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格羅斯曼說,經濟為什麼會失敗(簡體書)
滿額折

格羅斯曼說,經濟為什麼會失敗(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48 元
定  價:NT$ 288 元
優惠價:87251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一幅經濟災難崩潰的社會百態圖
權威解讀大國經濟榮衰真相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距離我們漸行漸遠,四萬億刺激計畫、QE政策、負利率,甚至發動局部戰爭,各國政府救市招數悉數用盡,經濟似乎遠未觸底,反彈又會從哪里開始?本書作者格羅斯曼一語道破天機,他認為,帶有意識形態,卻偽裝成“傳統智慧”的經濟政策會給國家和人民帶來恐怖又悲慘的後果。
格羅斯曼全面複盤了過去在200多年裏,經濟政策給西方發達國家造成的9次重大災難。讀者通過閱讀這些真實故事案例,不僅可以管窺頂層設計如何逐級傳遞,影響地方政府、企業,乃至中產階級和底層大眾的生活、工作與財富,更能夠學到作者提出的應對之策。在本書中,讀者還會見識到政商名流不為人知的一面:一意孤行的邱吉爾、頑強執拗的凱恩斯、深諳紙牌術的布希總統、多變善聽的格林斯潘等。

作者簡介

理查.S.格羅斯曼(Richard S.Grossman)
經濟政策史研究專家
歐洲經濟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
美國國務院國際經濟學家
衛斯理大學經濟學教授
哈佛大學社會科學定量研究所訪問學者
理查.S.格羅斯曼是全球著名的經濟史學家。他在20多年的研究生涯裏,一直專注於從歷史角度研究各國經濟政策的起因、結果及影響。
他的研究成果經常發表在《經濟史研究》《經濟史評論》《歐洲經濟史評論》《牛津經濟政策評論》《當代經濟政策》等全球頂尖學術期刊。他的文章多次被《經濟學人》《華爾街日報》等權威媒體刊登。他的著作《未解決的帳戶》(Unsettled Account)引起了西方發達國家的政策制定者的重視與激烈討論。

名人/編輯推薦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 巴曙松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合作研究部主任、研究員 劉 英
美國前財政部長、哈佛大學前校長 勞倫斯•H.薩默斯
IMF前首席經濟學家、印度央行行長 拉格拉邁•拉詹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經濟系客座教授 巴里•艾肯格林
《華爾街日報》資深財經記者、暢銷書《拯救華爾街》作者 羅傑•洛溫斯坦
重磅聯合推薦!

緒論 糟糕的經濟政策,糟糕的政策制定者
 
不論對錯與否,經濟學家與政治哲學家的觀點比普通人有更強大的影響力。實際上,世界正在被這些理論統治。自詡對前人智慧免疫的實踐者,往往是已故經濟學家的精神奴隸。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
《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The General Theory)
 
雷曼像流星一樣隕落
雷曼兄弟是一家具有158年歷史的銀行,是華爾街成立最早、最著名以及最重要的投資銀行之一。2008年9月15日早上,雷曼兄弟正式提交破產申請書。截至破產,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在全球擁有25 000名雇員,約6 000億美元資產,而負債卻超過了10 000億美元。這是美國有史以來金額最大的一宗商業破產案。
雷曼兄弟破產是次貸危機的一個轉捩點。隨著雷曼兄弟的隕落,美國的金融市場與房地產市場幾乎在每個方面的問題都愈演愈烈。股票價格暴跌。在雷曼兄弟銀行破產登記的當天,道鐘斯工業平均指數下跌4.4%;6個月之內,股票價格下跌了40%。股市的崩盤加速了房地產市場的下行趨勢。幾周之內,抵押貸款的違約率與拖欠率戲劇化地上升,抵押擔保證券的價值大幅下跌。雷曼兄弟破產的第二天,美聯儲為保險業巨頭美國國際集團(持有數量驚人的已投保抵押擔保證券)提供了850億美元的緊急貸款,避免了其像雷曼兄弟一樣破產的命運。不到3周,喬治•W.布希總統簽署法案,成立了不良資產救助計畫(Troubled AssetRelief Program,簡稱TARP),授權財政部購買或投保7 000億美元抵押擔保證券的有毒資產,借此防範金融體系全面崩潰。
從更廣泛的經濟領域看,雷曼兄弟破產的影響遠不止於此。破產案之前,美國失業率略高於6%。隨後的幾個月,失業率持續攀升。2009年10月,失業率達到了10%。銀行倒閉與企業破產申請持續增多。破產案的第六周,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簡稱NBER)證實了大家已然知曉的消息,“美國經濟正處於衰退之中”。雷曼兄弟破產後的幾個月裏,政策制定者、記者與學者將這種災難性的狀態稱為“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
希臘退出歐元區,第一個?最後一個?
2009年,另一場金融危機正在5 000英里以外悄悄醞釀。在希臘大選後不久,希臘新任的財政部長宣佈,上屆政府估算的預算赤字約占GDP的6.7%,高於發達國家的標準,但這個數字依然被嚴重低估了。最新估算的預算赤字為GDP的12.7%,部分可歸咎於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經濟衰退,但罪魁禍首還是希臘政府不負責任的財政管理。為了在歐洲議會及國家議會選舉的預備階段討好選民,上屆政府一直在增加政府支出與削減稅收,並在歐洲議會及國家議會選舉的預備階段討好選民。與此同時,希臘普遍存在的逃稅問題,甚至更加猖獗。
希臘嚴峻的財政赤字眾所周知,債權人開始懷疑希臘政府是否有能力償還巨額國債。正因為這種擔心,希臘的信用評級降到了歐元區內的最低水準。希臘政府還發現,現在需要為購買希臘國債的投資者支付越來越高的利息,補償其越來越大的違約風險。整個2009年,希臘10年期國債利率處於4%~6%。2010年10月底,10年期國債利率超過了10%。2011年秋,10年期國債利率達到了20%。2012年3月,10年期國債利率一度超過了35%。2009-2012年,財政更負責任的德國與之形成強烈反差,10年期國債利率幾乎不會達到3.5%,通常比3.5%低得多。
破產危機迫在眉睫,希臘政府接觸了歐盟其他成員國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尋求他們的貸款以償還到期債務。希臘於2002年前開始使用歐元,投資者也希望希臘如此,而不是發行德拉馬克(Drachma)計價的國債,但希臘也喪失了獨立發行更多貨幣的權利。為了避免違約,希臘需要儘快獲得1億歐元的貸款。歐盟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同意給希臘貸款,但也開出了一些附加條件,即希臘需要大幅削減政府開支,解雇政府公共部門的雇員,削減補貼,推進國有企業私有化。這些措施的總效應無非是,經濟下行趨勢加劇,希臘經濟整體萎縮。2012年夏天,希臘的失業率超過25%。政治局勢出現不穩定跡象。在2012年5月的議會選舉中,沒有一個政黨滿足組建政府的條件。6周後,希臘不得不舉行第二次議會選舉。希臘的經濟與政治不穩定造成了嚴重的後果,每兩次選舉中就有一位新納粹主義政黨的候選人,而此前新納粹主義政黨的候選人從未成功入選議會。
恐慌的氛圍很快蔓延到其他高負債的歐洲國家,尤其是愛爾蘭、義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後來到了賽普勒斯。和希臘的情況一樣,這些國家都採用歐元作為主權貨幣,以便更容易地獲取國外貸款。潛在借款人更大膽地貸款給歐元區的國家,因為歐元區國家使用相對穩定的歐元償還貸款,而不使用穩定性不高的愛爾蘭鎊、義大利里拉、葡萄牙埃斯庫多或西班牙比薩斜塔。和美國一樣,愛爾蘭和西班牙經歷了2000年以來房地產市場的繁榮。當房地產價格上漲時,金融機構紛紛以房地產抵押融資,不斷增加貸款的數量。當繁榮的房地產市場崩潰時,很多貸款者發現自己的房產價值還不到他們貸款的金額,而他們還得借錢償還貸款。葡萄牙和義大利近10年發展緩慢,他們花錢的速度如此之快,私人債務和政府債務堆積如山,他們的償還能力受到了深度質疑。投資者沒有看到任何好轉的跡象,包括葡萄牙正在降低當前的高消費水準,或義大利正在改革效率低下的政府機構。他們開始擔心葡萄牙和義大利的債務不可持續,更擔心葡萄牙和義大利償還貸款的能力。
隨著貸款問題的不斷加深,歐洲領導人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努力尋求一筆救助資金,確保救助金的數量充足且贏得各國一致同意。經過了一系列峰會長時間的激烈討論,救助方案逐漸形成。全球經濟放緩加上因削減債務而實施的財政緊縮政策,削弱了政府利用擴張性財政政策對抗經濟衰退的能力。儘管歐元區成員國能更容易獲得國外貸款,但他們也放棄了自主實施擴張性貨幣政策和貨幣貶值等經濟恢復措施的權利。在寫這本書時,歐洲還沒有找到解決危機的簡單方法,世界也並不期待歐洲大陸的經濟在短期內恢復到強勁增長的狀態。
美國次貸危機與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是工業化世界過去一百年最艱難的經濟挑戰。兩場危機有幾個共同點。首先,危機都起源於國家與私人過度負債,經濟增長下滑,他們無法償還自己的債務。其次,兩者都在動搖了市場信心的標誌性事件發生後爆發,即雷曼兄弟銀行破產與希臘財政報告曝光。最後,危機都在很大程度上歸於政府和私人部門不負責任的行為。
最重要的是,兩場危機都是糟糕經濟政策的結果。危機不僅僅是數周數月前沒有實施良好經濟政策的小錯誤,而是多年來實行了嚴重缺陷的經濟政策的結果。此外,這些錯誤有一個關鍵的共同因素,他們都基於意識形態,而不是有效的經濟分析。
意識形態,通向經濟災難的單程票
第一種可能性:政策制定者認同了一種關鍵理念,並將其作為他們制定經濟政策的唯一導向,隨之頒佈以意識形態為基礎的政策。這種理念實際上可能是正確的,但並非適用於所有的情況。試想自由市場的概念。20世紀後半葉,大量的證據表明,西方的自由市場經濟在為公眾提供消費品與服務方面,比前蘇聯的中央計劃經濟要好得多。相信自由市場的優越性並不意味著,政府永遠都不應該對市場進行干預。如果一家壟斷企業製造商提供某種特殊商品或服務,政府干預可以提升公共福利。如果消費者無法獲取他們購買商品的準確資訊,政府強制性的標籤化管理可以提升公共福利。面對數萬億美元高度複雜的市場,例如次貸危機中心地帶的金融衍生品市場,政府竟然承諾完全自由市場,簡直愚蠢至極。因此,盲從於“自由市場”的觀念可能會使一個明智的觀念轉變成一場政策災難。
第二種可能性:意識形態的關鍵理念,在過去的某些時刻具有其合理性,但現在已失去了效用。例如,價格管制與配給制度可能在戰時有意義,能確保與戰爭有關的資源,確保緊急戰爭期間社會各個部門共同面對物資短缺的問題。但這種限制措施在和平時期會阻礙經濟的發展。另一個例子是金本位制。金本位制在19紀末和20世紀初非常有效,但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是一場不折不扣的政策災難。當一種熟悉甚至令人舒適的傳統智慧已成為一種過時的政策觀念後,政策制定者不能適時將其拋棄,可能給全體國民購買了一張通往經濟災難的單程票。
第三種可能性:政策制定者的關鍵理念完全不明智,卻是一條非常棒的選舉口號。近年來最好的例子是,許多美國政客承諾不提高稅收,他們承諾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現在不會,以後也不會!我們可以根據政客和經濟學家偏好的徵稅水準而對他們進行區分。有些人可能贊同收取更高的稅收,政府使用更多資金支援基礎設施建設與發展教育;其他人可能認為,較低的稅收在鼓勵個人儲蓄與投資方面能產生更好的效果。這兩種觀點都有一定道理。但如果一名政客作出書面承諾反對在任何情況下提高稅收,就像第112屆國會中許多共和黨成員所做的那樣,那麼他已不再是一名嚴肅認真的政策制定者,而是一位意識形態主義者。正如全書中不斷出現的那樣,意識形態主義者讓我們的經濟健康面臨威脅。
世界週期性的經濟波動
儘管次貸危機給我們的社會帶來了非常嚴重的衝擊,但它的起源並不獨特。200多年來,“繁榮-蕭條”模式實際上是金融危機的一種普遍特徵,次貸危機同樣如此。商業週期是經濟活動的週期性表現,正常適度的波動無可厚非,但商業週期過分擴大,經濟過度擴張,“繁榮-蕭條”模式就會觸發危機,導致一場戲劇化的崩潰。在繁榮階段,獲利的機會增加,企業與個人踴躍投資新的專案。如果你投資100美元能賺取50美元,為什麼不貸款1000美元進行投資,然後賺取500美元呢?在一個投資高漲的時期後,收益開始降低,企業與個人可能會發現他們背負的債務超過了投資的回報。債務人陷入了泥沼,債權人同樣陷入了泥沼,經濟衰退加劇。這就是週期中的蕭條階段。
次貸危機前,固執而錯誤的經濟政策推動了經濟繁榮,尤其是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第一,喬治•W.布希執政的前三年,3項減稅政策實現了財政擴張。2000年,共和黨在費城召開了代表大會,布希被提名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布希表示,從原則上說,克林頓時期的預算盈餘應歸還給人民。他在熱烈的掌聲中說道:“盈餘的錢不屬於政府,而屬於人民。”20世紀90年代末,30年的財政赤字破冰,聯邦政府終於實現了預算平衡。在布希總統的觀念中,諸如應對緊急狀況而維持小額政府盈餘的做法也不被允許。財政擴張還表現為,政府發動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軍費支出急劇增加。原則,還是意識形態?政府絲毫沒有考慮暫停剛頒佈的任何減稅措施,誰來為戰爭買單?
第二,2001-2004年,美聯儲的艾倫•格林斯潘(AlanGreenspan)及其同僚實行了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格林斯潘是一位公開支持自由市場的共和黨人,他在20世紀70年代擔任吉羅德•福特(GeraldFord)總統的經濟顧問。他在民主黨人比爾•克林頓總統執政期間支持財政緊縮政策,也是布希減稅政策的一位早期支持者。標準的經濟政策模型提出了緊縮性貨幣政策的建議,但格林斯潘仍維持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實施的時間比預期還長。這種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是否旨在降低失業率,是否為布希總統競選連任提供了政治助力,目前還無法確定。然而,貨幣政策依然比純粹經濟分析更加寬鬆。
類似地,歐洲的主權債務危機也是一種考慮不周的經濟政策的結果。歐元顯然是意識形態的產物。1999年,歐元作為一種貨幣單位誕生。2002年,歐元正式流通。歐洲通過建立單一的貨幣機制促進歐洲統一的想法由來已久,考慮到歐洲悠久的戰爭歷史,尤其是“一戰”和“二戰”,加強歐洲國家間經濟的相互依存關係是一種極具吸引力的遠景。然而,腳踏實地的經濟分析表明,如果想要在希臘與德國,西班牙與芬蘭,以及葡萄牙與荷蘭這些不同的國家之間建立統一的貨幣,可能產生難以克服的問題。很難想像,完全相同的貨幣政策,或者同一貨幣聯盟下的唯一選擇,將會適用於所有國家。如果沒有統一貨幣,希臘這種缺乏核心競爭力、債臺高築的國家,可以發行更多貨幣,繼而貨幣貶值,出口增加,用價值更低的貨幣償還債務。由於歐洲統一的意識形態壓倒一切,統一貨幣所引發的實際問題卻被掩蓋了起來。
本書探討了過去200年間的最嚴重的9大災難性經濟政策。這些糟糕的經濟政策引發的結果小到駭人聽聞,大到慘絕人寰。由於擔憂中央集權式的貨幣當局,美國兩度拒絕恢復中央銀行,整個國家近75年頻繁地遭受經濟危機的衝擊。英國堅持對自由市場的承諾,沒有對愛爾蘭的饑荒提供幫助,引發了19世紀最嚴重的人道主義悲劇——愛爾蘭大饑荒。英國在”一戰”後重新建立金本位制,想要奪回“一戰”前的經濟與軍事優勢地位,使原本可能只是一場普通的經濟不景氣,演變成工業世界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一場經濟危機——“大蕭條”。總之,一些基於意識形態的政策引發了美國次貸危機與歐洲主權債務危機。這些政策錯誤造成了一些歷史上最糟糕的經濟災難。如果每個章節中討論的危機只有一個基於意識形態來制定經濟政策的原因,那麼這個問題看得過於簡單了。許多因素都會導致糟糕的政策選擇,帶來災難性的經濟後果,比如一些特殊場合的壞運氣。我們在接下來的章節裏將要探討的經濟災難,罪魁禍首是以意識形態而非實際經濟狀況作依據的政策制定者。

目次

緒 論 糟糕的經濟政策,糟糕的政策制定者? 1
第1章 為何有些政策一出即敗? 從微觀視角檢驗宏觀經濟得失11
次貸危機,“繁榮—蕭條”的複製品 15
經濟學家的“三板斧” 18
咖啡業,服用興奮劑的歐佩克 23
因何講述發達富裕國家的案例? 26
第2章 不費吹灰之力搞垮一個帝國 英國在北美失敗的經濟政策31
重商主義者謀求商業霸權 35
實力懸殊的貿易大戰 38
美國人一步步陷入絕望的貧窮 41
4 倍稅負惹的禍? 43
過早丟棄北美殖民地 46
第3章 央行難以逃脫的宿命與抗爭 第一合眾國銀行與第二合眾國銀行殊途同歸49
最後貸款人的變錢戲法 52
為“信用”而生 56
銀行業大擴張前夜,廢除央行 57
淪為總統的“寵物” 62
超額發行貨幣,牢籠之外的權力 67
第4章 堂而皇之不作為 愛爾蘭大饑荒折射自由市場之殤71
無法用數字表述的災難 74
馬鈴薯,一頓飯都少不了 76
假裝製造殘忍的錯覺 80
“迷戀”自由市場 82
遍地餓殍,仍頑拒糧食進口 85
第5章 政治家,其實更善於學習 “一戰”後傾力索賠,“二戰”後大度赦免89
戰敗,一筆大負債 92
拿紙幣當手紙的德國窮人 96
印鈔削減赤字? 98
夠了!所有債務取消! 100
賠款“激發”希特勒 102
第6章 “大蕭條”與“金本位制”因緣際會伯南克的敬畏有跡可循103
牛頓發明了金本位制? 106
匯率如磐石般穩定 109
黃金,戰後王者歸來 111
新舊全球貨幣霸主之爭 115
誘人的“黃金枷鎖” 118
第7章 誰為高額關稅買單? 貿易自由只存在於教科書123
“幼稚產業”多久成熟? 128
削減關稅之路,利益紛爭 130
變臉:美國的貿易保護 134
煙霧繚繞的密室政治縮影 137
WTO 早已形同虛設? 141
第8章 日本當局未拉下安燈拉繩 危機中的監管何以睜一隻眼?147
日本財政部護航大銀行 151
美元和石油的雙重打擊 154
金融自由化無疑是“幫兇” 155
輸血“僵屍企業” 158
銀行資本不足,怎能健康? 161
第9章 衍生證券大雜燴 誰在享用看似只漲不跌的免費午餐?165
驚人擴張,戲劇化崩潰 168
布希減稅巧遇格林斯潘降息 170
沒資格, 卻被錯當房奴 173
誰在監管?沒有人! 177
貪婪戰勝了恐懼 179
第10章 歐元已死? 意識形態完勝經濟理論183
分久必合 VS 不打不相識 187
歐元區,最適度貨幣區? 192
棄用主權貨幣的誘因與陷阱 197
“先天不足”的頂層設計 201
危機出路只在前方? 203
第11章 以經濟史為鑒 私人利益、民族利益和國家利益如何兼得?207
把損失轉嫁給外國人 211
身陷帕累托遊戲 213
政治家的團體迷思 214
致 謝 220
參考資料 222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5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