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5596倍的奮鬥:大里農會CEO林金泗的前進哲學
滿額折

5596倍的奮鬥:大里農會CEO林金泗的前進哲學

定  價:NT$ 320 元
優惠價:90288
領券後再享89折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2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他的人生,就站在臺灣農業發展的軸線上,
他的貢獻,就是擁抱非常競爭力,前進再向前。

★他帶領農會衝破逆境,讓淨值成長5596倍,站上全國高度
★他掌握「在地戰略」,拓展「全國視野」,重新定義農會使命與任務
★孫立群(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執行長)
王志文(中華民國農訓協會祕書長)
許悔之(詩人、有鹿文化總經理暨總編輯)
專文推薦

二十世紀的五○年代,臺灣政經局勢逐漸穩定,農業發展發展成一股向上的力量,農會則是這股力量背後最強而有力的後盾。有一個臺中大里的在地青年,投身農會,帶領風雨飄搖的農會逐漸轉型、茁壯。也因為有這樣默默付出的人,讓臺灣的經濟奇蹟發生,衍生至今的政治奇蹟。在二十一世紀的現在,農業發展轉型再度成為國家積極推動的施政項目,我們更需要這股穩定的力量,前進更向前。

讀志宏兄的大作,就如同站在臺灣農業發展的軸線上,身歷其境地走了一遭!志宏兄的筆,成了讀者的眼,讓歷史一幕幕地如電影般在眼前放映。-孫立群(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執行長)

顏志宏先生這本《5596倍的奮鬥:大里農會CEO林金泗的前進哲學》,是重新定義農漁會的使命與任務,相當重要的一本參考作品。-王志文(中華民國農訓協會祕書長)

[本書以]林金泗先生個人經營管理哲學為本,從而帶出台灣農會自戰後至今的發展以及工作要項,雙箭齊發,最後命中同一靶心。最終要說的,是對這片土地的熱愛。-許悔之(詩人、有鹿文化總經理暨總編輯)

這樣的故事雖然比不上大是大非的事蹟來得吸引人,卻實實在在發生在周遭,真正為這塊土地努力灌溉施肥。-顏志宏

推薦序 站在臺灣農業發展的軸線上 孫立群
推薦序 重新定義農漁會使命與任務的典範書寫 王志文
推薦序 一首獻給臺灣土地的抒情長詩 許悔之
自 序 「咱農會」的動人故事
前 言
第一章 大里的囝仔
第二章 農會一世情
第三章 飛躍的時期
第四章 農業現代化
第五章 5596倍CEO
第六章 前進更向前
後 記

作者簡介

顏志宏

臺中豐原人,國立臺灣大學農業經濟系在職專班第五屆碩士畢業。民國八十二年七月進入大里農會,見證開放民營銀行產生金融新秩序,造成農會風暴,以致外界對農會有所誤解。臺灣的經濟奇蹟是因為有很多默默耕耘為這塊土地付出的人與團體,其中農會綿密的農業推廣、輔導,是促進臺灣轉型工業的功臣,身為農會人,他希望藉由大里農會的成長與林金泗總幹事奮鬥的故事,對臺灣農業有所貢獻,讓農會這棵大樹,有著遮陽避雨的樹蔭,後輩能不被日曬雨淋。

站在臺灣農業發展的軸線上

◎孫立群(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執行長)

如果有一家公司的CEO,在職二十七年間,讓公司的淨值成長五五九六倍,您會很想知道這位CEO是誰嗎?而他又是怎麼做到的呢?如果我再告訴您,這位CEO的正式學歷只有商職的補校畢業,您會更加好奇這位CEO倒底是何方神聖嗎?
《5596倍的奮鬥:大里農會CEO林金泗的前進哲學》這本新書給了解答,也充分滿足了我們充滿讚嘆的好奇心!本書的作者顏志宏先生,和書中描述的主人翁CEO林金泗先生,對一般人來說都是非常陌生的名字。但是,林金泗先生在農業界,尤其是農會間,卻是赫赫有名的人物;而作者顏志宏先生,則是筆者多年前在臺大農業經濟研究所結緣至今的好友。志宏兄囑託為本書的出版作序,立群深感榮幸!
林金泗先生在民國五十年進入大里農會短暫擔任臨時員工後離開。民國五十二年,時年二十九歲,重新回到大里農會擔任放款主辦。如果說,該農會的放款制度,就是由他所建立的,一點都不誇張。民國六十二年起,金泗先生擔任大里農會總幹事,一做就是二十七年,將農會的淨值由三十八萬四千餘元,一路經營到離開時的二十一億五千兩百七十七萬餘元。二十七年的努力,帶領同仁共同打拚,將大里農會打造成農會中的閃亮之星。二十七年的打拚,路途並不平順,大小事務繁雜交錯,若不是藉由作者志宏兄的筆,恐怕讀者是很難清楚了解。
如果不是和志宏兄有多年的交情,真的很難將他的外表和內在連結在一起。若不是熟識,誰會想到一位外表粗獷、個性爽朗、說話直白、大口喝酒、看似粗枝大葉的農會員工,內心卻是如此的細膩及條理分明。一部農會的發展史,一位傑出CEO的奮鬥經歷,在志宏兄的筆下成了那麼理所當然的簡單故事。讀志宏兄的大作,就如同站在臺灣農業發展的軸線上,身歷其境地走了一遭!志宏兄的筆,成了讀者的眼,讓歷史一幕幕地如電影般在眼前放映。
和志宏兄認識至今,常聽他提及農會工作的點滴,不過總是破碎的片段。他常常笑我這種從校園看天下的人,自以為是又不知民間疾苦。有幸拜讀大作,讓我對農會的發展有更深一層的了解,也對如金泗總幹事這樣畢生默默為臺灣農業奉獻的隱形冠軍多了更多的敬意。
透過《5596倍的奮鬥:大里農會CEO林金泗的前進哲學》的書寫,志宏兄將書中主角的生平與農會發展的歷史交會,不但將CEO的奮鬥史平實地交代,也將農會在我國農業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如實地呈現。如果不是作者顏志宏先生在農會的長期工作經驗,以及對CEO的深入了解,再加上他的寫作造詣,這本書是永遠不可能誕生的。
恭賀志宏兄大作的出版,也借此機會向林總幹事致敬!當然,有鹿文化事業在背後的推力也絕對值得大家的掌聲。

重新定義農漁會使命與任務的典範書寫

◎王志文(中華民國農訓協會祕書長)

欣聞我的好友、大里農會的顏志宏先生出版新書《5596倍的奮鬥:大里農會CEO林金泗的前進哲學》,受邀作序,倍感榮幸。林金泗先生於大里農會奉獻三十七年,擔任總幹事期間,帶領農會走出逆境,並從地方經營提昇至全國的高度,居功厥偉,卻又如此謙和,早就已經是全國農漁會的典範人物。
我在中華民國農訓協會服務逾三十年,剛進協會時任職助理研究員,當時就有幸認識林金泗先生,結下不解之緣。多年來,因為職務需要,與林總幹事之間有著密切聯繫,並得以近身觀察、學習林總幹事的經營哲學。大里農會之所以會這麼成功,歸納原因,主要是林總幹事掌握了「在地戰略」,並拓展出「全國視野」。
在網路尚未便利、手機通訊仍不發達的年代,大里農會在林總幹事的帶領之下,上下一心、眾志成城。各分部常常由副主任坐鎮辦公室,主任親自帶領同仁積極走訪、關心會員,爭取顧客的合作機會,充分掌握地方動態以及趨勢發展。分部業務茁壯,本部自然向上成長。這樣主動出擊、服務的「在地戰略」,就連規模大得許多的金融機構都不見得能辦得到,做得好。
而林總幹事並未因此故步自封。他對臺灣農業的關心,展現在他對農訓協會的全力支持上。每當農訓協會計畫開辦各項講習、進修課程,林總幹事總是二話不說,全力支持,派出菁英同仁到協會與全國三○二家農會分享成功經驗,並在交流過程中吸收更多地方經驗,這般「全國視野」,內化成大里農會另一股前進的動能。
我在上任祕書長時,曾於一篇專訪中提到農會人應該擁抱「非常競爭力」。百年前的農漁會前輩,因應環境的變遷,為我們設計了信用、供銷、保險、推廣的組織架構。如今,經營管理的策略、哲學多音交響,掌握、形塑未來不再依靠單一法則,但是滿足農漁會的需求,尋求永續發展卻是從未改變的目標。我們應該學習的是林金泗先生如何在逆境中找到「非常競爭力」,而顏志宏先生這本《5596倍的奮鬥:大里農會CEO林金泗的前進哲學》,更是重新定義農漁會的使命與任務,相當重要的一本參考作品。

一首獻給台灣土地的抒情長詩

◎許悔之(詩人、有鹿文化總經理暨總編輯)

請你閉上雙眼
你的手在我的手心中
你的心在我心中
在我們的心中
花開滿園
桃花開滿我們心的花園
我們的眼睛聞到花開的聲音
靜靜的台地剛離開睡眠
大埤裡的魚兒浮出水面
就在那個時候
白雲行走悠閒
所有的鳥都啼叫了
在天地之間
我們睜開雙眼

曾為自己的家鄉寫過這麼一首詩〈桃花滿園〉。我是農家出生的孩子,也在農家成長,有記憶以來就在協助農事,小時候的我於是練就大鍋炒菜的工夫,為農忙的家族兄長們提供填腹的吃食。農村生活,對我來說,雖是遙遠但依舊深刻的童年回憶。
二○一五年秋天,我的老友,同時也是有鹿文化我的合夥人林良珀先生提議,想出版家鄉老同學顏志宏先生所服務的大里農會總幹事林金泗先生的傳記。志宏兄投身農會服務二十多年,為求精進,幾年前重回校園,攻讀台大農業經濟碩士在職專班學程,並順利獲得學位。他對台灣農業研究的熱情,轉投入對大里農會經營成功之道之研究。志宏兄以畢生奉獻給大里農會、成就卓越的林金泗先生個人經營管理哲學為本,從而帶出台灣農會自戰後至今的發展以及工作要項,雙箭齊發,最後命中同一靶心。最終要說的,是對這片土地的熱愛。
記得那一天午早上,我們到台中大里拜會林總幹事,林總幹事雖然高齡八十,說起話來依舊鏗鏘有力,對於台灣農業問題的觀察,剴切透闢,令人佩服。這一年多來,在志宏兄一字一句的建構下,輔以學術訓練下所整理的圖表,讓讀者對大里農會「5596倍的成功」感到折服。而台灣農會發展的脈絡,其實就是一部台灣向上提升的小史,不容你我忽視。
農會無疑是最能代表台灣精神以及台灣文化的地方組織,歷經百年來的流變,從日治時期至今,幾經改組、改造、農會法公布施行、金融風暴、信用部改革等等過程,至今仍默默為這塊土地貢獻。志宏兄的這本《5596倍的奮鬥:大里農會CEO林金泗的前進哲學》,除了一探林金泗先生成功經營之道,也是台灣農會發展的寶貴紀錄,更是一首獻給台灣土地的抒情長詩。五五九六倍的成長,其實是五五九六倍的疼惜與展望。
這本書,既説了農會,也說了台灣經濟發展中的奮鬥故事。

【自序】

「咱農會」的動人故事

◎顏志宏

民國一○二年六月的某一晚,夜宿好友有鹿文化老板淡水家裡,兒時的玩伴總有說不完的話題,其中熱騰騰剛出爐,我的碩士論文《大里農會績效分析》是當晚聊天的話題之一,好友手翻著我的論文嘴巴直唸道:「嘖、嘖、嘖,你農會這樣厲害,背後是不是有許多故事,有沒有興趣出本書?市面上很少見到有關農會的書,也許可以產生漣漪。」
我笑著回答:「在我們那邊說『你農會』是會被罰一杯酒的,要說『咱農會』。大里農會能有今天這樣成績,要感謝前總幹事林金泗先生畢生的努力,沒有林金泗總幹事,就沒有今天的大里農會,至於有沒有許多故事?改天可以去拜訪林總幹事,看他會不會說給你聽。如果要出書,應該是將大里農會與林金泗總幹事結合,也許會是一個不錯的題材。」
這一晚談話是第一次觸及寫這本書,當時只當聊天並沒有想太多。一○三年春節,在每年固定兒時玩伴聚會中,好友再度提及出書一事,讓我真正開始思考,由於事涉林金泗總幹事與大里農會,並非我一人可決定,只能放在心裡,無法給好友一個明確答覆。同年十二月趁上臺北回學校參加系友會,借宿好友淡水家,好友以出版社老板身分正式邀約,並希望拜訪林總幹事,親自接洽出書事宜,期望在文化出版事業,注入一個新題材,在盛情難卻的情況下,答應安排拜訪林總幹事。
一○四年一月,在一個適當的機會,將此事向林總幹事報告,林總幹事客氣地說:「我這一生並無太大功績,充其量只是全心全力經營農會,這樣的故事應該沒什麼人愛看,倒是你的好朋友要來拜訪當然歡迎,來大里找我泡茶、我請吃飯。」林總幹事首肯後,我開始找時間安排出版社來大里拜訪林總幹事。不過世事難料,因我風樹興悲、寶婺星沉、失恃之痛,直到七月有鹿文化才正式到大里拜訪林總幹事。
一○四年七月風和日麗的一天,有鹿文化創辦人林良珀先生與出版社總經理暨總編輯許悔之先生(與林良珀共同創辦有鹿文化)、副總編輯林煜幃先生,帶著誠摯學習的心,專程從臺北開車南下拜訪林總幹事。老人家親自泡茶給差距三十多歲的年輕人喝,林總幹事閱歷豐富、豁達幽默、談笑風趣,讓幾位年輕人敬佩不已,加上許總編輯深厚的文學底子,幾則鄉間文化故事,逗著大家開懷大笑,雖然是第一次見面,倒有如忘年之交、臼杵之交。
中午在林總幹事常去的餐廳用餐,席間老人家特別介紹大里竹子坑僅有的「殺頭筍」,天龍國下來的人,果然沒有看過,吃得津津有味,餐廳出的菜都是古早味的,林總幹事還會一一介紹。也許是氣氛太好,原本說不太適宜喝酒的林總幹事,年輕豪邁的鬥志再起,幾個年輕人還喝輸老人家直喊「投降」,大家對這八十歲的老人家只給一個字「讚」。用完餐大家還意猶未盡,回到林總幹事家繼續聊天,在有鹿文化老板以人生在世「立德」、「立功」、「立言」,其中「立言」用文字來傳遞,讓後代子孫能夠知道前人的篳路藍縷,引以為規範,林總幹事終於點頭答應同意出書,有鹿文化老板林良珀先生也成為這本書的推手。
林金泗先生由於經營農會優越的表現,在大里杙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還記得民國八十二年七月,我第一天到農會上班,林總幹事在會客室對我們這批農會的新人說了一段話:「無論你的背景是什麼,進入農會就是農會人。俗話說:『師父引進門、修行看個人』,你們在農會的前途,要靠你們自己打拚。」當時年輕的我感覺與林總幹事的距離好高好遠。
隨著事物境遷、時空移轉,加上曾經以《大里農會績效分析》做為我的碩士論文,花了兩年的時間研究大里農會,著實發現當年距離那麼高、那麼遠的林總幹事,多麼認真地為大里農會在奮鬥,創下大里農會淨值成長五五九六倍的佳績,留下一個堅若磐石的江山。尤其是林金泗先生在擔任總幹事期間,以其經營農會事業的盈餘,努力不懈推廣農業、造福地方。他常說:「取之於農、用之於農;取之於地方、用之於地方。」林總幹事的經營之道與堅持的理念,相信可以做為農會界的一個典範。
接下寫書的任務時,內心非常惶恐,雖然在農會有二十年的資歷,但對將近百年的農會與高齡八十歲老總幹事的故事並非十分清楚,剛開始不知從何下手時,一度自責答應太快而不知所措。隨著資料的收集,才發現臺灣有很多農業界的前輩,窮極一生努力為農業在打拚,例如中華民國農訓協會所出的兩套書《臺灣農會史》、《臺灣農會大事年表》,其作者們胡盛光先生、廖朝賢先生、顏建賢博士、丁文郁博士、胡忠一博士、前四健會祕書長顏淑玲女士,這些檯面上看得見的前輩,都是畢生奉獻給臺灣農業,令我驚豔佩服。
像林金泗先生這樣為地方農業打拚的應該有很多人,只是鮮為人知,寫這本書另一個目的,是希望藉由此書拋磚引玉,讓臺灣人知道有許多人默默為臺灣這塊土地與臺灣農業在付出,希望能屏棄過去被誤導的觀念,轉而從正面來看待農會的功能與貢獻,也期許能有更多的農會人將他們的故事說出來,讓全臺灣的人知道,我們農會人都深深地愛著這塊土地。
這本書能順利完成,要感謝大里農會現任總幹事朱晉明先生的支持,並指派張足惠小姐、廖太林先生、林璧妃小姐等同事們協助。感謝前大里農會企稽股游穗蘭主任,儘管退休、年事已高眼力不佳,仍不辭辛勞一字一字幫我校稿。感謝前行政院發言人孫立群博士、中華民國農訓協會祕書長王志文博士、詩人許悔之先生不吝指教並撰寫推薦序。感謝有鹿文化副總編輯林煜幃先生以及夥伴們,你們的耐心與幫忙令我感動。最辛苦的是書中的主角林金泗總幹事,這兩年來,不斷接受我的訪談,在身體不適的期間,依然講出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分享他人生的精采經歷,才能如期完成。最後要告訴這本書的幕後推手、有鹿文化老板林良珀先生,我完成任務了。感恩!謝謝!

 

目次

推薦序 站在臺灣農業發展的軸線上 孫立群
推薦序 重新定義農漁會使命與任務的典範書寫 王志文
推薦序 一首獻給臺灣土地的抒情長詩 許悔之
自 序 「咱農會」的動人故事
前 言
第一章 大里的囝仔
第二章 農會一世情
第三章 飛躍的時期
第四章 農業現代化
第五章 5596倍CEO
第六章 前進更向前
後 記

 

書摘/試閱

第二章 農會一世情

臺灣的農會組織發源於日治時期是無庸置疑的,這樣的合作運動,發端於十八世紀中葉,工業革命的興起促使資本主義蓬勃發展,衍生農民、勞工等弱勢者對抗資本家的剝削與不當得利。一八四四年英國曼徹斯特(Manchester)附近的羅奇代爾(Rochdale)小鎮,二十八位工人為謀求改善經濟困境,以自助與相互扶持原則,共同集資設立羅奇代爾公平先驅社(Rochdale Society of Equitable Pioneers),購買麵粉、糖、牛油等生活物資轉售社員,成為全世界第一個經營成功的合作組織,被稱為合作社之母或近代合作的原點。
一八四六年,德國雷發巽消費合作社設立,一八四八年德國慈善貸款合作社(雷發巽系統農村信用合作社)設立。德國農村合作社之父雷發巽(Friedrich Wilhelm Raiffeisen),堅持農村第一原則,其信用合作運動特徵包括:一、強烈的村落共同體性格,以一村落或教區為區域範圍;二、限定社員職業與居住區域,社員需預先存入款項,方能借出儲蓄貸款;三、採用無限責任制與理監事無給制;四、無股金制度,盈餘全部提存公基金,禁止分配,禁止會員權利讓渡;五、重視社員教育。雷發巽信用合作運動,除了以信用事業為中心外,逐步兼營生產資材供應與農產品運銷等事業,最後終於朝向籌組業務兼營綜合性農業合作社的方向發展。此種信用合作運動模式影響日本及日治臺灣,例如:一市街庄一產業組合以及信用組合兼營購買、販賣、利用等事業。
臺灣的農會組織始於日治時期,但與英、德兩國由民間發起成立截然不同,當時農會是百分之百官製與官治的農業團體,會員無自主權,農會本身亦無自治權,其設立的目的,是為貫徹統治當局由上而下所推動的農業開發相關政策,本質上是專為行政機關所設立的組織,而其事業方針與農民會員的意願及需求之間無直接關聯。彼時農會主要工作包括:協助執政當局徵收地租、改良耕地、獎助養豬養魚等,類似行政官署協助機構。
一九○八年,臺灣總督府公布「臺灣農會規則」,並發布「臺灣農會規則施行規則」,此乃臺灣農會最早之法律依據,農會也正式取得法人資格。隨著日本在太平洋戰爭的戰事惡化,為落實糧食增產與強制徵收米糧的任務,一九四四年公布「臺灣農業會令施行細則」,將臺灣當時的農會、畜產會、產業組合、青果同業組合等各種農業團體,合併為一元化的「農業會」,直到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未再改變。
一九四五年二次大戰結束,負責接收臺灣的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所屬農林處,衡量當時經濟社會條件,核准保持原農業會組織。一九四六年依照新的行政區域,陸續成立鄉(鎮)、縣(市)與省之三級制農業會。同年,因農會與合作社在中國大陸各有其法律依據且本質相異,農林處奉令將剛完成改組的臺灣農業會,畫分為農會與合作社兩大系統,且均為三級制。一九四九年,臺灣省政府頒布「臺灣省農會與合作社合併改組辦法」及實施大綱,將農會與合作社合併改組為農會,即現行的農會制度。
日本在明治維新之時,曾派遣考察團遠赴歐美先進國家,學習現代化的產業科技與人文社會科學,並將合作運動引進日本。日本將歐洲的合作組織稱為「組合」或「產業組合」,即「合作社」。日治時臺灣產業組合的誕生,有許多原因:其一為統治當局為導正當時民間的金融秩序;其二農村經濟窮困,應給於小農信用金融的援助,以協助他們突破困境;其三滿足殖民地生活之需要。總言之,臺灣產業組合法制化,是統治當局基於推動殖民地統治之需要,所規畫扶植出來的一種合作制度。一九一三年,臺灣總督府公布實施的「臺灣產業組合規則」,以臺灣市街庄行政區域,成立市街庄產業組合,農村合作組織開始全島性發展。
大正九年(一九二○)四月,大里庄庄長林文華與當時創設「慶源堂」商號的大里首富林秋金、林仲衡、林晏堂、林番、林朝松(老松)等人,邀集地方人士,依照當時「臺灣產業組合規則」之規定,募股集資,向臺中廳申請於臺中廳藍興堡大里杙街四二○番地號,創立「大里杙信用組合」,並訂定大里杙信用組合定款(章程),辦理組合員之存款、貸款,為小規模之信用組合。大正十年(一九二一)一月九日,營業所遷至大里庄大里三四五番地(今福興宮馬祖廟東廂房)。
昭和二年(一九二七)大里杙信用組合營業項目擴大,除原有信用業務外,並增設購買部、販賣部、利用部,以辦理組合員必要生產資材之供應、組合員生產物之銷售、生產設備之利用。同年五月更名為「有限責任大里信用購買販賣利用組合」(簡稱「大里信購販利組合」)。
大正九年(一九二○)臺灣總督府為改善穀米的乾燥與調製問題,便利儲藏以獲得良好米質,提出獎勵補助農會設置農業倉庫計畫。大正十二年(一九二三)臺灣總督府發布「農業倉庫業法施行規則」,規定農業倉庫的經營者僅限市街庄公所、農會及產業組合。當時產業組合以金融功能的信用組合為主,農業倉庫的利用功能並不普遍,昭和九年(一九三四)後所設立的農業倉庫悉數由產業組合經營,昭和十年(一九三五)有限責任大里信用購買販賣利用組合,增加農業倉庫業務,兼具貯藏、融資、販賣功能,農民得以稻苗買賣借貸生產資金,並提升大里庄穀米的加工量與品質,此時已略具現代農會多功能組織之雛型。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昭和十九年(一九四四)日本政府為統制糧食以支援軍事戰爭上需要,頒布「農業團體法」,合併各農民組織成為一元化的「農業會」,有限責任大里信用購買販賣利用組合亦改組,更名為「大里庄農業會」,由當時日人庄長保坂秋次郎兼任會長。當時農民生活艱苦,信用業務一籌莫展,所幸已增加開辦農業倉庫業務,會內開銷全仰賴糧食局撥下糧食保管加工費來維持,這也導致彼時員工待遇微薄,不足以維持家計,紛紛辦理提早退休或另謀高就。
光復後民國三十五年(一九四六),臺灣行政長官公署下令將農業會改稱「農會」,並將農業會的「農業組合」與「信用組合」財產畫分,更改為「農會」與「合作社」兩機關。「農會」辦理農業推廣、肥料配銷業務;「合作社」辦理經濟事業、存放款及糧食保管加工業務,但共用同一辦公處,造成兩機構相互摩擦與猜忌,導致農民產生困惑。民國三十八年(一九四九)依「臺灣省農會與合作社合併改組辦法」,將農會與合作社兩機關合併,成為現行農會體制,使得農業推廣與農業經濟推動一元化,並陸續增雇農業推廣人員,舉辦農業推廣教育計畫、示範活動及地方檢定試驗,奠定日後農會發展基礎。至此,紛擾多時的名稱與體制,終於塵埃落定,「臺中縣大里鄉農會」正式掛牌,並由林金泗父親林啟焰先生擔任大里鄉農會第一屆常務理事。
隨著臺灣的政治安定,民國四十年到五十年代是農業發展的輝煌時期,政府連續推動土地改革,從「三七五減租」、「公地放領」到「耕者有其田」,民國四十二年實施臺灣經濟建設第一期計畫(民國四十二年至四十五年),農林部門據以配合擬定臺灣農業建設四年計畫,糧食生產充足,並且推廣特用作物如洋菇、蘆筍等,加工外銷賺取外匯。此時大里主要農作物以稻米、菸草、甘蔗為主,耕作面積最高達二○八八公頃。為了追求更高的經濟效益,農民開始朝向精緻化農業邁進,利用休耕期間再種植芥菜,並醃製成鹹菜供應全臺,使得大里有「鹹菜王國」的美譽。
民國四十二年,農政單位積極推廣種植菇類,大里由於氣候適宜,農民在二期稻作後,即以堆肥輔助培養洋菇菌種,至冬末即可收成。當時大里處處可見六、七十坪大的菇寮,種植洋菇成為農家最重要的副業之一。大里竹子坑山區一帶則盛產水果,早期生產有香蕉、鳳梨、龍眼、荔枝,其中龍眼栽植面積達六十公頃;荔枝種植面積有一○○公頃,並設有一處集貨場,以便農民交易並辦理共同運銷,提高果農收益。
大里農會在民國四十年代,農會員工努力推動業務,在穩定中逐漸發展,加上社會安定,農民們收入增加,為便利農民增加營業據點,在民國四十四年奉准在草湖成立草湖辦事處,是本會第一分支單位,辦理信用業務及倉儲業務。民國四十六農會存款更一舉突破五佰萬,合作金庫特別致贈紀念金盤道賀,為當時一大盛事。
民國四十八年八月七日晚上,連夜傾盆大雨,一日間降雨量超過六六○毫米,造成臺灣中南部嚴重水災,淹沒良田、沖毀房屋,失蹤、死亡災民達數千人;流離失所、無家可歸者有數萬人;財物流失更無法計數,災情慘重。隔年四十九年八月一日水患再度重演,大里鄉受水患蹂躪,三百多公頃良田付諸荒蕪,農民生活艱苦,農會資金短拙,無可供貸放復耕之資金,農會經營極度困難,以致虧損數十萬元。不過,當年度仍照計畫,增設健民辦事處,為本會第二分支單位,服務竹子坑區域的農民、鄉親。
年輕的林金泗身處於臺灣經濟起飛時期,民國四十到五十年是臺灣農業快速成長年代,當時對外輸出主要以農產品和農產加工品,其中以米及糖為最大宗。但林金泗年輕時的求職之路,走得並不像臺灣經濟成長那麼順利,反而比較像大里這塊土地曾經繁榮到落寞,甚至受八七、八一水災之苦,幾經波折。民國五十年需要一份安定工作的林金泗進入農會上班,從單工(臨時員工)做起,當時的臨時人員算日薪(一天二十元,假日沒有薪水),待遇比不上正職以月薪計算。盡忠職守的林金泗極力爭取能升為正式員工,無奈未能如願,而臨時員工的薪水又不足於養家活口,無奈之下只好黯然離開農會,另求發展。
退伍後的林金泗歷經生意失敗、喪父、離開農會等接二連三的打擊,最後回到大哥金富的米店上班。樂天知命的他努力經營米店,由於個性海派、做事認真,除了讓米店生意業績蒸蒸日上外,林金泗與農民們更是打成一片,建立良好關係。他思考敏銳、觀察入微,看待事情總以站在別人的立場來思考。林總幹事回憶說:「當時農民如果缺錢,會利用銀會(標會)來籌措資金,另外就是找熟悉的米店預借現金,待收成後再以榖米償還。而這樣的交易建立在彼此的互信上。如果農會能承辦這些業務,不但能幫助農民,也可以創造農會盈餘。」儘管當時他未能夠在農會上班,卻能以一個在地人關心在地事的角度站在農民、農會的立場來思考,實屬難得。
民國三十九年,位於臺中縣大里鄉內新村的臺灣省農會召開合併後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並通過大會宣言,臺灣省農會正式成立。民國四十九年內新重劃區完成,重劃面積九十一公頃,由於位處通往南投縣省政府的交通要道,商業行為增加、人口聚集,大里農會於民國五十一年租屋增設內新辦事處,為第三個分支單位。民國五十二年,大里地區的農業尚未恢復元氣,會務推行欲振乏力,當時農會總幹事林汝文先生深感農會人才不足,於是拜訪地方人緣極佳的林金泗,希望他能回到農會上班,並允諾回來後讓他擔任農會主管。對此,林金泗謙讓地說:「他對農會業務不熟,如果一上班就擔任主管,恐怕無法服眾,希望能從職員開始幹起。」就這樣,林金泗再度回到農會上班,開始他在農會長達三十七年的職業生涯。
二十九歲的林金泗重新回到農會上班的第一個工作是放款主辦。於此之前,農會的盈餘主要靠供銷部門收入為主,例如肥料換穀、榖米加工、寄倉等,信用部放款業務已停辦很久,所以林金泗必須從零開始辦理此業務。林總幹事回憶當時深感惶恐,不知所措,到處詢問、學習,現在大里農會的放款制度,就是由他開始建立。民國五十三年,行政院令規定「信用合作社與農會信用部業務區域劃分原則」,信用合作社在鄉鎮不得再設立,其已核准在鄉鎮設立者維持原狀不得再設分社,以保護農會信用部在鄉鎮單獨設立。當時在大里地區只有農會與郵局,農會信用部在大里布局逐漸完成,其便利性與價值性慢慢深入大里居民生活中。
民國五十四年,政府決定發展第四期四年經濟建設計畫,持續發展農、工業,當年產米二三二萬公噸,創光復後的最高紀錄。農會的信用部才剛起步,供銷部仍是經濟主要來源,大部分業務是承辦糧食局委託事業。已擔任放款主辦兩年的林金泗,被調派供銷部總表主辦,負責製作供銷部門糧食局委託事業帳目,當時沒有電腦,所有帳目全靠人工登錄,稍有閃失即會造成帳目不清,影響巨大。
民國五十七年,政府推行第五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畫」,從四十二年開始以農業發展工業的政策持續進行,漸漸發揮效能。大里的農、工業也開始有明顯變化,農業人口在這一年首度跌破五成。隨著工業化的發展,臺灣經濟徹底轉型,大里農戶或農業人口比例,逐年下降,也意謂著工商業的受薪階層與自營者增加。由於農業發展逐漸走下坡,依靠供銷部門收入生存的大里農會,面臨非轉型不可的選擇。林金泗在放款主辦兩年與供銷部總表主辦三年的磨練,逐漸熟悉農會的業務,也因為工作期間表現優異,受林汝文總幹事器重與期望,提拔升任為信用部主任,使其有更大發揮空間。
林金泗在農會任職初期,除了用心在農會業務外,也用心經營地方人脈,參與地方事務。他回憶說:「他曾擔任過後備軍人輔導組長、霧峰自宅公用合作社監事、大里鄉青年輔導委員、兵役協會委員、救國團委員……等,只要有需要他的地方,絕對全力以赴。」也因為他廣結善緣、用心耕耘,取得農民與鄉親對他的信任,在他擔任信用部主任期間,農會信用部的存款大幅提升,信用業務逐漸推廣。
民國六十二年,全球發生第一次石油危機,油價上漲、物資短缺,臺灣也深受影響,導致通貨膨脹。當年大里農會林汝文總幹事因病退休,農會仍處於累積虧損狀況,新的總幹事需要面臨時代的變遷與經營的轉型,以及錯綜複雜的地方派系。幾經思考的林金泗,表態願意承擔這個重擔。當時擔任倉庫管理員,也是他的小學同學洪振南先生也有意問鼎,兩人在公平競爭之下,由林金泗勝出、擔任總幹事一職。選後洪振南也全心全力輔助林總幹事處理農會業務,被林總幹事一路提拔擔任祕書職務,可見林總幹事心胸寬大、用人唯才,方能使農會發揚光大。
訪談過程中,曾問林總幹事:「擔任總幹事是你年輕時的理想嗎?」他回答說:「因為父親已擔任過大里農會的常務理事(類似現在的理事長與總幹事的雙重身分),以及鄉代、縣議員等公職,唯獨未當過鄉長。我年輕時的理想是有朝一日可以成為大里鄉鄉長,不過人生之路,往往是無法預料的,總幹事職務一當就是二十七年,我把一生全部奉獻給農會。」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88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