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高雄學2.0
滿額折
高雄學2.0
高雄學2.0
高雄學2.0
高雄學2.0
高雄學2.0
高雄學2.0
高雄學2.0
高雄學2.0
高雄學2.0
高雄學2.0
高雄學2.0
高雄學2.0
高雄學2.0
高雄學2.0
高雄學2.0
高雄學2.0
高雄學2.0
高雄學2.0
高雄學2.0
高雄學2.0
高雄學2.0
高雄學2.0
高雄學2.0
高雄學2.0
高雄學2.0
高雄學2.0
高雄學2.0
高雄學2.0
高雄學2.0
高雄學2.0
高雄學2.0

高雄學2.0

定  價:NT$ 350 元
優惠價:90315
領券後再享89折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5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從擁抱三根大煙囪的傳統重工業大城,演變成如今文化創意欣欣向榮的港灣新都;灰濛濛的城市風景,也被佈滿大師級建築物的天際線改寫……,高雄的改變,只能用「翻轉」來形容,對照其他把願景喊得震天響,卻數十年如一日的臺灣其他縣市,讓人不禁好奇,陳菊和高雄人是如何做到?

《高雄學2.0》記錄高雄這悠悠十載,如何從產業轉型、交通革命、災後復原、城市外交、文化創新到永續理念落實,以一次次的成功翻轉,驚豔全國,更發展出一套融合公眾參與的「城市治理哲學」。從2017年的《高雄學2.0》回首2014年的《高雄學》,我們發現高雄唯一不變的就是勇於改變,高雄學不僅是現在式、進行式,更是深具前瞻思維的未來式,也許是台灣城市治理嶄新的可能。

名人/編輯推薦

【推薦序】
高雄文化新地標
一座自由的圖書館

文/廖順福

儘管高雄境內大專院校林立、文化人才輩出,但總是無法甩掉文化沙漠的名號。不過,隨著2014年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的隆重開幕,這稱號就如同徐志摩〈再別康橋〉的詩句,已靜悄悄的走了,再也沒留下一絲懸念的雲彩。

座落在高雄地標85大樓旁的市圖總館,以「樹中有館、館中有樹」的概念,結合綠建築標準,用罕見的懸吊式結構來設計,成為全球景觀穿透性最高、首座用懸吊式建築的圖書館。更榮獲2015台灣十大非去不可圖書館的第一名、全國公共圖書館評鑑「年度圖書館」及「特色圖書館獎—建築空間」,以及2016年全球卓越建設獎首獎。

但這座眾人爭相朝聖的市立總圖,從建設到籌備的過程卻是充滿挑戰的高雄奇蹟。

自己的圖書館自己蓋
原圖書總館在1981年時,遷入原本規劃作為民眾活動中心的民生二路舊址,因此館內建築設計與配置都無法滿足圖書館設立目的與讀者需求,之後歷時超過30年,身為南部首善之都,高雄市的總圖書館就一直蝸居在此。隨著台北市、新北市及台中市等直轄市都已設有國立圖書館,更彰顯高雄亟需一座國立層級的圖書總館。

所以當中央政府繼故宮南院,為平衡南北發展,提出要在南台灣設立國家圖書館分館時,高雄市政府就極力爭取,但當國家圖書館南館館址遲遲未定案後,高雄市政府決定「自己來」!

將近20億元的硬體建設,由市政預算支應,硬體完成後,購置藏書等軟體,則採用當今最夯的「群眾集資」(Crowdfunding),用高雄人的力量實現自己的夢想,蓋一座連內在精神都專屬於自己的圖書館。

所以,文化局發起「募新書百萬.傳愛智代代」計畫,依捐款金額可指定書籍、感恩樹或樓層冠名。消息一出獲得熱烈迴響,像機車行老闆黃琨明,為了支持新圖書館,咬牙一捐就是100萬元,每一個月必須分期付款近8萬,妻子丁麗珍笑說,「現在只能省吃儉用,儘量不買新衣服,但這樣的投資很值得!」

連新住民也紛紛支持,33歲的武清翠, 15年前從越南嫁來台灣,平日靠修改衣服維生。因有感當初來台學台語的困難,她捐了300元,購買《越南人學台語》一書,希望越南的姐妹都能夠透過那本書學習台語。

在2014年11月開館前,募得近5億元的捐款,充實了市立總圖的內涵,現任館長潘政儀表示,「以前的高雄總圖沒有多少藏書,要反駁文化沙漠,但這件事只要一被人拿來說,就毫無招架餘地。現在市圖總館有各種語文、超過70萬冊以上的藏書。」

這是一座無論從外到內,都是由高雄人親手蓋起來的圖書館,因此,開館當
日,市府用長長的緞帶把市圖總館包裝成大禮盒,象徵這份榮耀是屬於全體市民
的禮物。
打破常規 讓市民愛上閱讀
市圖總館開館啟用,「逛圖書館」頓時成為高雄人的全民運動。潘政儀表示,總圖除了建築設計讓人驚艷外,更重要的是在空間規劃上以「使用者」為第一考量,成就多項創舉。

首先,全館1400個座位皆設置在各樓層視野最好、最舒適的角落,沒有集中閱讀區域,自然也沒有所謂的「自修室」,潘政儀坦言,這曾引起很多民眾反彈,「但我們不希望讓圖書館只淪於考季前的免費K書中心,考季結束就門可羅雀,而是希望鼓勵民眾真正利用圖書資源查找資料與閱讀。」

除了動線、空間設計有所堅持,從布置到館藏也處處透露獨特的「高雄特色」,例如全台獨有的「關鍵出版櫥窗」,展示許多紀錄高雄歷史的珍貴史料,如17世紀東印度公司出版描寫台灣的荷蘭文古書、作家楊逵日治時期的出版品、《美麗島雜誌》創刊號、西川滿手繪書等;而四樓更邀請旅美藝術家陳龍斌用4000本書籍創作的公共藝術「文化積澱」,讓圖書館同時還兼具博物館與美術館的功能。

在藏書側重上,市立總圖設置「高雄書」、「多元文化」專區,展現成為高雄學研究典藏中心、南進文化教育基地的企圖;另外,國內最大規模的國際繪本中心更是不能不提,如今館內光是兒童繪本就包羅28個國家、15種語言、12萬本的藏書,開館短短兩年半就吸引525萬人次前來,「這裡甚至成為高雄人招待外地友人參觀、假日全家出遊的指定景點!」

文化燈塔 點亮藝文能量星火
在全高雄人的努力下,我們擁有了這一座令人驕傲的文化地標,但市立總圖一年的營運費用就高達6000多萬元,要如何尋求一個永續經營之道,讓市立總圖不只是不一樣的花火,更成為長久點亮南台灣文化的燈塔,成為一大課題。

2017年,市府再度啟動總館第二階段工程,攜手台灣人壽公司,由其投資30億元打造與總館共構的文創會館,館內包括文創旅店、商業中心、電影院、文創中心和演藝空間,更規定要有一定比例的書局,透過空橋與圖書館相連,形成一個文創聚落。

而台壽透過BOT運營50年,將帶來包括開發權利金、營運權利金、房屋稅、地上權地租、營利事業所得稅及每年600天間的市政推廣旅館空間回饋,總計逾48.9億元效益,讓高雄市長陳菊盛讚,「這是一座有企業頭腦的圖書館。」

高雄市副市長史哲特別說明,這種以「圖書館養圖書館」方式,市府只出地,不必出半毛錢,每年光是權利金可拿回5000至8000萬,且按比例按照級距式比例抽成,讓市立總館不需補助就能自給自足,而這座亞洲新灣區的文化燈塔,也將成為薈萃新時代藝文能量的新舞台。

【推薦序】
當城市升級
創業者也要精進!

吳寶春麥方店負責人/世界麵包冠軍
吳寶春 談高雄創業

在高雄,我前後住了二十多年,連當兵都在高雄,跟這塊土地有深厚感情。而回顧這些年來、這座城市的變化,那真的是太大了!

首先是港口不再有以前的油污、工業污染,而是有了駁二藝術特區、造型特殊的世貿會議展覽中心、綠建築的圖書館總館,接下來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等也將一一完工。

我覺得這些設施不僅是建築物而已,圖書館、會展中心、文化中心,都會提升高雄的人文氣息,讓高雄轉變成一座適合在地生活、國際觀光的城市。例如我在高雄的麵包店,現在就有很多顧客,都是來自海外,如香港、新加坡、大陸、馬來西亞等,這在過去是比較看不到的,而這些國際旅客也都很喜愛現今的高雄,他們覺得這座城市不僅充滿熱情,也有在地特色。隨著都市升級,我也觀察到最近有兩個產業,在高雄正當紅,也吸引不少年輕人投入。

精緻農業 用知識打敗天公
一個就是精緻農業。這幾年我為了要找尋可以放在麵包中的餡料,拜訪不少果農,就看到有不少擁有高學歷的年輕人,紛紛回到原本務農的家中傳承父業。

這些年輕人,其實是很不一樣的。過去農業很大的成敗,是「看天吃飯」,現在當然氣候也是重要因素,但這些年輕人比上一代強的是,他們更有知識,知道如何才能讓收穫變得更多、水果如何變得更鮮甜等等。

有了知識,再加上父母輩的經驗傳承,這些年輕人真的是讓農業變得不一樣了。甚至,過去的農夫,可能是被大盤、中盤剝削,但現在的年輕人,則是直接透過網路賣水果、建立自家果園品牌,這種概念對上一代的人來說,很難想像。

而當台灣的農夫,努力讓作物愈來愈精緻,我們這些廚師、食材使用者,也有責任多去認識、使用。像我去日本學習麵包製作時,就發現日本很流行把毛豆放進麵包中,但仔細一問,才知道這些毛豆大都來自於台灣!連講究細節的日本,都愛用台灣的農作物,我們自己豈能錯過?所以像荔枝、龍眼乾、洋蔥、黑糖等等,我都已經採用在自家的麵包裡,而且未來會愈用愈多,而消費者的反應也都很好。
服務業 門檻低卻生存難
而另一個在高雄崛起的產業,就是服務業。服務業其實是一個乍看很好進入、門檻不高,但卻不見得容易生存下去的業別。

服務業的第一個門檻,是產品。我從十幾年前,就有創業的念頭,於是我在別的麵包店當師傅時,從來都不計較薪水,而是利用機會學習、把自己假想成老闆,然後去思索什麼樣的麵包顧客會喜歡、而現在的趨勢又是什麼?

在早年為學做麵包,我其實花了很多苦心。二十多年前、台灣對麵包的知識尚不普及,所以當我有問題去問師傅時,他卻只能回答「靠感覺」這三個字,因為就連師傅也不曉得背後的原理。

結果麵包有時發酵成功,有時卻製作失敗,讓我有深深的無力感,覺得整個人都被困住。後來我把握住機會,前往日本學習,才終於從迷航中看見曙光、找到方向。回國之後我深怕自己忘記,於是重新製作筆記、一遍又一遍的練習,逼自己做到熟能生巧,就是要能做出高水準、且品質一致的麵包。到2010年、拿下世界麵包大師金牌獎後,我對麵包這項產品有了十足的信心,也就開始走向創業之路。

而對自己產品有信心、並決定創業的人,其實更該注意,也許你做一件產品是一百分、高品質,但當你做一萬件,或是開分店之後,產品的品質是否能依舊維持高水準?例如,我在拿到世界冠軍後,有台商拿出一千萬、希望買下我的名字,讓他在大陸開店。我如果拿了這一千萬,那我在台灣的創業,就不必貸款借錢,可以輕鬆實現,只是這條路雖然快,但後果卻是難料,所我最終還是婉拒。

其實就連我自己的麵包店,創業到現在約七年的時間,也只開了三家店。但其實,有不少人捧著現金來找我,認為以我的名氣、技術,絕對可以快速展店、快速吸金。只是我認為,如果我的創業伙伴,主廚、服務人員沒有到位、他們的標準跟我的不一樣,那快速展店後,恐怕就是大量倒店。因為品質的控制、企業文化的展現,都不是一天可成的。培養一個好的主廚,最少都要六年時間。我一直相信,慢慢來,到最後才會比較快。

創業後 持續深學習
至於創業後能不能永續經營,我覺得這跟你有沒有持續學習,有很大關係。坦白說,我是在開店後,才驚覺自己其實不懂經營、不懂管理,更看不懂財務報表。而我當然可以不理會這些,反正業績看起來也還不錯,但如此一來,事業早晚會遇到瓶頸,最終可能連自己是怎麼失敗,都傻傻搞不清楚。

這就很像我最初學做麵包時、只能「靠感覺」一樣。這讓我再次覺得很恐慌、被無力感給困住了。於是我選擇去唸EMBA、找知識找解答。這過程並不輕鬆,但是我卻開始知道,企業的經營方向。例如我心中的麵包店,是要能感動顧客,但唸書之後更知道,原來要想感動顧客,就得先感動自己的員工。

所以我把員工當自己人培養,送他們出國進修、學習外語,午餐的時候有水果、鮮花,替他們打造幸福企業。服務業,並不是一個簡單的行業。特別是當我們所處的城市—高雄,已經升級、生活文化逐漸到位時,我真的認為不論是要創業,或已經就業的年輕人,也必須持續學習,才能跟得上時代變化。我深信,學習,才能改變命運。

【推薦序】
風格創業家 張孝維

提供不同空間
讓城市擁有個性

過去十餘年,在高雄有一位頗具風格的創業家,開店是他的選擇,但他選的
卻不是大量複製、連鎖,而是陸續推出各具風格的「空間」。

包含「步道咖啡」、「小綠酒館」、「半九十茶屋」、「Marsalis爵士酒館」、「In Our Time 電台食堂」,以及2016又在鼓山區開設以日治時期老屋改建的「光悅茶屋」,這位創業家的生意版圖乍看沒有太多邏輯,但在背後,卻有他自己的理念。

「十多年前,我在台北當室內設計師時,一場八個人的會議,聊到後來發現,竟有七個人都是高雄人!但大家聊起故鄉,卻都搖頭說高雄沒有什麼文化水準、我記得那時高雄最紅就是辣妹紅茶⋯」同樣也是高雄人的張孝維,就在那時候起,有了回鄉改變的念頭。

「我的想法是,很多人都看到家鄉的欠缺,但太少人願意回去改變⋯那,或許我應該試試看。」張孝維苦笑。而那時更讓他苦思的是,該怎麼做,才能為自己的家鄉帶來一點不同?

慢慢來 為每個人付出10分鐘
只是一介平民,也並非家世顯赫,張孝維最後選擇的方式,是開一家咖啡廳。「我想打造一個環境,靠著裡面的音樂、書本、空間感等等,讓這個環境去幫我訴說,我想為這座城市帶來什麼?」

張孝維的第一家店「和平片段」也就這樣成立
這家不放流行音樂,甚至是當年高雄第一家賣Espresso、義式濃縮的咖啡廳,也經常鬧出笑話。「那時,我端出小小一杯的Espresso後,有些民眾臉都歪了,可能想說,是不是被我騙了?怎麼這家的咖啡這麼小一杯?」張孝維笑著回憶當年。

而父親是爵士樂手、自小就耳濡目染的張孝維,也常在咖啡廳裡播放爵士樂。「漸漸就有些客人,會問我這是什麼音樂?我都會好好花十分鐘,跟他分享、引他入門。」張孝維認為,十分鐘不長不短,對方沒有壓力,他也願意為每一個人都付出十分鐘。

透過拿手的室內設計,張孝維的咖啡館也營造出可以讓人放慢腳步、沈澱心情的空間。

「打個比方吧,當我們去到麥當勞排隊點餐,你會覺得你跟其他人沒有不同;但
在步道咖啡館,我們希望你覺得每個人都不同、然後觀察你自己。」所以咖啡店裡,有著不同的座位區,而張孝維也堅持,在店裡不放時尚雜誌,反是放了一桌又一桌的哲學、文學書籍,期待開卷有益。

撐過創業艱辛 培養死忠客群
雖然有著理想,但創業初期總是艱辛。「一開始一定虧本啊!所以我還接室內設
計的案子,來支持這家咖啡廳。」在設計本業做得一點也不差,張孝維甚至替誠品做過好幾回的室內設計。

「有時我也會自我解嘲,我是在賺台北人的錢,然後貢獻給高雄鄉親。」但張孝維的心中也始終認為,好的理想、好的店家,一定會有其價值。

果然,撐過創業前期的艱辛,張孝維更陸續開起其他茶屋、酒館,也開始獲利。

第二家店「小綠酒館」鎖定的則是女性上班族,能不能在下班後,有小酌飲酒的空間?張孝維觀察,現今的女性工作一點也不比男性輕鬆、下班後也想飲酒放鬆,但幾乎所有喝酒的地方,都被男性佔領,反倒沒有女性專屬之處。

於是張孝維以歐洲、雅致的酒館為發想,打造出典雅、適合微醺放鬆的氛圍,再以選擇多樣、討喜外型的比利時啤酒作為主打,果然成功獲得女性顧客的喜愛。2008年張孝維則是為父母輩的客人開設「半九十茶屋」。「我的前兩家店,生意不錯,但我的父母都不會來;後來我轉念一想,父母輩的銀髮族,他們的需求是什麼?」張孝維認為,大家都把長輩們的需求想低了,經歷過大風大浪的銀髮族,哪裡是在家看看鄉土連續劇、看看台語搞笑電影,就能真正滿足?

於是張孝維打造「半九十茶屋」,想為長輩奉上一杯好茶。茶屋內的木椅由鹿港的老師傅手工完成、地板刻意用古樸的磨石子地磚,也有榻榻米座位、或是早期的洋式座椅,再以木柱悄悄劃出座位區隔,創造出台灣早期的文人氣質。

而在半九十茶屋的樓上,則是「Marsalis爵士酒館」。

「我父親當樂手的那個年代,也有爵士樂酒館,但大家都不是來聽音樂,而主要是喝酒、大聲聊天;所以我一直想打造一個爵士樂酒館,裡頭的人是真正想聽音樂、這對樂手也是一種尊重。」現在張孝維已經成功培養出一批樂迷,如他之前邀請國外知名樂手,票價高達2500塊,也是瞬間完售。

「我的客人相信我,所以當我訂出2500塊的價錢時,他們不會覺得貴,而是
覺得這很難得、一定很棒!」張孝維認為,比他所有的酒館、茶屋都還值錢的,就是這十餘年來經營出來的客群。

高雄風格 親手打造
而2013年底在駁二藝術特區開設佔地達200坪、擁有100多個座位的「In Our
Time電台食堂」。不僅提供美食,更希望藉此把音樂演奏、文化對談、市政討論
等等,全都傳達出去。

「我希望這個食堂,就像是我們以前的『廟口』,大家可以在這裡聊天吃飯、同時討論如何讓我們的『村子』、我們的城市,變得更好?」張孝維對新食堂的期許,絕對不只有提供美味食物,更還要有精神糧食。

分享十餘年來的創業經驗,張孝維強調,年輕創業者要把眼光、目標都放大、放遠。「創業以來,我從沒打過廣告、也沒大張旗鼓的開幕日,就連招牌也習慣作得小小的。我認為,最好的廣告,是客人的口碑。」2016年12月,張孝維的又一力作「光悅茶屋」開張,以日式風味的屋瓦與竹籬笆打造出截然不同的品茗空間,試賣時就快速打響名聲。

堅持回到故鄉,張孝維屢屢用他的空間,替高雄這座城市創造出不同風格,而他的成功也為這塊土地,開啟更多的可能性,孕育出專屬於高雄的生活美學。

 

目次

主要章節

一、總論
二、產業轉型
三、交通革命
四、與世界打交道
五、縣市合一
六、創業伊甸園
七、文創開花
八、傳統新生
九、救災復原
十、城市新地景
十一、友善環境
十二、高雄學講堂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15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