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媒體融合:基礎理論與前沿實踐(簡體書)
滿額折

媒體融合:基礎理論與前沿實踐(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36 元
定  價:NT$ 216 元
優惠價:87188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新聞傳播學術原創系列 媒體融合:基礎理論與前沿實踐》是作者鄧建國近十年來寫作發表的關于媒體融合的論文匯編,共約20篇。這些論文對媒體融合的源與流作了清晰簡明的梳理,結合美國主流媒體的豐富實踐提煉出媒體融合現象背后的各種深層原理和理念,同時還深描了美國著名新聞院校對媒體融合趨勢作出的回應。
《新聞傳播學術原創系列 媒體融合:基礎理論與前沿實踐》內容的跨度從十多年前Web2.0到今天的移動互聯網、機器人新聞和虛擬現實,內容前沿,觀點新穎,視角開闊,描述深入,分析透徹,較好地結合了媒體融合的實務與理論、現象與本質、微觀與宏觀等諸多方面,適合對媒體融合、信息與傳播技術(ICTs)發展、媒介研究和新聞傳播教育有興趣的研究者和學習者閱讀。

作者簡介

鄧建國,美國研究方向碩士、傳播學博士,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2013-2014年曾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訪問。曾任《上海日報》記者、編輯和復旦-耶魯全球在線中文版主編助理。研究方向為媒體融合、媒介研究、國際傳播、中外傳播思想等。已發表中英文論文40余篇,出版專著兩部、譯著三部。

目次

本書緣起
緒言 大眾傳媒首先是生意:論紙媒注定要消亡

第一部分 背景及理論
第一章 混亂之因由:Web 2.0與社會性媒體
一、Web 2.0的定義
二、Web 2.0的技術基礎
三、Web 2.0出現的原因
四、社會性媒體的歷史及其興起
五、Web 2.0的內在規律
六、Web 2.0的人類傳播和社會文化意義
七、移動互聯網:從Mobile Web 1.0到Mobile Web 2.0
第二章 媒體融合:受眾注意力分化的解決之道
一、融合是世界技術、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
二、普遍的融合趨勢推動了媒體集團的融合
三、聚合受眾和提高質量:傳媒集團媒體融合的深層動因
四、Web 2.0時代的“有機融合”和“大規模定制”
五、結語
第三章 妨礙中國網絡新聞發展的五個認知和行為誤區
一、“無所作為”和“大有可為”:對中國報業前景過于消極或樂觀
二、將報紙網絡版與紙質版看成競爭而不是互補關系
三、熱衷于建立封閉而不是開放的網絡新聞閱讀環境
四、認為報紙媒體融合動輒需要大量人、財、物的投入
五、將報網互動等同于媒體融合而淺嘗輒止
第四章 范式的轉移:美國汽車業危機給中國報業的啟示
一、汽車業、報業多年來持續同處困境
二、缺乏范式的突破:導致汽車危機與報業困境的根本原因
三、汽車危機和報業困境:如何應對
第五章 封閉與開放:“圖文仿真”報紙的尷尬處境
一、圖文仿真報的快速發展
二、圖文仿真報的優勢
三、圖文仿真報的缺陷

第二部分 學習與創新
第六章 學習新媒體:美國網絡新聞商業模式創新中的三個新動向
一、學習Flickr:內容免費+收費的Freemium模式
二、學習開源軟件:群體外包從內容貢獻到經濟資助
三、學習“超本地博客”:CUNY的“新聞業的新商業模式”成果
四、結語
第七章 美國災害和危機新聞報道中的新媒體應用
一、危機傳播中的信息需求
二、美國災害和危機報道中的三種新媒體應用
三、給我們的啟示
第八章 “信息中心”:未來報紙的新聞編輯室?——評美國甘耐特集團的“激進”報業改革
一、甘耐特媒體集團的“信息中心”
二、信息中心:網絡第一、報紙第二
三、創新制勝:從“新聞2000”到“信息中心”
四、信息中心面臨的挑戰
第九章 罅隙微光:《紐約時報》引領下的美國報紙網站收費潮
一、美國報紙網站收費成效初顯
二、美國報紙網站收費的特點分析
三、美國報紙網站收費集中出現的原因
四、美國報紙網站收費模式面臨的風險
五、結語:為讀者提供有價值的內容是收費成功的關鍵
第十章 從紅海到藍海:美聯社的轉型創新
一、銳意創新的美聯社
二、美聯社轉型創新之一:推出新聞注冊系統
三、美聯社轉型創新之二:推出收費的“優先發布”服務
四、美聯社轉型創新之三:推出互動新聞服務
五、結論:基于核心競爭力的價值創新是報業成功轉型的秘訣

第三部分 渠道變革
第十一章 美國報紙網絡視頻:融合新聞的實質一步
一、美國報紙對網絡視頻的利用
二、美國報紙利用網絡視頻的原因
三、美國報紙視頻的特點、用途、來源和內容
四、報紙辦視頻的優勢與挑戰
五、結語
第十二章 渠道為王?——iPad、Apps與美國報業
一、蘋果應用軟件商店
二、iPad平臺對美國報業的價值
三、美國對iPad的利用——報紙應用軟件(newspaper apps)
四、報業、蘋果與谷歌之間的收費之爭
五、結語
第十三章 速度與深度:Twitter對美國報業內容生產流程的重構
一、Twitter能幫助新聞機構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報道質量
二、Twitter應用于新聞傳播的全流程:采集、制作和營銷
三、Twitter影響了新聞敘事和記者思維,并增加了出錯風險
四、速度與深度:21世紀的新聞生產模式
五、結語
第十四章 自媒體:“專業化分布式”新聞生產時代的到來?
一、自媒體:定義及簡史
二、推動傳統媒體記者編輯“自媒體”創業的三種力量
三、Web 2.0與“專業化分布式新聞內容生產”的出現
四、美國“自媒體”面臨的挑戰
五、《福布斯》的“專業化分布式”內容生產模式
六、結語:謹慎與樂觀地迎接變革

第四部分 移動互聯網、虛擬現實與機器人新聞
第十五章 美國報紙移動網絡的發展現狀、問題和未來
一、“手機報”將成為美國網絡新聞的下一波發展
二、美國報紙移動網絡的發展現狀
第十六章 篩選與呈現:信息疲勞背景下的移動內容傳播新趨勢
一、信息疲勞改變用戶內容消費心理
二、移動信息新秩序:從聚合到篩選,從信息到知識
三、“Curation新聞”案例1 :“雅虎新聞摘要”
四、“Curation新聞”案例2 :NYT Now與NYT新聞客戶端
五、結語:“篩選”與“呈現”將成為移動新聞的主流
第十七章 時空征服和感知重組:虛擬現實新聞的技術源起與倫理風險
一、從巖洞壁畫到網絡空間:虛擬現實簡史
二、“虛擬現實”新聞的源起和意義
三、“虛擬現實”新聞面臨的技術挑戰和倫理風險
四、結語:“技術服務于新聞,而不是新聞服務于技術”
第十八章 人機共生:機器人(算法)新聞的原理、風險和影響
一、機器人(算法)記者“將在5年內”獲得普利策新聞獎
二、機器人(算法)新聞的原理和流程
三、機器人(算法)新聞生產面臨的挑戰
四、機器人(算法)給新聞業帶來的影響
五、結語:新聞生產從數字泰勒主義到人機共生

第五部分 融合新聞教育
第十九章 管窺美國新聞傳播院校媒體融合課程改革中的經驗與教訓——以南加州大學新聞系的試錯為例
一、方興未艾:美國新聞傳播院校媒體融合課程開設的現狀
二、美國新聞傳播院系開設媒體融合課程的動因
三、選擇南加州大學新聞系作為研究案例的原因
四、摸著石頭過河——南加州大學新聞系媒體融合課程改革的經驗與教訓
第二十章 傳統與變革:數字時代老牌新聞學院的變與不變——以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的課程改革為例
一、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簡史
二、為什么要變:21世紀的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還有吸引力嗎
三、如何變:數字化課程改革
四、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的變與不變

結語 傳統媒體的出路:創造內容和技術相融合的“第三種文化”

書摘/試閱

《新聞傳播學術原創系列 媒體融合:基礎理論與前沿實踐》:
三、Web2.0出現的原因
人類社會創造了科學技術,科學技術又造福于人類社會。愛因斯坦曾指出“科學是一種強有力的工具”。科學技術和人類社會總是在相互作用中彼此推進。為什么Web2.0現象會在21世紀剛進入頭十年時集中出現?了解歷史總是能使我們更好地理解現在和預測未來,而了解計算機硬件、軟件發展的歷史能幫助我們深入了解Web2.0在近年來風起云涌的原因。美國著名媒介哲學家保羅·利文森指出:
“回顧歷史,一個新技術,雖然表面上是可行的,但最終卻沒有能夠發展起來的原因,一般都是缺乏前提條件。例如,由于缺乏通用的文字,印刷術在公元前800年的中國就沒有能夠大規模地發展起來(McLuhan,1962:185);威廉·麥克尼爾(Willian McNeill,1982:49)也指出了在儒家學說中的反資本思想不僅制約了印刷術,還限制了火藥、火箭和其他發明的發展,而這些發明卻在西方文明的發展中起到了主要的作用。羅杰·伯林蓋姆(Roger Burlingame,1959)將達·芬奇未能實現他很多發明的原因歸咎于缺乏間接技術;我們還知道,查爾斯·巴比奇(Charles Babbage)在類似技術被發明的一個世紀前就設計出了計算機的原型(Bolter,1984:32-33;Leveson,1989a)。前提條件的缺乏是阻礙技術發展的原因。同時,前提條件的具備也使得技術發展成為可能。”
我們在回顧互聯網的歷史時會發現,正是某些前提條件的成熟導致了互聯網在經歷了風風雨雨之后發展出了今天的Web2.0。這些前提條件包括四個方面:計算機硬件、互聯網本身的發展、計算機自由軟件運動以及社會性媒體的演化。
(一)計算機:從貴族到平民
計算機在其出現早期一直帶著一種神秘的色彩。比如說,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科幻電影或紀錄片里,我們常常會看到穿著白大褂的人圍著一個巨型計算機幽靈般地移動著;這些白大褂又像身著白衣的神職人員在小心翼翼地侍奉著如上帝般的巨型計算機。那時的計算機龐大、昂貴、神秘,高高在上。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8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