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未完的明治維新(簡體書)
滿額折

未完的明治維新(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55 元
定  價:NT$ 330 元
優惠價:87287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觀此書能瞭解明治維新並非一帆風順,存在四條路線,別主張強兵、富國、立憲制、議會制。同時,日本的對華侵略政策此時已經開始醞釀,是近代中日關係的真正起點。“啟微”,意取朱子“一草一木一昆蟲之微,各有理;一物不格,則闕了一物道理”,表格物致知之意。致力於向公共讀者提供學術水平高、可讀性強的優秀歷史類圖書。《未完的明治維新》是啟微品牌的第五本圖書,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

《未完的明治維新》1867年末,江戶幕府第15代將軍德川慶喜上奏,要求把政權還給朝廷,實則意在以一種新的形式重新掌握統治日本的大權。1868年初,倒幕派發動“王政復古政變”,目的在於廢除德川家的特權,建立新的政治體制。其後,戊辰戰爭爆發,倒幕派於該年取得勝利,日本進入明治時代。儘管薩摩藩的西鄉隆盛和大久保利通、長州藩的木戶孝允、土佐藩的板垣退助等人曾經聯手推翻江戶幕府,然而在明治時代,他們卻分別主張強兵、富國、立憲制、議會制這四條路線。日本當代著名歷史學家阪野潤治以日本政壇的風雲人物為著眼點,分析了從1864年到1880年的幕末、明治史,為讀者描繪了一幅合縱連橫、波瀾壯闊的明治維新畫卷。

作者簡介

阪野潤治
1937年生於日本神奈川,畢業于東京大學文學部國史學科,後在東京大學大學院人文科學研究科攻讀博士課程。歷任千葉大學副教授、禦茶水女子大學副教授、東京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所教授,現為東京大學名譽教授。主要著作有《近代日本的構造》《西鄉隆盛與明治維新》《日本近代史》《日本憲政史》《未完的明治維新》《明治民主主義》《昭和史的決定性瞬間》《近代日本的國家構想》《近代日本的外交與政治》《大正政變》等,其中《日本憲政史》榮獲2009年角川源義獎,《近代日本的國家構想》榮獲1997年吉野作造獎。

譯者簡介
宋曉煜

日本名古屋大學文學博士,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中國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研究興趣為中日文化比較、中日近代思想史、近代翻譯史。

目次

緒言

第一章 明治維新的基本構想

1勝海舟與西鄉隆盛的會談

2幕末與維新的理論支柱

3構想的一致與實踐的對立

4“公議會論”的缺陷

第二章 是幕府還是薩長?

1“政權”由誰掌握?

2不徹底的“軍隊革命”

第三章 大藏官僚的誕生

1伊藤博文的大藏省論

2大藏省和其他省的對立

3健全財政論的敗北

4緊縮財政與地方官

第四章 三支“官軍”與“征韓論”

1“禦親兵”與鎮台兵

2近衛兵的外征論

3徵募兵與士族

4“征韓”還是“征台”?

第五章 木戶孝允與板垣退助的對立

1《民選議院設立建白書》

2劃時代與連續性

3憲法優先,還是議會優先?

4議會派與憲法派的協調

5“大阪會議”體制的弱點

6立憲制過渡的挫折與江華島事件

第六章 大久保利通的“富國”路線

1“富國強兵”與“富國強兵”

2內務省的職責

3“路線”與“現實”

4“富國”路線的回歸

5“開發”與“專制”

6大久保找回自信井上馨倍感失意

7“富國”路線與削減地租

第七章 “維新三傑”之死

1明治的近代化與西鄉隆盛

2木戶孝允病逝後的木戶派

3西南戰爭後的富國派

第八章 立憲派的後退

1富國派的競爭對手回國

2紙幣暴跌米價暴漲

3財政危機與舊大久保派的凋落

4立憲派的保守化

尾聲

參考文獻

譯後記

書摘/試閱

幾十年前,毛利敏彥在其著作《明治六年政變的研究》和《明治六年政變》中指出,西鄉隆盛主張和平主義,並不支持“征韓論”。當時大多數歷史學者都不同意這個觀點。

筆者當時則認為,西鄉隆盛和桐野利秋所率領的薩摩軍團意在通過出兵臺灣來挑起日本和中國的戰爭,因此在“征韓論”方面基本支持毛利敏彥的主張。具體而言,桐野利秋想要以臺灣問題為契機與中國一戰,而主管北海道等地的開拓使長官黑田清隆要求西鄉隆盛在庫頁島問題上對俄國採取強硬態度。為了按下桐野利秋和黑田清隆的主戰傾向,西鄉隆盛決定擔任朝鮮問罪使節,依仗武力向朝鮮提出開國的要求。看起來西鄉隆盛似乎是“征韓論”的支持者,實際上他是為了說服麾下的對外強硬派而故意擺出這樣的架勢。

可是對於1874年5月的“臺灣出兵”,西鄉隆盛的態度卻和假裝支持“征韓論”時有所不同。

在這場戰爭中,明治政府任命西鄉隆盛的弟弟西鄉從道擔任臺灣蕃地事務都督,熊本鎮台司令長官谷干城擔任參軍。他們率領的臺灣征討軍由4艘軍艦和以熊本鎮台兵為主的3000名士兵組成。而西鄉隆盛麾下大約300名士兵同樣乘坐軍艦參戰。儘管三年後雙方在田原阪和熊本城展開激戰,但是直到1874年“臺灣出兵”之前,“第一官軍”(禦親兵)和“第二官軍”(鎮台兵)一直是合作關係。相反,如前文所述,“第三官軍”(平民軍)的組建雖然是為日後的對外戰爭做準備,可是構成“第三官軍”的農民卻非常反對對外戰爭。

對此,清政府表示強烈反對。同年9月,兩國關係一度發展到戰爭一觸即發的局面。當時,薩摩出身的海軍次官川村純義甚至建議政府把西興隆盛從鹿兒島叫回來,任命他為陸海軍最高指揮官,以應對可能爆發的對華戰爭。以往的研究成果普遍把1873年10月的“征韓論政變”和1877年2月的西南戰爭爆發直接聯繫到一起,然而事實上卻並非如此。相關史料如下:

餘雖不知朝議將選定何人統轄〔海陸〕兩軍,今不揣冒昧、坦率諫言,私以為陸軍大將西鄉隆盛最為適合擔任元帥。一旦與清朝談判破裂,獲知消息後應即可遣使,招西鄉隆盛前往浪華(大阪)。恕臣無禮,陛下宜親赴浪華,當面交付海陸元帥之特權……

大久保利通當時為處理“臺灣出兵”之事,正在北京與清政府進行談判。而海軍次官卻認為談判無法達成,日中戰爭很有可能爆發。並且他認為假如日本和中國真的打起來,除了西鄉隆盛以外沒有人能勝任日本陸海軍的最高司令官。所以為了讓西鄉隆盛同意就任元帥,他建議把西鄉隆盛叫到大阪,天皇也親自趕赴大阪,當面下令西鄉隆盛就任元帥之職。也就是說,雖然1873年發生了“征韓論政變”,但是在1874年日本出兵臺灣時,西鄉隆盛還沒變為在野反政府勢力的中心。

另外,如果“臺灣出兵”真的導致日本和中國爆發戰爭,那麼這就演變成比“征韓論”更為重大的事件。關於這一點,出身薩摩藩的參議兼開拓使長官的黑田清隆向太政大臣建言,要求為對華戰爭做好細緻的準備。

一旦接獲大久保大臣之飛報,知和戰之議已定,則立即公佈清國政府理虧之處,將其罪行廣泛宣諸國內外,以萬國公法為基礎,參照交戰條約,決定處分方式,速發王師,猛攻急擊,使其無暇防禦。如此方為用兵之秘訣也。

文中需要注意的是,作為薩摩出身的實權參議,黑田清隆決意正式公佈“宣戰書”、發動對華戰爭。此外,黑田清隆建言中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即他提出了比川村純義更加完整和現實的大本營構想。

天皇陛下親自統禦軍務之大本(即大元帥),速下親征之詔書,以使全國人民團結一心。遵奉聖旨、統轄軍務乃元帥之責。應命三條太政大臣擔當此任。

輔佐元帥、部署全軍、策劃攻擊之法乃最為緊要之任務。故和戰決意之日一旦來臨,應速遣敕使,召西鄉陸軍大將及木戶從三位、板垣正四位,並命山縣、伊地知〔正治〕兩參議、山田〔顯義〕陸軍少將、海軍四等出仕伊集院兼寬等共擔此任,另開一局(所謂的參謀局),使其專門商議戰略。

就算我們把天皇擔任大元帥、太政大臣擔任元帥視為理所當然,但是派遣敕使召回西鄉隆盛、木戶孝允、板垣退助卻完全再現了戊辰戰爭,乃至以禦親兵為依仗實施廢藩置縣時的場景。在黑田清隆看來,如果要和中國這個東亞大國打仗,那就不應繼續維持去年“征韓論政變”後的政治格局。“臺灣出兵”是比“征韓論”還要重大的對外問題,在這麼重大的問題面前,“征韓論政變”等都是可以忽略的小事。

最後再引用黑田清隆的一段話。在薩摩勢力當中,黑田清隆的地位僅次於大久保利通和西鄉隆盛。從引文可以看出,黑田清隆確實主張發動對華戰爭。

開始攻戰之時,關鍵在於首先發動海軍之精銳,以我之艦隊擊破彼之海軍,襲擊對方之重要港口,以便為陸軍作戰開闢道路。……今以不足十艘軍艦行此大舉,必先設立預備艦隊。合計諸省使(各省和開拓使)之所轄以及人民之私有汽船,可知國內汽船約有百餘艘。從中選取最為堅實者,約占總數五分之一(約20艘)。

——第四章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87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