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奧斯曼帝國六百年:土耳其帝國的興衰(簡體書)
滿額折
奧斯曼帝國六百年:土耳其帝國的興衰(簡體書)
奧斯曼帝國六百年:土耳其帝國的興衰(簡體書)
奧斯曼帝國六百年:土耳其帝國的興衰(簡體書)
奧斯曼帝國六百年:土耳其帝國的興衰(簡體書)
奧斯曼帝國六百年:土耳其帝國的興衰(簡體書)
奧斯曼帝國六百年:土耳其帝國的興衰(簡體書)
奧斯曼帝國六百年:土耳其帝國的興衰(簡體書)
奧斯曼帝國六百年:土耳其帝國的興衰(簡體書)
奧斯曼帝國六百年:土耳其帝國的興衰(簡體書)
奧斯曼帝國六百年:土耳其帝國的興衰(簡體書)
奧斯曼帝國六百年:土耳其帝國的興衰(簡體書)
奧斯曼帝國六百年:土耳其帝國的興衰(簡體書)
奧斯曼帝國六百年:土耳其帝國的興衰(簡體書)

奧斯曼帝國六百年:土耳其帝國的興衰(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128 元
定  價:NT$ 768 元
優惠價:87668
領券後再享89折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2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奧斯曼土耳其人來自中亞的大草原。公元1300年左右,他們遷徙到亞洲的最西端,並且在此建立了自己的國家。草原民族的淩厲作風,土耳其人特有的靈活與包容,再加上幾位開國蘇丹的英明戰略,讓他們的國家很快壯大起來。
1453年“征服者”穆罕默德蘇丹攻陷君士坦丁堡,1529年蘇萊曼大帝陳兵維也納城下――這是奧斯曼帝國的鼎盛時代。在歐洲,奧斯曼帝國滅亡了“最後的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並且繼承了拜占庭的廣闊領土和政治遺產;在亞洲,它再現阿拉伯帝國的輝煌,帶領伊斯蘭世界重振了團結和繁榮。這一切,使得奧斯曼帝國在那個帝國時代無往不利,成為“三洲兩海、東方西方、世界中心伊斯坦布爾的主人”。
隨著世界現代的降臨,奧斯曼帝國卻落後了。一個又一個歐洲國家站上歷史變革的潮頭,崛起為奧斯曼帝國的強大對手――哈布斯堡王朝、西班牙、沙皇俄國、拿破崙帝國、英國。1683年帝國軍隊慘敗於維也納城下,從此,“勝利”對土耳其來說愈發成為一種奢望。為了改革日益陳舊的制度,奧斯曼帝國嘗試過種種維新道路,很多維新志士乃至帝國蘇丹在與守舊勢力的抗爭中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帝國遲緩的改革步伐,不足以應對列強爭奪和民族獨立運動的時代狂潮。1821年,奧斯曼帝國統治下的希臘爆發獨立戰爭;同時期,埃及也自立門戶。此後,從奧斯曼帝國的巴爾幹、中東和非洲領土上陸續分裂出二十餘個國家。其中很多國家很快成為西方的殖民地或附庸。最後,帝國本身也在“一戰”戰敗後傾覆。
奧斯曼帝國六百年,是三百年的強盛加上三百年的衰落的故事。它是一個世界性大帝國、世界的十字路口。如果它保持優勢,當今世界也會因此不同。但是,戲劇性的近代史卻把土耳其擠出了強國之列,令它成為現代化和西方崛起的趨勢中的一個被拋下、被欺淩的例子。在土耳其的跌宕國運中,中國讀者能找得到祖國的影子,也找得到很多國際現狀的根源。那段帝國時代是歐亞兩洲,乃至整個世界近代不可磨滅、無法回避的歷史記憶。

作者簡介

帕特里克•貝爾福(1904―1976)
第三任金洛斯男爵,蘇格蘭歷史學家、作家、記者。
1925年,貝爾福從牛津大學歷史系畢業,隨後開始了記者和專欄作者生涯。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貝爾福作為貴族子弟,加入了英國皇家空軍,在情報部門工作。1944年到1947年,貝爾福赴英國駐開羅使館任職,總管宣傳部門,從此開啟了他與中東、土耳其的不解之緣。
1947年之後,貝爾福回到自由職業。終其一生,貝爾福不是在倫敦居住,便是在中東遊歷,成為中東事務和歷史的專家。1952年,貝爾福受英國政府委託,寫作了一部經典而極富爭議的土耳其國父傳記,即《阿塔圖爾克:一個國家的重生》。此後他還創作了一系列歷史作品,包括《希臘肖像》(1956)、《埃及肖像》(1966)、《兩海之間:蘇伊士運河的建造》(1968)、《摩洛哥》(1971)、《聖索菲亞大教堂:一部君士坦丁堡的歷史》(1972)等。《奧斯曼帝國六百年》(1977)是他寫作生涯最後一本書,雕琢多年,但他生前卻沒能看到這本人生集成之作的出版。

名人/編輯推薦

1. 奧斯曼帝國史,即土耳其的古代、近代史,是我們瞭解世界近現代變遷必不可少、又常常忽略的一塊拼圖。奧斯曼帝國的國運興衰,強時稱霸歐洲,弱時被歐洲趕超、欺淩,加上地處“世界的十字路口”,使得土耳其成為理解近代全球力量變遷絕好視窗。從這裏,你在瞭解土耳其自身的同時,也將從另一個視角理解現代歐洲和現代中東的形成。

2. 歷史讀者的感官盛宴!本書作者曾受著名歷史學家阿諾德·湯因比的稱讚,說作者兼為“形象刻畫的大師”和“敍事寫作的大師”。《奧斯曼帝國六百年》作為作者的生涯收官之作,完美詮釋作者的大師文筆。傲視歐亞群雄的偉大蘇丹,被守舊勢力燒死在塔樓中的維新大臣……洋洋灑灑的奧斯曼歷史,在作者的筆下鮮活起來。

3. 土耳其時政局勢動盪,牽動歐亞兩洲乃至全世界的神經。這個地處歐洲和伊斯蘭世界之交,背負數百年奧斯曼帝國傳統的國家,為何如此重要?這部奧斯曼帝國通史將給你答案。

4. 土耳其旅遊訪古、感受風情的必備讀物。土耳其是一個充滿故事的國度,國際旅遊的熱門目的地。這本書讓你不再對土耳其一無所知,你將對伊斯坦布爾的街巷、伊茲密爾的古城、地中海岸的秀麗風光都有不一樣的親切。

5. 你是否是諾獎作家奧爾罕·帕慕克的粉絲?那麼《奧斯曼帝國六百年》也將讓你一見如故!這是《我的名字叫紅》《伊斯坦布爾》《白色城堡》等書背後的歷史佈景。

6. 土耳其與中國同為亞洲文明古國,到了近代又一同淪為歐洲主導的世界現代化大潮中的落後被欺者。近代的土耳其史稱“西亞病夫”。是什麼導致了中土兩國的相似命運?瞭解土耳其的歷史命運,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近現代世界。

 

【序幕】

 

多少個世紀以來,一撥又一撥的遊牧民族從中國的邊境出發,沿著高聳的歐亞大草原,經過土耳其斯坦,一路向西遷徙。這些以畜牧業為生的族群過著簡單的生活。他們住帳篷,騎著馬和駱駝,畜養著成群的牲畜,這些牲畜也為他們提供食物和衣服。他們在季節性的草場之間來回遷徙,並且週期性地遷往更遠的地方,以尋找水草更豐美的牧場,或躲避相繼而來的類似的遊牧部落。有時候,他們會拿出自己的畜牧產品,與城鎮居民或農民交換他們所能提供的物產。偶爾,他們也會在有水源的綠洲停下腳步,過起農耕的生活。為了維持他們的畜牧業經濟,草原上的遊牧民族不得不與自然界中的種種力量進行曠日持久的鬥爭。在這一過程中,這些隸屬於鬆散的部落聯盟的封閉的小族群,獲得了特有的活力、技能,並形成了自己的制度與習俗。

在這些遊牧民族中,有一個分佈廣泛而充滿活力的民族,被中國人和其他鄰近的民族分別稱為“突厥”或“Dürkö”。據說,這個好戰的民族得名於其發源地一座形似頭盔的山。突厥人最初被視作匈人的一支,他們也是蒙古人的近親,跟芬蘭人和匈牙利人的先祖也有親緣關係。

6 世紀,突厥人征服了另一個與他們相似的民族,開始統治大約相當於今天蒙古國的地區。接著,他們三面出擊,將其版圖向北、南、西三個方向擴張,佔據了草原上一大片廣闊的土地,創立了空前龐大的遊牧民族帝國。伴隨著領土的擴張,突厥人不再受統一政權的管轄,但仍然保留了種族和語言上明顯的共同特徵。在不同族群的突厥人之間,有著強烈的認同感,在他們的薩滿教信仰中,土、空氣、火和水這些自然元素之神都是突厥化的。很快,突厥人脫離了簡單而未開化的生活狀態,在他們的父系氏族社會的內部建立了自己的文明。他們的領袖獲得了遠超部落長老的權力,同時還控制著附庸的其他部落。

一些被統稱為烏古斯人(Oghuz)的突厥部落在塞爾柱(Seljuk)家族歷代酋長的率領下向西遷徙。據說,他們的遷徙路線得到了一匹灰狼的指引。8 世紀早期,他們抵達位於河中地區(Transoxiana)的撒馬爾罕(Samarkand),確立了對中亞西部的統治。與此同時,另一個民族也迅速完成了擴張。建立了伊斯蘭哈裏發國的阿拉伯人從阿拉伯半島出發,向東、北兩個方向進軍,勢不可當地征服了波斯帝國。在強大的阿拉伯人面前,突厥人的政權土崩瓦解。不過,兩個民族之間的商業和文化聯繫卻一直延續下來。他們通過駱駝商隊進行貿易,交換農業和畜牧業產品,互利互惠。不僅如此,突厥人還從9世紀開始拋棄了自己的異教信仰,皈依了伊斯蘭教。

阿拉伯人很快就注意到了突厥人的軍事素養。除了擁有堅忍、自律和深謀遠慮等品質之外,突厥人還在遊牧生活中磨煉出了尚武的精神、慣於遷徙的習俗、精湛的騎術和難得的騎射技藝。因此,阿拉伯帝國的阿拔斯王朝開始徵募突厥人入伍。這些皈依了伊斯蘭教的士兵成為高等級的奴隸,並且可以通過晉升逐步提高其社會地位。到了9世紀末期,阿拉伯帝國中大部分的軍事指揮職位和大量的政府職位都被信仰伊斯蘭教的突厥人佔據了。到了11世紀,隨著阿拉伯帝國的衰敗,土耳其人(前文中的突厥人和後文中的土耳其人,在原文裏都是Turks。為了適應中國讀者的閱讀習慣,在本書中,譯者以塞爾柱王朝的崛起作為時間節點,區分這兩個含義相近但又不全然相同的稱呼。相較而言,突厥人的含義更為廣泛,而土耳其人通常指與後來的奧斯曼土耳其人的發源關聯更緊密的部分突厥族群。——譯者注)的塞爾柱王朝填補了權力真空。塞爾柱帝國吸收了其他由土耳其人建立的伊斯蘭小國,並按照阿拔斯王朝的傳統建立起一個伊斯蘭國家。塞爾柱帝國恰如其分地用弓和箭作為其權力的標誌,並將其版圖擴展到了波斯、美索不達米亞和敘利亞。這樣一來,這個來自草原的遊牧民族開始定居下來。

與匈人、蒙古人和曇花一現的阿瓦爾人等歷史上其他的遊牧民族不同,塞爾柱土耳其人在崛起的過程中,用一種持之以恆且富有成效的方式去迎接定居生活帶來的挑戰。為了適應定居文明的需要,他們改變了自己的傳統和制度,以富有建設性的治國才能為帝國添磚加瓦。他們在歷史上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也使得古老的伊斯蘭世界在社會、經濟、宗教和知識層面上都取得了進步,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這些草原上的牧羊人和戰士變成了城鎮居民——行政人員、商人、工人、手藝人、地主和農夫,他們興建道路、為商隊服務的旅店、清真寺、學校和醫院。他們培養學者,鼓勵學術,沿著波斯人和阿拉伯人此前留下的足跡繼續探索哲學、科學、文學和藝術。

然而,在塞爾柱帝國之中,仍然有大量處於自治狀態的土耳其人,沒有接受定居的生活和中央集權的統治,依舊作為遊牧民在高原上徜徉。他們與其他遊牧部落結盟(其中的一些仍然保留著異教信仰),組成了一個個軍事團體。這些軍事團體最初正是塞爾柱帝國軍隊的中流砥柱。而現在他們不停地騷擾過上定居生活的省份,不服管教,掠奪成性,讓中央政府十分難堪。他們擁有獨特的文化,對事物持與眾不同的觀點,實際上成了塞爾柱帝國內部一個獨立的群體。他們被統稱為土庫曼人(Turcoman),儘管嚴格而言,這一稱呼只適用于其中的穆斯林。

塞爾柱帝國中最強大的武裝,是此前風靡的“加齊”(Ghazis)運動的產物。所謂“加齊”,即神聖的“信仰的勇士”。其成員是形形色色的志願兵,但其中以生計無著的流浪漢、逃亡者、心懷不滿者及失業者為主。他們得到的任務是打擊異教徒,而他們本身最重要的作戰動機則是劫掠。通常,他們會作為邊疆戰士從伊斯蘭世界的邊境出發,對外發動突襲。11 世紀,他們來到西方的小亞細亞半島,出沒於塞爾柱帝國和拜占庭帝國之間局勢動盪的邊境地區。在這裏,加齊們面對的對手是“邊防軍”(Akritai)——來自希臘的邊疆戰士和劫掠者。邊防軍的作戰方式與加齊們十分相似,同時也一樣不受任何中央機構的管轄,時常被視作加齊們的“難兄難弟”。此外,其他形形色色的土庫曼人也會為了尋找新的牧場而來到邊境地區,並與加齊們一道參與突襲和劫掠。此時,拜占庭帝國的防禦能力正在日漸衰弱。

然而,塞爾柱帝國的蘇丹們的主要目標是向南征服一個伊斯蘭帝國。因此,為了確保敘利亞一線的側翼安全,他們不希望與基督教拜占庭帝國開戰。儘管如此,好戰的加齊和四處劫掠的土庫曼人還是讓塞爾柱帝國捲入其中。塞爾柱帝國政府不得不正視加齊和土庫曼人的力量,並且在可能的時候為己所用。塞爾柱蘇丹圖赫裏勒(Tughrul)設法讓那些聖戰士不再在帝國內的穆斯林省份劫掠,而是引導他們投入針對基督徒的亞美尼亞——拜占庭帝國內一個對中央政府心懷不滿的邊境省份——持續不斷的戰爭之中。在亞美尼亞取得戰役的勝利之後,聖戰士們更加恣意地劫掠,一直從安納托利亞的東部深入到中部,甚至遠達愛琴海沿岸。

儘管拜占庭帝國在持續衰弱,但面對這樣的襲擊,皇帝羅曼努斯四世·狄奧吉尼斯(Romanus IV Diogenes)認為必須予以回擊。為了奪回亞美尼亞的控制權,他糾集了一支主要由外國雇傭兵組成的成分混雜的大軍,向土耳其人進軍。結果,1071年,拜占庭帝國的皇帝在歷史性的曼齊刻爾特戰役(battle of Manzikert)中戰敗,皇帝本人也被塞爾柱蘇丹阿爾普·阿爾斯蘭(Alp Arslan,尊稱,意為“英勇之獅”)生擒。這場兩個帝國和兩種信仰之間的歷史性的戰役,希臘人將永遠銘記,並稱之為“可怕的一天”。在這場戰役之後,小亞細亞半島永遠地向土耳其人敞開了大門。

齊刻爾特戰役為未來一系列更遠的土耳其人遠征鋪平了道路。然而,在當時,這場戰役的勝利並沒有給被征服地區帶來什麼突然的改變。這是因為獲勝的並非塞爾柱帝國的正規軍,而是由好鬥的穆斯林部落組成的非正規軍。因此,這場戰役帶來的直接後果是,由各色各樣的加齊團體佔據的邊境地區的範圍從小亞細亞半島的東部擴展到了中部。土庫曼遊牧部落也跟隨著加齊們的腳步暢通無阻地來到了新的土地。

土耳其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有著雜糅的特點,征服者和被征服者之間並沒有不可逾越的隔閡。被征服的安納托利亞人和亞美尼亞人並不會把土耳其人看作徹頭徹尾的外邦人。“消失的只是拜占庭人留下的表面上的油漆,”保羅·維特克(Paul Wittek)寫道,“取而代之的是伊斯蘭文化留下的油漆,當地的文化底色則保留了下來。”注意力仍舊集中在伊斯蘭世界的塞爾柱帝國也無意徹底改造被征服的地區。在釋放了被囚禁的拜占庭帝國皇帝之後,塞爾柱帝國心滿意足地正式吞併了被征服的地區,並委派一位元名叫蘇萊曼(Suleiman)的塞爾柱貴族掌管該地區。隨著11 世紀臨近尾聲,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的兵鋒開始觸及小亞細亞半島,導致穆斯林和基督徒之間的領土邊界變得十分不穩定。

一直到12 世紀中葉,塞爾柱人才將其注意力由舊的伊斯蘭世界轉向小亞細亞半島,決心以科尼亞(Konya)為都城,建立一個具有伊斯蘭特色且根基牢固的國家。這個國家將擁有自己的蘇丹和有效的政府組織,版圖覆蓋安納托利亞中部地區。它被其他伊斯蘭政權稱作魯姆蘇丹國(Sultanate of Rum)。這個名稱在阿拉伯語中意為“羅馬的愷撒轄地”,表示這個國家繼承了“羅馬”帝國的殘餘領土。而在曼齊刻爾特戰役結束一個世紀之後,拜占庭帝國的基督徒們又在密列奧塞法隆戰役(battle of Myriokephalon)中受挫,只好與統治得到鞏固的塞爾柱政權和平相處。雙方確定了一塊“邊境地區”,在這一地區的後方,拜占庭帝國繼續統治著安納托利亞西部。由於魯姆蘇丹國的塞爾柱人源自統治著波斯的大塞爾柱帝國,他們在伊斯蘭世界獲得了普遍的尊重。在這樣的環境下,魯姆蘇丹國逐漸成為一個強大而繁榮的國家,並在13世紀前半葉達到了鼎盛。

但好景不長,一次全新的、更具破壞性的遊牧民族入侵落到了魯姆蘇丹國頭上。這次入侵的主角正是與魯姆蘇丹國有親緣關係的蒙古人。像曾經的突厥人一樣,蒙古人橫掃歐亞大草原,向北入侵俄羅斯,向東進入中國,向西則穿越整個亞洲,席捲了伊斯蘭世界。成吉思汗在13世紀初發動了蒙古人的遠征,而他的繼承者們也在繼續推動著他的事業。土耳其遊牧民在蒙古人的壓力下被迫遷徙。最終,新來的土庫曼人和小軍事團體遍佈小亞細亞,使得以科尼亞為中心的塞爾柱國家內部的形勢越發緊張。緊接著,蒙古軍隊對這裏發動了猛烈攻擊。1243年,在錫瓦斯(Sivas)和埃爾津詹(Erzinjan)之間的克塞山(Köse Da?),此前未嘗一敗、得到拜占庭附庸軍和雇傭兵增援的塞爾柱軍隊被蒙古軍隊徹底擊潰。於是,蒙古人隨心所欲地佔領了他們想要得到的土地和城市,整個小亞細亞半島的歷史進程在一天之內天翻地覆。如同統治波斯的大塞爾柱帝國一樣,塞爾柱人的魯姆蘇丹國也風光不再,科尼亞的蘇丹們成了蒙古人的附庸,向旭烈兀治下的蒙古保護國稱臣。然而,就像其他征服了定居民族的遊牧民族一樣,蒙古人的霸權也轉瞬即逝。他們在小亞細亞半島上的統治僅僅維持了一代人。但是,取代蒙古人統治小亞細亞的將不再是塞爾柱人。

此時,小亞細亞大部分地區又恢復了以往那種沒有任何中央機構管轄的邊境地區的文明生態。邊疆戰士再一次開始了掠奪。他們在拜占庭帝國的邊境地區暢行無阻,肆意劫掠,甚至攻城掠地。很快,就有各種不同的人群加入其中。土庫曼部落像以前一樣參加了進來。此外,來自覆亡的塞爾柱人國家的成群的逃亡者也加入其中。更重要的是,一些“神聖的人”,即來自非正統的伊斯蘭教派的謝赫(sheikh) 1 和托缽僧也逃離土耳其斯坦和波斯,來到了小亞細亞半島,並且幫助土耳其人重新燃起討伐異教徒的熱情。

此時,權力落到了加齊們的手中。在宗教熱情和對土地與戰利品的渴求的鼓舞下,他們幾乎兵不血刃地湧進了小亞細亞半島的西部。他們能夠做到這點,很大程度上要歸因於拜占庭帝國防禦能力的衰落。本來與加齊們具有相似特性的拜占庭帝國邊防軍,也由於受到內訌的希臘人政府的忽視,而幾乎未能對加齊們的攻勢做出任何阻撓。到了西元1300 年,拜占庭帝國實際上已經失去了其在小亞細亞半島西部的大部分省份。一些部落領袖成了定居國家的統治者,有大約十個這樣的加齊小國在這一地區興起。其中的一個,其統治者名叫奧斯曼(Osman)。這個國家終將成長為一個強大的世界霸權國家——奧斯曼帝國,來填補拜占庭帝國衰亡之後留下的權力真空,並且屹立超過六百年。

 

目次

序 幕 001
第一部分 帝國的黎明 011
第一章 013
第二章 030
第三章 042
第四章 065
第五章 079
第二部分 新拜占庭 091
第六章 093
第七章 109
第八章 126
第九章 141
第十章 162
第三部分 帝國之巔 183
第十一章 185
第十二章 196
第十三章 207
第十四章 229
第十五章 247
第十六章 263
第十七章 279
第四部分 衰敗之種 301
第十八章 303
第十九章 330
第二十章 350
第二十一章 372
第二十二章 385
第二十三章 398
第五部分 死敵俄羅斯 423
第二十四章 425
第二十五章 436
第二十六章 445
第二十七章 454
第二十八章 469
第六部分 改革的時代 497
第二十九章 499
第三十章 525
第三十一章 549
第三十二章 571
第三十三章 584
第三十四章 609
第三十五章 629
第七部分 末代蘇丹 651
第三十六章 653
第三十七章 669
第三十八章 694
第三十九章 716
第四十章 732
後 記 753
附 錄 奧斯曼帝國君主列表 767
參考書目 768

書摘/試閱

【第十二章】(節選)

 

1520 年,蘇萊曼登基成為奧斯曼帝國的蘇丹,此時也恰逢歐洲文明的歷史轉捩點。封建制度奄奄一息,中世紀晚期的黑暗正逐漸被文藝復興的璀璨光芒所取代。在擁有傑出個人能力的年輕君主的帶領下,更加成熟而文明的國家正在崛起。16 世紀屬於查理五世(Charles V)和哈布斯堡王朝、弗朗索瓦一世(Francis I)和法國的瓦盧瓦王朝(Valois)、亨利八世和英格蘭的都鐸王朝。現在,這三位強大的君主又有了一位可以與他們匹敵的同儕——被譽為“所羅門第二”的26 歲的蘇萊曼蘇丹。

在西方世界,蘇萊曼將成為基督教世界權力制衡中的重要一環;在東方的伊斯蘭世界,他將獲得巨大的榮耀。在穆斯林的眼中,“十”是個得到祝福的數字:人有十根手指、十根腳趾和十種感官,《古蘭經》分為十個部分,《五書》(Pentateuch)中有十誡,先知穆罕默德有十個門徒,伊斯蘭教的天堂裏有十重天,由十位天使守護其中。而蘇萊曼正好是奧斯曼帝國的第十位蘇丹,他的統治又開始於伊斯蘭教曆(Hegira)中第十個世紀的開端。東方世界傳統上認為,每個世紀之初時都會崛起一位元偉人,而蘇萊曼就是這樣一位偉人,他是“完美數字的完美之人”,是天堂來的天使。

由於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和穆罕默德二世發動的後續征服戰,西方國家不得不認真對待奧斯曼土耳其人的攻勢。它們意識到,奧斯曼帝國的威脅不是暫時的,它們必須同時動用軍事和外交兩種手段來加以應對。對義大利的各個國家來說,奧斯曼人的潛在威脅和有關與奧斯曼人的秘密聯盟的謠言成了十分有用的外交武器。在這個宗教狂熱的時代,有很多人相信土耳其人的入侵將是對歐洲人罪孽的神聖審判。有些地方會每天敲響“土耳其鐘”,提醒虔誠的人們到了懺悔和祈禱的時間。十字軍的種種傳說預言道,土耳其人將會一直打到聖城科隆(Cologne),但他們會在那裏被一位基督徒皇帝——而不是教皇——擊敗,並且一直被趕到比耶路撒冷更遙遠的地方。當查理五世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時,很多人聲稱他就是這位傳說中的基督教世界的英雄。

由於一系列精心安排的聯姻和恰逢其時的死亡事件,查理五世的帝國疆域從波羅的海一直延伸到地中海,覆蓋了尼德蘭、德意志、奧地利和西班牙。它還包括了那不勒斯王國、西西里王國以及位於墨西哥和秘魯的據點。查理五世繼承的奧地利領土與土耳其人的威脅只隔了一道阿爾卑斯山;而在蘇萊曼的統治下,土耳其人的威脅將與日俱增。

儘管查理五世越來越清晰地感受到了土耳其人的威脅,他眼下卻有一個更為直接的敵人:法國的弗朗索瓦一世。他正是在競爭中擊敗了弗朗索瓦一世,才當選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就在蘇萊曼剛剛登基不久,查理五世就與弗朗索瓦一世公然開戰。查理五世的野心是把西方的基督教世界都統一在哈布斯堡家族的神聖羅馬帝國之下,而法國是這一夢想的一大障礙。它隔開了查理五世在德意志和西班牙的領地,威脅到了對他的軍事安全和貿易繁榮而言都至關重要的海上交通。此外,法國還打亂了他在義大利北部的安排。在這裏,查理五世和弗朗索瓦一世一直就邊界問題爭吵不休。由於這些矛盾的存在,基督教世界的兩大強權相互對立。這樣一來,穆斯林就並不總是基督教國家共同的敵人,反而經常成為潛在的受到歡迎的盟友。

此時的弗朗索瓦一世發現了這個道理。儘管他曾經鼓吹由教皇組織針對土耳其人的十字軍東征,弗朗索瓦一世很快就開始尋求土耳其人的支持。這是因為他們有著一個共同的敵人——哈布斯堡王朝。基於雙方的政治利益,他秘密地促成了這個“褻瀆神明的百合花與新月的同盟”。他一開始十分奸詐地企圖不讓基督教世界發現這一同盟。可是,儘管有中斷和波折,這個同盟最終竟然延續了300 多年。蘇萊曼多次資助弗朗索瓦一世,曾在1533 年為他提供了10 萬枚達克特金幣的援助,幫助他聯合英格蘭和德意志貴族一同反對查理五世。兩年之後,弗朗索瓦一世又要了100 萬枚達克特金幣的資助。他曾經向威尼斯的使者坦承,他認為奧斯曼帝國是唯一能夠讓歐洲諸國在哈布斯堡王朝皇帝的威脅下存活下來的力量。

每當查理五世指責弗朗索瓦一世的親穆斯林態度時,弗朗索瓦一世都會公開許諾加入十字軍聖戰,接著又通過他在伊斯坦布爾的特使為這一表態開脫。精明的蘇丹接受了他的解釋,因為他很清楚,法國人十分需要奧斯曼人的幫助,而他自己的外交政策也是圍繞著這一基石展開的。於是,在16世紀,蘇萊曼扮演了平衡歐洲局勢的角色,而這一角色無論是在軍事上還是在外交上,都提高了奧斯曼帝國的實力和威信。

為了適應其蒸蒸日上的國際地位,奧斯曼人發展出一套情報體系,使其可以隨時瞭解西歐發生的大事和趨勢。他們的主要消息來源是威尼斯人。儘管威尼斯人的權勢在這個世紀裏不斷衰落,但他們仍然活躍在歐洲的各種事務之中,而且在蘇丹的宮廷裏還有一名常駐的代表。反過來,他們也向西方人報告蘇萊曼的個性和所作所為。

有關這位元新蘇丹的早期記錄,來自一位元威尼斯使者巴多羅米歐·孔塔里尼(Bartholomeo Contarini)。他在蘇萊曼登基後幾星期寫道:“他今年25歲,個子很高,瘦而結實,表情柔和。他的脖子有點太長,臉有點太瘦,還長了個鷹鉤鼻子。他的唇上留著一點鬍子,下巴上也有一撮小鬍子。不過,他的相貌還是讓人感到愉快,儘管膚色略有些蒼白。據說,他是一位睿智的君主,熱愛學習,所有人都期望他的統治會帶來好日子。”蘇萊曼曾在伊斯坦布爾的宮廷學校接受教育,青年時期大部分時間都在接觸文明的生活方式和宮廷的日常事務。他也得到了伊斯坦布爾和埃迪爾內(Edirne,即阿德里安堡)人民的尊敬和喜愛。

擔任過三個行省的總督,因此對行政事務也很在行。就這樣,他成長為一個既有開闊眼界又有實務才能的治國之才。他不僅是一名實幹家,並且還十分優雅而有文化氣息,無愧於他所處的文藝復興時代。另外,他還有著虔誠的宗教信仰,這塑造了他善良而包容的性格,在他身上一點也找不到其父的那種狂熱。最重要的是,他十分看重自己作為“虔信者的統領”( Commander of the Faithful)的身份。像他的祖先一樣,他也信守加齊傳統,因此從他即位伊始,他就想要讓基督徒領教自己的軍事能力。他的父親塞利姆主要在東方建功立業,而他想要征服西方。

在西方,蘇萊曼的擴張眼界比他的祖先征服者穆罕默德還要廣闊。對亞歷山大大帝的故事著迷的蘇萊曼像伊斯坎德(Iskander)一樣,想要建立一個一統東西方土地和人民的大帝國。為了建造一個可以與亞歷山大帝國比肩的世界帝國,他就必須讓奧斯曼帝國的版圖突破東歐的邊緣地區,延伸到中歐的神聖羅馬帝國的中心地帶。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咄咄逼人,想要成為“時代之主”,讓奧斯曼君主在他面前黯然失色。而蘇萊曼則決心在中歐地區對抗他,擊敗他,奪取他的土地。蘇萊曼的戰略是海陸並進。在陸地上,他的目標是充當哈布斯堡王朝中心領地屏障的匈牙利王國;在海上,他的目標是基督徒控制的島嶼以及西班牙和北非的海岸線。他最直接的目標正是征服者穆罕默德未能奪取的目標——貝爾格萊德城和羅德島。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668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