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我的法門師友(增訂版)
滿額折

我的法門師友(增訂版)

定  價:NT$ 380 元
優惠價:90342
領券後再享89折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8元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師友的呵護、激勵,
高僧大德的風骨行誼,
成就出一代法師的不凡歷程。
歷史的容顏,深刻的記憶片段,
編纂成近代佛教的法門風采!

 

當代佛教慧命的延續,有賴於一群高僧大德的默默耕耘,努力地傳戒、講經、辦學、發行書刊及教化眾生,才能將漢傳佛教推廣於世界各地。
而一位法師的成長,常是經由各方師友的呵護,才能有所成就。


從為聖嚴法師剃度的東初老和尚、法脈傳承的靈源老和尚、愛護提拔的智光長老、授業解惑的坂本幸男先生,到亦師亦友的張曼濤先生等……,聖嚴法師珍惜這些過往因緣,更加重視他們的潛德願行,因此,記述眾師友的流風遺範,期待為歷史留下記錄,以為後人典範。


諸位高僧大德在法師的筆下,互動情誼躍然紙上,真摰感人。


「當我校閱之時,竟有數度覺得視線模糊,用手輕揉,才發覺是在流淚!可不是嗎?我的這一生,豈不就是從這些師友的影響中走過來的?」
──聖嚴法師〈自序〉

作者簡介

聖嚴法師(1930〜2009年)


聖嚴法師1930年生於江蘇南通,1943年於狼山出家,後因戰亂投身軍旅,十年後再次披剃出家。曾於高雄美濃閉關六年,隨後留學日本,獲立正大學文學博士學位。1975年應邀赴美弘法。1989年創建法鼓山,並於2005年開創繼起漢傳禪佛教的「中華禪法鼓宗」。


聖嚴法師是一位思想家、作家暨國際知名禪師,曾獲臺灣《天下》雜誌遴選為「四百年來臺灣最具影響力的五十位人士」之一。著作豐富,中、英、日文著作達百餘種,先後獲頒中山文藝獎、中山學術獎、總統文化獎及社會各界的諸多獎項。


聖嚴法師提出「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主張以大學院、大普化、大關懷三大教育推動全面教育,相繼創辦中華佛學研究所、法鼓文理學院、僧伽大學等院校,也以豐富的禪修經驗、正信的佛法觀念和方法指導東、西方人士修行。


法師著重以現代人的語言和觀點普傳佛法,陸續提出「心靈環保」、「四種環保」、「心五四運動」、「心六倫」等社會運動,並積極推展國際弘化工作,參與國際性會談,促進宗教交流,提倡建立全球性倫理,致力世界和平。其寬闊胸襟與國際化視野,深獲海內外肯定。

目錄

 

(二○○二年六月二十六日聖嚴自序於紐約東初禪寺)

我從少年時代開始,便喜讀傳記文學,包括高僧傳、居士傳、偉人傳、名人傳,因此也使我養成了愛好蒐集歷史資料的習慣。

我編寫佛教史的同時,發現佛教的興隆與衰微,跟人才的多寡及對傳錄文獻的輕重,有極密切的關係。中國佛教號稱有大乘八宗,能夠綿延至今,仍有門庭普遍存在的,卻只有禪宗,其中固然有許多的因素,最重要的是在於禪宗重視法脈的傳承,於任何一個朝代,不論人才的能力大小、影響力如何,總還維繫著代代相傳的記錄,這不能不歸功於從《付法藏因緣傳》、《景德傳燈錄》、《續傳燈錄》,乃至明清兩朝集成的二十多種禪宗燈錄、傳、集等的編纂及流通。

我的先師東初老人,早有這樣的洞見,所以曾編寫了三部佛教史的著作:《中印佛教交通史》、《中日佛教交通史》、《中國佛教近代史》,第三種已被譯成日文,在彼邦出版。我除編譯了六種佛教史書之外,我的博士論文,雖非史書,其在史傳方面表現的功力,也是學界公認的。

由於敬愛佛教,所以也敬佩當代的佛教人才;中國漢文系的佛教,在我們這一代,是從戰火、兵亂、災難、困頓中走過來的;在沒有任何保障及後援下,還能有數十位我所相識相知的僧俗師友,為二十世紀末及二十一世紀初的漢傳佛教,留下希望,展開新的境界,實在可歌可讚。

因此,凡是跟我有過過往因緣的長輩和平輩,我不僅珍惜與他們之間的恩義及友誼,更加重視他們的潛德願行。因為當代佛教慧命猶如懸絲的延續,跟他們是息息相關的。除了我本人因為有了他們的呵護、支援、激勵,才得今日的一點小成就,必須銘誌不忘,也為留下歷史以免於空白太多,留下各式的芳範以供來者則儀。

本書共計兩編三十七篇(編案:本書初版於二○○二年八月,原收三十七篇,二○一七年十一月改版增訂,補錄十四篇,寫作時間起迄自一九六三年至二○○八年),多數已在各雜誌發表過,也有若干篇是初次與讀者見面。當我校閱之時,竟有數度覺得視線模糊,用手輕揉,才發覺是在流淚!可不是嗎?我的一生,豈不就是從這些師友的影響中走過來的?今天我所具備的一點菩提心及出離心,豈不就是在這些師友的灌溉中培養出來的?我是在流著感恩的眼淚,我是在流著慚愧的眼淚!

本書寫作的時間,起自一九六三年,迄於二○○二年,性質則有祝壽及紀念二類。我覺得都是活活潑潑的歷史,既是這些師友們的行實史料,也是我個人傳記的一部分。讀者們可以從本書讀到數十位當代佛教僧俗大德的身教言教,也可以看到我跟他們之間的互動酬答,襯托出我是如何地在佛法門中逐日成長起來的。標題是一位一位的師友,內容是寫的他們,也是寫我自己。

本書約有三分之二,已蒐於《法鼓全集》,如今增加了三分之一,單行流通,以便利讀者單冊選取及攜帶。同時也將全集本中的錯漏之處,做了修正。特別是法鼓文化負責編輯本書的菩薩,非常用心,找了很多歷史性的相關照片,使得本書增加了可讀性,我要在此致謝。


東初老人:我的剃度恩師

我的這一點成就,可說全是東老人的功德。
他要我多做事,使我學會了做事的原則,
而且事無論鉅細,均願親自來做,
所以端不起做大法師或大和尚的架子。
他要我當好自己個人的家,所以我學會了不向任何人借錢,
但卻每每都在絕處逢生,未被金錢困住。

去(一九七七)年十二月十四日清晨,那是臺北時間十五日的晚上,我於禪坐中,心湖微蕩,想到我自己的禪宗法統,所以想把先師東老人曹洞宗焦山系的法派系統整理一下。本來,我受蕅益大師不贊成禪宗法派傳承說的影響,並不重視我自己究竟屬何宗派,只重視是否真的從實修實學之中有所得。但我那天竟抑制不住自己,搬出許多參考書來,到當日中午時,已查出五十四代祖名,至東初老人,可能是第五十八或五十九代。其間由東老人向上追溯,是智光彌性、吉堂,另有一或二代的祖名無法查考。所以寫了一封信,並把已整理出來的焦山法系表,寄請東老人示知所缺的祖名。(結果,那封信,在我到了臺灣三天後,始被我自己收到!)

十二月十五日(農曆十一月初五)上午十點,突然接到臺北善導寺的住持雲霞法師的國際電話,一接電話,我下意識地便有一種悲不可抑的激動,果然,雲師謂東老人已於臺北時間十二月十五日下午六點四十分無疾坐化,一邊囑我節哀保重,一邊要我立即趕回臺北。雲師並說,第二天天亮後,他將與新店的佛聲老法師,先把東老人的遺體送去殯儀館,待我回國,再行料理。「殯儀館」三字,聽來很不入耳,但我當時,已同突遭雷殛,我除了毫無思考餘地,答允立即購最快的機票,飛返臺北之外,唯有以泣不成聲的僵硬舌頭,一連稱了三聲謝謝而已。此時才發覺,十四日清晨,坐禪中的心理反應,當時正是東老人捨報圓寂的時刻,乃是他老人家給我的信息,告訴我他已經走了!我整理焦山法派系譜表的時候,同在大覺寺共住的幻生法師,還以奇怪的口吻問我:「怎麼你研究禪宗法系來了?」我告訴幻生兄,尚有一或兩代弄不清,他建議我寫信請教東老人。

我把電話掛斷後,仍如一隻木雞,不知應該先做什麼,聽到我接電話的幻生、日常二兄,卻代我把先師東老人圓寂的消息,傳了出去。

後來我才知道,東老人在一九七六年秋訪美回國後,由於旅途勞頓,加上趕寫了幾篇文章,身體一度病倒了五、六天。可是,在他圓寂之前一段時日中,健康狀況很好,農曆九月二十二日(陽曆十一月三日)是他的七十歲壽辰,他還和他的皈依弟子方甯書居士,去花蓮天祥,做了一次生日旅行,精神至為愉快。可是十二月十五日臨終的那一天傍晚,也很健康,他六點鐘吃完簡單的晚餐(他老人家晚上經常吃得很少,有時根本不吃),便對煮飯的住眾說:「明天不要煮早飯了。」(通常他老人家的早餐,是特別為他一人煮的麥片粥,「不要煮」,是指他的早飯不必再煮之意。)晚餐後他要侍候他的住眾,拿新做的內衫褲給他換洗(平常如果不出門,他的衫褲總是穿舊的、破的)。六點三十分洗好澡,步履安閒地,拾級走上二樓他的臥室,六點三十五分,他給一位名叫王海濤的居士打電話,四十五分,另有一位他的皈依弟子王小芳小姐,上樓去跟東老人請教一樁事情時,已發現他老人家端正地坐在沙發上去世了!(沒有和人接觸,僅五、六分鐘的時間。)

印順長老:劃時代的博士比丘

我也不是研究印順長老的專家,對他的思想沒有太多深入的研究,
只是我受他的影響很深倒是真的!主要是印順長老早期的作品,
對我產生許多的啟發,在思想、實踐面,
以及對於整體佛教的認識上,都有深刻的影響。

這三十年來,凡是紀念印順長老、恭賀印順長老,或者關於印順長老思想的學術會議,大概都不會忘了要我參與或者提供文稿,所以對於印順長老要講的話,我已經講完了;況且,我也不是研究印順長老的專家,對他的思想沒有太多深入的研究,只是我受他的影響很深倒是真的!主要是印順長老早期的作品,對我產生許多的啟發,在思想、實踐面,以及對於整體佛教的認識上,都有深刻的影響。

我雖不是他的學生,也不是他忠實的信徒,縱使他的思想,我也不一定皆認同,但是我非常地感恩他。所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欣賞、來吸收印順長老的智慧,倒覺得滿輕鬆,而且滿受用的。

追溯到我跟印順長老的因緣,最早是在一九五七至五八年之間,當時我還在軍中,休假之時,常常會到臺北的善導寺借佛教的經書典籍來看,當時印順長老就是善導寺的住持。可惜,我無福也無緣親近他,只間接接觸到他的學生演培法師和悟一法師。我非常感激當時他們兩位找到了印順長老在香港出版的著作,多達二十多本送給了我,那些書對我的影響,尤其是佛學思想的啟發,有相當大的幫助。

退伍之後,我從臺北南下到了高雄美濃山中禁足及閉關,印順長老曾經兩度到了山中的關房前來慰訪,甚至於有一度要把福嚴精舍的住持交給我,而請他的學生印海法師特別到美濃關房前來邀請,可見得印順長老並沒有門戶之見,而對於年輕的僧才都很愛護,這是我永遠感激的。不過,由於他的弟子之中有人提出反對意見,這樁事也就不了了之,而我也就在山中繼續安住下去了,嗣後又去了日本留學。

在山中閉關期間,我常常在佛教雜誌上發表文章,主要是《覺世》以及《海潮音》。當時佛教界的許多長老法師都在熱切討論:比丘、比丘尼的僧服,是否應該改成一般的俗服?為什麼呢?因為當時有人看到天主教的神職人員已經開始著西裝,僅在領子口上加一個記號,而修女也有不戴修女帽了,因此也引發了對於佛教出家人僧服應否廢止的熱烈討論。

陳慧劍居士:維護正法的文字伯樂

陳居士的一生,都在修學佛法、護持佛法、宣揚佛法,
是一位標準的現代學佛人,
他是菩薩行者,是學問居士,是捍衛三寶的護法,
是縱橫於史傳、文學、經典、論書的多產作家。

本(二○○一)年四月十二日,我正在法鼓山主持為期四十九天的默照禪修,得到山下弟子的報告說,陳慧劍老居士於臺北榮民總醫院往生了。我立即派弟子率同法鼓山的蓮友們代我前往關懷助念。四月十四日我也親自下山,由幾位僧俗弟子陪同,到北投公館街的陳宅靈堂上香誦經致弔,並慰問其子女兒媳。

陳居士本名陳銳,出生於一九二五年,至二○○一年滿七十七歲,比我年長六歲,他的祖籍是江蘇省泗陽縣,乃我同鄉;他於一九三四年十歲時,曾隨其父旅居上海市,就讀靜安寺小學四年級,當年我還只有四歲,但在一九四七年我也進了上海市靜安寺佛學院。我與他雖未謀面,總算先後都與靜安寺有緣。

陳居士從一九四九年開始,在舟山群島的靜觀寺接觸佛書,三個月間閱讀一百餘冊,因此潛心學佛,戒煙斷酒。翌年即皈依三寶,由該寺方丈賜法名妙悟。一九五○年隨部隊到臺灣,一九五三年在鳳山鎮訪見煮雲法師,遇到星雲法師,同時以上官慧劍筆名,在各佛刊及報紙發表文章,並正式更名為陳慧劍。一九五四年由朱斐居士介紹,拜識了李炳南老師及唐湘清居士。一九五五年陳居士三十一歲,與楊小孟女士結婚,次年其長子出生。這期間他勤於筆耕,在教內刊物如《人生》、《菩提樹》、《佛教青年》等,發表了相當多的作品。我雖已對上官慧劍的文釆相當傾慕,但尚不知此君是誰,我亦尚未開始為佛教的刊物寫稿。

我初識陳居士是在一九六○年,接編《人生》月刊之後,為了向他邀稿,有了互動的因緣,在我主編任內,並未獲得他的作品,但他曾經是《人生》的作者,他又陸續擔任過《覺世》、《獅子吼》、《慈航》季刊、《慧炬》、《慈濟道侶》等雜誌的主編,我也是他的作者。特別是一九七七年陳居士出任李雲鵬居士出資成立的「天華文化事業公司」的總編輯,第二年便向我徵詢《正信的佛教》及《戒律學綱要》的出版權,這兩書均係星雲法師的佛教文化服務處為我出版的,因為一九六五年至一九七八年代的臺灣佛教界讀書風氣不盛,出版品的流通量不多,初版後未見再版,故商得星師默許,移由天華出版。陳居士對這兩書的評價甚高,他說《正信的佛教》是我的傳道書,《戒律學綱要》是我第一種謹嚴的學術論著,他可謂是這二書的伯樂,自彼之後,此二書長銷不衰。尤其是《正信的佛教》,迄今在各地印行已超過三百萬冊,包括繁體、簡體兩種中文以及越南文,遍及世界各地,凡有漢傳佛教所到之處,幾乎都有此書的蹤跡,它能如此風行,當然是因其體例和內容,適合現代人之所需,陳居士的空谷足音,也是其助緣。

目次

上編:長老法師

智光老和尚──我的沙彌戒和尚
東初老人──我的剃度恩師
南亭長老──給我最多勉勵的長者
道源和尚──一位傑出的講經法師
靈源老和尚──喝我一聲,讓我放下
白聖長老──戮力於護國衛教
白聖長老──勤於傳戒的「大師父」
瑞今長老──南洋佛教界領袖
育枚長老──狼山上的恩人
悟明長老──胸懷宏大的宗教家
悟明長老──助我極多的戒師
廣欽老和尚──一句彌陀度人無數
樂觀長老──亂世中一身豪氣
印順長老──劃時代的博士比丘
印順長老──佛門星殞 人天哀悼
煮雲法師──同鄉同門道誼長
演培長老──南洋的僧中之寶
宣化法師──平易近人又高深莫測
壽冶老和尚──廣結善緣的五台行者
敏智長老──慈詳、豁達中略顯孤單
妙然法師──世事周折中的道情暖意
開證法師──大心量廣開風氣
真禪法師──大智慧巧妙護教
常凱法師──「再來南洋」言猶在耳
聖印法師──多才多能的法門龍象
聖開法師──法乳同飲的師弟
智諭法師──與我前後同戒的法師
傳悔法師──廣欽老和尚的高足
茗山法師──彼岸的同門師兄
竺摩長老──大馬漢傳佛教之父
寬裕長老──知心的善知識
浩霖法師──雪中送炭的道友
淨心長老──待我如友
慧嚴法師──日本京都佛教大學佛教文學博士

中編:居士大德

坂本幸男先生──我的指導教授
蔡念生老居士──兩代殊緣的厚誼
趙樸初老居士──重興當代中國佛教的大德
張曼濤先生──一位難得的知友、諍友
王澤坤居士──信願貞明的居士大德
周子慎長者──當代大專學佛青年之父
周子慎長者──臺灣佛學研究扎根者
趙茂林老居士──熱忱護教的長者
李恆鉞長者──科技專家弘講佛法
楊英風先生──我與現代雕塑大師
鄒葦澄居士──書畫護教的慈善家
陳慧劍居士──維護正法的文字伯樂
何森庭居士──大智若愚的佛法實踐者
余紀忠先生──蓮花化身的善知識
李元松居士──推廣佛法為使命

下編:教界法友

若望保祿二世──推動宗教對話
單國璽樞機主教──教育家及宗教家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42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