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中國科舉制度通史:清代卷(全二冊)(簡體書)
滿額折
中國科舉制度通史:清代卷(全二冊)(簡體書)
中國科舉制度通史:清代卷(全二冊)(簡體書)
中國科舉制度通史:清代卷(全二冊)(簡體書)
中國科舉制度通史:清代卷(全二冊)(簡體書)
中國科舉制度通史:清代卷(全二冊)(簡體書)
中國科舉制度通史:清代卷(全二冊)(簡體書)
中國科舉制度通史:清代卷(全二冊)(簡體書)
中國科舉制度通史:清代卷(全二冊)(簡體書)
中國科舉制度通史:清代卷(全二冊)(簡體書)

中國科舉制度通史:清代卷(全二冊)(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180 元
定  價:NT$ 1080 元
優惠價:87940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2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本卷為《中國科舉制度通史》最後一卷,主要內容涉及“童試”、“鄉試”、“會試、”、“殿試”、“朝考”等清代科舉考試的幾個不同階段,又以“貢院與科場經費”、“考試文體及繕卷、閱卷條規”、“宗室、八旗之科舉”、“武舉”、“制科”、“落第政策”、“科舉的廢除”以及“清代科舉的地位與作用”等多方面,詳述有清一代科舉制度的定制、發展、變化以及影響。

各種規模的科舉學術研討會相繼召開。截至2014年,在中國大陸、台灣地區及日本輪流召開的科舉制與科舉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已經召開了十屆。科舉研究已經成為當代的一門顯學。在廣泛的科舉研究基礎上,科舉學的概念也水到渠成地被提出。全國性的科舉研究社會學術團體組織——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科舉文化專業委員會於2009年成立。該委員會將推動各方面科舉研究資源的整合,促進科舉研究更加深入有序的發展。科舉制和科舉學的研究方興未艾。
在西學來到東土之前,中華文化長期獨立發展,自成體系,不僅有其自身的發展脈絡,也有著與西學不同的治學路徑和精神內涵。近代以來,中華學人為自強圖存,主動吸納西學,大大豐富了中華文化,促進了社會的進步,但是也形成了一股完全否定國學、徹底拋棄國學的文化激進主義。一些整理、改造國學的主張和做法,更從根本上瓦解了中華文化。中華文化被強行納入西學框架體系,或者被解構、割裂得七零八落,失去了獨立性、主體性。我們的思想史、社會史、政治史無不是在西學體系下的重新組建。中華自身的學術體系已不復存在,傳統文化的固有面貌已不復存在,傳統文化的許多價值被淹沒而得不到彰顯。我們編撰這部《中國科舉制度通史》,就是有意復原中國科舉制度的完整面貌,建立獨立的科舉制度史體系,理性地辨析其成敗得失,以更好地繼承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產。古人說,讀史要能讀志。重視制度史研究是中華史學的優秀傳統。 《中國科舉制度通史·清代卷(套裝上下冊)》旨在繼承和發揚這一傳統,寫出一部有特色的《中國科舉制度通史》,為重建中華文化的主體性,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偉大事業做一點實事。

作者簡介

李世愉,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清史論叢》主編;北京大學明清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吉林大學兼職教授。主要從事清史研究。

胡平,畢業於北京大學政治學與行政管理系(現政府管理學院),1988年起在教育部考試中心工作,主要從事與教育考試有關的命題業務及管理、科研等項事務。兼任北京大學歷史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及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科舉文化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主要研究方向為科舉制度和考試方法。

名人/編輯推薦

本書正式出版,贏得學術界的高度讚譽和廣泛認可,先後獲得2016年第三十屆華東地區優秀哲學社會科學圖書一等獎及第二屆全球華人國學成果獎

目次

緒論/1

第1章 童試/12
第1節 應試資格和相關規定/13
一、 身家清白/14
二、 本籍報考/15
三、 無匿喪之舉/19
四、 無槍替之弊/19
五、 廩生保結/20
第二節 縣試/22
一、 考前事宜/22
二、 考試的組織與實施/27
三、 錄送府試/33
第三節 府試/36
一、 應試資格及準備工作/37
二、 考試的組織及錄送院試/38
第四節 院試/40
一、 學政的設置及案臨條規/40
二、 考前事宜/45
三、 考試的組織與實施/48
四、 錄取入學/53
五、 學額/58

第二章 鄉試/61
第1節 錄送鄉試/61
一、 鄉試前的資格考試/62
二、 對應試人員的具體要求/64
三、 鄉試名額的變化/69
第二節 正科與加科、恩科(附停科)/71
一、 正科/71
二、 加科與恩科/72
三、 停科/74
第三節 鄉試省分及試期、場次/75
一、 鄉試之省分/75
二、 試期及場次/76
三、 鄉試展期與補行/77
第四節 考官的設置及選派/79
一、 主考官的選派及赴任/80
二、 考差制度的推行/90
三、 同考官的選派及入場/96
第五節 場官的選任及職責/103
一、 董事重員的選任及職責/104
二、 執事官員的選派及職責(附供事人役)/109
第六節 士子編號/116
一、 編號/116
二、 官卷/121
第七節 命題/124
一、 命題規制/124
二、 對命題違例的處罰/129
第八節 中額/131
一、 各省解額的確定/131
二、 臨時性的增廣中額/139
三、 捐輸加廣中額的推行/140
第九節 錄取與放榜/143
一、 錄取程式與相關規定/143
二、 放榜的相關規定/145
第十節 鹿鳴宴與鄉試錄/148
一、 鹿鳴宴與重宴鹿鳴/148
二、 題名錄、鄉試錄的進呈與刊刻/151
第十一節 舉人覆試/155
一、 覆試製度的創立/156
二、 舉人覆試的相關規定/160
第十二節 舉人的待遇/163
一、 賞賚/164
二、 舉人入仕之途/165

第三章 會試/169
第1節 起送會試/169
一、 會試資格的確定/169
二、 起送程式及期限/173
三、 起送會試銀的頒發/174
第二節 試期、場次/178
第三節 考官、場官的選任及職責/181
一、 考官的選派/181
二、 場官的選派/185
第四節 回避/189
一、 士子回避/189
二、 考官回避/198
第五節 命題/202
一、 命題方式/202
二、 違例處罰/205
第六節 中額/206
一、 中額之確定/206
二、 曆科中額/208
第七節 分省取士/213
一、 分省前取士之法/213
二、 按省確定中額/216
第八節 錄取與放榜/219
一、 錄取/219
二、 放榜/221
第九節 榜後事宜/223
一、 宴賞/223
二、 進呈題名錄/224
第十節 貢士覆試/225
一、 貢士覆試之沿革/226
二、 有關貢士覆試的相關規定/228

第四章 殿試/231
第1節 規制/231
一、 試期、地點/231
二、 資格、禁令/235
三、 入場、散題/238
四、 完卷、出場/240
第二節 讀卷官與執事官/241
一、 讀卷官/242
二、 執事各官/244
第三節 策題之擬定及對策要求/246
一、 策題之擬定/246
二、 對策之體例、要求/249
第四節 讀卷/250
一、 方式及要求/250
二、 標準與標識/252
三、 進呈/255
第五節 欽定狀元/256
一、 欽定及引見之規定/256
二、 狀元之選/258
第六節 傳臚大典/260
一、 傳臚大典的儀式及相關規定/261
二、 出榜/263
第七節 賜宴、謝恩與題名/264
一、 恩榮宴與重宴恩榮/264
二、 上表謝恩/268
三、 題名碑與題名錄/269
第八節 曆科進士數額及三鼎甲/271
一、 曆科進士數額/271
二、 三鼎甲/288
第九節 賞賚與授職/293
一、 賞賚/293
二、 授職/295

第五章 朝考/300
第1節 館選之沿革/301
一、 明代之館選/301
二、 清初之館選/302
第二節 朝考之實施/306
一、 朝考制度的創立/307
二、 有關朝考的各項規定/311
三、 庶起士的選拔/316

第六章 貢院與科場經費/331
第1節 貢院規制/331
一、 貢院關防/332
二、 鄉會試供具/341
三、 制辦試卷/349
四、 整肅場規/353
第二節 考場禁令/363
一、 士子禁令/363
二、 考官禁令/376
三、 相關人員禁令/380
第三節 科場經費/384
一、 增修、刊印《科場條例》費及考試用書費/385
二、 貢院修繕費/385
三、 科場供應費/387
四、 雇募謄錄書手費/388
五、 賜宴和賞賚費/388

第七章 考試文體及繕卷、閱卷條規/393
第1節 考試文體/393
一、 鄉會試三場試題/394
二、 厘正文體與八股取士/401
第二節 繕卷條規/414
一、 鄉會試條規/415
二、 殿試規定/424
第三節 閱卷條規/425
一、 外簾事宜/426
二、 內簾閱卷/433
三、 搜落卷/442
四、 磨勘/446

第八章 宗室、八旗之科舉/455
第1節 八旗科舉/455
一、 八旗科舉的初創及滿榜取士/455
二、 與漢人一體應試及特殊規定/460
第二節 宗室科目/475
一、 宗室科目的建立/476
二、 宗室鄉會試/479
三、 一體殿試/489
第三節 翻譯科/496
一、 翻譯科的確立/496
二、 翻譯童試/499
三、 翻譯鄉試/505
四、 翻譯會試/518

第九章 武舉/524
第1節 武童試/525
一、 應試資格/525
二、 考官的設置/530
三、 考試時間與內容/531
四、 考試條規/533
五、 武童學額/535
六、 武生管理/537
第二節 武鄉試/541
一、 應試資格及相關規定/541
二、 試期、地點/547
三、 考前各項準備/549
四、 考官的設置與簡派/550
五、 考試場次及內容/554
六、 榜後事宜/564
七、 鄉試中額/567
第三節 武會試/570
一、 試期、場次/570
二、 應試程式及相關規定/571
三、 考官的設置與選派/575
四、 會試中額/576
五、 榜後事宜/580
第四節 武殿試/585
一、 試期、地點/586
二、 試前各項準備/588
三、 殿試讀卷、執事各官的選派/589
四、 程式與儀注/590
五、 傳臚及宴賞/592
六、 武進士授官/595
七、 曆科武進士數額及三鼎甲/598

第十章 制科/612
第1節 博學鴻儒/612
一、 康熙己未宏詞科/612
二、 乾隆丙辰宏詞科/624
第二節 孝廉方正/629
一、 首行孝廉方正科/629
二、 歷朝之沿革/631
第三節 經學/636
第四節 召試/638
一、 初行召試/639
二、 召試之鼎盛/640
三、 召試之尾聲/644
第五節 經濟特科/645
一、 議開經濟特科/645
二、 延期舉行的經濟特科/646

第十一章 落第政策/649
第1節 安撫措施/649
一、 發領落卷/650
二、 恩賞年老落第士子/659
三、 告給衣頂/678
四、 賞會試下第舉人盤費銀/682
第二節 安置措施/684
一、 明通榜/684
二、 中正榜/690
三、 挑謄錄/694
四、 舉人大挑/697
五、 教職回任/708
第十二章 科舉的廢除/710
第1節 清前期對科舉取士的爭議/710
一、 清前期八股取士之爭/711
二、 科舉取士之法的改進/716
第二節 晩清科舉改革的嘗試/718
一、 變革科舉考試之爭/719
二、 變革武科的呼聲/725
三、 戊戌維新前的變通/730
四、 戊戌維新時期改革/735
五、 新政時期的改革/740
第三節 從漸廢到立停/744
一、 詔停科舉的過程/745
二、 停廢科舉善後措施/750
三、 停罷科舉的利弊/754

第十三章 清代科舉的地位與作用/760
第1節 科舉取士的功能得以充分發揮/760
一、 提供優秀的人才/761
二、 維持社會的穩定/763
三、 促進教育的發展/766
四、 培養良好的文風/768
第二節 成為發展穩定邊疆地區的重要舉措/771
一、 科舉考試中對少數民族的優惠政策/772
二、 科舉考試中對邊疆地區的優惠政策/775
第三節 對學校教育的影響/779
一、 學校教育服務於科舉/780
二、 學校與科舉的關係/781
三、 學額推動了教育事業的發展/795
第四節 對西方的影響/798
一、 科舉制度的評述/800
二、 組織與方法的介紹/806
三、 功名與榮耀/809
四、 作用與影響/811
五、 對科舉制度的批評/814

參考文獻/819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940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