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慧遠(精)
滿額折
慧遠(精)
慧遠(精)
慧遠(精)
慧遠(精)
慧遠(精)
慧遠(精)
慧遠(精)
慧遠(精)
慧遠(精)

慧遠(精)

定  價:NT$ 222 元
優惠價:90200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慧遠是東晉時代一位獨特的僧人。印度佛教傳入中國,至西晉開始生根,與本土文化相摩而產生各種思想、社會與政治問題。慧遠以其特有的擔負意識面對時代,思考佛教所處的困難地,尋求出路。他的擔負意識與文化憂懷反 映在廬山的僧團事業上,亦貫注在其佛學之中。因思路不離佛教如何面對時代的問題,他的佛學缺乏純粹思辯的哲學性格,顯出一定的局限;然因著擔負的精神,他的言行出處與佛學思想正好反映出晉代佛教遭遇的整體困難。在 中印文化合之際,他一生的探索幾乎成了佛教在中國掙扎生根的縮影。本書從文化史與思想史的觀點展慧遠的生命方向和他在晉代佛教擔當的重要角色。

作者簡介

 區結成

廣東增城人,一九五五年生。美國布朗大學醫學博士 。留學期間從事文學創作,詩作入選八一年香港青年文學獎。八二年回港後習佛學,為香港佛教法住學會研究生。八五年麥加高雄佛光山世界青年彿教學術會議,為香港代表。八六至八七年任《法言》季刊編輯委員。八四至八七年並為香港《百姓》半月刊撰寫醫藥專欄。現職公立醫院醫師。

 自 序

印度佛教雖然自漢代已經通過經典翻譯流入中國,但是要到兩晉才在中國思想界與社會上引起重要的迴響。從文化遇合的角度看,東晉時代的慧遠是一位特別重要的僧人。慧遠具有一種當世少見的自覺擔負意識。終其一生,慧遠努力思考、探究佛教在中土生根時激發的各種思想與社會、政治問題,希望提出紓解之道。他的擔負意識反映在廬山的僧團事業上,亦貫注在其整體佛學之中。因為思路離不開佛教如何面對時代的問題,慧遠的佛學富於文化意識而缺乏純粹思辯的哲學性格。這形成了他的佛學的局限,但正好讓我們窺見晉代佛教遭遇的整體困難。慧遠的一生竟成了當代佛教的縮影。
 
本書選擇以一文化史及思想史的角度看慧遠,而捨棄純粹的哲學或宗教的觀點,因為這樣觀察慧遠的言行與著作,特別能夠顯出慧遠全幅的生命和他在晉代佛教扮演的角色。全書共十一章。首二章分析觀察慧遠的各種可能角度和綜論晉代佛教面對的時代環境。三至五章論述慧遠的生命方向與言行活動,特別注意探討他備受後世誤解的政治活動。六至十章析論其佛學思想,而以一綜合的討論作結。
 
本書初稿原為1984至86年在香港佛教法住學會修讀研究課程的論文,在霍韜晦先生指導下完成,初稿部分曾在《法言》季刊發表。此後復得唐端正先生、李潤生先生、劉國強先生提供意見,乃增補改寫而成定稿。在此謹向諸位先生表達謝意。此外,內子淑敏協助謄抄校讀的工作之外,在過去三年中給予未嘗或斷的鼓勵和支持,所感尤難以謝言之。
 
此書之作,實是一段奇怪的因緣。七、八年前在美修習醫科時,因為思索一些文化問題而接觸到已故唐君毅先生的著作。唐先生去世後,在《鵝湖》月刊讀到霍韜晦先生悼念唐先生的文章,心有所感,才生從霍先生習學之意,孰料竟以此書為一小段落的標記。因緣際會,並記於此,是為序。
 
區結成
1987年1月16日於香港清麗苑

目次

《世界哲學家叢書》總序
自 序
第一章 引言──怎樣看慧遠?
一、慧遠是否屬於淨土宗?
二、視慧遠為般若學者的困難
三、以綜合的眼光看慧遠
四、隱居的吊詭
第二章 慧遠時代的中國佛教
一、漢魏之間的中國佛教
二、佛教在兩晉生根的原因
三、晉代佛教面對的危機
四、僧人與王者之間的矛盾
五、亂世中經典研究之障礙
六、玄學提供的方便
七、玄學做成的困難
八、格義佛學及其限制
第三章 早年的生命方向
一、少年遊學與往訪范宣
二、追隨道安出家
三、慧遠的自覺擔負意識
四、「個人自覺」的一面
五、拜別道安時的開悟
第四章 在廬山的社群與活動
一、後世對慧遠隱居方式的誤解
二、慧遠的出家弟子
三、組織譯經與研究經典
四、與鳩摩羅什的往來
五、領導士俗入佛
第五章 慧遠與政治人物的交往
一、政治人物對慧遠的尊重
二、桓玄勸慧遠罷道與汰洗僧團
三、「沙門敬拜王者」的倡議
四、慧遠反對沙門敬拜的理由
五、朝中士大夫的護佛力量
第六章 「求宗不順化」──慧遠的中心思想
一、慧遠思想的駁雜性
二、《沙門不敬王者論》的重要性
三、《沙門論》中「化」的觀念
四、「反本求宗」的解脫方向
五、「求宗不順化」引起的困難
第七章 「神不滅」與「法性」──慧遠的形上學
一、中國傳統的形神觀
二、唯氣論的攻擊與慧遠的答辯
三、「神」的本體義與主體義
四、「反本」與「法性」理想
五、「法性」與現象世界的關係
六、慧遠的「法性」觀念與空宗的歧異
第八章 總攝大小乘的修行方法
一、大小乘思想的調和與定位
二、「滅相」──慧遠的毘曇思想
三、「修定」──慧遠對禪學的重視
四、「神遇」──慧遠的大乘「般舟三昧」法門
五、慧遠與後世淨土宗的關係
第九章 道安對慧遠佛學思想的影響
一、道安的般若學
二、慧遠佛學的「亦有亦無」觀點
三、道安佛學的另一面
四、慧遠承傳原始佛教的倫理課題
五、回歸原始佛教的必要性
第十章 慧遠思想的內在困難
一、慧遠對經義的疑問
二、「法性」與現象世間的割裂
三、對「法身」的探索是否戲論?
四、菩薩修行成佛的問題
五、修行自主性的問題
六、慧遠思想的根本謬誤
第十一章 中國佛教史上的慧遠
一、「似隱非隱」的含意
二、擔負意識與文化憂懷
三、文化悲懷影響佛學形式
四、佛學課題的取捨
五、地位與啟示
附錄一 《沙門不敬王者論》三、五兩篇註釋
附錄二 慧遠年表
附錄三 參考書目
索 引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00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