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臺大學生哲學桂冠獎得獎作品集第三輯
滿額折

臺大學生哲學桂冠獎得獎作品集第三輯

定  價:NT$ 340 元
優惠價:90306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4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3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寫作和思考是不可分的,書寫並不只是傳達思想的動作,哲學寫作就是哲學思考的一部分,如果沒有前者,後者是不完整的。 ——陳弱水

本書收錄「臺大學生哲學桂冠獎」第五屆及第六屆共三十五篇精華作品。依人文、社會、自然與生命教育四個組別分訂不同題目。議題皆具有重要性或話題性。如:第五屆分為人文組「三人愛情行不行?」,社會組「論『欺騙』與食安問題」,自然組「科學數據與理論下的『真理』是真理嗎?」,生命教育組「面對伊波拉,個人有沒有義務為群體犧牲?」。第六屆分為人文組「人文教育與科技教育何者有『用』?」,社會組「論反恐與寬容」,自然組「機器人是否有助於人類福祉?」,生命教育組「同性婚姻應該合法化嗎?」等。學生依各議題進行深度思考與論辯,激發出篇篇充滿自省、關懷、理性論證的精彩文章。八個題目中,有六個直接與近年來國際、國內出現的事件和現象密切相關。哲學基本問題與現實社會的介面一方面是哲學思考生命力的重要來源,一方面也是哲學思考能對社會文化有實際貢獻的所在。

作者簡介

【編者簡介】

李賢中
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研究領域為中國哲學思想方法、先秦名家哲學、墨家哲學及中國邏輯學。著有《墨學:理論與方法》、《墨翟先生,請留步!》等多部作品。

序一

楊泮池(臺灣大學校長)

人文教育是大學教育中重要的部分,哲學教育又是人文教育中重要的一環。哲學是所有學科的基礎,哲學層次的思考對各領域的發展都有其必要性。我們舉辦「臺大學生哲學桂冠獎」目的為使同學們在人文、社會、自然以及生命教育等方面,進行哲學思考與論述,進而提升同學們的思辨、分析能力及人文的關懷;使同學們結合理論與實踐,藉由哲學反省、思辨,關注臺灣整體發展的方向與價值,乃至全人類所面臨的挑戰。

還記得第五屆哲學桂冠獎的頒獎典禮上,同學們特別設計了人文大樓的模型放在講台上,對比於第五屆的主題「荒城」,讓我們深刻感受到同學們對於人文大樓的殷切期待,還好,又經過一年的努力,第六屆哲學桂冠獎活動結束前,人文大樓終於通過相關單位的審核,可以興建了,正好對應上第六屆的主題「樂園」。這也讓我們想起哲學桂冠獎的興辦之初,是由李前校長所發起,從無到有的過程是相當不容易的。

從這一輯作品中可看出,同學們對於議題都抱持高度的熱忱與關懷,由於哲學桂冠獎所設計的各項議題,都與國際現勢、社會現況所面臨的挑戰息息相關,得獎的作品都有強烈的企圖心,希望能夠透過哲學思辨,釐清現象,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閱讀同學們的精心之作,可以瞭解同學們面對問題的各種想法,他們的觀點多元,分析精闢,思路細緻,在表達的方式、技巧方面都展現出一定的廣度與深度,這些得獎者都是哲學思考的佼佼者,值得肯定。

哲學桂冠獎至今已經舉辦了六屆,第三輯的編輯成書,要感謝文學院及哲學系師生們的投入以及全校各院系同學們的參與;特別是哲學系的工作團隊。他們舉辦了多場專題講座、電影欣賞會、寫作工作坊、各類型的宣傳活動、籌備頒獎典禮,以及得獎作品的編輯工作;對於他們所付出的努力與辛勞,謹在此表達最誠摯的謝意。


序二

陳弱水(臺灣大學文學院院長)

收入第五和六屆獲獎作品的《臺大學生哲學桂冠獎得獎作品集.第三輯》就要出版了。我先前已為第一輯和第二輯寫過序,也在其中表達了我對這個獎項的看法。不過,本書的讀者未必有機會閱讀前兩輯,現在不避重複,再次表達這些看法。我以為,思考是探索世界的進程中的永恆要素,也應當是生活中的要素,鼓勵思考、激發思考、啟發如何思考,是教育的一項主要責任。哲學桂冠獎的目的是在大學中鼓動深度思考,激勵論辯文字的寫作,這個活動屬於哲學的社會化實踐,我非常支持,也希望同學多多參與。另外要增加的一點看法是,寫作和思考是不可分的,書寫並不只是傳達思想的動作,哲學寫作就是哲學思考的一部分,如果沒有前者,後者是不完整的──是未完成而且未經仔細自我檢證的。簡單說,寫作是完整思考的必要條件,臺大哲學桂冠獎舉辦的最積極意義在於提供了嚴整思考問題的機會。

和前兩輯作品集相比,這一輯有沒有什麼特色呢?也許可以這樣說,第五、六屆論說的問題有比較強的社會相關性,這在第三和第四屆已經顯露端倪,這兩屆就更明顯了。在本書人文、社會、自然、生命教育四組的八個題目中,有六個直接與近年來國際、國內出現的事件和現象密切相關。這是命題委員有意為之的。我基本上支持這個方向,主要理由有二。首先,哲學桂冠獎是面對所有科系同學的活動,不妨多提出能引起廣泛切身感的問題,專業的哲學色彩不必很強。其次,哲學傳統中對於根本和普遍問題的討論看起來抽象,但和現實是有相當的連繫的,我們應當注意這個關聯。哲學基本問題與現實社會的介面一方面是哲學思考生命力的重要來源,一方面也是哲學思考能對社會文化有實際貢獻的所在,哲學桂冠獎鼓勵對社會問題進行嚴謹的思考和寫作,不但參與的同學受惠,也有助於人們對這些問題的理解與處理。論題的社會性是哲學桂冠獎近幾年發展出來的一個特色,以後未必不會有變化,但這已經充分顯示本獎項的活力和潛力。

哲學桂冠獎至今已經舉辦六屆,得獎作品集每兩年出版一次,為臺大的人文教育開闢了一條重要的新道路。這項活動能有這樣的成就,有賴於歷年來為此盡心盡力的哲學系師生與行政同仁,我要向他們致上最高的敬意和謝意!我也期盼本獎項能夠永續發展,為臺大的教育與臺灣的文化做出長遠貢獻。

 

目次

序一/楊泮池
序二/陳弱水
出版緣起/李賢中

第五屆得獎作品
人文組:三人愛情行不行?
首獎/胡萬鑑
貳獎/沈 俐
參獎/顏仕宇
佳作/宋曉涵
社會組:論「欺騙」與食安問題
首獎/張瓊月
貳獎/陳信仲
參獎/邱怡嘉
佳作/高立桓
佳作/熊偉均
自然組:科學數據與理論下的「真理」是真理嗎?
首獎/郭柏辰
貳獎/馬英哲
佳作/李逸翔
佳作/龔佑霖
生命教育組:面對伊波拉,個人有沒有義務為群體犧牲?
首獎/張堯程
貳獎/懷 顥
參獎/陳俊宇
佳作/邱怡嘉

第六屆得獎作品
人文組:人文教育與科技教育何者有「用」?
首獎/張宸瑋
貳獎/夏逸平
參獎/歐柏昇
佳作/張堯程
佳作/韓昌軒
社會組:論反恐與寬容
首獎/林昇達
貳獎/周詠盛
參獎/鄭 剛
佳作/懷 顥
自然組:機器人是否有助於人類福祉?
貳獎/蘇仁和
貳獎/懷 顥
佳作/李逸翔
佳作/陳以儒
生命教育組:同性婚姻應該合法化嗎?
首獎/劉孟硯
貳獎/葉元蓉
參獎/苗廣雅
佳作/康少璞
佳作/賴佳翎

書摘/試閱

三人愛情行不行?——人文組首獎

胡萬鑑(臺大外文所碩士班四年級)

「在愛情的世界裡,不被愛的那個才是第三者。」這句話出自於數年前紅極一時的偶像劇,經由劇中「小三」之口說出,一語道破劇中「人妻」所處的婚姻關係,早已沒了愛情。「小三」介入別人的家庭,是婚姻關係中的「第三者」,「人妻」得以依法追究「小三」的「通姦」犯行,但是不被愛的事實,卻將「人妻」排除在愛情的世界之外,成為「小三」口中的「第三者」。一句簡單的台詞,不僅點出長存於婚姻與愛情之間的糾結,亦在某種程度上賦予了「小三」奮力追愛的正當性,播出當下即獲得廣大迴響,霎時成為眾人傳頌的經典台詞。然而,不論劇中如何翻轉「小三」與「人妻」之間的位階關係,「第三者」一詞始終保有控訴的語氣,指責一個不安份或不知進退之人,不該積極的介入(例如婚姻關係中的「小三」),或是不該被動的妨礙著(例如愛情世界裡的「人妻」),另外兩個人之間的關係。

顯然,不論是婚姻還是愛情,其共通的二元結構皆具有不容他人介入的神聖性,對於「第三者」的賤斥,無疑是對「三人愛情」的間接否定。此種盛行於文化想像與社會實踐中的「雙人結構」,其根基究竟是源於何種理論基礎,亦或是出自於哪種情感緣由?為何每當言及「愛情」,我們便近乎本能的認定,愛情的世界裡只容得下兩個人而已?若有第三人要加入,其中必有一人需要離去,如此一進一出,遵循愛情的雙人結構,排除三人愛情的可能性。於此,若要探討「三人愛情行不行?」,勢必要先釐清「三人愛情不可行」的緣由,才能進一步設想「三人愛情可行」的前提。

雙人愛情的起源神話

愛情作為一種人類共通的渴求,人們往往將之視為與青春期一同到來的自然變化,隨著第二性徵在身體上的展現,某種蟄伏於情感結構中的渴求也跟著被喚醒,成為人之所以為成人的基本欲求。主體對愛情的渴求被視為理所當然,鮮少有人會去思索人類為何對愛情有如此強烈的渴望,遑論去費神探究愛情的起源為何。對於一般人而言,愛情是種可感卻不可論的普世經驗,每個人皆能明確感受到愛情力量的強大,卻沒人能替愛情的生成、運作與消失給出一個清楚的說法。人們普遍認為,愛情是種深刻且特殊的感受,無需也無法用道理說明;在愛情的世界裡,理性似乎顯得多餘又無力。然而,正是愛情的這種「不可理論」的特殊性,引起哲學家的興趣,試圖將愛情納入哲學討論的範疇之內。柏拉圖在《會飲篇》中,記載了一場關於愛情的饗宴,哲人雅士於席間逐一陳述自己對愛情的見解與看法,其中以喜劇詩人亞里斯托芬(Aristophanes)對愛情起源的說法,與「三人愛情行不行」的命題最為相關。

愛情是種發生於人類之間「相互吸引」的現象,與一般日常生活中的「人際往來」不同之處在於,不論是主動的朝對方前進,還是被動的受對方牽引,其中必然有某種無法理喻的驅力,要求人們不顧一切的去相互靠近、彼此吸引。然而,人類之間為何會相互吸引?亞里斯托芬以一則神話回答這個問題。亞里斯托芬認為,人類原初是個完整的球體,有四隻手、四條腳、一對性器官與兩張臉,性別則依其性器官的配對,區分為男人(男男)、女人(女女)與陰陽人(男女)等三種。原初的人類力量強大,也因此蠻橫無理,宙斯與眾神商議後,決定將人類劈成兩半,以示懲罰。當人類被宙斯一分為二,人類便不再以原初的球體形態存活於世,每個圓滿的人都被分割成兩個殘缺的半人,一個人唯有與另一個人,在相互補足的情況下,兩個半人結合,才得以成為一個完整的人。此後,世世代代的人類都在尋找與自己相合的「另一半」,試圖重拾「原初人類」所擁有的「完整」與「圓滿」;而人類對於此種「原初完滿性」的渴望與追求,即稱之為愛情。

亞里斯托芬無疑是以後設的方式,置入「原初人類」的想像,並以「一分為二」的構想,替愛情這個普世經驗追補上一則創始神話。誠如李維史陀所言,閱讀一則神話,重點不在於判斷其所「描述」之內容與細節的真偽,而在於理解其「敘事」所建立的結構與突顯的元素為何。神話是人類早期對「自然現象」的初步詮釋,透過敘事的模式,建立一條認知途徑,以解釋現象背後的「因果關係」。換言之,神話即為一種原始的論述方法,以敘事結構演繹某種邏輯上的因果關係,由此觀之,亞里斯托芬的愛情神話,實則內含一套關於愛情的論述。

「原初人類」的想像雖然看似荒誕,但卻具詮釋效力,依其邏輯演繹,「原初男人」與「原初女性」揭示了後世同性之間的相互吸引,「原初陰陽人」則說明了後世異性之間的配對關係。此「兩人一體」的原初狀態,不僅說明「兩人一體」的完滿性質,亦強調此狀態的力量強大,大到使眾神心生畏懼,一副「真愛無敵」之勢。此原初狀態並未處理原初人類如何生育與繁衍後代的議題,正因為在「原初人類」的想像中,「兩人一體」便是一種別無所求的完滿狀態。「兩人一體」的目的不在於生育、繁衍、或產出兩人的結晶,而在於強調「二合為一」的結構即為後世人類之間相互吸引的最終目的。「原初人類」的想像,從根本上預設了人類之間的相互吸引是以「成雙成對」的模式進行,進而決定了「二合為一」即為人類相吸(不論是同性相吸還是異性相吸)的主要目的。

於是,當「兩人一體」的原初人類被懲罰性的「一分為二」,此「原初分離」使人類整體存在的「形態」產生一種不可逆轉的變化:分離之前,人類是以「兩人一體」的形態存活,無欲無求且力量強大;分離之後,人類則以「一人半體」的狀態存在,每個人都失去了與自己共為一體的另一半,唯有找到那「原初的另一半」,方能感到完整與圓滿。顯然,「人會相互吸引是因為原初的分離」,此因果關係得以成立,全仰賴於「兩人一體」的預設之上。亞里斯托芬的愛情神話,是以「兩人一體」的原初人類為起點,透過「一分為二」的原初懲罰,標定出愛情的時空起源,並以此後設的方式,將「常見」(common)於現世中的「二合為一」的渴望,建構成一種「正常」(normal)狀態。此神話透過「兩人一體」的想像、「一分為二」的事件以及「二合為一」的欲求,反覆強調愛情關係中的「雙人結構」,視愛情為「一分為二」與「二合為一」的循環關係,進而將「三人以上」相互吸引的正當性,排除在愛情世界之外。於此,「常見」於愛情關係中的雙人結構,不再僅是一種描述性(descriptive)的現象分析,透過神話中的因果建構,此常見的現象被轉譯成具規範性(normative)的結構制約:兩人的愛情世界是正常、完整而圓滿的「一體」,三人的愛情世界則是不正常的「一體半」。在三人的愛情關係中,多出來的「半體」,不僅逾越「兩人一體」的規範,更威脅由此雙人結構所衍生而出的「真愛」(true love)概念。

承上述討論,後世人類渴望愛情,目的即為回復「兩人一體」的原初完滿性,然而,若要達到那原初完滿性,空有相互吸引的愛情是不夠的,非要找到命中注定的真愛才行。真愛不同於愛情,其殊異之處在於,愛情是任兩人之間相互吸引的關係,而真愛則是每個人命中注定的「唯一」(one and only)。換言之,在人的一生中,愛情可以發生數次,每個人可與任一個人發展一段相互吸引的愛情關係,然而,「真愛」只會有一個,因為在原初分離中失落的「另一半」,是打從一開始便與自己如連體嬰般接合為一體的「那個人」。在亞里斯托芬的愛情神話中,那與原初的自己分離的「另一半」,自然是命中注定的「唯一」。每當大眾談到愛情,常言及的「兩個人在一起」,實為這神話主旨「兩個人在一體」的通俗轉譯。不過,在此構想之下,愛情的雙人相互吸引結構,實則建立在那無法彌合的原初分離之上。相愛的兩個人,縱使互認彼此是唯一,兩人抱得再緊、貼得再近,甚至將這份愛情昇華至真愛的高度,兩個人始終無法融為一體,因為「在一起」終究不是「在一體」,那「原初完滿性」僅是想像的產物,無法於現實世界成立。此外,亦由於原初的兩人一體純然是想像出的狀態,現實世界中並無任何判準,得以助人分辨與自己在一起的另一半是否為此生唯一的真愛。真愛無從證明,只能以多重否定的修辭,替真愛的概念開出一個容人置信的空間:「找不到真愛,不代表真愛不存在。」

經由細讀亞里斯托芬的愛情創始神話,我們不難發現,常見於愛情關係中的雙人結構,透過神話的因果建立,被轉換成具有規範性的結構制約。愛情的世界從此被認定為成雙成對的結構,三人含以上的愛欲關係則被賤斥為非典型的愛情,無法成為和諧的「三位一體」,僅能是剪不斷、理還亂的「三角難題」。此愛情神話的雙人結構以及其隨之而生的真愛概念,在當代的文化想像中仍隨處可見,從《鐵達尼號》的傑克與蘿絲,到《斷背山》的艾尼斯與傑克,再到《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的愛戴兒與艾瑪,這些獲獎無數且受大眾注目的愛情電影,不論是歌頌異性戀人在生死訣別的當下所展現的激情,還是感嘆同性戀人在社會壓力中的深情暗湧,透過不同的情境,演繹著同樣的愛情雙人結構。

然而,實際替這則神話注入一股沛然莫之能禦的強大力量、使之貫穿古今仍能屹立不搖的因素,究其根本,非以人們於日常生活中實踐的婚姻關係莫屬。一段婚姻得以成立,源自兩個人的結合,即便是當前臺灣社運團體倡議的「多元成家」,亦是以兩人結合的婚姻關係為標準,要求異性戀伴侶於法律上獨享的婚配之權利,擴及至非異性戀的同志伴侶。在法律的框架中,婚姻關係中的獨占性原則,可謂是愛情神話的雙人結構之具體實踐。一對互認彼此為真愛的戀人皆無力消弭的原初裂痕,人們以法律填實,用婚姻制度將兩個在一起的人,結合在一體。

雙人婚姻的獨占性原則

「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這句話出自於民國初年的女作家之口,當時是五四時期的中國,雖然婚配制度已從傳統以夫為尊的「一妻多妾」過渡為男女平等的「一夫一妻」制,但是一樁婚姻的成立,往往仍依循陳規,仰賴媒妁之言。在新文化運動的潮流中,她們要求兩性平權,爭取自由戀愛,拒絕讓媒妁之言買斷自己的終身大事,奮力追求由自由戀愛而成的婚姻。愛情應是締結與維持婚姻的主因,婚姻則是愛情的法定形式。沒有愛情的婚姻,只是一紙冰冷的契約關係,徒留法律規範著兩人無心擔當的責任與義務。理想中,愛情與婚姻應是互為表裡的關係,若非將兩者視為手段與目的,「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這句話自然也無法成立。早在接觸前文所述的文化想像,我們總是先透過家庭結構中的父母關係,認識愛情可能的樣子。

按照慣常的說法,孩子是看著父母長大,亦從他們身上獲知有關愛情的第一手認識。早在前述的雙人愛情文化想像透過童話、書籍、電視、電影進入我們的意識之前,我們從兒時便已熟悉了雙人組成的家庭結構。婚姻制度下的原生家庭結構,不只是你情我願而成的契約關係,更是法律明定「一夫一妻」制的產物,若不遵從,甚或違反,亦有其對應的懲罰,「重婚罪」即為顯例。

我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七條規定:「有配偶而重為婚姻或同時與二人以上結婚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其相婚者亦同。」重婚罪是公訴重罪,並非告訴乃論罪,且其訴期直到重婚之二人均死亡為止。換言之,人民有登記結婚與訴請離婚的權力,但是重婚,亦即三人以上所構成的婚姻關係,是被我國法律嚴格禁止。縱使重婚雙方之配偶均同意此重婚行為,重婚之人仍會被提起公訴,因為重婚是一種犯行,嚴重破壞婚姻制度中的雙人結構。婚姻遵循獨占性原則,是種絕對的一對一關係,不許關係中的愛侶與他人分享伴侶。若有違反者,即以法律制裁之。於此,婚姻與愛情著實互為表裡,婚姻制度下的原生家庭結構即是愛情神話中的原初雙人結構,不論是法律制裁,還是神話制約,雙人結構從裡到外,處處限制了我們對於愛情的想像與另類實踐的可能。

結語

從上述的討論中,我們清楚明白,雙人的愛情結構是如何透過文化想像的讚頌、婚姻制度的規範以及家庭生活的實踐,一步步確立且強化其典範的合法地位,並在社會的集體意識中植入對於「第三者」的賤斥,間接排除三人愛情的可能。然而,愛情雖只有簡單二字,但以愛情之名開展出的情境卻極其豐富,縱使借來整個世界為其註腳亦不足以。大眾認為三人愛情不可行的原因,不外乎是因為我們對「真愛」的執著,以及隨「唯一」概念而來的嫉妒與猜忌。於此,若我們卸下隨此社會建構而來的執念,回歸愛情的本質,愛情即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吸引,三人愛情是可行的。因為在愛情的世界裡,僅存相愛與不相愛的區別,並無參與的名額限制,只要彼此相互愛戀,無需互認彼此為唯一。三人愛情可行,因為縱使面對愛情雙人結構從各層面襲來的質疑與侵逼,三人仍舊強烈的想要在一起。在一起,只為了在一起,縱使面對現實中的重重險阻,亦毫不讓步,這正是愛情之所以為人嚮往的原因。

評論意見

論述從雙人愛情的起源神話切入,甚具洞見,因為神話思維乃是文化邏輯的根源,雙人愛情觀之解構回溯神話思維,可以彰顯思考的深度,雙人愛情神話的逃逸開啟了三人愛情的想像空間。此外,又透過雙人婚姻獨占性原則規範與家庭生活實踐之反思與批判,探索三人愛情的現實障蔽,思路清晰,切中要點,將三人愛情之可能性指向愛情之本質與人之自由嚮往,見解精闢,洵為難得之作。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06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3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