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長空鐵翼:二戰十大戰鬥機(簡體書)
滿額折

長空鐵翼:二戰十大戰鬥機(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58 元
定  價:NT$ 348 元
優惠價:87303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該書詳細介紹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10種具有代表性戰鬥機的設計、製造、性能、發展、參戰情況和在戰鬥機發展史中的地位,對相關戰鬥機參與的對二戰走勢有重要影響的戰役,戰機在戰役中的表現,戰役的準備、進行過程和影響,以及代表飛行員和相關人物都有描繪和介紹,並由此對其入選十大戰鬥機的理由做出比較明晰和令人信服的解釋,是比較適合專業人員和資深軍迷閱讀的軍事裝備類和戰爭史讀物,不僅會使讀者在閱讀完本書後增加關於二戰武器和戰史的知識,更會對二戰明星戰鬥機、二戰史乃至戰爭史有一個總體的認識和感知。

作者簡介

周明
1971年出生,長期從事軍事歷史的研究,曾任《國際展望》雜誌編輯,創辦“知兵堂”工作室,出版過《碧海群狼》、《大德意志師》等多部書籍,多次作為鳳凰衛視、上海電視臺軍事欄目的嘉賓,現為《深度軍事》微信公眾號的主筆。李巍,筆名曆昧兒,1983年出生,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延吉市人,曾留學日本鹿兒島大學,出版有《東瀛之刀:日本自衛隊》《國軍王牌部隊:第五軍戰史》等,現為《現代兵器》雜誌特約撰稿人,中國近代史史料學會會員。

藍天碧空,千百年來都是人類夢寐以求能夠一展身手的舞臺,正是因為有了翱翔長空的夢想,人類便一直努力探索征服天空的方法。1903年12月17日,美國的萊特兄弟在北卡羅來納州的霍克小鎮首次駕駛一架有動力的飛機——“飛行者一號”成功升空,這一偉大成就,是人類征服天空的輝煌開端,而這種有動力、載人、持續穩定、可操縱的航空器的問世,對於人類此後的戰爭形式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人類所有的高新技術都是首先應用於軍事,飛機也是如此。1911年,義大利和土耳其爆發戰爭。10月23日,義大利皮亞紮上尉駕駛布萊裏奧XI型飛機對土軍在的黎波里的陣地進行了航空偵察。11月1日,皮亞紮又駕駛飛機向土軍陣地投擲了手榴彈,這一事件被公認為空中戰爭的肇端。從此,人類戰爭就從二維空間擴展到了三維空間,從平面戰爭擴展到了立體戰爭。
到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時候,幾乎所有的大國都在自己的武裝力量中成立了軍事航空部隊——當時還沒有空軍的概念——開戰之時,各國飛機的總數也不過1000架左右。在戰爭中,飛機的作用逐漸得到了體現和認可,各國對於軍事航空也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從而使飛機得到了迅猛的發展。早期的飛機上都是沒有武裝的,當敵對雙方的飛機同時出現在空中,為了阻止對方飛機的活動,飛行員開始是用隨身攜帶的手槍射擊對方飛機。當然,這種手槍的射擊根本沒有任何實際作用。最初的空戰戰術只是利用己方飛機的數量優勢來佔據空中的有利位置,迫降對方飛機,英國航空隊就曾多次運用過這種戰術。此外,沙皇俄國飛行員別出心裁地在飛機上裝上大刀或是帶重錘的鋼索,甚至還有抓鉤,來給對方飛機造成損壞。
1914年10月5日,法國飛行員首先在飛機上裝上了機槍,並進行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空戰,擊落了1架德軍的偵察機。不過這只是在偵察機上安裝機槍,還不是專門用來空戰的飛機。
隨著真正意義上的空戰出現,各國都開始研製適合空戰的飛機。1915年1月,沙皇俄國生產出了c.16戰鬥機,裝有2挺機槍,其中1挺有協調裝置,可以從螺旋槳轉動的空隙中射出子彈,但這種飛機沒有實戰記錄。法國飛行員羅朗•加羅斯在自己的莫拉納•索爾尼埃L型飛機上裝上機槍,並在螺旋槳的槳葉尖包上金屬片,使得在射擊時打不到槳葉的子彈可以正常射出去,而打到槳葉的子彈則會被金屬片反彈出去。1915年4月1日,加羅斯就駕駛這架改裝過的飛機擊落了1架德軍偵察機,在此後的15天裏他又接連擊落了4架德機,成為了歷史上第一個擊落5架敵機的王牌飛行員。很多學者都認為加羅斯改裝的這架飛機就是專門用來空戰的飛機——戰鬥機的開山鼻祖,從此,戰鬥機開始登上了戰爭舞臺。
戰鬥機(Fighter planes),舊稱驅逐機(Put-suit),現在比較規範的叫法是殲擊機,也就是在空中消滅敵機和其他航空器、爭奪制空權的專門進行空戰的飛機,是現代空軍的主要機種之一。真正意義上的第一種戰鬥機應該算是1915年德國研製出的裝有射擊協調器的福克E.I型飛機。機槍固定安裝在機身頭部,通過機槍與螺旋槳旋轉的協調裝置,可以使機槍子彈穿過螺旋槳的旋轉面而不會擊中螺旋槳的槳葉。同時取消了後座飛行員,駕駛飛機和操縱機槍射擊都由前座飛行員一人來完成。這種飛機的出現,確立了戰鬥機機載武器的典型佈置形式,從根本上改變了空戰的方式,大大提高了飛機的空戰能力。德軍的福克戰鬥機投入實戰後,立即給協約國的飛機造成了巨大威脅,並使協約國飛機損失慘重,在整個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被福克戰鬥機擊落的協約國飛機就超過了6000架,史稱“福克災難”。
在這之後,戰鬥機在速度、高度和火力等方面的性能不斷提升。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戰鬥機的最大飛行速度達到200公里/小時,升限高度達到了6000米,發動機輸出功率都超過了200馬力,續航時間達到了6小時以上,通常裝備1~2挺機槍。同時在整個戰爭期間,各參戰國總共生產軍用飛機達到了18.2萬架,飛機在軍事上的作用和意義已經廣為人知。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雖然各國都開始削減軍費、裁減軍隊規模,但是對於飛機這種對未來戰爭具有重大影響的新裝備,卻依然保持著旺盛的需求,不斷有更新穎更先進的飛機問世並裝備部隊。最新型的戰鬥機開始向半金屬甚至全金屬結構、單翼氣動佈局發展,很多先進的空氣動力學理論開始從實驗室逐漸應用到了飛機的設計中,口徑在20毫米以上的機炮開始裝備到戰鬥機上。一些在體育競賽飛行中有著出色表現的飛機,也開始作為先進航空技術儲備的實驗品,成為新一代戰鬥機研製的原型機,性能持續得到完善,外形也逐漸走出了“原始”狀態。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場戰爭。在這場戰爭中,空軍贏得了和陸軍、海軍並駕齊驅的地位,甚至成為了能夠主導戰爭進程的關鍵力量。戰鬥機作為空軍的骨幹,在爭奪制空權、為轟炸機護航、支援地面作戰等行動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特別是掌握制空權更是成為決定戰役勝負的前提。比如納粹德國在戰爭初期所取得的一系列閃擊戰的勝利,就和德國空軍的戰鬥機在性能和戰術上的先進性密不可分。再比如納粹德國計畫在英國登陸,但由於在爭奪英國制空權的不列顛之戰中,英國空軍的“噴火”“颶風”戰鬥機表現出色,牢牢掌握了英倫三島的制空權,最終迫使德國放棄了在英國的登陸行動。由此可見戰鬥機對於戰爭走向的巨大影響力。
因此,戰鬥機逐漸受到各國的普遍重視,在品質上數量上都得到了飛速發展,層出不窮的新型號不斷投入戰場。這些戰鬥機各有所長,也在歷次戰役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戰鬥機在技術上的總體水準也已經接近了活塞螺旋槳飛機的巔峰,不少型號的戰鬥機最大時速都已經突破了600公里,多座重型戰鬥機、夜間戰鬥機、戰鬥轟炸機等戰鬥機的特種型號也開始出現。雷達開始在戰鬥機上應用,武器也從機槍、機炮發展到火箭彈。早期的噴氣戰鬥機和火箭動力戰鬥機也在戰爭後期出現了。
在整個戰爭期間,戰鬥機的作用和價值都得到了極大的認可,尤其是一些性能出眾的機型更是一再被人們提及。本書從中遴選出10種比較著名的戰鬥機,對其研製、發展、技術特點和主要作戰情況都進行了詳盡的介紹,以使讀者朋友能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經典戰鬥機有所瞭解。

目次

第一章
Bf一109/Me-109戰鬥機:德意志的飛鷹
第二章
“噴火”戰鬥機:不列顛的救星
第三章
P-38戰鬥機:奇特的雙身惡魔
第四章
零式戰鬥機:太平洋上的惡煞
第五章
FW-190戰鬥機:納粹的屠夫鳥
第六章
P-51戰鬥機:美利堅的野馬
第七章
P-47戰鬥機:敦實的大奶瓶
第八章
F4U戰鬥機:最彪悍的海盜
第九章
拉式系列戰鬥機:蘇軍的雄鷹
第十章
Me-262戰鬥機噴氣時代的報春燕


 

書摘/試閱

第一章
Bf-109/Me-109戰鬥機:德意志的飛鷹一波多折的起步
1933年,納粹黨在德國剛剛上臺執政,為了在1934年舉辦的第四屆國際飛行大賽上展示德國航空技術的巨大成就,要求各飛機製造廠商設計生產一種競技飛行用機。由於時間緊迫,巴伐利亞飛機製造廠的威利•梅塞施密特博士就在已經完成了部分設計的M-37型教練機的基礎上改裝成了雙座運動競技機,這就是Bf-108,Bf是生產商巴伐利亞飛機製造廠的縮寫。
1934年2月,Bf-108首次試飛,獲得巨大成功,它在試飛中表現出來的優異性能比設計的預期還要好,因此德國政府很快就為6架原型機埋單,並和其他廠商的飛機一起,由空軍派出專家小組進行試飛測試。不料就在7月27日,第一架原型機(編號D—LBuM)在試飛時墜毀,來自帝國航空部(德語:Reichs Luftfahrt Ministerium,縮寫為RLM,是納粹德國管理空軍的政府機關)的試飛員當場身亡。
由於早年梅塞施密特博士為德國漢莎航空公司研製的M-20客機接連發生三起嚴重的墜毀事故,導致多人死亡,引起了當時漢莎航空公司的採購代表厄哈德•米爾希的極度不滿,兩人也因此結怨極深。後來米爾希搖身一變,成了帝國航空部的部長,他公報私仇,明確規定禁止巴伐利亞飛機製造廠自行研製飛機,只能以授權許可的方式代工生產別的飛機廠商設計的飛機。這次事故一出,米爾希自然又會乘機大作文章,梅塞施密特博士費盡口舌,才沒有讓Bf-108中途夭折。經過幾天通宵達旦的工作,總算在7月31日的截止日期前完成了另外5架原型機的改進。
8月1日的比賽如期舉行,Bf-108果然不負期望,以時速320公里的高速博得一片喝彩,也給德國空軍的官員們留下了深刻印象,當然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不知道梅塞施密特和米爾希之間的恩怨。
也就在此時,德國空軍的新型戰鬥機竟標也開始了,要求必須採用下單翼佈局,武備至少要2挺7.9毫米機槍,機身結構能夠承受高速俯衝和急速橫向翻滾,並且使用倒V型12缸液冷發動機。具體由容克和戴姆勒.賓士公司負責發動機研製,亨克爾、阿朵拉和福克沃爾夫飛機製造公司負責機體設計,但還是由於米爾希的個人影響,巴伐利亞飛機製造廠依舊被拒之門外。
由於Bf-108在飛行比賽中的出色表現,而且其他幾家飛機生產廠商總是抱怨時間緊、工作量大,一副心不甘情不願的態度,再加上德國空軍總司令戈林也對Bf-108表現出了濃厚興趣,因此1935年帝國航空部同意巴伐利亞飛機製造廠提供3架原型機,參加新戰鬥機的競標。但同時就有人帶來了米爾希的口信:這只是驗證技術的原型機而己,別指望會有什麼批量生產的訂單。 梅塞施密特面臨著艱難抉擇:如果投入大量時間精力去研製新飛機,很可能在米爾希的影響下被束之高閣。恰在此時,但澤大學邀請梅塞施密特去任教。是繼續研製,還是就此收手?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梅塞施密特以德國人特有的耿直和刻板,還是選擇了繼續研製新飛機。
新的戰鬥機方案就是以Bf-108為藍本的,全金屬蒙皮,下單翼,可收放後三點起落架,封閉式座艙等,都是當時最前衛最先進的技術,雖然這些技術之前已經分別在其他的機型上得到了應用,但從未被如此集中地應用到一架飛機上。高技術所帶來的不一定是高回報,倒很可能是高風險。
1935年8月,第一架樣機完工,由於德國自己的新發動機還沒有完成,所以暫時採用英國羅爾斯•羅伊斯公司的“茶隼”V12水冷發動機。在完成了所有的地面測試後,第一架Bf-109V1(V表示試驗型,V1表示第一種試驗型,編號為D—IABI)於9月由巴伐利亞飛機製造廠首席試飛員漢斯•諾奇駕駛,順利完成了第一次試飛。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03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