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世界、華夏、臺灣―平行、交纏和分合的過程(增訂二版)
滿額折
世界、華夏、臺灣―平行、交纏和分合的過程(增訂二版)
世界、華夏、臺灣―平行、交纏和分合的過程(增訂二版)
世界、華夏、臺灣―平行、交纏和分合的過程(增訂二版)
世界、華夏、臺灣―平行、交纏和分合的過程(增訂二版)
世界、華夏、臺灣―平行、交纏和分合的過程(增訂二版)
世界、華夏、臺灣―平行、交纏和分合的過程(增訂二版)
世界、華夏、臺灣―平行、交纏和分合的過程(增訂二版)
世界、華夏、臺灣―平行、交纏和分合的過程(增訂二版)
世界、華夏、臺灣―平行、交纏和分合的過程(增訂二版)
世界、華夏、臺灣―平行、交纏和分合的過程(增訂二版)
世界、華夏、臺灣―平行、交纏和分合的過程(增訂二版)
世界、華夏、臺灣―平行、交纏和分合的過程(增訂二版)
世界、華夏、臺灣―平行、交纏和分合的過程(增訂二版)
世界、華夏、臺灣―平行、交纏和分合的過程(增訂二版)
世界、華夏、臺灣―平行、交纏和分合的過程(增訂二版)
世界、華夏、臺灣―平行、交纏和分合的過程(增訂二版)
世界、華夏、臺灣―平行、交纏和分合的過程(增訂二版)
世界、華夏、臺灣―平行、交纏和分合的過程(增訂二版)
世界、華夏、臺灣―平行、交纏和分合的過程(增訂二版)
世界、華夏、臺灣―平行、交纏和分合的過程(增訂二版)
世界、華夏、臺灣―平行、交纏和分合的過程(增訂二版)

世界、華夏、臺灣―平行、交纏和分合的過程(增訂二版)

定  價:NT$ 500 元
優惠價:85425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47元
庫存 > 10
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套書優惠

優惠價:85 3621

電子書同步在下列平台販售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立足臺灣,放眼中國,關心世界」是一句你我熟悉的口號,

然而這樣的境界該如何做到?該從何處著手?
遠自西亞、埃及、中國、印度古文明,近至你我身邊的大小事,都是歷史。歷史從來就不是獨立發展,而是互相牽連糾纏,世界各國的歷史有如一股股浪潮,在史海中彼此激盪、交流。
本書凝聚許倬雲教授畢生的研究,以全球觀點細說古今中外歷史的分合與交纏。猶如史學家克羅齊(Benedetto Croce)所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因為只有從自己切身的經驗看過去,過去才呈現我們關心的意義,也幫助我們由此尋找未來的道路。

作者簡介

許倬雲

★★★2020年榮獲第四屆全球華人國學大典「國學終身成就獎」

1930年出生於江蘇無錫。美國芝加哥大學博士,中央研究院院士,曾任教於國立臺灣大學、美國匹茲堡大學、杜克大學、夏威夷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研究領域主要為社會經濟史與文化史,畢生以史學研究及教育為職志,除專精學術研究之外,亦致力於將歷史推廣至普羅大眾,對時事與國際情勢更有所關懷,曾多次在報章雜誌撰文,針砭剖析。

名人/編輯推薦

 為了今日,理解過去。

在世界史的大框架內,以中國史為經線,織入臺灣史的緯線,

交織而成嶄新的宏觀歷史體系。

 世界、華夏、臺灣—平行、交纏和分合的過程

 
《史海巡航》出版了十年之後,又出這個新版;而且書名更改為《世界、華夏、臺灣—平行、交纏和分合的過程》。其緣故是這十年來,世界經歷了巨大變化,我們不能不對於新形勢,有所增補,以幫助讀者們處世做人,可以有參考之處。本書的補篇,將論述如此背景。尤其,我們盼望臺灣的讀者們,理解世事變化,這三個層次的人群集合體,彼此關聯,互相影響,這裡的人群,必須注視另二層次群體的現況與前景,認真策劃自己的方向。
這十年歲月,世界變化很多,當年看到的一些歷史演變的趨勢,現在大部分落實,其中變化的軌跡,在十年來,紛紛露頭。雖然十年前,我們看到世界走向的方向,還是如當年預料相符合,只是有些變化來得非常迅速,而變化的嚴重性和速度,都相當地驚人。因此,在新版內容,我們必須要對變化的情形,另有一些交代;那一部分,將以「補篇」作為補充。
這十年來,我自己的遭遇,也是一言難盡。十年前,身體已經不行,經常摔跌,後來才知道,是脊椎神經受了嚴重的壓迫。2012年到2013年,兩度脊椎手術,多次住院復健。現在雖然已經可以脫離困難,行動卻大不如前,既然不能出門,也就只能將過去讀過的書,和學到的一些想法,如老牛反芻,重新咀嚼一遍。這種二度消化的過程中,倒也有趣,將一些沒想到的現象,梳爬成為可以陳述的重點。此處,我先把這些重點的項目,約略陳述,以方便讀者理解本書新版與舊版的差別。
如舊版所說,二戰以後,歐美的力量已經籠罩全球,包括龐大的經濟體,破壞力極為強大的軍備,以及籠罩於民族國家體制之上的國際強權。這一支歐美力量的霸主,則是美國,我們可以稱之為「現代的新羅馬」。美國的各種軟、硬實力,其強大史無前例,儼然成為世界的共主。但是除了「新羅馬」之外,我們也逐漸發現,戰後的世界秩序,還有一個新的「拜占庭」:前蘇聯和解體後的俄國,時時挑戰「新羅馬」的威力。而在東亞,延續時間比西方巨強更為長久的中國,在衰敗二百年之後,又經過將近百年的混亂,居然從谷底逐漸攀升,在最近十年之內,東方的華夏天下,竟又成為一支可以挑戰「新羅馬」的力量。古代和中世紀的世界上,這種三足鼎立的形勢,其存在並不出人意外,只是在最近這十年之內,相對俄、中的再起,美國的衰敗,卻是驚人的顯著。
古代和中世紀的世界,還有一支中東和內亞已經出現的力量:由歐亞大陸腹地不斷冒出頭來的遊牧族群。中古以來,他們都在伊斯蘭教的旗幟下,結合成為向西挑戰歐洲,向東挑戰中國的巨大力量。近代的世界,有千年之久的伊斯蘭教大帝國,對外干擾力極為強大,然而內部卻也從來沒有安定過。這一伊斯蘭天下,保存了顯著的遊牧性,他們在城市化過程中,並沒有將牧地上的力量,馴服為文明的一部分。這個文化系統,由於「牧人/戰士」的特性,雖然繼承了波斯系統古代文化若干成分,卻是始終躁動不止,形成足夠挑戰歐亞大陸左右兩側的重要因素。最近二十年來,歐亞舊大陸腹地的這一支力量,在各處攪起動亂,他們自己不惜犧牲個人的生命,在各處發動恐怖活動。這些行為,並不能使得這一部分力量,在未來的世界,參與構建世界新秩序的功能。然其引發的動亂,卻足以妨害世界人類全球化的過程。
這十年內,明顯出現的趨向,則是證實了「全球化」是不可避免的趨勢。正如同中國春秋戰國時代,「天下將定於一」,問題是,最後這個「一」是由誰主導?有誰參加?
目前的世界,原來大家以為全球化的主要因素,是國際秩序的建構,一戰以後的國聯,二戰以後的聯合國,其構想都有世界大同的理念。然而,實際上歷史呈現的過程,卻是經濟層面的整合:因為交通的發達,因為新產品、新能源的需求,和銷售市場,各國的經濟可能逐漸拉成一片。在民族國家和地區性經濟集團之間,經濟體貧富不均,如何將不同程度的經濟體,串連成一個大系統?其後果是否難免強者控制形勢,弱者吃大虧?
最近這二十來年的演變,卻讓我們發現:那些經濟個體,如同許多水桶,每個水桶的水頭高、低不同;可是在水桶與水桶之間,都有管道相連時,早晚所有的水都要拉平。拉平的後果,卻是富者的水桶的蓄水會降低,窮者的水桶的蓄水會增高,相對地將財富拉平了。這些溝通各種水桶的管道,顯而易見,最重要的是交通設施,空航、海航和陸地的道路。在現代的全球經濟體上,我們又知道,資訊的流通,也是一條重要的管道。新科技的主流,資訊革命,不僅地區和地區之間的消息,可以迅速傳播,而且似乎每個人的手上,都有個小型電報公司,可以隨時發報、收報。各地物資的產量、行情和需求,立刻就傳到每個人的手中。第三條交通的管道,則是貨幣不再是具體的代價品,貨幣是個信用的代表。過去貨幣的匯兌和轉換,都要經過特設的機構,例如銀行或是匯兌公司。但在今天,每個人掌握的財富,都不在自己手中;從信用卡到今天的「支付寶」,街上的交易幾乎不見現鈔。
這些經濟結構的改變,是世界性的,而且其貫徹的深、廣程度,正在迅速延展。愈是經濟發達的國家,其活動力之強大,其巨量的貨幣價值,每小時、甚至每分鐘,都在全世界週轉流動。這個現象,也是我們要在「後論」之中,作一些探討。
在舊版中,現代科技的發展,已經有所陳述,其中特別強調的是資訊革命、人工智慧、宇宙探索、生物科技,以及生命體內部的探測。這些項目,每一項都可以是純學術的研討,但是其發現和應用,都有意想不到的巨大影響。我們對於生物體內部結構的「內宇宙」、和對外太空的認識,籠統呈現的「外宇宙」,我們新獲得的知識,徹底地改變了我們幾千年來,逐漸發展的許多傳統哲學的各項理論:宇宙論、知識論、道德論。其中,對我們日常生活最為直接的,則是這些新的知識,嚴重地動搖了、或是顛覆了,宗教系統提供的「真理」。在世界主要的大系統之中,猶太教,基督教的新、舊兩派,以及伊斯蘭教,其對神性的認知和堅持,是硬性的肯定,而且獨斷地排他。前面這些新知識的衝擊,嚴重地動搖了這幾個宗教系統的基礎。上述各種信仰的信徒,佔了世界人口之中大概一半以上,於是,有如此龐大數字的人類,都在面臨惶惑不安,不知何以安身立命?
日常生活方面,新科技的認知和應用,曾經節省勞力、加強效率,對於經濟的生產和分配,都有正面的作用。然而,等到人工智慧逐漸可以轉化成為生產的工具,這些機器人將執行本來仰仗人類勞力的工作。那些被排擠的勞工,他們的基本實力,只是筋骨、肌肉構成的體力,除了這個自然的能力以外,他們別無依仗:在機器人出現以後,世界生產和轉運的工作,將不必需要體力的勞動者。在現代機器生產的制度下,這一環節的巨大改變,也引發了弱勢人群,再無工作機會的危機。世界人口將會在縱的方向,切割成為兩截:上面是優勢的「婆羅門」,底層則是沒有生存機會的勞動者。橫的方面切割,也造成在一個城市之內,富區、窮區,一個國內的優勢帶、弱勢帶,當然還有國與國之間,即使財富一樣可以流通,生活的資源卻不會流向窮國,只是使富國的生活更優越。
以上這些現象,本來早就存在,只隱而不顯。最近十年來,上述的課題,都湧出表面,因此緣故,我在本書的新版,必須重新撿起,將這些曾經論述的課題,再作相當程度的討論。
十年前,三民的編輯幫助我作口述筆錄的工作時,最初的構想,是為中華民國的中學歷史教育,提供一份參考資料。中學同學自己未必有時間,和足夠的準備閱讀歷史發展的細節。我們本來的構想,是提供教師們作為參考。那個時候,世界、中國、臺灣,三個環節的互相關連性,已經在我們撰寫這本參考資料時,將臺灣本地的歷史,尤其近一百年來的歷史過程,提升到與世界史和中國歷史,可以銜接的數量。當時臺灣的民間,還沒有嚴重的「中國vs.本土」的衝突;在這十年內,臺灣地區的年輕人,對於本土的關懷,卻可能提升為對本土以外的排斥。有些人因此可能對於本書章節分配的比例,或將有所質疑。
鄙意以為,我人必須理解,任何人必須關懷本土,任何本土,卻只是更大集體單元的一部分。如果將本土的關懷,蓋過了甚至於排斥了關懷範圍更大的生活共同體:世界、東亞和中國,他們對於現實世界的真相,將不會有理性的認識。這種自囿視野和自縛手足的心態,不僅會扭曲了「知己、知彼」的準確性,則對自己有害,為本土社會福祉設想時,也將難以尋找何去何從的方向。我在此處如此直言,可能會遭遇部分人的批評。學歷史之人,對歷史的誠實交代,是這一專業的志節與操守。我也不能因為顧忌讀者的褒貶,扭曲自己的工作。若是我對讀者,採取迎合的態度,我將問心有愧,也愧對願意閱讀本書的讀者。
許倬雲 
序於匹城
2018.5.2

目次

緣 起
世界、華夏、臺灣--平行、交纏和分合的過程
自 序
第一篇 古代世界與傳統中國(從遠古到1500年)
1.古代兩河與埃及地區城市的出現
2.中國地區新石器文化到青銅文化時代的變化
3.中國古代的思想體系
4.兩河、埃及、希臘、羅馬與印度的思維模式
5.中國秦漢帝國的型態
6.古代的帝國波斯、希臘與羅馬
7.中國的精耕農業與市場經濟
8.中國地區人口與族群的移動
9.歐洲地區族群的移動
10.歐洲的經濟型態
11.歐亞之間的絲路
12.中國南方的對外通道
13.基督教與伊斯蘭教的擴張
14.佛教及其他宗教傳入中國
15.十六世紀以前的中國
16.西元800~1600年的歐洲
第二篇 近古的世界與中國(1500~1850年)
17.大洋航道開通後的世界
18.中國沿海的各國海商活動
19.臺灣進入中國歷史
20.十六至十八世紀近代西方國家的興起
21.明清時代的國家型態與亞洲周邊
22.臺灣的開拓
23.明清民間武力起事活動
24.明末清初的思想界
25.歐洲的宗教改革與啟蒙運動
26.近代科學的興起
27.大革命的時代
28.工業革命與資本主義經濟
29.近代帝國主義國家的擴張
30.衰竭前夕的中國經濟
31.明夷之際的中國文化
32.滿清皇朝的興衰
第三篇 近代世界與中國(1840~1950年)
33.鴉片戰爭的背景
34.第一波西潮的衝擊
35.明治維新與甲午戰爭
36.日本統治下的臺灣
37.對於西潮的第二次反應
38.辛亥革命
39.十九世紀中至二十世紀初的世界大勢
40.從五四運動論自由與民主
41.北伐與十年建設
42.兩次世界大戰間的世界形勢
43.世界經濟恐慌與美國崛起
44.日本侵華與八年抗戰
45.第二次世界大戰
46.國共內戰
47.光復後的臺灣
48.二次大戰後的世界情勢
第四篇 現代世界與東亞(1950年~今日)
49.國府遷臺
50.冷戰的世界
51.中共建國初期(1950年代)
52.韓戰及東亞形勢
53.重整時期的臺灣
54.臺灣的經濟起飛
55.中國大陸的大躍進與文革
56.臺灣的民主化與大陸的改革開放
57.亞洲太平洋地區的情勢
58.今日世界大勢
59.後現代論述
60.資訊革命
61.科技的發展
62.知識工業與經濟
63.美好的新世界?
64.重建價值系統
補編--十年後
1.美國的變化
2.美國經濟體的質變
3.歐洲民族國家體制的質變
4.語系族群今昔變化
5.臺灣經濟發展的歷程
6.中國大陸發展的歷程
7.全球的前景
中外大事紀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5 425
庫存 > 10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