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我的操作之路
我畢業於中正大學機械系,在大學的時候,我看了一本書叫《做窮爸爸與富爸爸》。裡頭提到,如果你想要賺大錢,只有兩條路。第一條路就是讓別人幫你工作,也就是成立企業當企業主,第二條路就是讓錢幫你賺錢,也就是靠投資致富。那時,我只是個大學生,根本不懂什麼叫做成立企業,但我發現只要年滿18歲,就可以去證券行開戶開始投資股票,沒有什麼其他門檻,不用管你什麼背景,或你有多少資金。我想這樣子,就可以讓錢來幫我賺錢。所以我開始跑圖書館,所有有關投資財經相關的書籍,幾乎每一本都看過,一直到畢業的時候,去繳回學生證,因為學生證就是我們的借書證,所以才看到借閱紀錄竟然借過250幾本投資類相關的書籍,只有大概6本為了寫通識作業,所借的一些甲骨文之類的參考書。
那時候大學都有就業博覽會,以前老師學長就常說,機械是「工業之母」,很容易找到工作,的確是這樣子。但我發現所有機械相關的行業那麼多,不外乎就是傳統產業和科技業,傳統產業上班時間較固定薪水少,而科技業當爆肝工程師,沒有生活品質可言,都不是我要的!再加上不管是哪一種,都不可能在該行業賺大錢,所以我畢業後並沒有進機械的本行,我把從小存的壓歲錢,還有當兵存的錢全部投入了一個市場,叫做「外匯保證金」交易!
外匯保證金在台灣一直都沒有合法的經紀商,一直到這兩年台灣才有合法的外匯保證金交易,所以那個時候你只能做國外的。包含了香港、英國或是美國等等的經紀商,這其中有一個很大的風險,就是這些經紀商有的是所謂的空中交易所,也就是俗稱的對賭行。這些下單的單子,並沒有進到真的金融市場,而是在證券商公司裡頭做買空賣空的交易,可能是和公司對賭,也有可能是和其他客戶對賭,雖然在國外是合法的,但如果選錯交易平台,也是很有可能就是被捲款潛逃之類的,而且他們都在國外要追討也不容易!現在不知道狀況是不是好了一些,畢竟從那半年之後,我就沒有再交易外匯保證金了,因為「賠光」了。
那個時候,我交易的那一家公司,提供了200倍的槓桿。槓桿的意思,就是說今天你如果買200元台幣的歐元,你只要付1塊錢保證金,就可以交易,200除以1等於200,這就叫做槓桿200倍。如果能這200塊的歐元漲到201塊,那你拿出來的一塊錢是不是就賺了一倍,相對的如果200塊的歐元跌到199塊,那麼你的保證金1塊錢就全部賠光了,那如果跌到198塊呢?這就叫做「爆倉」,你要再倒賠一塊錢。如果你不補錢進去,之後就不能再交易了,這就是槓桿的雙面刃,賺的時候,給你槓桿的倍數獲利,賠的時候,也給你槓桿倍數的損失。
永遠不要輕乎心理壓力對實際操作的影響
我看到它網站上有模擬交易帳戶,所以我就馬上下載下來練習交易,我給我自己一個目標,如果我操作能把模擬帳戶的本金翻倍,那麼我再來下實單,這樣應該是很保守的做法!以後進市場就無往不利,沒問題了。
但事實上,這裡頭隱含了一些我現在回頭來看很大問題。我心想,我看了250本左右的書已經很厲害了,進入市場一定綽綽有餘。沒想到,第一個那個錢是虛擬的,所以賠錢也不會感覺痛,第二個因為錢是虛擬的,所以在操作口數上也沒有什麼資金控管,就是隨意的重壓,這樣子才會賺比較快呀!對不對?
第三個就算賺到了錢,那個錢也是假的,真不快活,很想趕快用真錢交易呀!再加上那時候根本沒有一個完整的交易系統,雖然那些技術指標,那些理論,每個都懂,每個都能談上幾句,但事實上都是花拳繡腿,就像是有些人看球賽說的一嘴好球一樣,真的上場的時候,怎麼樣跟職業選手比呢?根本不可能!
模擬帳戶賺賺賠賠,但一兩次的滿倉,就讓我帳戶翻倍了,那時還沾沾自喜,我可能很有天份?當然馬上就放真錢進去了,5,000美元,差不多就是當時的身家了!撐了半年,破產了.......。可能我看那麼多書,還是有一點用處吧?可以撐得久一點,要不然應該一個禮拜或一個月就畢業了!
當初和家裡說好,我要操作試試看,如果可行就繼續做,不行我就乖乖去上班。所以,賠光了,操作美夢宣告破裂!我去了期貨商去當期貨經紀人!當初會操作外匯保證金,就是因為覺得自己本金少,股票一張金額大,漲得又慢,當然要這種高槓桿的賺的才快阿!事實上是自掘墳墓!
期貨我以前只有在學校修過期貨選擇權的課程,也沒有實際操作過,比較不熟悉呀!應該可以去這個行業了解看看。那時候心裡想說,去到這個行業就可以學習到很多操作技巧,但我去了以後才發現這是兩個世界。
原來期貨經紀人或者是證券營業員,不需要操作技巧,而是需要業務能力,加上運氣,找人來開戶,找人來下單就好了,跟操作技巧一點關係都沒有。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我還是很認真的上班。這段日子,也經歷了一些很有趣的故事,有遇過簽香港六合彩的,聽我說我在做期貨外匯等等,說他們有在代操(代客操作)外匯,原來把賭金匯到國外,就叫做外匯呀!還有遇過兄弟大哥,想要幫隔壁鄰居代操的小插曲。
不過真正的轉折點,應該就是有一次鳳山體育館辦了一場投資講座,大概是5,000人的場次,我也去了現場發傳單,我記得那個時候,好像是開戶就送7-11 200元的禮券,隔壁有一個人也在發傳單,我把我的傳單給他,他也發他的傳單給我,我一看是一個技術分析的講座,我想我對技術分析也有興趣,而且我還可以去發名片,一舉兩得!
但沒想到這免費講座,竟然打動我了,因為他講的東西,竟然是我看那麼多書,完全沒聽過的,所以我就決定去報名這個課程,也讓我走上現在的操作之路。雖然我現在使用的操作系統,也就是我的操作技巧沒有一招是課程裡頭教的東西,不過這也給我在技術分析上很多的啟發,還是感謝這個課程!學無止境,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還是要虛心受教!
後來我辭掉工作專心練功,一天看盤10個小時以上,甚至一天14個小時,有開盤就看,沒開盤就看國外商品、歷史線圖,持續至少4年以上。一直到現在累積看過的書應該有三、四百本,陸陸續續上過很多的課程,學習技術分析至少花費數十萬以上!所以我認為,如果機會的出現是偶然,需要運氣,但成功不是,成功除了需要機緣,更需要的持續不懈的努力!
記住!你永遠都會出錯,只是可以降低機率
一直到現在我已經操作10年了,當全職操盤手也有六、七年,並且也開始教學的工作。我現在的操作是以台灣股票大波段操作為主,權證和台指選擇權為輔,因為股票是操作起來較簡單(商品屬性的問題),風險相對低的商品(主要是槓桿的問題);還有台灣市場容易有漲停鎖死這種超額報酬,這在海外商品較少發生;以及開盤時間不長,不用24小時戰戰兢兢擔心行情的波動;波段操作也不用每天都需要盯盤,而且做對都是最大段的行情。
但是不是不同商品就不能適用了呢?重點不在於操作的商品,而是要有一個完整的操作系統,因為價格波動的原理像春夏秋冬一樣是大自然的定律!所以只要有線圖的商品都可以操作。
不過在這裡我並不鼓勵大家像我一樣。一開始全職操作沒收入,會迫切想要賺錢,喪失冷靜,而要操作的好一個要素就是心平氣和,因此汲汲營營想獲利就會容易陷入過度交易,這在我們後面的章節會提到,這樣子操作心態上就已經「歪了」。因此這樣做的下場,可以參考我在一開始專職操作時情況──「本金腰斬」,並且承受非常大的壓力!
一般想學操作的人,我會建議有個收入,先讓自己能溫飽,同時撥出時間學習,學會了以後,還有收入可以增加資金部位,這樣一舉數得,也不容易讓自己陷入虧損生活就會出問題的窘境!
也不要對操作有一夕致富的幻想,操作比的是氣長。有些驚人爆賺的事蹟,那是因為這些高手已經有了穩定的操作技巧和操作心態,不知道培養幾年幾十年了,才能在關鍵行情逮到機會,並且也要有他個人的福德因緣!剛進來市場,就每天期待自己也是這樣,那是不切實際的。
我們可以期許自己基本功練好,掌握到我們可以做到的行情,少犯一點錯(你沒聽錯,再怎樣都會有做錯的時候,如果你可以確定一個月都不犯錯,你就比比爾蓋茲有錢了,你知道嗎?),這樣在市場已經是前1%頂尖好手了。有機會爆賺的話,感謝老天,多做佈施,其他部分盡人事聽天命。俗話說:「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才不會讓操作的起伏影響到生活!
我把學習的這些東西,化繁為簡濃縮成最精華的部分,也就是我現在用的操作系統,沒有濃縮的話,要談上100招也沒有問題,但問題是,招式有用嗎?好用嗎?
我認為市面上的書最大的問題就是資訊爆炸。一般讀者沒辦法分辨,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沒用的?哪些比較重要?哪些比較次要?所以就需要花大量時間的整合歸納,才有可能變成自己的東西!而且也不是每個人花時間歸納,就可以歸納出什麼所以然,因此學習一套完整的課程,才是最省時,也省錢的方式。因為學會對的技巧可以避免賠不必要賠的錢。只不過外面也有很多騙錢的課程,我自己就上過,所以我們還是需要張大眼睛好好的分辨清楚!
7個項目分析操作系統的好壞
在此列舉7個項目來分辨你學習的是不是一個好的操作系統。
1. 學過以後每一個人都看得懂
2. 勝率高
3. 風險報酬比高
4. 進出點位明確
5. 不需要特別買程式
6. 不需要特別買數據
7. 沒有贅招
學過後每一個人都看得懂
這一點聽起來像是廢話,但是我告訴你真的很多操作系統,就算你學過,也看不太懂。譬如說,有些操作系統是看感覺的,沒有量化的;有些盤中極短線的做法,看到買賣盤,有一些速度上的變動,然後去做動作。這種做法一般人是非常難學會,但會用那種方法的人會賺錢。所以這算是一種能力,但不算是一種系統,那個人本人可能用的滿習慣的,但不是一個人人都有辦法使用的,因此不算是一個好的操作系統。
勝率高
事實上操作勝率不高也可以賺錢,但這是心理層面上的影響。如果你10次操作只對2次,但是這2次都賺10元,賠的那8次,都賠1元,那總結下來是不是賺12元,是不是也可以賺錢?因此勝率這件事情不是絕對。但是如果前面8次都賠錢,你應該也不敢下單了。因此勝率高可以彌補心理上的問題,一般的操作系統勝率六到八成算是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