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釋迦牟尼與原始佛教(精)
滿額折
釋迦牟尼與原始佛教(精)
釋迦牟尼與原始佛教(精)
釋迦牟尼與原始佛教(精)
釋迦牟尼與原始佛教(精)
釋迦牟尼與原始佛教(精)
釋迦牟尼與原始佛教(精)
釋迦牟尼與原始佛教(精)
釋迦牟尼與原始佛教(精)
釋迦牟尼與原始佛教(精)

釋迦牟尼與原始佛教(精)

定  價:NT$ 333 元
優惠價:90300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釋迦牟尼,是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佛教的教主;也是世界上四大聖哲--釋迦牟尼,孔子,蘇格拉地,耶穌--中最早的一位。他慈悲平等的胸襟,圓滿無缺的人格,永垂萬世,為信徒所敬仰。然而,由於後世弟子對他的崇敬 與懷念,逐漸的將他聖化、神格化,模糊了他人間佛陀的真面目。以至於使西洋學者懷疑釋迦牟尼不是歷史上實有的人物,或以為他是太陽神神話的化身。本書以原始經典為素材,過濾掉聖化和神話,忠實的敘述出釋迦牟尼一生的 行誼,和他所領導的僧團,使讀者正確的認識歷史上的佛陀,和佛教的誕生與發展。

作者簡介

 于凌波

河南洛陽人,1927年生。國防醫學院畢業,公務員特考甲種衛生行政人員及格。1963年與李炳南、朱斐居士等創辦佛教菩提醫院,任院長;創辦菩提救濟院,任常務董事。1969年創設普濟聯合醫院,任院長。1970年創辦開明高級中學,任董事長。1961年,納贄拜雪廬老人李炳南居士門下學佛,並皈依懺雲法師,成為一名在家清信士。晚年退休後,摒絕世務,專心投入佛學研究及弘法事業,在臺北、臺中多處講堂開佛學講座,在南北多處佛學院所任教。曾任紐約世界宗教研究院研究員,現任李炳南居士紀念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佛學著作三十餘種,以佛門人物傳記及唯識學相關講記為主。如《改變歷史的佛教高僧》、《釋迦牟尼與原始佛教》、《唯識三論今註》等。

 代序 人間天上兩佛陀──歷史上的佛陀與信仰上的佛陀

佛陀,是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教主,是百千萬億人崇敬的、信仰的對象,這是任人皆知的事實。然而,我們何以於此說「人間天上兩佛陀」呢?不錯,如果我們細心觀察,我們會發覺佛陀不是一位,而是兩位。一位是人間的、歷史上的佛陀,釋迦牟尼;一位是天上的、信仰上的佛陀──一位神聖玄妙不可思議的佛陀,大乘佛教所塑造的理想化的佛陀。
 
人間的佛陀,是兩千五百餘年前,出生在印度北境雪山南麓,迦毘羅衛國的瞿曇‧悉達多太子。他有感於人生生老病死的苦惱,棄王儲之位,二十九歲出家修道。他曾歷訪各派宗教哲學人士,不得要領,最後在苦行林中自行參究,終於證悟了真理,成了佛陀──人間的覺者、智者。他後來被尊為「釋迦牟尼」,即是釋迦族的聖者。
 
成道後的佛陀,遊化四十五年,宣揚他理性的、平等的、和平共存的、圓融無礙的教法──緣起、三法印、四聖諦。無數的人皈依了他,隨他修道,也隨他傳道。他所領導的傳道團體,在當時稱為「僧伽」,也就是後來的佛教。
 
天上的佛陀,是人間佛陀被後世弟子聖化和神化,發展、塑造成為大乘佛教中的理想化的佛陀。這位理想化的佛陀,具有不可思議的、玄妙莫測的神通與法力,他超越了人間,上升到天上。他不是人間的覺者、智者,他被塑造成了天上的神──成為有如造物主似的上帝。
 
被塑造成有如造物主似的佛陀,有著無比的威力,是眾神之上最高的神。有些經典中誇張為:佛陀居則金剛寶座,行則地湧蓮花,外出則帝釋前導,梵天執傘,講經則天龍八部護持左右,於特殊事故,則大地震動,天雨香花。這種超乎常情的渲染,絕不是釋迦牟尼生前的真實面目。
 
歷史上的佛陀,生前是什麼樣子呢?他有如中國的孔子,是一代聖哲,是人間偉大的教化師。他成道之後,四十五年遊化傳道,有教無類,汲汲於宣示真理。他遊化期間,身著壞色之衣,手持乞食之缽,千里遠行,赤腳徒步,直到八十歲最後一次遊化仍是如此。他沒有權勢,沒有武力,沒有錢財。但在當時諸國林立的印度社會中,上至國王大臣,中至工商人士,下至賤民奴隸,都對他有著至高無上的崇敬與信仰。
 
佛陀所宣示的真理,稱之為「法」。這包括著萬物生起存在的理則──緣起,即所謂「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以及以緣起為基礎的三法印,四聖諦。這法,是宇宙本然的理則,是人生之實相,而為佛陀所證悟,並不是佛陀所創造或制定的。所以原始經典中常說:「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
 
釋迦牟尼是人間的聖哲。人間的聖哲被聖化、塑造成為天上的神的時候,這就模糊了他本來的面目。以指示月,若以為手指就是月亮,不惟失去了月亮,且亦失去了手指。聖化為神的釋迦牟尼,不惟天上的神不是釋迦牟尼,且亦失去了人間的釋迦牟尼。這就是西洋學者為什麼懷疑釋迦牟尼不是歷史上實有的人物,甚至於以為釋迦牟尼是太陽神神話的化身。
 
由於佛陀被聖化和神化,連帶著佛教也變了質,變成了神佛不分的宗教。所以號稱大乘之國的中國佛教,歷來給人的印象,是燒香、膜拜、求庇佑、求福報,以至於求子、求壽、求官、求財。這就與佛陀的本懷,要人依正法而求智慧、求解脫的精神完全背道而馳了。
 
民初學人梁啟超,曾撰〈論佛教與群治之關係〉一文,其中有兩個子目,一曰:「佛教之信仰、乃智信而非迷信」;一曰:「佛教之信仰、乃自力而非他力」。佛陀教法之真實義量,本來如此,梁氏可謂深得佛法要旨。然而我們中國社會上的情形,適與此反,芸芸善男信女,信佛的目的,無非是求佛保佑;念佛的目的,自然是藉佛力往生西方(忽略了善根福德因緣諸條件)。這種現象,自然是佛陀被塑造成神的後果。
 
佛陀一生徒步托缽,四方遊化,說法無量,但從不曾說過:「皈依了我,我能賜你福報。」或者說:「皈依了我,我能佑你平安。」阿難尊者是佛的侍者,侍佛二十七年,佛陀並沒有「幫助」他開悟。直到佛滅度後,大迦葉主持結集,聲稱未證聖果者不得參與,阿難於此壓力下終於開悟了。這正告訴我們:「佛教之信仰,乃自力而非他力」──如果你不努力修行,縱然你隨侍在佛陀身邊,佛陀也不能「賜」你開悟。
 
佛陀一生,屢屢的告誡弟子:「以己為洲,以法為洲。」佛陀最後一次遊化,途中在毘舍離城的大林精舍渡雨安居時,生了一場病。病癒之後,阿難對佛陀說:「在世尊病重那些日子裏,我有天地昏暗無光的徬徨感覺。」佛陀訓誡他說:
 
阿難呀!你們應該以自己為洲,依靠自己,不要依靠他人;以法為洲,依靠法,切勿依靠其他。阿難呀!現在或者當我去世後,能夠以自己為洲,依靠自己,不依靠他人;以法為洲,依靠法,不依靠其他的人,此人即是僧伽中的最高者。
 
沒有多久以後,佛陀繼續遊化,途中走到拘尸那城郊外,在牛角沙羅林的沙羅雙樹下進入涅槃。佛陀最後的遺言是這麼說的:
 
阿難白言:云何名為供養如來?
 
佛語阿難:人能受法,能行法者,斯乃名曰供養如來。
 
基於對以上種種的理解,我以最虔敬的心情,來寫這本《釋迦牟尼與原始佛教》──來寫歷史上的、人間的、由人成佛的佛陀。而不是經過渲染、塑造後神格化的佛陀。可惜由於資料欠缺,加以我文筆拙劣,刻劃不出佛陀偉大莊嚴的法相,與慈悲喜捨的行誼。這一點,只好向讀者說抱歉了。
 
本書最後一章,我大膽的提出了一些個人的見解──就是「正法永住,但已受到扭曲」。這些見解,也許會有爭議和非難,但是以我對佛陀住世時一生言行的體會,我覺得現在這種徒留軀殼的佛教,不是佛陀所樂於見到的──受到扭曲的正法,也不是佛陀的本懷。我忠實的寫出來,知我罪我,就無從顧及了。
 
佛陀入滅後二四七九年四月 于凌波敬撰於臺中太平書齋

目次

代序 人間天上兩佛陀──歷史上的佛陀與信仰上的佛陀
第一章 緒 論
第二章 印度──古老神祕的國家
 一 古老的哈拉帕文化
 二 雅利安人的入侵
 三 婆羅門教的形成
 四 奧義書時代
 五 自由思想的興起
第三章 一代聖哲的誕生
 一 迦毘羅衛──雪山腳下的小城邦
 二 悉達多太子的誕生
 三 釋迦牟尼的生滅年代
 四 阿私陀仙人的預言
 五 太子的少年與婚姻
第四章 太子出家
 一 太子出家的背景
 二 十年宮廷生活
 三 四門遊觀的啟示
 四 太子出家
 五 出家是怎麼一回事
第五章 六年苦行
 一 初訪跋伽仙人
 二 南下摩揭陀國
 三 與頻婆娑羅王的一段對話
 四 阿羅邏和伽蘭仙人
 五 苦行林中的苦行
第六章 睹明星而成道
 一 一麥一麻的苦行
 二 接受農女乳糜供養
 三 金剛座上、戰勝魔軍
 四 明星出時、成等正覺
 五 娑婆世界、佛陀出世
第七章 初轉法輪
 一 是否傳道的思維
 二 度化五侍者
 三 三轉法輪
 四 苦應知、集當斷
 五 滅應證、道當修
第八章 教團的成立與發展
 一 度化俱梨迦、耶舍父子
 二 如何尋回你自己
 三 三迦葉的皈依
 四 萬物皆在燃燒
 五 釋尊重入王舍城
第九章 迦蘭陀林與竹林精舍
 一 竹林精舍的建造
 二 舍利弗和目犍連的皈依
 三 度化長爪梵志
 四 王舍城的恐慌
 五 三皈依和六和敬
第十章 祇樹給孤獨園
 一 須達多長者
 二 祇園精舍
 三 四不可輕
 四 波斯匿王
 五 玉耶女的故事
第十一章 佛教教團──僧伽
 一 僧伽的由來
 二 戒律的制定
 三 布薩、自恣
 四 僧伽的生活
 五 乞食與素食
第十二章 回祖國傳道
 一 回國度化
 二 七王子出家
 三 理髮匠優波離
 四 淨飯王的逝世
 五 僧團中的比丘尼眾
第十三章 與外道的衝突鬥爭
 一 婆羅門的墮落
 二 外道的異端邪說
 三 何謂賤者、何謂聖者
 四 婆羅門的挑釁
 五 外道的陰謀
第十四章 原始佛教的根本思想
 一 與外道共通的思想
 二 十二緣起
 三 諸法因緣生
 四 無常與無我
 五 涅槃思想
第十五章 釋尊的容色言行
 一 釋尊如孔子──即之也溫
 二 釋尊為病比丘浴身
 三 魔羅的誘惑
 四 十四無記
 五 釋尊的社會倫理觀
第十六章 十大弟子
 一 智慧第一的舍利弗
 二 目犍連和富樓那
 三 須菩提與迦旃延
 四 大迦葉與阿那律
 五 優波離、阿難陀、羅?羅
第十七章 四十五年遊化
 一 釋尊遊化的區域
 二 釋尊一生大事記
 三 遊化中的小故事
 四 提婆達多的墮落
 五 萬法無常
第十八章 大般涅槃
 一 迦毘羅衛的滅亡
 二 落寂的晚年
 三 七不退轉法
 四 最後的午餐
 五 大般涅槃
第十九章 釋尊遺教的結集
 一 八分佛骨
 二 初次遺教結集
 三 原始佛教與部派佛教的分野
 四 第三、第四次遺教結集
 五 四次結集的檢討
第二十章 正法永住
 一 部派佛教時代
 二 大乘佛教時代
 三 南傳佛教與北傳佛教
 四 正法永住──但已受到扭曲
 五 讓我們回歸到原始佛教
附 錄
釋迦牟尼家系表
釋迦牟尼遊化區域示意圖
人名索引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00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