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教育是美的(簡體書)
滿額折

教育是美的(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45 元
定  價:NT$ 270 元
優惠價:87235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作者以圖說教育為主線,選取“做俯下身子靜候的教育”“做在靜謐中堅守的教育”“做詩一般柔美的教育”等角度,展現日常生活中的點滴,以及這些點滴中透露出的教育哲思。圖文並茂,娓娓道來,意味雋永。讀之,教育之美、之真、之誠,躍然紙上,令人動容。

作者簡介

柳袁照,江蘇省蘇州第十中學校長,特級校長,正高級中學教師,語文特級教師,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兼職教授,蘇州大學碩士生導師,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近年來致力於“詩性教育”的研究與實踐,提倡“審美課堂”。以詩人的情懷做校長,以對教育的思考入詩,並從中總結提煉了“詩性教育”,還原了教育的精神底氣和文化根基,表達了在功利之風日盛的社會中,學校教育對神聖理想的堅守。
已出版《老什物》《學校是美的》《教育是什麼》《清泉石上》《流連》《柳袁照詩選》《我在“最中國”的學校》等教育專著和文學作品。

名人/編輯推薦

•本書是詩性校長柳袁照繼《學校是美的》之後,在多年積累之後又一力作。
•作者在書中選取學校和生活中的美圖近200張,圖文並茂,生動地向讀者展現了萬物之美、教育之美、人性之美。為廣大教師提供了觀察教育獨特的視角,心意十足。
•本書文字優美,語言流暢,結合圖片,給人一種撲面而來的書香味,在輕鬆的閱讀中,增長了知識、提高了情趣。

自序
給美的一瞬賦予教育的詩意
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喜歡讀圖。一些名畫,我會找來讀。後來,對照片,尤其是一些經典的照片,我也會愛不釋手。再後來,自己拍照片,拍了照片自己欣賞,會對著照片,寫一兩句話,興之所至,隨性而寫,只是自己的感悟。漸漸地養成了習慣,留意周邊事物,留意自己走過的山水,故鄉或遠方,大山大水、森林草地是這樣,剩山殘水、溪水河流也是這樣。把風景看成是一幅畫,把普通的場景也看成是一幅畫。
我們的學校是一個美麗的地方,許多人來了,都說美,說是一所像園林一樣的學校。我說,錯,我們不是像蘇州園林,我們就是一座蘇州園林,是一所在園林裡辦的學校。蘇州園林的美,是氣質,是氣息,是需要我們去細細體悟的。靜下心來,把自己融入其中,方能體會到其中的奧秘。從操場去食堂的路上,有一堵牆壁。我立於這堵牆壁前很久,牆上的藤蔓大多已經枯萎了。只有幾支莖蔓上掛著幾片葉子,葉子也是枯萎的。在冬日溫和的陽光下,它們被微風吹動,給我的感覺就像在寫詩,就像在粉牆上繪畫。那畫筆、詩筆就是藤蔓,那微風就是這支筆的靈魂。靈魂終於在這個冬天跑了出來,把自己對這個世界的盼望,幻化成粉牆上不安分的不時晃動的影子。這是那天我在這堵牆壁前的感受,其實,這堵牆壁很普通,在蘇州的大街小弄裡,抬頭就能見到。除了欣賞那些美景之外,我們如何也能欣賞那些普通的事物,把普通看成不普通,把平常看成不平常,把所有普通、平常的事物都看成富有詩意的事物?
我們校園裡除了有明清建築之外,還有幾幢民國建築。民國建築的牆一般是清水磚累疊而砌成的。我走過路過,總會有些感受。那一天,選好角度,拍了照片。發在微信朋友圈裡,邊上寫了幾行字:“一塊塊磚,壘成了歲月。每一個人的歲月,別人看來幾乎都是相同的履歷。從低到高,從外向裡。春花夏葉,秋果冬藏。牆上爬滿滄桑,斑斑駁駁,揮不走糾纏與淩亂,才屬￿內心的自己。”引起了許多人的共鳴。我相信,這些感受是我的真實感受,是我內心的真實感受,既屬￿自己,也可能屬￿別人。美、善良、坦蕩、擅長感悟,是人的核心素養。同樣相信,一個愛美的、善良的、襟懷坦蕩的、能面對一草一木獲得感悟的人,一定是一個好人。人與人之間的思想、情感往往都是相通的、有默契的。這樣有共性的人在一起,都會是相互的陽光雨露。
從日常生活中感悟教育,我認為是一個老師所必須具備的品行。我們的前賢都有這種情懷,比如,范仲淹面對岳陽樓的一張圖,就寫出了《岳陽樓記》。范仲淹舍家開辦學校,身體力行,為教師做了一個榜樣。與他同時代的王安石、蘇東坡等都是如此,《遊褒禪山記》、《赤壁賦》等名篇,哪一篇不是對天地萬物、草木鳥獸感悟後的經典?做一個有人性的人,人性是情懷的起點。其實,愛、溫情,也不只有人類才有。我相信一切生命的深處都有最柔軟的地方,會讓最堅硬的物質融化。能體察萬物,方能對萬物有所感懷。我所期待的教育,所期待的校園,所期待的課堂,應有這樣的溫情、深情與柔軟。我們的有效課堂、我們的教師專業發展、我們的校本研修,如何上升到如此的“道”的層面,而不是一直處在技術、方法等“術”的層面,從中我們可獲得一些啟示。
這幾年,微信的興起,拓寬了人的視野,創新了人與世界接觸、交流的方式。我使用微信,不僅僅是為了獲得信息,或交友聯繫。我把它作為我與世界交流的“中介”,通過它去聆聽世界,去與世界對話。經過一番思索後的對話,是帶著自己體溫、自己情感的“表達”。微信朋友圈裡記載著這樣的過程,儲存著這種過程中的重要信息。更可貴的是,微信這個載體,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的。人人參與建造這個平臺,人人又可以到這個平臺上放置東西、獲取東西。有幸於兩年前相遇、相識大夏書系的朋友們,李永梅女士最先與我說,我的看圖說風景、看圖說教育很有趣,可以為我出一本書。去年十月大夏書系在江西弋陽舉行了一場教師讀書活動,邀請了我。講演中我列舉了一幅幅美麗的圖片,以及給我的感悟――從中如何觸發我去直面現實的教育的例子,引發了與會者的濃厚興趣。大夏書系的首席編輯朱永通先生對我說,把你微信中的“看圖說話”整理下吧,出一本“看圖教育”。不久,果然收到了大夏書系的出書合同。
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永通先生髮來短信:關於體例,我想了無數方案,如按門、書、學校等來分輯,最後都被一一推翻。現分上下卷,每卷12篇(輯),一甲子60年,12年為一生肖年,而每年十二個月,每卷12篇(輯)暗含年復一年的時間觀念。此書決定四色印刷,具體設計方案我會發給負責的編輯。我爭取讓同事楊坤來責編此書,因為她是攝影高手。整理此書稿,我受益不淺,感佩兄飽滿的詩意和獨立的靈魂,敬茶。
如此用心真讓我感動,永通先生是知己,是能洞悉我圖文奧秘的知己,假如我的圖文有一點點奧秘的話。編輯能與作者有審美默契是一個寫書人的福分。前不久,去了一處深山,隨手拍了幾幅照片,又隨手把照片發在微信朋友圈裡,並這樣留言:喜歡這裡嗎?喜歡這幾張照片嗎?照片上的景致一定會比現實好得多。為何?它有取捨,它有角度,它有表達。進入這個山裡的小村莊,陰天,一切都是灰濛濛的,景致是灰濛濛的,拍出來的照片也是灰濛濛的。當離開回望的一瞬間,太陽出來了,一切都不一樣了。景致明亮,照片也明亮。這個小村莊什麼也沒有變,始終是這個樣子,只是陽光的緣故。
我寫上述一段話,是想說明,經過藝術加工之後,與原物體相比,會不一樣。我本身的看圖說話,與編輯之後的看圖說話,不一樣了。淨化了,美化了,體系化了,凸顯了意義。前幾天,我在廈門的集美,那是我三十年前曾去過的地方。坐在我曾坐過的集美中學面朝大海的那些絕美的臺階上,不由自主地有了詩意,我說:總會有一個地方,去了還會去。坐過的臺階,我竟又坐了上去。我看風景已不是從前的風景,我看行人匆匆也不是我見過的行人。我又坐在原地,可我自己也早已不是我原來的自己。我看天空的雁行,如綢帶舞動。我聽大榕樹下的海潮,嗚咽陣陣。
此刻,我又遇到了這樣的情形,內心澎湃的情形。今天,我在深圳。應邀參加全國大城市教科院聯盟成立活動,來作一個演講,我的題目是《教育是一場詩意的旅行》。當我將踏進會場的時候,正是太陽從海邊升起的時候。多美的一張圖片啊,趕緊配話,整理一下竟成了詩,題目是《大梅沙海濱的早晨》:
渴望與期待
只是一瞬間
一瞬間的美
轉眼即成記憶
期許與失落
只是一段旅程的距離
船已停泊
島嶼安睡
心中滿滿的柔意
此刻,都成周身揮之不去的氣息
是啊,這本書的許多照片,都是美的一瞬,不過,我把它們留了下來,賦予了詩意,賦予了教育的蘊意。那是我2014年與2015年,這兩年中所遇到的無數美的瞬間的感動與感悟。我唯有感恩,感恩我所遇到的一切。自己的書,如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孩子總盼望他長大,作為書,所謂的“長大”,則是希望被讀者認同認可。現在,進入了冬天,冬天是寂靜的。不正好還人間一個清淨,還自己一個清淨嗎?潮如湧的季節已經過去,現在完全可以靜下心來多多修身養性。
柳袁照
2016年12月10日,於深圳

書摘/試閱

精彩書摘 P003
教師是什麼
我曾在許多場合問大家一個問題:教師是什麼?一下子還真把大家給問住了,他們回答不出來。教師是什麼?即使教師自身,哪怕是名教師、特級教師,問他,他一下子同樣也是回答不出來。教師是什麼?傳統的說法是“蠟燭”,燃盡自己,照亮別人。現在,又突出說是一種“專業”,強調“專業發展”。唯獨忘記了教師首先是“人”,教師的專業發展,包含著“人的生命成長”與“教師的專業成長”等不同的層面。
去年,我曾去了西藏的墨脫。墨脫本身海拔並不高,但它是一個盆地,四周是連綿的、險峻的、高大的雪山、雪峰,因而是西藏最難到達的地方。雅魯藏布江穿越其中,奔騰的江水,劈山開嶺,在大山裡穿行,最壯觀的是墨脫境內的雅魯藏布江大峽￿,本當直行而去,竟繞著一座山,拐了一個圓圈,再順勢而出。我曾站在它的邊上,領略它的氣勢,看白雲在它身上遮蓋、掀開,如棉被、輕紗。那一刻,我想到了教育,特別是“教師專業發展”。
強調“教師專業發展”本身並沒有錯,在教師沒有專業發展的時候,強調它,是對的、必要的。幾十年過去了,當初提這項要求的背景,已發生了變化。其內涵有沒有實質性的豐富?實際的情況是變異了,“專業發展”的內涵不斷窄化,在實際操作中,被狹隘地理解。框定教師在“本學科”、“本課堂”、“本學校”內的發展,被“圈養”在一個相對狹小的時空範圍內。
站在雅魯藏布江墨脫大拐彎的地方,我在反思自己:所謂人的專業發展,是不是就是走捷徑,就是儘快在崗位上成才?教師是不是也當如是?職業發展與生命成長是相聯繫又有區別的兩回事。人是不是還應該多一些愛好、個性與特長,甚至看似與職業關係不那樣密切的愛好、個性與特長?教師專業發展的前提,是人的發展。我不太喜歡用“教師專業發展”這個概念。就像我不喜歡用“有效課堂”或“高效課堂”這個概念一樣(同樣是被異化、窄化的概念,在實際的操作之中,往往與高考、考試相關度高的課堂被稱為“有效課堂”或“高效課堂”)。在教師發展這個課題上,我喜歡使用“教師的生命成長”這個概念。何時能在日常的學校工作中,把教師發展中“人”的發展,真正擺上重要位置呢?
最近,我去了中國科學院下屬的地理所,觀摩了那裡的河流形成的實驗現場,原來所有的河流,以自然的力,在自然的地形、地質條件下,都不會形成“筆直”的河道。自然形成的河流,蜿蜒曲折,沒有規律又有規律,與天地山川相呼應,有無盡的魅力與美妙。教師,何嘗不是?有“成才”的捷徑嗎?有的,那也與河道一樣,是人力所為。許多學校,也包括我自己,都曾提出“走捷徑”的教師目標,比如,“一年站穩講臺,兩年成為課堂能手,三年校園成才”(不能說它都不對,這樣培養新教師也能有“成效”),不過,總感覺缺少什麼。不重視教師的個性特長,忽視他們的興趣愛好,把他們往“課堂流水線”上趕,實質是想把他們早日培養成為一個“流水線”上的合格操作工。
去年,某市一位教育局長,突然給我發了一條短信,問我:你認為一個學生最重要的品行有哪些?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情懷、擔當、原創性。這位局長又問:老師呢?我又不假思索地回答:情懷、擔當、原創性。當下社會最缺少什麼?我以為就是情懷、擔當、原創性。讓未來的社會更陽光起來,必須以我們老師的情懷、擔當、原創性影響、培養學生的情懷、擔當、原創性。然後,才能以孩子們的情懷、擔當、原創性去支撐未來社會的情懷、擔當、原創性。當下,我們的教師專業發展的實踐之中,在多大程度上,把情懷、擔當、原創性擺在了應有的位置上?從捷徑上走來的老師,到了四十歲以後,高級職稱拿到了,特級、正教授職稱也不想要了,會出現“職業倦怠”現象。如何不倦怠?如一條筆直的河流,流到東是這樣,流到西是這樣,在不同的時空位置上,周而復始,都如此,如何不倦怠?曲徑通幽,山回路轉,才是風光,而且時時有不同的風光。
有人提倡像“葉聖陶那樣做老師”,這話會給我們許多啟發的。假如在今天,葉聖陶可能是個“不合格”的老師,其他不說,單他的普通話就不標準,一口蘇州方言,或一口蘇州官話,普通話專業證書一定拿不到,“專業化”程度不高。在教書的同時,還寫小說、散文,一心兩用,專業態度不端正。以今天教師專業化標準來要求葉聖陶,葉聖陶如何能成為一個好老師?可是,葉聖陶在中國現代中小學教育史上,特別在中小學語文教育史上的地位是很難撼動的。又比如楊絳,曾經是我們學校的學生,後來又成為我們學校的老師,還當了一年的校長,在讀書、教書的時候,就顯示了她的文學才華與人格魅力。中途,她離開了學校,離開了教師的崗位,終成一代“大家”。以現在的教師專業標準衡量,她也不是一個稱職的老師,她沒有讀過師範,沒有教師資格證,專業思想也不堅固,校長王季玉幾次三番地挽留她,她都執意不回頭。那幾年,我們去拜訪她,她可愛地先問我們承認不承認,她當過校長。她很看重這段歷史。她影響了無數人,她的作品影響了無數人。我們能狹隘地要求老師只在“教室”、“校園”內發展嗎?葉聖陶、楊絳都是像西藏雅魯藏布江一樣的人,他們奔騰而來,奔騰而去,其間,還會波瀾不驚、靜靜地流淌,順其自然,大拐彎是壯觀,小拐彎是柔美。這樣的老師,何其少!原因呢?
教師,不僅僅只有“專業”,很重要的是他們所擁有的“人生”。對教師本人來說,這很重要。我曾對老師說,現在,教師職稱制度需要論文,我們趁年輕趕快完成它,把一生需要的論文都準備好。然後,去做原創性的事情,假如是語文老師,則一邊教書一邊創作,可以寫散文、詩歌、小說。這些散文、詩歌、小說,對我們語文老師來說,就是葉聖陶所說的“下水作文”。今天,許多語文老師都不會寫作了,更不要說創作,對高考作文的指導,只是一味地讓學生模仿,教他們“套作”、“轉換”,我們時不時會聽到滿分高考作文刊登於報刊之後,被舉報是抄襲之作。這不可悲嗎?
這幾年,我們發起“詩歌回歸中學校園”活動,啟動“全國中學生校園詩會”,定期出版師生詩集。在高考作文“體裁不限,詩歌除外”的背景下,讓學生讀詩,不為把他們培養成詩人,而在於他們需要一生擁有詩人的“情懷、擔當、原創性”。要做到這一切,前提是老師必須是一個有“詩性”的人。我們的語文老師,從教材出發,離開了教材,去系統地研究、對比中外詩人與同一時代的詩歌之流變,研究諾貝爾詩人,研究蘇州詩人,研究《紅樓夢》詩作,等等,並出版相應專著,以及詩歌、散文作品集。這樣的“游走”,其實是在最柔軟的地方,讓靈魂與靈魂相遇與融合。這樣的狀態,漸漸成為學校的常態、教師的常態,悄無聲息卻涵養著教師們的生命成長,同時,更影響著學生們的生命成長。
教師是什麼?教師首先是人。在教師發展的問題上,我們首先必須著眼於“人的發展”。狹隘的、片面的觀點與做法,都是錯誤的。跨界的、交互的、綜合的、辯證的觀察、思考,或許有益。走出去,才能回來。離開自我,才能找到自我。教育也一樣,老師也一樣,走出去,才能回來。離開學校,才能找到學校,離開專業,才能回到專業。
2015年9月18日

自然形成的河流,蜿蜒曲折,沒有規律又有規律,與天地山川相呼應,有無盡的魅力與美妙。教師,何嘗不是?


精彩書摘 二 p025
做俯下身子靜候的教育
最近幾年來,問我最大的收穫是什麼,我會毫不猶豫地說:從日常的事物與日常的生活中,感悟教育。面對一花一草,一磚一石,能想到教育;面對一個生活的場景、偶然發生的一件事情,都能想到教育。今年秋天,花園裡舉行菊花展,由於去得太早,菊花還都沒有完全綻放,有些只是花蕾,有些正含苞待放。況花盆在下,人俯視它們,感覺花枝花蕾很弱小。可換了一個姿態,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我蹲下身子發現,所有的花蕾,都在挺直了的花枝上,飽滿、多彩、茁壯,自信、充實、陽光。我深有感觸,反問自己:我們等待花開,是以什麼姿態?放下我們自己該放下的,我們所有的期待都會在一瞬,對著世間綻開。於是我得出結論:“要做俯下身子靜候的教育”,它成了我堅定的教育信念。
今天,學校的居老師轉給我一條信息,他是在家長QQ群裡看到的。高三(10)班沈霖成的父親在家長群裡說道:“儘管之前跟兒子調侃過學校怎麼不請老爸去看演出之類的話,可真正等到活動前接到老師的邀約時,我還是不太在乎地在心想,一幫孩子能玩出什麼花頭來。從下午兩點到晚上近九點,七個小時,我從來沒有在一張堅硬的板凳上坐如此之久,而絲毫不覺得疲憊,節目帶給我的震撼完全覆蓋掉疲倦感和饑餓感,節目之豐富、創意之新穎完全超出我的想像。孩子們的演出或許稚嫩,軟硬件設施或許簡陋,但他們的激情和歡樂無疑是這天世界上最最充實的。經過自己編排、創意、導演的節目,無一不彰顯年輕的活力,也表達出他們最初的夢想。唱自己喜歡的歌、跳自己喜歡的舞,點評一下老師,起哄一下校長,這一晚,十中給了他們最大的包容,這一晚,年輕可以任性。”
居老師給我留言:“挺令人感動的。”是啊,怎麼不感動呢?沈霖成的父親被孩子們感動,也被那一天學校包容孩子們的年輕可以任性而感動。我們呢,既與沈霖成的父親一樣感動,同時也被沈霖成的父親這樣真誠的聲音而感動。對高三學生來說,這是他們在高中學校最後的一個迎新活動,正如“菊花展”一樣,也是綻放他們自己的一次機會。我們老師、家長如何對待他們、看待他們?我們是高高在上俯視他們,還是放低自己的身段、蹲下身子去仰視他們、欣賞他們?那一天,學生們到了活動的最後,只要能聽到校長唱歌,我提出的什麼條件他們都答應。我呢,只要學生答應我接下來的半年將如何如何地努力,我願意儘管五音不全也要為他們唱歌。我把自己的校長身份放下,與他們平等地“洽商”,那種場景不就是最好的教育嗎?所有的“勵志”教育,就在學生的“任性”與老師、校長的“包容”中,不知不覺地完成了。這不就是“俯下身子靜候的教育”嗎?
我曾看到兩則經典故事,一直不能忘懷。一則是主人陪伴女傭的兒子在衛生間用餐的故事。一個女傭孤身帶著一個兒子,那天主人告訴她,晚上要邀請一些貴賓,讓她遲一點回家。女傭為難了,兒子怎麼辦?不能跟在身邊,又沒有地方可以寄放。怎麼辦?還不能讓兒子委屈。女傭對兒子說,今晚要與他到一個最好的地方吃最好的晚餐。於是,女傭把兒子藏在了主人家的一間衛生間,小孩以為那是世界上最高檔的餐廳,很高興。媽媽在客廳裡忙碌著,兒子在衛生間期待著。偶然地,主人去了那裡,當他明白這一切的時候,自己也留了下來,陪伴孩子,讓廚房把最好的菜肴都送一份到衛生間。他倆就坐在那兒,快樂地用起餐來。客人們不見了主人,東找西找,終於在衛生間找到了。大家紛紛拿起酒杯,加入這個特殊的晚餐行列。後來,那個小孩長大了,成為一個心地善良的大企業家。
另一則是飯店夥計把自己的房間讓給一對老年夫婦的故事。冬天的某一天,在北風凜冽中,一對老夫妻走進了一家飯店。可是房間已經全滿了,老夫婦無奈而難堪,這時,一位夥計把他倆帶到了一間溫暖的房間,老人很是感激,原來這是夥計自己的房間,那一晚他自己躺在過道的長凳子上過夜。第二天,老夫婦向小夥子致謝,小夥子謙恭地彎腰答謝。不久,小夥子收到一份邀請,說希望聘請他擔任剛落成的一家最大最豪華的飯店的總經理。原來,那是老夫婦專為這個夥計建造的,他們是富豪。
這兩則故事不是一天讀到的,也沒有直接的情節上的聯繫,可我總把他們放在一起回味,也不止一次在自己的文章中提起。那女傭的小孩,多幸運啊,那間衛生間,在他成長的過程中,無疑是天堂,庇護了一顆幼小的心靈,使其免受任何傷害與歧視。第二則故事與第一則故事一樣,行善得好報,好人有好報,是如何的美妙!不過,我回味這兩個故事,並沒有僅僅停留在這一層,我作了進一步的思考:假如那個女傭的兒子,最終沒有成為一個成功的富人,只是一個平常、清淡的人,儘管同樣的善良,故事的意義又將怎麼樣?假如那個飯店夥計遇到的老夫婦也不是富人,只是一對貧賤的老人,沒有什麼來回報他,故事的價值又將是什麼?
我們要培養什麼樣的人?我們如何去保護學生“真善美”的本色?我們又是如何去做這一切的?我曾經在一片曠野,看到所有的野花野草都在綻放的景象。沒有誰比誰更高大或更卑微,大家都坦蕩、大氣,充滿生命的活力。我突然感覺到,我們學校動輒就說要培養精英、培養領袖,是有問題的。這個時代是缺少精英、缺少領袖的時代嗎?對任何人,都不能從小絕對地誇大他們的優越感。一個普通人的坦蕩的、真誠的純粹更寶貴,人與人之間都能袒露赤子之心,如那遍地綻放的小花,甘於卑微,平等、自信、微笑著相處,更重要,那才是我們教育的本意。
因而,我從多年的教育實踐以及對世界萬物的點滴感悟中,體會當下迫切地需要做那種“甘於卑微”的教育。“甘於卑微”的教育,就是甘於放下身段、蹲下身子靜候的教育,那個女傭的主人陪小男孩在衛生間一起吃晚餐,“卑微”自己,在“卑微”的晚餐中完成神聖的教育。那一對富翁老夫婦,同樣“卑微”自己,不露聲色,完成了發現“真善美”的神聖使命。
我曾經一個人在曠野,那裡開滿著格桑花,寥遠、曠達、美麗又蒼涼。開始,下了一場雨。雨不大也不急,一切都是清新的氣息。當我躲雨後再一次出現在曠野的時候,一切都不一樣了。天空碧藍,有的地方有雲彩,有的地方沒有雲彩。有雲彩的地方,突然,漏出一個雲洞,陽光就像雨一樣落了下來。雨淅淅瀝瀝地下,整個世界都在“雨”中。天地靜謐,只有陽光雨。陽光雨有聲響嗎?似有,又似無。教育不正是陽光嗎?但是如何灑下陽光?“陽光像雨一樣落下來”,仰望星穹,需要我們不斷思考、探索,去進入一個更美好的境界。
2015年1月5日

一個普通人的坦蕩的、真誠的純粹更寶貴,人與人之間都能袒露赤子之心,如那遍地綻放的小花,甘於卑微,平等、自信、微笑著相處,更重要,那才是我們教育的本意。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3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