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只到4/20,趕緊把握這一波!
觀修藥師佛-祈請藥師佛,能解決你的困頓不安,感受身心療癒的奇蹟
滿額折
觀修藥師佛-祈請藥師佛,能解決你的困頓不安,感受身心療癒的奇蹟
觀修藥師佛-祈請藥師佛,能解決你的困頓不安,感受身心療癒的奇蹟
觀修藥師佛-祈請藥師佛,能解決你的困頓不安,感受身心療癒的奇蹟
觀修藥師佛-祈請藥師佛,能解決你的困頓不安,感受身心療癒的奇蹟
觀修藥師佛-祈請藥師佛,能解決你的困頓不安,感受身心療癒的奇蹟
觀修藥師佛-祈請藥師佛,能解決你的困頓不安,感受身心療癒的奇蹟
觀修藥師佛-祈請藥師佛,能解決你的困頓不安,感受身心療癒的奇蹟
觀修藥師佛-祈請藥師佛,能解決你的困頓不安,感受身心療癒的奇蹟
觀修藥師佛-祈請藥師佛,能解決你的困頓不安,感受身心療癒的奇蹟
觀修藥師佛-祈請藥師佛,能解決你的困頓不安,感受身心療癒的奇蹟
觀修藥師佛-祈請藥師佛,能解決你的困頓不安,感受身心療癒的奇蹟
觀修藥師佛-祈請藥師佛,能解決你的困頓不安,感受身心療癒的奇蹟
觀修藥師佛-祈請藥師佛,能解決你的困頓不安,感受身心療癒的奇蹟
觀修藥師佛-祈請藥師佛,能解決你的困頓不安,感受身心療癒的奇蹟
觀修藥師佛-祈請藥師佛,能解決你的困頓不安,感受身心療癒的奇蹟
觀修藥師佛-祈請藥師佛,能解決你的困頓不安,感受身心療癒的奇蹟
觀修藥師佛-祈請藥師佛,能解決你的困頓不安,感受身心療癒的奇蹟
觀修藥師佛-祈請藥師佛,能解決你的困頓不安,感受身心療癒的奇蹟
觀修藥師佛-祈請藥師佛,能解決你的困頓不安,感受身心療癒的奇蹟

觀修藥師佛-祈請藥師佛,能解決你的困頓不安,感受身心療癒的奇蹟

定  價:NT$ 300 元
優惠價:90270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0元
庫存:2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從觀修藥師佛、體驗療癒的奇蹟到認識藥師佛大願,最經典珍貴的一本書。
◎藏傳佛教噶舉傳承大上師堪千創古仁波切親授「藥師佛法」並詳盡開示十二大願。
◎藏傳佛教普遍使用的藥師佛儀軌,完整呈現修行次第,無須灌頂口傳即可實修。
◎讓藥師佛帶領您一步步走向今世的富足健康與真正的解脫快樂。

1999年6月,堪千創古仁波切在美國華盛頓州的喀斯開山區曾指導為期八天的閉關,教授藥師佛觀修儀軌與《藥師佛經》。於此期間,創古仁波切以藏文講授,由耶喜嘉措喇嘛口譯為英語,本書即是由此次閉關中,仁波切所講授的內容整理編輯而成。
本書分成「如何修持藥師佛儀軌」及「開示《藥師佛經》」內容兩大部分。作者詳細解釋藥師佛儀軌的修持次第,並且讓讀者認識《藥師佛經》裡釋迦牟尼佛所開示關於藥師佛十二大願。

◎公開講述「藥師佛儀軌」,完整實修並自利利他
創古仁波切公開、完整講述「藥師佛儀軌」修行次第,這也是藏傳佛教各派普遍所使用的版本,且不需要任何灌頂或口傳。從皈依發菩提心、觀想(觀空)、獻曼達、獻供禮讚、觀修藥師佛心咒到圓滿迴向,詳細講解基本理論與實修原則。透過本書按部就班的說明,讓您理解這些細節並做實修,迅速地療癒疾厄之苦。

◎《藥師佛經》的十二大願: 從消除疾厄、身心安樂到解脫證悟
另外,創古仁波切也介紹了釋迦牟尼佛開示的藥師佛十二大願。這十二大願具足了富足、健康、快樂的願力,並且貧病、殘缺、歧視之苦得以消除。最終,解除您內心的恐懼與危機,獲致解脫與證悟。而在前面的大願中,與帶領眾生達到證悟有關;之後的大願則是與短期利益眾生,特別是人界眾生的關係較大,譬如祈願您我不虞匱乏,致使眾生富足、身心安樂,消除種種病苦等。試想,如果我們今生過於貧厄不堪,又怎能接觸或實修佛法呢?所以從長遠來看,從今生的富足到來世的解脫,都是我們所需要的。

◎就從修持「藥師佛法」開始
無論是顯乘所講述的《藥師佛經》或是密乘觀修的「藥師佛儀軌」,這些都是佛陀或大成就者們所傳下來的法寶,珍貴性無與倫比。祈願您帶著誠懇的心來閱讀此書,並將藥師佛的功德分享給大家。

(本書為《遇見藥師佛》改版書)

作者簡介

姓名:堪千創古仁波切
噶舉派長老,是兼具學養與實證的大師,備受藏傳佛教四大教派的推崇。
1933年出生於西藏。四歲時,被第十六世大寶法王噶瑪巴和第十一世泰錫度仁波切,共同認證為第九世創古仁波切,並於西藏青海創古札西卻林本寺舉行坐床大典。
二十二歲時,仁波切由第十六世大寶法王授予比丘戒。三十三歲時,仁波切順利通過藏傳佛教各派共學之五部大論及噶舉傳承專研之論典的辯經口試,由尊勝的第十四世達賴喇嘛授予藏傳佛教最高的格西學位,正式認定為藏傳佛教四大傳承的合格導師。回隆德寺後,第十六世大寶法王噶瑪巴授予其「堪千」(即「大堪布」)的頭銜,並獲封「三藏總持師」,是隆德寺及所有噶舉派之堪布,並成為隆德寺及其所屬那爛陀學院的住持。
1976年起,應第十六世大寶法王要求至國外傳法,為各種不同根器的佛子開啟佛法大門。2000年,達賴喇嘛任命創古仁波切為第十七世大寶法王的總經教師。仁波切弘法足跡遍及歐、美及亞洲各地,利益各地佛子,不分顯密,有教無類。
堪千創古仁波切的著作甚多,中譯出版的有:《止觀禪修》《直指法身》《轉心四思維》《佛性:「究竟一乘寶性論」十講》《成佛的藍圖》《鮮活的覺性》《惹瓊巴傳》《帝洛巴傳》《噶舉三祖師──馬爾巴傳》《噶舉三祖師──密勒日巴傳》《噶舉三祖師──岡波巴傳》等等。

目次

【緒論】無價的修持——藥師佛法 札西南傑喇嘛(LamaTashiNamgyal)

【第一部】如何修持藥師佛儀軌
1.觀想的功用
2.藥師佛儀軌的前行
3.觀想自己是藥師佛
4.獻供的福德
5.吉祥物與吉祥記的由來

【第二部】藥師佛儀軌

【第三部】開示《藥師佛經》
1.藥師佛的十二大願(上)
2.藥師佛的十二大願(下)
3.手印與手勢的意義
4.持藥師佛名號的五種利益
5.祈求藥師佛以得保護
6.對神祇與惡魔的正確認識
7.我們的佛性已被喚醒

【第四部】《藥師佛經》

書摘/試閱

緒論 無價的修持—藥師佛法
札西南傑喇嘛(Lama Tashi Namgyal)

根據記錄於《佛說入胎經》(Sutra on Entering the Womb)中的佛陀法教,疾病可分為四大類。
第一類疾病比較不嚴重,病人即使不服藥也會痊癒。第二類疾病較嚴重,甚至具有危險性,不過,服用適當的藥物也可治癒。現今對於治療這類疾病已經有許多種現代化醫療方法,諸如針灸、手術、放射與化學療法等。第三類則是現代醫療無能為力的疾病,無法僅用藥物或其他療法將病人治癒。不過,這類疾病仍然有辦法對治,使病人得以恢復健康——那就是修習佛法中所教導適當的精神療法。第四類疾病包括那些由業力所致而無可挽救的病症。當病人的身體出現這類病徵時,死亡是無可避免的,再多的藥物或療程都是枉然。事實上,對於這種業病,除了減輕疼痛的麻醉劑之外,使用其他藥物只是延長病人的痛苦而已。
本書中非凡的西藏禪修大師與學者──堪千創古仁波切所講授的藥師佛法教,特別是針對罹患第三類疾病的人,雖然沒有有效的醫療方法可以治癒他們,但是,卻可以透過深奧的精神修持獲得痊癒。在佛教傳統中,這類精神療法以修藥師佛法最為著名。透過這方面的修法,可以啟動一切眾生本身具有的治療力量,使之爆發出來,因此,病人可以自行治好這類藥物與現代醫學都束手無策的疾病。
一般人往往認為疾病是屬於物質性的問題,需要透過物質方面來解決,因此理所當然會提出這樣的疑問:精神的修持怎麼能夠幫助身體自我療癒呢?尤其是對神的神奇力量沒有信仰的人,更容易有這方面的質疑。不過,如果一個人相信精神的力量可以超越純物質世界的限制,甚至在這方面有所接觸,那麼對於佛教傳統針對這個問題所提出的答案,他將會感到興味盎然。

所有現象都是暫現的
在佛教金剛乘(vajrayana)傳統中,對於一個人如何透過精神修持來自我療癒的問題,我們會從以下兩個角度來回答:其一是從具有實相本質的勝義諦角度;其二是從世俗諦(relative truths)的角度,也就是討論當我們尚未領悟實相本質的勝義諦時,事物是如何展現在我們面前。
從勝義諦的觀點來看,所有的現象(包括我們誤認為屬於物質的現象)都不具任何自性的存在。雖然它們看似很牢固、很真實,但實際上只是幻象而已,缺乏任何實質的真實性;就像空中的光,如同北極光、彩虹、回聲、閃電、海市蜃樓、魔術表演、夢境、幻覺,像電影與電視中的影像,或像水中之月一般。任何這些虛幻的顯現,包括我們以為是物質的東西,都不具有任何真正、獨立、永久、堅實或實質上的存在,它們也都受限於不停變化、同樣不實在的各種因緣。數世紀以來,當今的科學家們針對公認為物質世界的建構單元──原子,不斷地研究、搜尋,但他們並沒有再找出任何不可再分的、永久的物質粒子。他們最常發現的是活躍在空間之中的各種能量,這些能量也是無實質、暫時的存在、且不可預測的,它們也不能被稱為具有任何永久性的存在。越多的科學家進行研究,物質世界的本質卻顯得更加虛幻。佛陀在二千五百年前就發現了這項真理,而佛教傳統也從那時起就對這項真理宣說至今。
所有現象都是暫現的,就如同萬花筒般瞬息萬變。這些虛幻的示現並不具有使我們受苦的力量,除非我們誤以為它們是真的、實在的──包括疾病也是如此,因為疾病同樣只是一種示現而已。當我們對這些示現有所誤解,將它們當作真實時,就會專注在其中,導致它們在我們的經驗中固化。這使它們看起來堅固而具有真實質感,而在我們的生活當中,這些疾病的確讓我們覺得非常逼真而實在,讓我們感到痛苦。
不過,雖然我們經驗到的每一件事都不具有任何實質的存在,我們仍然會體驗到一些東西。我們體驗到什麼?我們體驗到心智。
在究竟的分析上,事物的本質或顯現的本質不過只是空而無實質的放射,或是同樣空而不實卻明亮的心所顯現的光,創古仁波切在討論這點時,講述了佛陀於二千五百年前第三次轉法輪(turning of the Wheel of dharma)時的偉大法教:

在未進行禪修之前,在認識事物的實相之前,我們會將心所發出的光認做堅實的外物,是快樂與痛苦的來源。但是,透過禪修而認識事物的真相之後,你將看出,所有這些顯現不過是體驗到它們的心所展現或發出的燦爛光輝而已。

當我們真正能夠認出,疾病「只不過是體驗到它們的心所發射出來的光的展現」,是缺乏任何固有實質的存在時,那麼人的痛苦就會消失。不論是罹患上述前三類疾病的哪一類而受苦時,只要能夠認出它真正的性質──這只是感受到心如空幻魔術般展現所發射的光,病人就不會感受到痛苦,而依據這種了悟的程度與是否完全,他的疾病將消失在純潔遼闊的初始虛空中,他的病也因而得以痊癒。即使罹患的是第四類疾病,病人因業力所致,必然將死於那種特定的疾病,但他會死得沒有痛苦或恐懼,因為所有現象(包括疾病在內)都是空的。所有現象都不具有任何實質,它們的存在也無法獨立於同樣空幻而相互依存的因緣;它們只是空幻而光亮的覺知,在初始純淨的遼闊虛空中,無實質、不斷變易、萬花筒式的光彩表演而已。
以上是從勝義諦的觀點對疾病的看法,能夠有所了解是非常有用且有幫助的。不過我們必須記住,勝義諦是絕不可能透過文字或概念的建構來確切表達的。文字與概念,甚至「勝義諦」一詞的概念,只不過是「指月的手指」,它們不是「月亮」本身。勝義諦無法以文字或概念完整地表達出來。

每一件事都是由因緣產生
雖然釋迦牟尼佛曾對勝義諦做過許多開示,但他明白,如果只教授勝義諦,大多數眾生可能無法了解,或者無法依據它而在精神修持方面有所進步。因此,佛陀又開示了所謂的世俗諦,那是以一般人能夠理解的辭句與概念,對事物的真理所做的闡釋。世俗諦更易領悟,因為它更貼近人們所見與所了解的世界,以及他們親身的經驗。佛陀曾以各種不同的方式講授世俗諦,因為世間有性情、興趣、才能各異的各種眾生。佛陀用這種方法呈現真理,以及以這些真理為依據的修行之道,不但使人們可以迅速獲益,而且在逐步指引之下,還能長期漸進到更深入、更幽微的理解。
從世俗諦的角度來看,我們所經驗到的每一件事都是由因緣產生,包括各種快樂與幸福,以及各種形式的痛苦。如果我們經歷的是快樂、健康與靈性的成長,那是因為我們過去所行的善;如果我們經歷悲傷或其他的痛苦,那是由於我們過去曾做過不善或負面的事,諸如各種傷害或邪惡的行為。這項因果的原則說明為何疾病會存在。如果我們得了某種病,那不會是因為偶然物質的因,而與我們過去的身、語、意所造的惡業無關;相反地,所有的疾病以及因病而引起的身體痛苦,皆是惡業(身、語、意所犯下的惡行)之果。
邪惡或拙劣的行為如果是輕微的,它們會自然地自動耗盡,而病人無論是否服藥都會痊癒。病痛持續的時間長短,取決於所造惡業的時間長短及其頻率,同時也和靈修的因素有關。若是惡行重大,但由於我們過去所累積的個人或與人共同成就的善業所產生的善果,使我們活在這個有適當的藥物或醫療方法可供運用的時代,那麼我們就可以使用這些藥物與醫療將病治癒。
如果疾病的業因非常嚴重,而我們未能達到菩薩證悟的第八地──那是可以任由行者超越病苦的階段,則我們必將死於那場病。不過,如果使我們生病的業因很強,以致醫藥罔效,卻並沒有嚴重到使我們必然病死的地步,這時若我們發心修法,就可以透過修法治好我們的病。因此,在這類情況下,修習藥師佛法的價值是無可比擬的。

疾病的根源是惡行、負面情緒與貪欲

當我們說到邪惡或不當的行為是疾病之源,非常重要的是必須了解,這些惡行並非只是由我們的身體或言語所造做,還有我們的心。當然,如果我們由於憤怒或暴虐而殺了人,這種行為會產生強烈的負面業力,並在我們的意識連續體上留下強烈的負面印記。如果這些負面的印記未能被靈修所淨化,終究會產生各種狀况:致我們於死、使我們生病或導致精神上的痛苦(包括更加憤怒、更具攻擊性,以及不能控制的慾望與衝動想要再殺人),以及使我們投生在充滿殺戳或戰爭不斷的悲慘環境中。這些情況完全取決於我們殺戳的次數與強度,以及驅使我們動念去殺人的情緒強度。不過我們必須切記,這些因是可以淨化的,可以透過靈修來避免災難的發生。
既使沒有在行動上殺人,我們如果因憤怒瞋恚而說出以下的這些話:「我恨死你了,我要殺了你。」「你可惡透了,我恨你。」「我恨你。」或「你的行為可鄙,我非常生你的氣。」如此,我們仍是在造口頭與精神上的業,它們也可能成為疾病的因。
即使我們既未殺人,也沒有表示憤怒或仇恨的情緒,卻在心中念念不忘對別人的惱怒、仇恨、憤慨或不滿,就會加強這類情緒,使它們變得強烈而越來越難以控制,我們心中的這些活動仍然將產生疾病。沒有藥物可以完全治好這類的病,因為它不是物質的因所引起的;它的肇因是精神與情緒性的,除非這些原因本身自然地耗盡,否則要處理這類病症,唯有從淨化導致疾病的精神與情緒上的因來著手,才能真正治癒。這就是原諒之所以如此重要的原因之一。
原諒在這裡的意義,不是指出於我的高貴或比別人更善良,或是比別人有更高的智慧,於是,我寬容大度地原諒了使我生氣、怨恨或憤慨的那個人。原諒是指,我認識到不論別人可能對我做了什麼,我的憤怒或仇恨,以及它對我身體、情緒和精神上可能造成的傷害,卻是我自己的;它並非來自別處,而是出自於我自己的心,而心之特性是由我的一切善業與惡業塑造出來的。認清這項真理而能在精神方面做適度的調節,才是確保身心健康的基礎,同時也是與人達成真正和解的基礎。由於藥師佛法的修持,其效用來自於對業因所生的負面情緒強大而快速的淨化,因此,藥師佛法對於成就原諒、重振生機與和解,是一種殊勝有力的修持方法。
修藥師佛法,同時在對治因過度的貪欲所導致的疾病方面,也非常珍貴,包括沈迷或上癮的行為,例如,對於人際關係的耽溺、藥物毒癮、酒癮、飲食過量、習慣罵人等等。佛陀當年最初開示苦因的時候──也就是對第二聖諦(Second Noble Truth)的闡釋,他教導說那是tanh(巴利文(Pali)),意即「飢渴」或「渴望」;如果用現代的語言來表達,tanha可譯為「沈迷」。Tanha或沈迷的意思是,對某個對象的飢渴或強烈的渴望,強大到幾乎無法對那種執意想要的東西加以抗拒。假如一個人努力而專注地修藥師佛法,加上要糾正或淨化沈迷的決心,很自然會在他的心智系統中增加「拒絕」的能量,使他能夠越來越容易放開,最後終可將毒癮戒除。因此,藥師佛法的修持是無價的。
誠然,大多數的情況是我們不知道為何會生病,這是因為目前我們沒有能力認清許多壓抑在心中的各種負面情緒,不能以慧眼「看見」時常是我們在過去數世所造作的業,實際上,它們才是令我們產生這些負面情緒並得病的原因。這種認知的能力是先決條件,有了它之後,一方面我們可以直接「看見」負面的精神狀態或情緒,與邪惡行為之間的關係,一方面可以了解我們的病症。修藥師佛法終究可以破除障礙我們認知的心的染汚。在此同時,假使我們了解業力的因果原理,並且對精神的淨化懷有信心,我們可以經由修持藥師佛法,在達到精神的洞察力之前即獲得成效。
所有這些利益之所以能夠產生,是因為疾病的根源是惡行,以及引發惡行的情緒上的穢物。修藥師佛法是淨化這些惡行與汚物,以及它們在我們心上留下的印記的最深奧方法之一,這些東西不加以清除,終究會以疾病或不能自主的行為顯現。藥師佛法是以這種方式去除病因,而將疾病得以治癒。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70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