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洞見
滿額折

洞見

定  價:NT$ 280 元
優惠價:79221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一個不同凡響的看法可以塑造企業的成功,
有創意的點子可以激發人的無限潛能,
學習洞察事物的本質,正是創造成功的關鍵。

獨具慧眼,才能翻轉局面、創造高峰
透過抽絲剝繭,找到迎戰對手的利器
想贏到最後嗎?光靠好運是不夠的
勝者通常都能從細微處,找到其他人未曾發現的本質,這項特質可以靠後天培養。本書即是以小故事和條列式的重點進行串連,針對人生與職場管理提出改善的方法。作者運用曾在韓國各知名企業中所得的經驗,歸納出幾項重點,為讀者找出人生與制勝的重要決勝點。

1.觀察:善用擁有的事物,找到隱藏的資產,準備乘時而起。
2.觀點:跳脫自我的角度才能發現不同,從中得到啟發和價值。
3.關注:摒棄分散注意的事物,將心力瞄準目標才能邁向成功。

不管是人生或職場都需要好好經營,才能創造最大的價值,而「洞見」常常是贏得先機的關鍵。在生活中,透過發現問題、正視問題、解決問題這樣的步驟程序,培養洞悉成功的敏銳直覺,絕對能幫助每個人成為領域中的佼佼者。

作者將自己的職場經驗和人生觀察,以條列式的重點和小故事的串連,對於人生與職場管理的重要議題,提出改善的方法。並廣泛的運用經營學、心理學、哲學和神學等廣泛的知識來探求個人和企業間的核心要素──遠見、使命、原則、價值觀、目標和策略,並歸納出經營成功的三項重點──「關注」、「觀點」、「觀察」。
本書的目的是為了幫助讀者追求幸福的生活和成功的經營,因此提示了三項人生重要課題的答案,即「洞見為何重要?」、「應該著眼於什麼?」以及「要怎麼做才能真實的看見?」。並將作者體悟到的三項重點之間帶入問題之中,探討三者的連貫性以及如何互相影響等問題,最後引導出問題的核心,那就是「洞見」的差異。惟有慧眼獨具的人才是最後的贏家。

作者簡介

姜日秀

為企業顧問公司「Do This」的總代表。Do This的服務是以一般人或企業為對象,並喊出「成為幫助個人或企業邁向幸福成功的夥伴」這樣的口號。公司以自創的「轉向積極的訓練技巧(Positive Change Coaching Skill)」為基礎,目標是幫助客戶轉換關注的觀點以及做到創意觀察。

作者以在現代汽車、BYC、三千里、好點子等企業,工作二十餘年的經驗和心得,全力投入在幫助個人或企業成長的訓練或講習課程中。《洞見》這本書包含了作者極大的期許,希望每個人都能在自我領域中,締造更好的成就和價值,並朝著「創造價值的領袖」之路成長。

經歷
國際訓練聯盟(ICF)以及韓國訓練聯盟(KCA)的專門教師
國際認證(ABNLP)神經語言程式學高階執行師(Neuro-Linguistic Coaching Master Practitioner)
國際認證(TLTA)Timeline Therapist
國際認證(ABH)催眠心理執行師
ISO 9001/14001以及經營策略顧問

名人/編輯推薦

吳泰成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局長
林由敏 中華人事主管協會執行長
蔡維奇 政大企管系教授兼系主任
溫肇東 政大創新與創造力中心主任
趙義隆 台大國際企業學系教授
林豐智 逢甲EMBA執行長
嚴曉翠 精英公關集團執行長
趙自強 如果兒童劇團團長
劉東奇 怡東人事顧問公司董事長
曾郁卿 光點國際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

推薦序01
林由敏
中華人事主管協會執行長
洞察力是面對挑戰的利器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豫,指的就是洞察力、預見性,要正確把握企業經營的要點及解開幸福人生的密碼,就必須得「豫」。不但要事先準備及覺察,更要從資訊爆炸的狀況中,精準挖掘出對自己有利的事物並防備有害的。惟有做好「掌握始於觀察」的成功策略,並且辨別提煉出一般人看不見的有用資訊,才能敏銳的體察到事物的動向,並及時發現其中的「機關」。仔細關注未來的發展「趨勢」,就能脫離迷惘,無往不利的面對各項挑戰!

想要精準的判斷和掌握事物,就得先有洞察力。要能夠以小見大、見微知著,並且知道其他人的想法差異,第一個層面就要做到同理心。在觀察周遭的同時,不只要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情緒,更要進一步揣摩自己無法感受到的負面想法,才能夠避免產生激怒別人的情緒反應,同時為自己建立優勢定位與價值。第二個層面則是要累積智慧,我們必須要能設想到其他人會困惑的部分,以及他們的思考模式:如何讓自己的產品與他人既有的想法有所區別?從問題出發著眼於目標,堅持到底就能柳暗花明。

本書作者以企業顧問的實戰經驗及獨到角度,首先帶領我們運用無窮的知識和敏銳的思維來豐富我們的觀察力,接下來以成功經營的角度聚焦自我、周遭以及集中火力達成目標。事物的出現和發展都有軌跡可循,若能善用思維的力量解開看似毫無關聯的事物因果,並將相關環節抽絲剝繭,從細節看到整體並理清事物脈絡,就能未雨綢繆預先準備,或伺機而動做好最佳對策。洞察事物的最終目的便是為行動或目標提供參考,做到預見未來、即時擘畫,以避免陷入陳窠泥淖,。

本書更教導我們以突破常規的智慧思考引導未來,以不斷轉換思路的敏銳思考找到最佳出路。企業在尋找空白市場時,仰仗洞察力以便抓住轉瞬即逝的機會,而培養多方觀點並以客觀角度進行觀察,就能提高捕捉機遇的洞察力。創造力決定洞察力,活用感官的敏銳度和直覺來發現新事物,就能夠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希望,並且能捕捉到無數資訊流中的利基與價值,以非凡洞察力,創造非凡成就!

這是一本能夠帶領您以不同觀點發現美好世界的好書,不僅使您在職場上發揮獨到見解、快速發光,還能讓您在生活中看見真實的自己,發掘前所未見的生命樂趣。相信您的成就與價值會因為這本書而與眾不同,散發出奪目的絢爛光彩!

推薦序02
劉東奇
怡東人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分享你所不知道的祕密
我們經常看到有人在某一領域成功後,轉換跑道到另外一個領域也是一帆風順,不明就裡的人會問為什麼他的運氣總是比較好?其實原因無他,只因為他掌握到成功的策略和方法,他只是在複製相同的表現而已。
每一位成功者都有他成功的習慣,但是我們常常無從得知成功者的好習慣,《洞見》的作者姜一洙先生慷慨的分享了成功的祕密,他將多年的經驗歸納出有系統的成功策略和方法,認為成功始於敏銳的觀察和自覺。書中透過許多小故事反覆提醒讀者可善用觀察,從各種角度覺察與環境的關係,但又不忘關注終極的目標。
的確,敏銳的觀察力是社會上生存的必要能力,也是每一位成功者共同的特質,但是為什麼大部分的人常常看不見成功者所看見的機會呢?因為觀察力往往是一種用心的「覺察力」,不僅僅是要用眼睛看,更需要的是用「心」看到。很可惜的是很多人都忘了用上他的心。
多年來我發現在職場上有異位思考能力的人,總是更能與人和睦相處,也更能在組織中獲得升遷。異位思考能力正是敏銳觀察力的展現,這與書中專章所提到的「轉換觀點」不謀而合。從年輕時就培養「轉換觀點」看待事物的能力,確實是事業成功與人生幸福的重要能力。
我們常常覺得「觀察」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但如何透過觀察讓我們一步一腳印的邁向成功之路,好像又變成了不簡單的事情。本書作者提供了許多種觀察心法,讓我們可以避開盲點,發現真正成功圓滿的境界在哪一個方向,這也剛好對應了《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中的一句名言:「明者遠見於未萌,智者避危於無形」,看不見的問題,往往才是最大的問題。因此善用這本書當作工具,可以讓許多在人生戰場上的朋友成為一位明者與智者!
這本書也讓我想起了一個非常喜歡的小故事,米開朗基羅在西元1501年創造了傳世不朽的大衛雕像,當時曾經有人問米開朗基羅是如何完成栩栩如生的大衛像,他謙虛的答道:我只是將禁錮在石頭中的生命解放出來而已。原來大衛本來就在這個大理石裡面,這是多麼深的看見啊!
反觀現在的我們,是否已經清楚的看見我們人生中的「大衛像」?這本書的出現正好適時的提醒每天忙忙碌碌的人們,應該靜下心來了,重新檢驗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該做什麼樣的觀察和調整,讓我們跟成功和圓滿能更加接近。

目次

序言

PART 1 眼光為何重要?
Chaptert 1 成功的策略始於觀察
01 世界是親眼所見的存在
02 看到自己所擁有的
03執著於利益,代價就是吃虧
04 因重視而建立的動物園
05 觀點不同所見也不同
06態度決定觀點
07 突破眼睛的限制
08 成功的第一關鍵是觀察

PART 2 應該著眼於什麼?
Chaptert 2 反求諸己
01 不自知就是一無所知
02 自尊心與自信心強弱的差異
03 剔除錯誤的信念
04 從失敗中尋求教訓
05 認識價值和行為原則
06 發現自我優點
07 認識自我角色

Chaptert 3 觀察周遭
01 認識自我存在的價值
02 找出與同行的共生之路
03 洞見能創造共同的未來
04盲者使萬人之眼睜開
05 掌握客戶的需求
06 觀察世界的變化
07 累積客戶的信賴

Chaptert 4 集中關注在目標上
01 看不見靶心自然瞄不中
02 堅持到底才能柳暗花明
03著重目標勝過問題
04 重視自己的力量勝於逆境
05 生生不息的原理
06 有困難才有卓越的策略
07 發掘與活用隱藏的資產
08 找尋客戶想要的東西

PART 3 要怎麼做才能真正看見?
Chaptert 5 控制自我的關注力
01 貪念會蒙蔽心靈之眼
02 集中關注於終極目的
03 拋棄自我的執著
04控管眼睛所見的事物
05 摒棄無用之事

Chaptert 6 轉換看待事情的觀點
01 培養多面向觀察的能力
02 以目標的意義為出發點
03 眼見為憑容易出問題
04 以客觀角度看待事物
05 養成長期關注的習慣

Chaptert 7 培養獨特的創意觀察
01 洞見是最高價值的資產
02 培養分辨價值的洞見
03 活用敏感度和直覺
04 培養掌握事實的能力
05創意觀察才能發現新途徑

書摘/試閱

成功策略始於觀察
人只有用心才能真切的看見,本質的事物是眼睛所不能見的
-聖艾修伯里(Antoine Marie Roger De Saint Exupery)

第一篇 眼光為何重要?
第一章 成功的策略始於觀察

世界是親眼所見的存在

所有人都是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我們必須先認知這個事實並將目光轉換成「心靈之眼」,才能在自我生活或經營中找尋並創造出其他對策、可能性以及境界。

一名男子嘟嚷道:
「前幾天有沙子飛進我老婆的眼睛裡,光是醫療費就花了15萬韓元(約臺幣4,500元)啊。」
另一名男子聽了,長歎一聲,回答道:
「哎唷,十五萬就能把他治好,已經不錯啦,前幾天一件皮草大衣跑進我老婆的眼睛裡,就花了我480萬韓元(約臺幣14.5萬元)啊。」

飛沙走石進入的是肉眼,皮草大衣進入的卻是心眼。兩人都是用眼睛在陳述一件事情,但事件的重點卻在於心眼。隨著內在的心眼看到什麼或怎麼看,都會讓看到的世界有所不同。內在「關注」、「觀點」和「觀察」的力量都會影響所看到的世界,因此每個人看到的世界都截然不同。即便是活在相同的時代、相同的地點,每個人所看到的、所感覺到的都會有差異。

只看得見自己關注的事

以下是一則廣告中,父親與兒子在電話裡的對話。
「你長大以後要做什麼?」
「總統。」
「你當了總統之後要給我什麼?」
「糖醋肉!」

廣告中的父親關注的是「得到的職位」,而兒子關注的卻是「吃的東西」,彼此關注的事物不同,所想和所説的自然也不同。
有句話說「狗眼裡只有狗屎」,人的眼睛只看得見自己所關注的事物,不關注的事物,即便存在於現實也無法進入眼簾。就像路邊看板上所標示的路標,在我們開車上路前似乎都不會引起我們的注意。
關注是引起內心最深處行為的動機。關注對觀察行為的影響力甚大,荷蘭的本哈德‧荷莫(Bernhard Hommel)教授所率領的研究團隊,以四十名大學生為對象進行實驗研究,結果證實有宗教信仰的學生與那些沒有宗教信仰的學生,有著截然不同的世界觀。
荷莫博士解釋説:「基督教信徒較少關注外界刺激的理由是,他們平常關注的焦點都集中在自我身上。」基督教信徒較注重於充實自己,對於他人的事物較少參予意見,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關注自我內在的時間較多。
依據柏克萊大學馮開平教授(Feng Kai Ping音譯)的說法,「東方人看照片時會集中視線於照片的背景,反之,西方人則會關注照片中的特定人事物」。因此不論是個人或群體,看到不同世界的理由都是因為關注點不同。

關注是因人而異的

存在於同一個地方的人,有些人關注「人」、有些人則關注「事」,另外還有關注「自我」或是關注「他人」的人,當然也會有關注「物品」、「行為」、「氣氛」等的人,每個人關注的事物都不甚相同。
依據盧梭的行為支配理論,「人在十幾歲時會關注零食、二十幾歲會關注戀愛、三十幾歲會關注喜悅、四十幾歲會關注野心、五十幾歲會關注貪欲、六十幾歲會關注名譽、七十幾歲會關注空虛」,這些驅使人的根本性力量都是源自於關注。而關注也會隨著年齡而有所改變,有些關注是一閃即逝的,有些關注則會伴隨著人的一生。
至於關注的類型,有以金錢、愛情、健康等的共同型,也有像是職業、興趣等的個人型。無論是誰都會有強迫性的關注、也會有內在賦予動機的自發型關注、還有意識性的關注以及無意識的關注。無論如何,談論的重點就在於「只要不是我們關注的事物,就很容易視而不見」。
因此,管理關注就是「管理生活和經營的根」,因為關注決定生活和經營的方向。在自我領域中為了締造卓越成果以及成功,就必須導入三種有持續性和意圖性的關注。
第一是「本身」,關注自我的存在。「我為什麼存在?」,這個問題的重點就是要先了解自己。
第二是「周遭」,關注與自我有連接關係的其他人。「他們為什麼存在?」、「他們是如何感覺與思考?」等,要試著了解其他人。
第三是「目標」,要在自我內在中設定一個動機目標。關注自己也關注他人「事物該如何做?」,並且找到其他的方法和策略。

看到自己所擁有的

在飛往南非的飛機上,有一位白人婦女正在喧鬧著。
「喂,空服員,我要換座位。」
「請問有什麼問題嗎?」
「喂,你沒看到啊?我不想坐在黑人旁邊。真是的,這感覺真讓人不舒服。」
而女子身旁的黑人男子只能一臉困惑無奈的坐著。
「這位女士,請您稍等,我去幫您確認一下是否還有其他空位。」
空服員匆忙的離開了,於是周遭的乘客開始議論紛紛。
稍後,這位空服員回來了。
「這位女士,讓您久等了,頭等艙還有個空位。其實我們無法順應您這樣的要求,可是因為您説鄰座的乘客讓您不悅,所以機長今天特別允許可以換位子。」
聽完這段話的白人女子立刻起身,空服員又説:
「對不起,女士,機長是説可以讓這位黑人乘客換位子。」
白人女子立刻羞紅了臉,而周遭乘客臉上都帶著笑意,歡送那名黑人乘客離開。

你對現在坐的位置會感到不滿嗎?尤其是看到有更好的位置時,這種感受會更加強烈。但是請一定要記得,現在你正處於「危險的旅程中」。雖然危險會讓人感覺到緊張,但在旅行中也可能會有喜悅的感覺。
有時候看似舒服的好位子,卻不是想像中的安全位子,因為沒有永遠被保障的位子,身下的位子隨時都有可能會被淨空。這樣的情況不論是在飛機上、職場上或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都是一樣的。

幸福和成功會隨角度而不同

因交通事故而下半身癱瘓的科學家米契爾(Mitchell)如此說道:「在下半身癱瘓之前,我能做的事情有一萬件,現在我只能做九千件。但我不後悔失去那一千件的事,因為我還活著,能照樣做其他九千件事。」
人的幸福指數會隨著「所見」而不同。看到沒有的東西會讓人覺得不幸,而看到所擁有的東西就會感到幸福;看到負面的會覺得不幸,但是看到正面的就會感到幸福。監獄和修道院的差異只在於一個充滿仇怨、一個滿懷感恩。當人看著所擁有的事物、好的一面時,就會懷著感恩的心並且感到幸福。
在沙漠中行走的駱駝,當牠的身體中充滿著水分時,就算牠看到了綠洲,也會以不疾不徐的動作走過去喝水。在人生的旅程中,如果我們能看見自己所擁有的,就會發現這世界上還有著許多的驚喜。
所以,現在請先看看自己所擁有的事物吧,抱著感恩的心就能通向幸福的成功寶座(當然成功的定義是因人而異的)。在自身擁有的事物之中,一定要關注以下三樣資源:
第一是時間的資源,不要因為得不到而感到不幸,時間就是最寶貴的資源,多投資時間在發現、啟發自我的優點與卓越性上,如此才能成功開拓自我人生。
第二是人的資源,幫助自己的家人、朋友、同事和下屬等都是寶貴的資源。只要他們樂意幫助你的話,你就能在有需要時請求他們的幫助。但是請謹記,請求幫助是還是要先量對方之力而為。
第三是物的資源,世上沒有無價值之物,只有人認為的無價值。即便再細微的事物,若能將它好好活用,一樣能創造出極大的附加價值,至於要如何實行,重點就在於創造附加價值的想法和策略。不要埋怨沒有得到資源或怪罪環境,現在就趕緊尋找一個好的策略,為所擁有的事物提高附加價值吧。

執著於利益,代價就是吃虧

任何活著的生命體都會對吃與活命特別關注,但即便如此也不能一味執著於眼前的利益。因為過於執著眼前的利益,反而可能會招致意想不到的損失。當貪欲蒙蔽了雙眼,就無法看見迫在眉睫的危機,所以我們隨時都要注意自己心中的「貪欲」。

某一天,莊子在栗園中打獵,看見一隻模樣奇特的黃鵲飛過。這隻黃鵲的翅膀很長、眼睛很大,牠擦過莊子的額頭飛向樹枝在上面佇立著。
「那是什麼鳥啊?有那麼長的翅膀卻不太會飛,有那麼大的眼睛卻看不太清楚。」莊子一邊喃喃自語,一邊拂拂袖子拿出弓箭瞄準黃鵲。當他在觀察黃鵲的動靜時,發現黃鵲正盯著一隻螳螂準備捕食,而螳螂卻根本不知道黃鵲在背後虎視眈眈,因為螳螂也盯著一隻正在吸樹汁的蟬。
莊子有感而發的說道:「想吃別人的人卻不知道自己也是別人眼中的食物,只追求眼前的利益的人,卻不知道自己最後會招致慘痛的代價。」
於是莊子立刻收起弓箭,準備離開栗園,結果栗園的主人卻從後面追趕出來,準備興師問罪。莊子回到家後把自己鎖在家裡三個月,弟子覺得很奇怪就問莊子,莊子回答道:「我因外界事物而分了心,卻不曉得自己的愚昧;因流動的水而分了心,卻忘了在清水中自己的倒影。分心的結果,讓我差一點就要被栗園的主人追問,豈不慚愧?」

在「危險的旅程」中不僅要注意自我,還要留心周遭。栗園中的蟬、螳螂、黃鵲、獵人和主人都是活著的個體,而整個栗園就是生產栗子、以及創造其他附加價值的空間。當栗園的樹木長大,生活在其中的生物在吃與被吃的關係上不僅會變多,個體的生存率也會提高,因為栗園中有著將「危險旅程」創造為「幸福旅程」的人生策略。個人或小職員不該只著眼於眼前的利益,而是應該放眼在栗園的全體價值上。
而你擁有的是怎樣的栗園呢?培養一個有創造價值的栗園空間,這便是價值的革新、藍海策略的開發、以及重新成長的動力。為此,請將「心靈之眼」放入以下的勝利祕訣中:
第一,資訊能力和情況判斷能力,《孫子兵法》中提到:「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為勝。」確切掌握自己以及對方狀況的資訊能力,以及藉此判斷形勢的能力,就是勝利所需具備的核心力量。
第二,洞見和領導力,有句話說「帶著智慧用兵遣將,就會贏得勝利」。領袖就是要看到一般人所看不見的事物、且要對組織的成果負責。可見洞見和領導力是一個領袖應具備的基本能力。
第三,共有價值和遠見的能力,有句話說:「上下同欲者勝。」領袖要能明確的指示出組織所追求的價值、原則和遠見,並且集結所有力量全力以赴。

因重視而建立的動物園

旭山動物園是日本頗具代表性的一座動物園,這座動物園一度遭遇閉館的危機,之後以成功革新的經營故事,而被傳為佳話。旭山動物園的革新,源於一個平凡無奇的員工的關注重點轉向。
身為動物園員工的正人(Shinzo Masato)渾然不關心組織的發展,每天就是按表操課的過著庸庸碌碌的生活。這樣度日的他體會到動物園的危機後開始反省自己的態度,旭山動物園也開始起了變化。
旭山動物園本是日本所有動物園中最名不見經傳的,當地政府檢視了裁撤動物園的方案,使得動物園因而面臨閉館危機,員工也開始人心惶惶。
正人的大學學長在寵物店工作,他接受了學長的提議想和學長一起工作,因此動物園的去向完全事不關己。他在動物園裡的工作大致上也都是打發時間,下班後他喜歡一個人去夜釣來優閒度過,這樣的態度使得他決心辭職走人。
但是抱著消極心態的正人,卻開始對本來漠不關心的同事有了新看法,尤其是看著有「天才飼育員」之稱的同事小雪(Yuki)認真工作的模樣後,正人竟開始反省過去的態度。
正人在一次因緣際會下,於餐廳遇見了一名雕塑家,這個相遇成了決定性變化的開端。雕塑家以前做生意賺錢賺得昏天黑地,直到很晚才領悟到自己真正的夢想,年過六十後才選擇走上雕塑家之路。他的生活方式撼動了正人,他領悟到守護動物園才是自己應該要做的一件有意義的事,他去找園長並收回了辭職書。
隔天,正人積極挺身而出與同事們一起拯救動物園。他們思索著進行各種活動以及商討克服危機的對策。最後正人在常去的一家拉麵店中獲得了解答,這家拉麵店不過兩坪左右大小,卻常常高朋滿座。問店主究竟有何訣竅,店主簡單明瞭卻又話中有話的回答道:「因為我賣得是幸福」。店主根據親身經驗,認為好吃的食物、乾淨的環境、親切的服務不過只是枝和葉,而能枝葉繁盛並屹立不搖的特質則要依靠根的部分,也就是「賜與幸福」這個本質了。
正人將「動物園的本質是什麼?」當成主題來與其他動物園員工進行討論後決定,要將動物園塑造成一個兼具野生觀賞和 親近動物型態的「夢之動物園」。
他們認為遊客以單一角度來看動物的話,會覺得稀鬆平常,所以要提供遊客多面向的角度來觀賞動物的機會。像是讓遊客能隔著玻璃窗近距離看見獅子、或是打造玻璃的隧道,讓遊客看到飛快游水的海豹或企鵝。飼育員在餵食猴子時也可以試著將食物藏在樹林裡,或是每次藏不同的位置,讓遊客看見猴子如何用腦筋找出食物。也可以設立直接能讓遊客親近兔子或綿羊等的「動物體驗農場」、鳥能高聲鳴叫和大力振翅的「鳥之鄉」、以及如同身歷南極海一般,親眼目睹企鵝如何優游於水中的「企鵝館」。上述的嶄新活動及措施都贏得了遊客的喝采。
在員工的努力之下,旭山動物園成為了一個世界各地遊客蜂擁而至的名勝。原本因為遊客減少和資金不足而面臨閉館危機的動物園,卻締造出意想不到的驚人成果。
在一個以四百二十名正為離職做準備的人為對象所做的調查結果發現,30.5%的人決心離職的理由是「不滿於年收入」,21.2%是「公司前景不被看好」、14.8%是「不安於是否會被裁員」等情況。
這樣的調查結果可以一窺最近員工所關注事物為何。但是事實上,這世界上不會有「可以給予滿意年薪」、「保證未來前景看好」和「沒有裁員顧慮」的職場,只能靠自我努力,在所屬領域中打造出一個這樣的職場環境。
為了完成夢想的願景,首先要將轉換關注重點,尤其要關注以下三點。第一,關心事物本質,要明確的體認「自己所屬的組織能給予客戶何等幸福,也就是組織存在的本質目的為何」。
第二,關注如何創造出新價值。必須去體認「給予客戶幸福的組織本質被滿足的話,能創造出什麼新價值」。
第三,關注該做的事。要去體認「組織一旦想創造出新價值的話,自己應該做些什麼而又能做些什麼」。

觀點不同所見也不同

另一項重要的事實是「這個世界因觀點而改變」。美國的思想家拉夫‧川恩(Ralph Trine)曾説過:「這世界上有將世界看得明亮的人,也有將世界看得黑暗的人。若以他們各自的觀點來看的話,兩者皆對。但是隨著看世界的觀點不同,將會決定他們過的是快樂或痛苦的生活,以及幸福或失敗的人生。」

威名商場(Wal-Mart)的前老闆唐‧索德奎斯特(Don Soderquist)在新賣場開幕前,與山姆‧華頓(Sam Walton)一起去參訪另一家競爭業者。他們去參訪的這間賣場可説是經營慘澹,每天上門的顧客幾乎是門可羅雀,賣場中甚至沒有幾個能服務客戶的員工,走道上滿是到處堆放的貨品和灰塵。這時華頓問索德奎斯特:

「唐,你怎麼想?」
「山姆,這真是我這輩子進去過的最糟糕的店,你看過這樣的走道嗎?」
「唐,你有看到那擺褲襪的架子嗎?」
「沒有,沒看到。」
「那真是我所見過最了不起的架子,你看,將這架子拉到後面,上面竟然刻有製作者的名字。我要打電話給這個製作者跟他見個面,我想在我們的賣場中也擺上這種架子。」
「……」
「你有看到化妝品展示臺嗎?」
「……」
「這裡的化妝品展示臺超過三公尺啊,而我們賣場的化妝品展示臺卻只有一公尺。看來我們的想法有錯誤,而這個展示臺也有製作者的名字,我也要見見這位製作者。我想我們需要再擴大化妝品賣區。」

雖然索德奎斯特與華頓參訪的是同一家店,但兩人看到的東西卻完全不同,這是因為他們的觀點不同,觀察到的事物也不同。一人是以「評價」的觀點來看,所以對這家競爭對手嗤之以鼻,另一人則是以「認識」的觀點出發,發現並學習競爭店家的長處。
有智慧的人會因地制宜而做出最適切的觀察。參訪競爭業者的賣場,當然不是要給予評價,而是要以認識的觀點去觀察對手。從認識的觀點出發、並以開闊的心胸探求融通性以及發現新事物,這樣才能發現自己應該學習的事物,看見別人所看不見之處。
我們對於任何事都需要從多種觀點來進行思考,尤其當我們必須下一個重要的決定時,特別需要從以下三種觀點出發、思考,然後再做出決定。
第一,設想目的的觀點。先想想事情的本質和意圖究竟為何,然後以不違背事情的目的和方式來進行,開始做事時也要謹記心中所持有的原則或想法。
第二,依據事實的觀點。由於某些情況的意見和解釋會與事實相違背,所以一定要分辨清楚什麼是事實、什麼不是事實,所有的事物也都要依據事實來做決定。
第三,客觀的觀點。不論是處於正面情緒還是負面情緒下,最好要跳脫主觀意識,經過充分思考以後,在心情恢復穩定的狀態下,以客觀的分析做出判斷與決定。

轉變觀點的既定模式

路德維希‧維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所畫的「鴨兔」,是一幅多義圖形。它會隨著觀看者以左看或右看的角度,呈現出兔子或鴨子的圖案。在這幅畫中,決定畫面的是觀看者,而非畫本身。同樣的,決定這個世界是何種樣貌的,也不是世界本身,而是取決於觀看者的內在觀點。
一個人的內在蘊含著此人特有的記憶、判斷、知識、經驗、價值和信念等。這些總體的反應就會形成此人獨一無二的「觀點框架」。價值觀、世界觀也被稱為是既定觀念的「觀點框架」,布萊恩‧威爾許(Brian Walsh)以及理查‧密德頓(Richard Middleton)將這些都稱為「知覺的框架、也是認知事物的方式」、「對於生活的視覺角度、生活的視角」。
「觀點框架」在每個瞬間和每個狀況下都會作用,它也會影響認知情況以及影響判斷、決定和行動。一般而言,在「觀點框架」作用和影響的過程中會有兩種模式,即「機械模式」和「自律模式」。隨著模式的不同,觀察者的積極性也會跟著不同。人若跟隨機械模式而作用,那麼他就會漸漸成為隨著環境壓力而被動反應的人;反之,隨著自律模式而作用的人,他會隨自我意識而積極主動應對。而跟隨自律模式觀點的人,就可以成為在世界和環境中創造出機會的主導者。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221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