱。此時北方的馬其頓趁勢而起,國王菲利普二世(Philip II , 359 ~336 BCE)不但長於軍事,更長於政治。他利用軍、政優勢,施展手腕,控制整個希臘。後來菲利普遇刺身亡,他的兒子亞歷山大(Alexander)繼位,開始大肆擴疆闢土。公元前 333 年,他率領希臘聯軍,使用密集方陣(Phalanx),在敘利亞,大破波斯王大流士三世(Darius III)的軍隊。到公元前 331 年,亞歷山大終於滅亡波斯,然後揮兵橫渡印度河。他又席捲埃及和巴勒斯坦地區,從此西起希臘,東至印度河,北至黑海,南抵埃及,全部伏首於亞歷山大的統治之下。

在公元前 322 年,亞歷山大就以三十三歲之英年病逝於巴比倫,帝國迅速瓦解,土地為其部將所瓜分。至公元前 312 年,只有埃及的托勒密(Ptolemy) 王朝及中東(今敘利亞、伊拉克、巴勒斯坦等地)的塞流西(Seleucid)王朝繼續存在,雙方仍具希臘人的特性,不斷爭戰。直至公元前199 年,塞流西擊退托勒密的軍隊,巴勒斯坦遂為塞流西王朝所控制,直到羅馬帝國興起為止。希臘文化的傳播(Hellenization)亞歷山大自幼來到希臘,長期浸浴於希臘文化之中,並曾受教於亞里士多德的門下,因此他絕不只是善於征伐的軍事領袖。當時希臘的文化水平遠高於四鄰,亞歷山大希望藉其武力,以希臘文明為基礎,統一東方與西方。所以他在征服之餘,就是積極傳播希臘文化了。在希臘強勢軍政及優質文化的影響下,各地臣民很快就接受希臘文化。

自亞歷山大以後,希臘文化在世界舞台上一直保有相當強勢的主流地位。直到1453 年,奧圖曼土耳其人攻克康士坦丁堡,東羅馬帝國滅亡後,希臘文化的舞台才黯然退至幕後。希臘風尚(Hellenism)在公元前三世紀之前,無論在科學、哲學、文學、藝術、戲劇以及運動競技各方面,希臘已發展出極高的文明。希臘哲學家的思想,諸如:蘇格拉底– 柏拉圖– 亞理士多德(Socrates–Plato–Aristotle)、 斯多亞學派(Stoics,禁慾)等學說,都沒有種族、國家之分,因此進入希臘文化殿堂的知識份子,少有種族、國籍之障礙。只要思想相近就可共聚一堂,高談闊論或據理力辯。亞歷山大征服各地後,希臘語文已成為官方語文。但已多少滲入外地語法而成為共通的語言。這種大家通用的希臘語稱為 Koine(為共同、通用之意),以別於正統的希臘語。

亞歷山大在征服的地區廣建新城,派軍屯殖。這些新城市的建築及設計皆為希臘城市之仿造品,並以亞歷山大為名。古希臘城市之特點為一個大廣場(Market Place),四周建以會館(Court House)、神廟(Temple)、劇院(Theater)以及競技場( Gymnasium)。這種造形與近東一般狹窄、擁擠之老城相較,非常壯觀並且適合人類愛好活動的天性。因此這種優勢文化的風尚,通稱希臘風尚
(Hellenism),自然為各地人民樂於接納。這些新興城市自然吸引大量人士前往定居。最有名的城市就是亞歷山大於公元前331 年在埃及所興建的亞歷山大城(Alexandria)。

後來托勒密王二世(Ptolemy II) 更加強建設。亞歷山大城更以其圖書館及大學知名於世,亞歷山大城已成為一個文化及學術中心。猶太人也不例外,很多人絡繹於途,移往亞歷山大城。這些猶太人雖然融入希臘文化之中,但仍設法保存其特有習俗,故將祖傳的希伯來經書翻譯成希臘文,以供那些融入希臘文化的猶太後代使用。

這個希臘文明及風尚並非人人可以享受,只有希臘人以及希臘化的當地權貴才得以享用。這些說希臘語、尚希臘風之權貴與當地貧困百姓,自然會產生鴻溝,發生衝突在所難免。巴勒斯坦的猶太人就曾多次發生大規模暴動。塞流西王朝於公元前64 年為羅馬大將龐具(Pompey)所滅。自此希臘在地中海沿岸及近東的政治勢力全為羅馬取代。但希臘文化的勢力並未衰減,尤其在羅馬帝國的東部繼續盛行。至羅馬帝國分裂後,希臘語文還成為東羅馬帝國的官方語文。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50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