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新譯歸有光文選
滿額折
新譯歸有光文選
新譯歸有光文選
新譯歸有光文選
新譯歸有光文選
新譯歸有光文選
新譯歸有光文選
新譯歸有光文選
新譯歸有光文選
新譯歸有光文選
新譯歸有光文選
新譯歸有光文選
新譯歸有光文選
新譯歸有光文選
新譯歸有光文選
新譯歸有光文選
新譯歸有光文選
新譯歸有光文選
新譯歸有光文選
新譯歸有光文選
新譯歸有光文選
新譯歸有光文選
新譯歸有光文選
新譯歸有光文選
新譯歸有光文選
新譯歸有光文選
新譯歸有光文選
新譯歸有光文選
新譯歸有光文選
新譯歸有光文選
新譯歸有光文選
新譯歸有光文選

新譯歸有光文選

定  價:NT$ 450 元
優惠價:85383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42元
庫存 > 10
可得紅利積點:11 點

套書優惠

優惠價:85 127007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評

商品簡介

歸有光的散文有「明文第一」的美譽,影響明清文壇極為深遠。以他為首的唐宋派作家,力詆前後七子所言「文必秦漢」、一味追求艱深僻奧的盲目復古傾向,主張應遵循和發揚唐宋古文大家所倡導的平美文風,終使明代文學回歸主流。他的散文具有即事抒情、刻繪生動、言簡意賅、結構精巧等特色,名篇如〈先妣事略〉、〈項脊軒志〉、〈寒花葬記〉等,出色的細節描寫和畫龍點睛的精彩話語,在平淡中蘊涵無限情思,令讀者深受感動。本書由其傳世文集中精選百餘篇各體散文,透過注譯者詳實精確的注釋與淺白易懂的語譯,加上細膩深入的研析,相信一定能帶給讀者一場不同凡響的散文盛宴。

作者簡介

注譯者:
鄔國平,一九八五年復旦大學中文系研究生畢業。曾任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師從王運熙教授、顧易生教授修習中國文學批評史專業,長期從事中國文學批評史與明清文學史方面之教學、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有《清代文學批評史》(合著)、《竟陵派與明代文學批評》、《中國古代接受文學與理論》、《漢魏六朝詩選》等。

導讀(節錄)
世上有一類文章是身處鬧局中人寫的,春風滿懷,氣宇軒昂,指點江山,情滿意足,這可謂是順利人寫的得意華章;另一類文章是落寞人寫的,讀上去似乎秋氣蕭瑟,鬱結不舒,精神縈旋於內不往外遺泄,然而作者對事理、人情精透洞徹的把切,令人思考和警覺,猶如晚暮時節衰黃的茅草葉子,冷冷淡淡卻長滿鋒利的齒刺,碰它以後,久久難平被它激發的恰似灼傷一般的感覺,往往這是久歷磨難的人寫的失意的作品。歸有光備嘗人生的艱辛,不是一個熱鬧的人,他被拒絕在熱鬧環境的門外,這使他得了一個好處,與虛浮誇誕的文風隔了一層,他習慣用冷雋的眼光、筆墨來看來寫人世間的事情,讓人看到繁華後面的衰逝,炎熱背後的冷寂,在「常」的背後相伴隨的沒有止境的「無常」。〈卅有堂記〉、〈見村樓記〉等文,無不如此。姚鼐〈與王鐵夫書〉說:「文章之境莫佳於平淡,措語遣意有若自然生成者,此熙甫所以為文章之正傳。」歸有光文章有情氣激揚的一面,對於他厭惡的事情,甚至不惜用刻薄的語言去諷刺,所以不完全是平淡。儘管如此,他古文風格的主要特點,是能夠在平實、簡練中,顯現精彩,所以姚鼐以上說明還是得其要領的。姚鼐說的「平淡」、「自然生成」,是指文章行文和語言風格於舒緩平靜中聚斂堅韌之力。我們也應當這樣去認識他對歸有光文章的概括。如我們能夠從歸有光的文章感受到,其中蘊涵不平的感憤,但是表面不放暢乖露,猶如一江清澈、平靜的水流,下面卻石骨相疊,嶙峋堅確。
他在〈王府君墓誌銘〉曾記載,他同鄉的一位長者臨死前,囑咐後人請歸有光為他撰寫墓誌銘,說:「吾見世之為銘誌者,率以美行飾其人,顧亦何當,而使死者長愧於地下。惟歸子文質,幾得其實。」歸有光聽到別人對自己文章作這樣的評價,引為知己,很滿足。「質」而「得其實」,不徒然地「以美行飾其人」,這確實是歸有光撰寫傳記一類文章所追求的理想,也確能道出他這類文章的特點。當然,信實並不是歸有光對文章唯一的要求,他在這個基礎上,非常重視將文章寫得生動可讀。熱愛生動精彩,幾乎是他與天具隨的一種性分。他的記憶力並不算很強,可是,他對「好」的文章的直覺非常敏感、準確。孫岱《歸有光年譜》載:他年輕時,一次,與好友季子升經過王文恪故宅,讀壁上都穆撰寫的壽序,全文二千餘字,「還家錄之,子升訛二字,先生多脫誤,以意改竄,其文益善,子升曰:『吾正苦不如熙甫之忘耳。』」這一件事情足以說明,歸有光過人的長處正在於他對文章美具有得天獨厚的創造力。他在自己文章中經常會引用成語,然而若將它們與原文逐一核對,便會發現,不少地方被改變了,而結果是改變的引文置於他的文章中更合適,更自然,更美。這與他「以意改竄,其文益善」,是一樣的情況。
歸有光是最善於寫細節的散文大師,他許多動人的名篇,幾乎都是與出色的細節描寫分不開,通過小事點染,收到以小見大、若輕實重的效果。雖然細節作為散文的構成之一,在別的散文家筆下也經常出現,不同的是,在許多散文家筆下,細節往往只是文章的點綴,它們的出現就像是露珠偶爾一閃的清輝,很快就會被其他繁密的敘述所淹沒。歸有光的散文不同,細節往往構成文章的主體,有些作品幾乎好像就是因為細節而存在,如果失去了這些細節,文章本身似乎也就消失了。如著名的〈項脊軒志〉,如果將小鳥啄食、東犬西吠、大母和老嫗的言談、聽足音而能辨人、亭亭如蓋的枇杷樹等一系列的細節都刪落,還剩什麼呢?又比如〈陳君厚卿墓誌銘〉、〈王君時舉墓誌銘〉、〈葉母墓誌銘〉等等,都是通過一件件小事,一句句言語,才勾勒出人物的精神和品質。對於歸有光來說,人物傳記的寫作準備好像就是要尋找到他們的小事細節,這些有了,文章也有了,否則,徒成空洞無氣脈貫注的死架子,呆駱駝。這是他很重要的一條散文寫作經驗。他的散文第二個特點是,每在對人物和事情敘述之後,出以精彩的語段,畫龍點睛,給讀者留下深刻難泯的印象。如〈太學生陳君妻郭孺人墓誌銘〉先講述郭孺人一生持家,任其勞苦,將麗服珍飾屏去不御,兒子奮發讀書即將有成,等等,這些都在平鋪實敘中向讀者完成交待。接著,作者寫她臨終時,對子女從容敘述生平,說她自己「若操舟渡江,舟中之人今已登岸,而操舟者沒焉」,說著說著,「因唏噓不自已」。郭孺人的形象頓時因這三言二語而臻鮮明、突出,文章也立即化平為奇,不同一般。〈太學生陳君妻郭孺人墓誌銘〉在歸有光散文中不算太出色,歷來讀者也似乎沒有去留意它,可是該文的這一特點,卻是歸有光文章一種典型的寫法。這種寫法略似孟郊〈遊子吟〉在寫足慈母縫衣一事之後,忽而用「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十字宕開,作為結束,在拓展和昇華詩意的同時,使詩歌頓成境界,顯得更美。歸有光散文常用此法,可見詩文之理相通。
歸有光古文雖然是沿著唐宋一線下來,與八大家相比,又出現了不同的面貌。關於這一點,王鳴盛曾經作過這樣的論述:
大家(引者按:實際上是指唐宋八大家)之文,大抵皆取正面,震川則取反面、旁面、側面,如畫家烘雲托月之法。畫有逸品,有神品,有能品。逸品全以氣韻勝,脫去形模,品為最高。震川之文,畫之逸品也。琵琶箏笛,入耳喧喧,詘然而止,了無餘韻,琴有泛聲,乃在弦外,鹽止于鹹,梅止於酸,而良庖治之,恒令味溢於鹹酸之外。震川之文,弦外有聲,酸鹹外有味者也,是故言在此而意在彼,節愈短而趣愈長,或似顯而實幽,或似近而忽遠,褒中帶刺,欲抑先揚,一篇之中,文外重旨,言中隱義,有不可以遽測者焉。(〈鈍翁類稿序〉)
王鳴盛不以文學批評名家,他對歸有光文章的特點卻獨有會心,講得仔細、具體、貼切,多讀幾篇歸有光文章後,你就會覺得他說得好。

目次

導 讀

尚書敘錄
荀子序錄
項思堯文集序
玉巖先生文集序
山齋先生文集序
雍里先生文集序
五嶽山人前集序
沈次谷先生詩序
史論序
卓行錄序
正俗編序
西王母圖序
王梅芳時義序
尚書別解序
會文序
群居課試錄序
懷竹說
夏懷竹字說序
張雄字說
東隅說
朱欽甫字說
莊氏二子字說
二子字說
書郭義官事
書張貞女死事
張貞女獄事
言 解
解 惑
道 難
懼讒三首
甌 喻
重交一首贈汝寧太守徐君
跋禹貢論後
讀金陀粹編
題張幼于裒文太史卷
跋唐道虔答友人問疾書
上萬侍郎書
與潘子實書
示徐生書
與陸太常書
答朱巡撫書
奉熊分司水利集並論今年水災事宜書
上總制書
送吳純甫先生會試序
送童子鳴序
送同年李觀甫之任江浦序
送同年孟與時之任成都序
送王子敬之任建寧序
送王子敬還吳奉母之建寧序
送陳子達之任元城序
送崑山縣令朱侯序
送攝令蒲君還府序
贈醫士張雲厓序
澱山周先生六十壽序
吏部司務朱君壽序
周秋汀八十壽序
楊漸齋壽序
前山丘翁壽序
碧巖戴翁七十壽序
沈母丘氏七十序
見村樓記
遂初堂記
卅有堂記
容春堂記
雪竹軒記
櫟全軒記
悠然亭記
滄浪亭記
花史館記
婁曲新居記
菊窗記
顧原魯先生祠記
長興縣令題名記
吳山圖記
世美堂後記
陶蓭記
畏壘亭記
項脊軒志
秦國公石記
順德府通判廳記
震川別號記
家譜記
建安尹沈君墓誌銘
沈貞甫墓誌銘
陸允清墓誌銘
李君墓誌銘
朱肖卿墓誌銘
陳君厚卿墓誌銘
王君時舉墓誌銘
葉母墓誌銘
南雲翁生壙志
亡兒 孫壙志
女如蘭壙志
女二二壙志
寒花葬記
亡友方思曾墓表
吳純甫行狀
先妣事略
歸氏二孝子傳
張自新傳
何長者傳
筠溪翁傳
為善居銘
書齋銘
王氏畫贊並序
祭外姑文
己未會試雜記
遊海題名記
與沈敬甫(選二篇)
與沈敬甫(選一篇)
與曾省吾參政
與慎御史
與陳伯求
與王禮部
與徐子言
與馮樵谷
與朱生大觀
與沈敬甫
與周澱山
示廟中諸生
與吳三泉
與吳三泉
與傅體元
與王子敬
與沈敬甫(選二篇)

書評

拜讀者 (2009/06/13 08:37 發表)
歸有光的作品之能夠流傳久遠,其論述之得以被廣為宣傳,其實和自古以來的文人遭遇是相近似的。如王鳴盛所說:「明自永、宣以下尚臺閣體,化、治以下尚偽秦漢,天下無真文章者百數十年。震川歸氏起於吾郡,以妙遠不測之旨,發其澹宕不收之音,掃臺閣之膚庸,斥偽體之惡濁,而于唐宋七大家及浙東道學體又不相沿襲,蓋文之超絕者也。」而歸有光的文章得以流傳與被肯定,大約經過兩個階段:晚明至清初,由嘉定四子、錢謙益、歸莊為歸有光文章張目,尤其是錢謙益,將歸有光作為明文貫通於唐宋文章傳統的一朝代表,並且把他當作批判前後七子的有力武器,從而產生廣泛影響,使歸有光得以確立在文壇的地位。之後桐城派進一步發揚唐宋文章傳統。姚鼐《古文辭類纂》多選入歸有光文章,這些文章被作為歸有光的古文名篇得到廣泛認同,對於普通讀者來說,從《古文辭類纂》接受歸有光的影響,經過桐城派這一環節之後,其影響更廣被於普通的讀書人,深入到了民間,一直延續到今天。近代學者錢仲聯所主編「明清八大家文選叢書」,亦將歸有光列入其中,足見歸文對近代文學之影響,遠遠超過當時。
拜讀者 (2009/04/10 16:57 發表)
對於唐宋八大家文章的好,古來已經有無數人評論、賞析過了,甚至明清古文大家如袁枚、姚鼐、方苞等,亦是眾所皆知,人人能說出其文章特色之梗概。但是,對於歸有光的文章特長,一般人卻不易說清楚,最多也只是指出其文與《史記》神似。其實,歸有光的文章是極其多樣而豐富的,首先,他與當時人好喜應酬文章不同,喜歡從「平淡」、「自然」方面去著筆、構思。因此文章行文和語言風格於舒緩平靜中聚斂堅韌之力,動人心弦。鄔教授將這樣的文章比喻為「一江清澈、平靜的水流,下面卻石骨相疊,嶙峋堅確。」實在恰當。也因為歸有光與世俗不同的撰寫風格與取材對象,使得他的創作與其他文學大家相比,並不算多;但在「質」方面,卻略勝他人一籌。在〈王府君墓誌銘〉裡有這麼一段記載:「吾見世之為銘誌者,率以美行飾其人,顧亦何當,而使死者長愧於地下。惟歸子文質,幾得其實。」歸有光對於這段話感到十分滿足,而這正是歸文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原因所在。此外,「善寫細節」也是歸有光的另一特色,甚至可以說,歸文根本就是以細節描寫所構成,它的成功,便是通過小事點染,收到以小見大、若輕實重的效果。再者,歸有光的文章每在對人物和事情敘述之後,藉著精彩的語段,畫龍點睛,給讀者留下深刻難泯的印象。這種寫作方式有點類似司馬遷的贊語,也像極了《詩經》中的「比興」技巧。總之,的文章之美,並非人云亦云或為落魄文人雪中送炭,而是確有其實的內在蘊涵值得讀者去發掘與學習。
拜讀者 (2009/03/11 10:10 發表)
若分析歸有光的文章題目,可以獲得一個初步的概念:「常」。沒有波瀾壯闊的史傳記載,也沒有歌功頌德的官樣作品,有的盡是他生活周遭的人事物。在這一點上,以往的文人多有批評,如方苞便說:「震川之文,鄉曲應酬者十六七,而又徇請者之意,襲常綴瑣,雖欲大遠於俗言,其道無由。」總覺得歸有光的文章瑣瑣卑卑,沒有氣象,總歸一句話:「難登大雅之堂」。但是,若了解歸有光的一生與創作理念,便能理解何以歸有光有感人的文筆,卻不願寫大人物的文章。除了生平遊歷與不受當時重視的局限外,更重要的是,他認為小人物才是需要關懷的對象,所以他樂於為小人物立傳、寫文。經過時間與文風的洗滌,時至今日,許多當時大文豪的應酬文章,都被認為與作者文筆相抵觸,甚有作者於晚年時後悔曾經為文如此。但是,歸有光的作品,卻因為保留那最純真自然的一面,而讓人再三咀嚼。歸有光文章的特點不在對象的社會地位,那無助作品的價值,反倒是藉由他的溫厚文風,將各篇人物寫得栩栩如生、入木三分。以「常」展現他的「不凡」,這才是歸有光的作品真正價值所在。
拜讀者 (2009/01/30 16:26 發表)
歸有光之所以較當時其他文人有更多的社會見解與關懷,鄔國平教授歸結出「認同荀子的『性惡』學說」。他認為,歸有光對於唐宋以後重視孟子而漠視荀子,更因此否定荀子的學說,是感到十分同情的。因此,在〈荀子序錄〉中有著深沉的感慨:「迨宋儒,頗加詆黜,今世遂不復知有荀氏矣。悲夫!學者之于古人之書,能不惑于流俗而求自得于心者,蓋少也。」也就著歸有光相信「性惡」說,更於日常生活中實踐或驗證「性惡」說,所以加深了他對人性間互動的體認與感觸。只不過,他與荀子不同的地方,在於荀子提出「性惡」,更強調後天的努力,而歸有光則似乎存在著悲觀的想法,認為「性惡」是人性無法改變的一面,就如「虎豹毒蛇必噬必蟄,實其性然耳。」這種認知決定了歸有光許多文章的內容,多是批判、揭發社會濁惡,抨擊人性不良,從而顯出其作品的力量,使得這些文章的風格更加激揚慷慨,幽憂憤切。此外,他對人類之惡有那麼深切的瞭解,又懷著那麼深沉的痛恨,遂加倍地感到真摯親密的家人關係和感情是多麼純潔,多麼值得寶貴和珍惜。總歸一句話,騷人墨客的有感而發,化為千古美文,擲地有聲,這就是歸有光文章的內容梗概。前人如斯者,屈原、賈誼、孟浩然等亦如是。
拜讀者 (2009/01/19 14:38 發表)
歸有光的文章,皆為深層感嘆或議論而後發,故讀起來讓人感到擲地有聲。這歸因於他能不受世俗影響,甚至深入事件或制度之中,找出問題,發覺病癥。他的揭露或建言,在當時雖不受重視,但以今日觀之,卻對其一針見血的議論感到欽佩。縱觀文集所闡述的幾個重要課題,概可分為三點:(一)侵漁百姓。明朝中葉,社會動蕩,外族侵擾,民不聊生。在官方認為,這是當地百姓與外敵私通,「嚮導羽翼」,即所謂「社會敗類」的通敵行為。但歸有光卻深究問題所在,點出百姓之所以通敵之因:「嗟夫!民之望于吏者甚輕,苟不至于虐用之,而示之以可生之塗,無不竭蹶而趨奉之者。今則不然,徒疾視其民,而取之惟恐其不盡,戕之惟恐其不勝。民俛首不敢出氣,而閭巷誹謗之言,或不能無。如是而曰俗之不善,豈不誣哉!」將「官逼民反」的真象呈現出來,為廣大百姓說出心中真實的話語。(二)公論不明。明代的仕途晉階,存在著許許多多守舊而迂腐的觀念,歸有光在長興縣任上的受挫被謫就是實例。一個政府升遷制度是否健全,代表著這個政權是否清明或昏庸無能,可想而知,明代的政府機構已經腐化到難以挽救的地步,其〈送吳純甫邊生會試序〉就將這個「陞官圖」刻畫得入木三分。這樣的為官環境,對於有志青年,能不感到氣憤與無奈嗎?(三)才士不得出頭。明代實施的八股取士,大大局限了士人的思考模式,造成許多讀書人終其一生,埋首應考簡冊,僅學會八股形式,反而放棄了其他有益民生之的想法或創見。國家對此情況,不能深就其因,反而感歎天下無才,豈不可笑。故歸有光歸結出一句話:「以有才而不用,或用之而不盡其才,與夫用之而違其才,是三者,天下所以無才也。」他洞察八股取士的弊病,採取反對的態度,與清朝文學大家黃宗羲、顧炎武、閻若璩的想法是一致的。不同的是,黃宗羲等人是在制度推行數百年後所歸結的論點,而歸有光卻早在制度盛行之際便已見到衰敗之景。這更不能不佩服他的深謀遠慮。
拜讀者 (2009/01/13 14:13 發表)
在一般的中國文學史分類裡,總是將歸有光納為「唐宋派」的一員,是站在「前後七子」的對立面。在那充滿農厚復氛圍的時代,「文必秦漢」與「文習唐宋」的主張可說是極端不同,也各據山頭。但若深究歸有光對於文學的主張與看法,當恍然明白,他是站在肯定「唐宋派」理論的基礎上,再進行改良的。鄔教授在此將歸有光對於文學批評的主張總結出六點:(一)強調學習《史記》。歸有光愛好《史記》的寫作藝術,又重視酌取司馬遷思想,尤其對他批判現實的精神多有肯定和借鑑;(二)反對否定唐宋古文傳統。他曾痛斥前後七子及其追隨者「詆排前人」的行為;(三)批判模擬風氣。歸有光認為:學古的意思是學古人抒寫真情,而不是模擬古人的腔調;(四)為文者既要寫胸中所有,還需要加強藝術琢磨。也就是說,對於文章寫作藝術應當抱持「敬」的態度;(五)寫文章最忌「喜異而忽其常」,也因此,重視「常」是為歸有光一條重要的寫作經驗;(六)為文者應保持堅定的信念,不必因為一時不被別人賞識而動搖信心。其中第(一)(六)項可說是歸有光創作實踐的具體歸結。歸有光喜好《史記》,甚至評點《史記》,因此,他的作品裡不時流露出與司馬遷相彷的文章作法與大義用心。而「不要『為外面慕羶蟻聚之徒動其心』,而要時刻保持自己的『清明之氣』」,更是支持歸有光一生積極創作的原動力。也唯有如此信念,才能在時文與復古的橫流中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並且堅持下去。歸有光能夠在文學史上留有一席之地,亦因於此。
拜讀者 (2009/01/08 10:07 發表)
市面上對於明朝文學大家歸有光的著作並不多見,即使有,也是僅就其文意、題旨略做解釋,與一般明清選文無異,更易讓人忽略這顆曾經在中國散文史的恆流裡閃爍過的文學巨星的存在。但當拜讀鄔國平教授的《新譯歸有光文選》後,對於這位「不識時務」,未能「學以致用」,並獲高官厚祿的文學家,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小時候的歸有光,雖已是家道中落的一般人家,但他的祖母對他卻抱著極大的期許。她將先人當官時所用的象笏交給歸有光,並告訴他:「他日,汝當用之。」可知祖母對他是如何殷殷期盼,而這也成了歸有光追求功名的動力來源。然而,對於這位心懷壯志、不願受世俗羈絆的人物而言,八股時文是不能滿足他的夢想與追求的。因此,即便被後人稱為「時文大家」,理當可以藉此求得高官厚祿;但事實上,他的宦途卻極不順遂。直到一五六五年才授了個長興縣知縣的官職。且上任後的他才發現到,理想與現實間竟橫亙著巨大的鴻溝,以往書中所學所稱頌者與現實官場文化規矩的差距豈只千里。而一身「文人氣」的歸有光終因選擇順從自己的想法理念,遂走上顛簸不平的仕途。然而,身為後代讀者的我們,或許應該慶幸他的堅持,讓他能在挫折逆境中獲得更豐沛的創作靈感與人生體悟。所以,例如〈先妣事略〉、〈項脊軒志〉、〈寒花葬記〉等,都能流傳數百年,成為家喻戶曉的名篇佳作。最重要的是,鄔教授於譯釋歸有光文章之際,不時由字裡行間流露出他對歸有光的認同與讚許,彷彿在五百年前尋得知音,藉評注歸文以「尚友古人」。因此,讀他所著的《新譯歸有光文選》,讓我更有感受:感受歸有光的「有志難伸」,也感受到鄔教授的「心有戚戚焉」。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5 383
庫存 > 10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