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說地:中國人認識大地形狀的故事
滿額折
說地:中國人認識大地形狀的故事
說地:中國人認識大地形狀的故事
說地:中國人認識大地形狀的故事
說地:中國人認識大地形狀的故事
說地:中國人認識大地形狀的故事
說地:中國人認識大地形狀的故事
說地:中國人認識大地形狀的故事
說地:中國人認識大地形狀的故事
說地:中國人認識大地形狀的故事
說地:中國人認識大地形狀的故事
說地:中國人認識大地形狀的故事
說地:中國人認識大地形狀的故事
說地:中國人認識大地形狀的故事
說地:中國人認識大地形狀的故事
說地:中國人認識大地形狀的故事
說地:中國人認識大地形狀的故事
說地:中國人認識大地形狀的故事
說地:中國人認識大地形狀的故事
說地:中國人認識大地形狀的故事

說地:中國人認識大地形狀的故事

定  價:NT$ 110 元
優惠價:8594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10元
庫存 > 10
可得紅利積點:2 點

套書優惠

優惠價:68 1700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評

商品簡介

古人總說:「天圓地方」,那麼,中國人是在何時才認知到地球其實是圓的呢?本書追溯了從明末到清中葉「地圓說」傳入中國的歷程,並呈現不同時期地圓爭議如何因各種結構性因素和不同勢力間的較量,而顯示不同的風貌。書中主要討論在跨文化的知識傳播過程中,文化傳統中陌生的概念,如何在新的環境取得合法性的過程,就像地圓說利用了「西學中源」的說法,轉化為中國古已有之的概念,使中國士人願意接受。地圓說的爭議所牽涉的不僅是現象如何解釋,也牽涉到了中國如何在新的世界觀中定位。因為近代中國皇朝及儒士文化消亡的結構性文化變遷所致,地圓說贏得了最後的勝利。

作者簡介

祝平一,臺南縣人,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歷史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的研究興趣是十七、八世紀中西科技交流史。


訴說過往的歷史,只能娓娓道來,無法遽下斷論。當有人希望很快獲得某個歷史問題的答案時,我常常只能茫然地回答:「這個問題很複雜吶。」也許這是我的無能,但就像獲得任何知識的過程一樣,學習歷史知識也沒有速成班。由於聯考的關係,一般人總認為歷史不過是記誦之學,這實在是對歷史知識性質的最大誤解。

雖然對現在人來說「地球是圓的」是無可置疑的常識,但中國人學習這個常識的過程──與其他的歷史過程一樣──卻異常複雜。這本小書說的就是這個故事。藉著這個故事,或許可以讓我們從跨文化知識交流的角度,重新理解十七、八世紀中國進入現代世界的歷程,以及知識和社會之間的關係。

與一般科普的教科書不同,本書並不記述西方地圓觀念的科學真理如何戰勝了中國地平的錯誤觀念。我關心的是科技知識傳播過程中,不同文化的人如何看待知識、社會和人、我間的關係。

現在國際接觸如此頻繁,資訊流通與整合如此快速,科技傳播已經成為異文化、跨社會互相溝通的重要機制。現代科技不但為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種種便利,更逐漸改變我們的生活經驗、世界觀和形塑我們的知識體系。科技交流所引發的各種知識和價值體系的衝突和改變是複雜的歷史過程,理解這一過程及其意義,已成為現代人自我認識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們透過知識認知世界;但也同時困在我們自己所建構的知識世界之中。每次的知識變動或「革命」,都一片片地撕裂和重建我們的生活世界。在現代人的生活中,新知識的傳播與流動,已成為常態。只是活在知識拜物教下的現代人,鮮少去考量知識的社會意涵為何罷了。

人們最常從「現代化」的觀點來看科技傳播,以接納西方科技的程度作為衡量非西方社會現代化的指標。這是從西方世界的觀點,假設以西方為起源的科技傳播促進了全球的現代化,並預設科技的散播帶來的都是正面的影響。因而西方科技往世界各地傳播的歷史,也就成為一部非西方世界的啟蒙史。這種現代化論述並未看到了科技交流複雜的層面。十六世紀以來,科技傳播與歐洲勢力對外擴張,互為裡表、相互撐持。尤其是十九世紀國族主義興起,世界各國爭相引進西方科技,以強化國家的力量,使得科技化的程度成為一個國家進步的象徵。科技傳播背後的西方強權合理化了西方科技文明,並對各地本土性技術與自然知識傳統造成強烈的衝擊和破壞。

現代化的論述也預設了越接近現代人認知模式的知識便是「進步的」、「有效的」和「理性的」,也因而越接近「真實」,甚或是唯一的「真理」。這樣的思考模式不但抹煞了中、西科技傳播的複雜性,而且以古擬今、以今臆古。然而歷史研究的目標在於釐清歷史行動者建構其「真實世界」的過程,而非判斷此一「真實世界」的真假或好壞。何況不同社會的歷史行動者為了達成同一目的,往往會因文化和社會條件,採行不同的知識策略,建構不同的知識系統。只是西方科技在現代社會中的優越性,使得進步史觀往往成為研究者無意識的預設。

本書以地圓說輸入中國的過程探討傳播者和接受者在跨文化科技傳播過程中的角色和策略。對傳播者而言,他們何以要將可能引發爭議的想法從一個環境傳播到另一個環境?傳播者如何說服別人接受新觀念?他們如何使人相信自己所傳播的知識是可靠的?他們使用何種媒介傳播新觀念?從接收者的角度而言,他們如何被說服?那些人,在什麼脈絡下,接受新觀念?接受新觀念的人如何調整新、舊觀念間的關係?不願接受新觀念的人理由為何?他們如何反駁新觀念,同時也為自己的理念辯護?新觀念的傳播者或接受者如何應對他人的駁斥?又如何在爭議的過程中,調整新、舊知識間的關係?在何種情況下,知識的爭議可以達成共識?既然科技的傳播必須置於交流雙方的社會關係中來考慮,因此知識傳播的歷史脈絡和結構性因素更顯得重要。藉著這樣的分析策略,本書欲說明科技傳播的過程並非平順單向的過程。西方科技文明的入侵,同時重構了非西方社會的生活經驗與知識建構的方式。因此研究跨文化的科技傳播必須顧及雙方不同的權力關係、文化環境和社會脈絡,才能理解西方科技如何重構我們的日常生活經驗;並進一步釐清,不同文化的思考模式如何應對自然和非西方世界如何受到西方科技的衝擊。而不是只在探尋為何中國沒有現代科學;為何當西方發生科學革命時,中國沒有;並把答案歸之於中國人不願接受現代化科技,或中國社會某些體制阻撓了科技傳播的進程。

最後一點說明。為了閱讀的方便,書中的引文大體都已改為現代白話;異體字也都予以統一;避諱的字則改為今字。

在此我要感謝我的父母親和內子玉珍的照顧和鼓勵。史語所同伴們的友誼和啟發,使得我的研究生活有趣而多采多姿;我感謝為這個研究環境帶來生氣的朋友們。哈佛燕京社所提供的獎學金使我有一年的時間學得科學史的新發展,也給了我時間修改這本書,在此一併致謝。最後還要謝謝可愛的愷信,為我們的生活帶來那麼多歡笑。當然也要謝謝愷信的死黨強強,畢竟這本書是為他們而寫。

祝平一 壬午年歲末序於新竹

目次

文明叢書序


自序


引子


古代世界中的大地形狀


讀世界地圖(Ⅰ):西方地圓說的引進


明末曆法改革脈絡下的地圓說


讀世界地圖(Ⅱ):地是平的!


新典範的形成與歷史記憶的重構


考證氛圍下的地圓爭議


尾聲


參考書目

書評

小土狗 (2003/10/11 00:00 發表)
身處在知識取勝的時代,我們常常以為知識是中性的、是客觀的真理,殊不知知識的產出其實是一連串被選擇的結果;而歷史作為知識的一部分,其情形亦然,「蓋棺論定」不過是在特定價值標準下認可的說詞,當那一天知識流派此消彼長之時,難保已呈死亡狀態的過往陳跡不會被挖出來鞭屍。《說地》這本薄薄小書,就以中國人認識大地形狀的故事,狠狠地又一次提醒我們這個血淋淋的事實。  「天圓地方」是傳統中國人對天地的認知,它涉及的不僅是對中國人對自然環境的描述,更隱含道德評價與哲學意識。因此,當西風東漸,西洋的天文學及曆法隨傳教士而進入中土,挑戰立刻接踵而來。中國儒士所產生的兩種反應,不論是視之為異說歪風而抗拒駁斥,或解釋為「西學中源」古人古籍即有「先見之明」,骨子裡其實都是一樣的,都是在「唯我(中國人)獨尊」的心態下操作運行的產物。前者固然是拒絕接受新知的老頑固,而後者又豈是具有真知灼見的開明之士?  有趣的是,這本書中所談的雖是明清時期距今數百年的事,卻可視為現代行銷學中有關「觀念行銷」的經典案例,具現了知識或觀念被當作商品加以「銷售」時,所需注意與運用的種種竅門。舉例來說,由於中國社會重儒輕僧,西方傳教士聰明地將自己包裝成儒士以取得認可,再藉由此一身份行傳教之實;「地圓說」對他們而言,科學上的價值實在比不上在宗教上的意義來得重要(這或許就是部份儒士如楊光先、孫星衍等始終反對地圓說的真正原因)。利瑪竇巧妙地轉化中國傳統之宇宙觀來證明地圓說之可信,這樣的手法也早已在現代傳播學的研究中獲得有力的印證。從這一方面來看,各方讀者皆應能從本書獲得不少的啟發。  不論如何,知識、學術絕非天生自然,是經由當事人(研究者)透過觀景窗取鏡的結果,反應的其實是為學術留影之人的自我角度與美感。所謂的主流、通說,可能不過是學術霸權的既得利益,學閥鬥爭下的贏家罷了。
科學人 (2003/10/07 00:00 發表)
「地球」是顆行星,我們現在脫口就會說,好像天經地義。《說地》提醒了我們,這都是過去400年間西力東漸的結果。古人認識的大地,不是這樣的,但我們現在甚至不知道怎樣討論古人認識的大地,因為連適當的辭彙都沒有。對於大地的形狀,古人只說天圓地方,「地方」是什麼意思?平面還是立體?沒人說清楚過。17世紀歐洲耶穌會教士正式將「地球」概念帶入中國,中國有識之士反而提出各種詰難,這段歷史凸顯了「科學」與「真理」的複雜關係。(轉載自2003年10月科學人雜誌編輯選書)
少鵬 (2003/08/26 00:00 發表)
如果幾千年來,都一直堅信自己處在世界的中央,要如何相信「蠻夷之人」帶來的「地『球』」觀念?如果相信了「地『球』」的觀念,那古聖先賢、經史子集所言所載豈不盡成空言?中國「天朝」的基礎豈不搖搖欲墜?在那個東西初會、波瀾洶湧的時代,傳教士盡力宣揚,一群中國人努力抨擊,卻又有一群中國人全力思考。於是乎,藉著地球究竟是方是圓的爭論,突顯了東西文化交流的糾葛,也呈現了傳統中國步入現代化的過程。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5 94
庫存 > 10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