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太極丹經:張三丰內丹養生修煉秘法(簡體書)
滿額折

太極丹經:張三丰內丹養生修煉秘法(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48.00 元
定  價:NT$ 288 元
優惠價:87251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太極丹經:張三豐內丹養生修煉秘法》是武當三豐猶龍派太極丹法傳人孔德先生繼《易筋洗髓大全注解》、《樂育堂語錄注解》之後的又一部丹經巨著。自1997年在《武當》雜志上連載以來,頗受內丹養生學界的關注,成為武當文化研究領域重要的學術成果之一。《太極丹經:張三豐內丹養生修煉秘法》擷取1926年上海中原書局印行版《三豐全書》中的《天口篇》、《大道論》、《〈無根樹〉道情二十四首》、《玄機直講》、《道言淺近說》以及《玄要篇》等核心篇目進行注解,所選內容基本涵蓋了張三豐內丹及道學思想體系。
在書中,孔德以實證實修之效驗暢言大道真諦,詳述玄關法竅,詮釋火候細微,傳承丹道正宗,并對張三豐及前人丹經中秘而不宣的法訣隱語集中闡解,使功理功法有章可循、通俗易懂;同時又結合現代社會的養生觀點去解讀太極丹經,使仙學愛好者即便身處市廛塵俗,也能性命雙修。在今天,《太極丹經:張三豐內丹養生修煉秘法》對學術界研究中國丹道文化提供了許多新的視角,無疑具有正本清源、指點迷津的重要作用與價值。

作者簡介

作者:(明代)張三豐 注釋 解說詞:孔德

孔德,俗名譚大江,“孔德”為其道號,1947年生,當代著名道家仙學內丹養生家。武當三豐猶龍派太極丹法傳人,武當三豐蓬萊派第14代傳人。2007年9月退休前任《武當》雜志副主編。
孔德先生系武當山地區人,出生于書香門第,早年生平坎坷,因多病纏身而尋求養生之學,後又恰逢在武當山工作,數年間與武當山諸多老道長結為忘年之交,得授道門養生之術。自此身康體健,并激發深研丹經之興趣,由丹經而深涉道學。三十余年來,如魚得水,筆耕不輟,著述頗豐,尤以內丹學造詣不凡而蜚聲海內外。自2003年以來,中央電視臺一套、四套、五套節目,曾先後對孔德先生作過報道和專訪。《搜尋天下》節目還為之制作播出過專題片《張三豐與武當太極》上下集。曾經擔任中國武術協會新聞委員會委員,現任武當山武當拳法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及國內多家內家拳法組織顧問。
近年來,經常受邀赴香港、臺灣、韓國、德國參加道教道家學術活動,講授道學及道家養生課,創辦“武當道家養生網”。至今已出版(《武當趙堡太極拳小架》、《武當道家養生秘訣》、《易經洗髓大全注解》、《樂育堂語錄注解》等相關著作多部。在國內外有關刊物發表文章數百篇。

名人/編輯推薦

《太極丹經:張三豐內丹養生修煉秘法》窮三十年之心血,闡張三豐之精微,字字皆從心發,句句概由情生。《太極丹經:張三豐內丹養生修煉秘法》由武當三豐猶龍派太極丹法傳人、當代著名道家仙學內丹養生家孔德先生注解,涵蓋了三豐內丹及道學思想體系,是武當文化重要的研究學術成果之一。
《太極丹經:張三豐內丹養生修煉秘法》適合仙學愛好者和養生愛好者閱讀使用。
武當文化研究學術成果之一
武當丹脈太極三豐
正本清源指點迷津
武當三豐猶龍派太極丹法傳人
當代著名道家仙學內丹養生家
孔德注解
本書擷取1926年上海中原書局印行版《三豐全書》中的《天口篇》、《大道論》、《(無根樹)道情二十四首》、《玄機直講》、《道言淺近說》以及《玄要篇》等核心篇目進行注解,所選內容基本涵蓋了張三豐內丹及道學思想體系。在書中,孔德以實證實修之效驗暢言大道真諦,詳述玄關法竅,詮釋火候細微,傳承丹道正宗,并對張三豐及前人丹經中秘而不宣的法訣隱語集中闡解,使功理功法有章可循、通俗易懂,同時又結合現代社會的養生觀點去解讀太極丹經,使仙學愛好者即便身處市廛塵俗,也能性命雙修。

武當文化是一個博大精深的文化體系。在這個博大精深的文化體系中,武當道家、道教文化可謂是主干。然而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們豐富多彩、博大精深的道家、道教文化,其價值直到最近二十年重新被人們所認知。通過認真的研究,學術界發現道家、道教文化蘊藏有對社會、對人類具有寶貴價值的思想文化資源,是一筆巨大的精神文化財富。但盡管如此,而今人們所知的道家、道教文化多限于表象的層面上,不甚了解其深刻內涵和本質奧秘。
武當山“自黃老設教,神仙至人棲之者眾”(明·任自垣《敕建大岳太和山志》卷六《集仙記第五》),加之此山又是玄天上帝得道飛升之地,故參玄問道者,代不乏人。今存記載者,即有春秋之尹喜、漢之戴孟、唐之姚簡、五代之陳摶、宋之孫寂然、元之張守清、明之張三豐等一大批仙師真人。其實世人很難了解丹道之學,實為對人生的終極關懷,是人類真、善、美修養之體現。但此學積極之人生觀、世界觀、養生觀,因歷史變革等諸多原因,世人識其真實面目者少之又少。明清以後,武當山道教官觀屢罹兵火之患,傳其薪火者亦寡而又寡。20世紀80年代以來,由于《武當》雜志長期致力于武當文化、武術的研究,武當丹道之學漸為世人所知,孔德先生長期在《武當》雜志編輯部工作,既修習內丹,又從事研究,其成果值得重視。
古代文獻稱內丹學源自伏羲、黃帝、老子等,歷代習練精研者頗多,是人類生命科學的結晶。自東漢末年,張陵創立道教,且尊老子為祖師以來,歷代修真之士多寓居于道觀,佛教中也有一些高人研習內丹功夫。宋元以降,道教門派林立,內丹學亦異彩紛呈,各種內丹思想和修煉學說在長期的交流融合與論辯碰撞中,直到明代才真正趨向了統一,而引導這一思潮的基礎則是博大精深的道文化。在明代以道教思想、丹法而影響社會最大的代表人物,則非張三豐莫屬。
在中國民間,“張三豐”的名字可謂家喻戶曉,是人人皆知的“活神仙”;在當今學術界,對張三豐的研究也呈現出豐富多樣性,但對張三豐道學思想的探討仍相對薄弱。隨著武當文化乃至中國傳統文化研究的深人,張三豐道學思想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與作用也日漸顯現出來。可以說,張三豐是中國道教文化與武當文化承前啟後的關鍵人物,是明代道教內丹養生文化的集大成者。
本書是孔德先生繼《易筋洗髓大全注解》《樂育堂語錄注解》之後的又一部丹經力作,自1997年在《武當》雜志上連載以來,頗受內丹養生學界的關注,成為武當文化研究領域重要的學術成果之一。該書擷取1926年上海中原書局印行版《三豐全書》中的《天口篇》、《大道論》、《〈無根樹〉道情二十四首》、《玄機直講》、《道言淺近說》以及《玄要篇》等核心篇目進行注解,所選內容基本涵蓋了張三豐內丹及道學思想體系,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過去人們的疑慮。通讀此書,可以看出孔德先生對張三豐著作的通透理解及其對三教經典的廣博學養,對學術界研究中國丹道文化提供了許多新的視角。諸如孔子、孟子等儒家學者對丹道的傳承;“天人合一”的道學思想對現代社會的啟示;現代人如何認識修道與養生的問題;張三豐道學思想對社會人生所持積極的態度,對當代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借鑒意義。
孔德先生向來主張修道不尚空談,還要和社會責任感緊密聯系起來,并以自己的修真實踐去驗證前人的丹經著述,這是一般人所難以悟透的。針對丹經中的玄奧隱語則集中闡解,使讀者融會貫通、一目了然。同時又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結合現代社會的觀點與現象去解讀張三豐丹經,則是張三豐道學思想的繼承和發展。當今社會,紛紜繁復,快捷的生活節奏難以釋去人們身心的重負,環境的破壞直接影響著人們的生存質量,違背大道的自然規律必然遭到大道的懲罰,所以,人們對于生命科學的探討與反思則顯得尤為迫切。如此看來,本書的出版,猶如給人們奉獻上一劑醒世的良藥。
孔德先生對武當文化的發掘與貢獻是多方面的,新作既成,囑予作序,予亦難卻其盛情,故為之序。
楊立志教授
2004年10月8日于鄖陽師專
曾擔任鄖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副校長、湖北省武當文化研究會會長

目次


前言
上卷
天口篇
正教篇
儒書篇
禪旨篇
玄音篇
五德篇
孝行篇
淫惡篇
施報篇
盈虧篇
毀譽篇
修短篇
窮達篇
人品篇
快活篇
能讓篇
忠恕篇
虛無篇
養生篇
五劫篇
敬神篇
愛人篇
醫藥篇
相卜篇
堪輿篇
大道論
上篇
中篇
下篇
《無根樹》道情二十四首
第一首:無根樹,花正幽
第二首:無根樹,花正微
第三首:無根樹,花正青
第四首:無根樹,花正孤
第五首:無根樹,花正偏
第六首:無根樹,花正新
第七首:無根樹,花正繁
第八首:無根樹,花正飛
第九首:無根樹,花正開
第十首:無根樹,花正圓
第十一首:無根樹,花正亨
第十二首:無根樹,花正佳
第十三首:無根樹,花正多
第十四首:無根樹,花正香
第十五首:無根樹,花正鮮
第十六首:無根樹,花正濃
第十七首:無根樹,花正嬌
第十八首:無根樹,花正高
第十九首:無根樹,花正雙
第二十首:無根樹,花正奇
第二十一首:無根樹,花正黃
第二十二首:無根樹,花正明
第二十三首:無根樹,花正紅
第二十四首:無根樹,花正無

下卷
玄機直講
煉丹火候說二篇
返還驗證說
服食大丹說
一粒黍米說
登天指迷說
《九皇丹經龍虎鉛汞論》
《呂祖百字碑》注
道言淺近說
附:三豐先生輯說
玄要篇
仿古二章
上天梯
親口訣
答永樂皇帝
道情歌
煉鉛歌
先天一?歌
鉛火歌
了道歌
打坐歌
道要秘訣歌
金丹詩二十四首
後記

書摘/試閱

【文譯】
有人這樣問釋迦牟尼:“作為像您這樣一個修道者,取名一個‘釋’字,它的意思是什么?”釋迦牟尼說:“我追求的是解脫,不受一切執著的束縛,所以用了‘解脫’之義的‘釋’字開門立教。選取的是‘釋’字的‘解脫一切關系’的意思。”
有人這樣問觀世音大士:“作為像您這樣一個修道者,取名一個‘佛’字,它的意思是什么?”觀世音大士說:“我追求的是超乎常人的覺悟,名為‘佛’(“佛”,“弗人”也。“弗”,“非”也。“非常人”、“超常人”之義也)。所以我以‘超乎常人的覺悟’之義的‘佛’開門立教,取‘超乎常人的覺悟并去覺悟一切常人’的意思。”
因為早有了上述人們共知共認的說法,所以我才理解“釋”的主要意義在于超脫凡世;因為早有了上述人們共知共認的說法,所以我才理解“佛”的主要意義在于覺醒凡世。千百年來此類說教的經典被信徒珍藏的有好幾百部,珍貴到文字都是描金書寫。當然,總的內容無非都是教化人們凈化超脫世俗污垢的心靈,對沉迷在凡塵苦海能夠驚醒覺悟,落一個心性上的徹底清凈。所以說,要先具備釋迦牟尼的清凈,繼而再具備觀音大士的清凈。釋迦牟尼的清凈旨在從人心性的源頭來徹底解決清凈的問題,觀音大士的清凈則是要將這種清凈培育的方法傳播給社會大眾。但是人們務必要清楚,無論是釋迦牟尼,還是觀音大士,他們的清凈,一方面講,并不是執著于什么清凈;一方面講,又并非讓這種清凈歸于寂滅毀亡;另一方面講,也不是死死守住這種清凈不放,唯恐它丟失。要追求的實質是一種無處不在的清凈,圓通無礙的清凈。在應對一切事物的時候,既要貫徹清凈,又不執著于清凈。看似不怎么清凈,實際非常清凈;無所謂清凈,無所謂不清凈。如此才算得上廣大的清凈,圓滿的清凈。
修“道”的態度是要辯證再辯證,容不得絲毫的偏執。比如人們誦讀佛典,領悟佛陀的理論時,必須保持一顆清凈之心,必須樹立一顆覺悟之心。但是,當你有了覺悟,又必須丟掉“有了覺悟”的意識,這才是真正的覺悟。如果你不能忘掉已經覺悟的覺悟之心,也就不算真正的覺悟。既然不算真正的覺悟,那就不能稱為覺悟。只有不覺察自己已經覺悟而時時已在體現著的覺悟,那才叫真正的覺悟。得到這種覺悟,才可以稱為“釋”。所以說,可以成為“釋”的資格,是因為“釋”所具有的覺悟與解脫。已經具有“釋”的資格,但他并不執著于“釋”已獲得的解脫;這種具有“釋”的資格,自有“釋”的那種自由自在解脫的境界,才可以稱名為“佛”。由此可見,之所以能成佛,就在于佛的那種超乎常人的智慧覺悟。但作為一個實際上的佛來說,他并沒有執著于佛的那種超常的智慧和覺悟。正是這樣的佛,他才自有佛的那種超常的智慧和覺悟。釋迦牟尼就是這樣,觀世音大士就是這樣,即便佛門出家修道的和尚也必須是這樣。不這樣,能具有“釋”的資格嗎?不行。不這樣,能成就為“佛”嗎?不行。為什么說不行?因為,他能具有“釋”的資格,他就能真正解脫,他不能真正解脫,他就算不得“釋”;他能具有“佛”的資格,他就具有超常的智慧和覺悟,他沒有超常的智慧和覺悟,他就算不上是“佛”。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解脫之外再沒有別的什么解脫,所以取真正的解脫之義叫做“釋”;超常的覺悟之外再沒有別的什么覺悟,所以取超常的覺悟之義名為“佛”。為什么又這樣說呢?真正的釋,對于解脫以後成為釋,他已不存在“釋”的資格不資格的概念留意了,所以才把“釋”真正體現在徹底的解脫之中。真正的佛,對于大徹大悟後已成為超常的覺悟者,他已不存在對“佛”的超常覺悟有所超常之感,這才是佛的真正覺悟境界。
總而言之,不執著于解脫而解脫者,是上乘釋的解脫;不分別于覺悟而覺悟者,是大乘佛的覺悟。人們把釋與佛的言論匯編成典籍稱為“經”珍藏起來,其“經”的含義就是釋佛在修道的實踐經歷中留下體悟心得之言。實際上此所珍藏的也就是釋佛成功的經驗。我們這樣去認識釋,認識佛,認識釋佛的經典,認識為什么要珍藏釋佛的經典,這才配稱是去掉了主觀偏見的正識蘊含于知見之中。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51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