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SOS,3C成癮怎麼辦
滿額折

SOS,3C成癮怎麼辦

定  價:NT$ 320 元
優惠價:90288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2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網路綿延伸展無遠弗屆,鋪陳了一個你我未曾經歷過的世界;人們在虛擬環境中感覺實在,反而在現實環境中陌生遙遠。沒人會把「網路上癮」與「毒品上癮」相連結,但要戒網路上癮,何其痛苦掙扎……這樣天南地北穿梭網路間,對我們認知功能會有什麼影響?你真的一點都不在意嗎?
不知不覺中,我們的下一代已經在嬰兒時期,就有機會滑手機了,到底這樣的影響是甚麼?我們有能力抗拒這股科技勢力嗎?失控的網路海嘯奔騰、襲捲千門萬戶,你家,也是網路受災戶嗎?多少孩子為了上網引爆親子衝突對立;多少年輕人滿腔熱血,卻淪為別有用心人操弄擺佈的棋子;多少另一半,小三、小王,藏在雲端中纏綿放閃……
當網路鋪天蓋地,幾乎無恐不入的介入大人小孩的生活,多少人因網路成癮而沉淪、難以自拔。身受其害的朋友,如何突破重圍,自制的主導網路使用,就看我們該如「駕馭」網路;而不被網路所綑綁、退無可退。

網路縮短了人與人的距離,網路也阻隔了人與人的交流;然而人類必須體會;科技便利帶來的另外一面,往往違反了基本的人性,也可能對人類帶來空前未有的傷害。舉目所及,我們生活的許多場景與角落,始終是一群群埋首手機、指遊網際的「低頭族」,不再有人在公車上欣賞窗外的街景,家人、朋友間的問候與關懷變成小小視窗裡的「程式」與「指令」,人與人間交流所需的眼神、聲音、表情、碰觸及溫度,都隨著網路的使用而快速消失中。
在網路上的人際互動中,大多數人渴望他人對於自己全面性的贊同,沒有任何負向的批判,誤以為網路是可以隨意發表意見、不必負責任的場所。不巧的是,可能會留下記錄或是招來毀滅性的詆毀與攻擊,這時有非常多的人會瞬間從自我無限大,墜落到暗無天日中悲觀、憂鬱。
從發展心理學角度來看,「用進廢退」與「習慣心理學」是神經可塑性的理論基礎,但──當長期沉浸在網路的高度刺激下,我們的腦部會不知不覺地習慣速食的環境,喜歡快速被滿足,不堪久候,可是如果結果不符合期望的時候,這個落差就會引起情緒上快速的變化,可能會衍生氣憤,甚至與人衝突的問題。

作者葉啟斌醫師提省大家:在追求自我的過程中,使用網路是一個便捷的方式,可以滿足各種需要,可是這樣的需要是不是虛幻、浮誇、經不起考驗的,這就要看你當時用什麼樣的方式來使用它。

作者簡介

葉啟斌
現任:
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部主任
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專科醫師
台灣老人精神醫學專科醫師
青少年醫學暨保健學會理事
台灣心智健康協會理事長

目次


虛擬中的實在,現實中卻陌生遙遠 / 張德明
科技便利的另一面,往往違反了基本人性 / 司徒惠康
享受網路便利,但身心需可自主 / 高淑芬
你家,也是網路受災戶嗎 / 葉啟斌
第一章 拒絕上網,談何容易
邪靈戰神
當事情勝敗,是用殺戮來呈現結果時
暴戾的人格養成,未來可有回頭路走
當商品可以速達橫掃全世界
被網路寵壞的大腦
網購背後的本質
無限想像空間的性愛極度釋放
不用擔心道德、背叛、風流「孕」事
為什麼親密愛人會輸給網路情人
是「伸張正義」還是「網路霸凌」
期待在網路世界也受到認同的加害者
到底是誰容易被網路霸凌
從不斷過關中,證明自己能耐
在現實中失落的孩子
畢竟全班第一名只有一個人
第二章 是誰栽培孩子從小掛網
我的電腦呢
兩歲以前的主要照顧者是誰
倒底誰說的「是真的」
再累,也請別讓3C當保姆
下班前,請區隔「角色扮演」
請陪孩子探索雲端的世界
在交3C給孩子的那一刻
若不買給他,怕孩子會被孤立
沒有人會把上網當成是毒品
限制我上網,我就死給你看
孩子,你是怎麼會被押到這裡來
我也不想變成現在這樣
誰不想上學呢
敲鍵盤、按滑鼠,螢幕馬上就會有反應
學校失衡的教育只注重功課
第三章 大學生的網路力量
從升學中解放的大學生
追求理想的行動,別成為被操弄的棋子
「正義凜然」的背後真相,何其殘酷
誰?才是朋友
雲端間的朋友
互動中的蛛絲馬跡
不自覺的虐心依戀
惡性循環的「慣性行為」
嘗試改變的「動機治療」
爸媽「如來神掌」出江湖
等到火山爆發,就只有逃命的份了
匿名的正妹與帥哥
第四章 我的另一半,在跟誰眉來眼去
誰比情人更情人
深夜裡的那個誰
幾乎一成不變的生活,也要「提鮮」
從天而降的陌生人,是知己嗎
找不到出口的秘密,在網路找到棲身之地
怎麼會以為,一個陌生人不是陌生人
面對網路第三者,你會怎麼處理
該給另一半隱私空間嗎
偶爾,讓彼此都放下手機吧
第五章 搭科技順風車,可直上青雲嗎
誰?才是原創
踩在前人的肩膀上往上爬
真真假假的資料庫
科技新貴的柳暗花明
重新經歷「從做中學習」
科技,讓我們已經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了
有膽,就不要使用網路
這算不算是種職場剝削的霸凌
塑造慣性與打破慣性
網路成癮的替代方式
從「被動的選擇」到「主動的搜尋」
因為有了選擇、自行決定,而增加了動機
捲入網路海嘯,你能全身而退嗎
生活樂趣,需要家人齊心經營
你的判斷與行動,是自願還是被人牽著走
第六章 學習和平共處
你還會猶豫或抗拒使用網路嗎
習慣是一件有趣的行為
你準備用網路來做什麼
網路的蝴蝶效應
破壞包容與尊重的操控
網路創造天堂,就會有掉下地獄的時候
網網相連到天涯
家,幾道牆壁圍起來的窩
還有機會挽回跟小孩的相處嗎
當24小時服務,長相左右
「心流」,這樣的潛意識活動
役物或為物所役
如果你沒了手機
孤獨是什麼感受
沒有手機行不行
「嬰兒無限大」的心理學概念
Facebook的按讚
給自己按個讚吧

書摘/試閱

邪靈戰神

2012年,美國休學的醫學院學生24歲的詹姆斯,在科羅拉多州影城放映《黑暗騎士:黎明昇起》(The Dark Knight Rises)時,闖入電影院內舉槍掃射,造成12死亡、58人受傷。被捕後,詹姆斯自稱是《黑暗騎士》中蝙蝠俠的死對頭「小丑」(The Joker);這起暴力凶殺,震驚全球。
太多凶狠殘暴的3C電玩,充斥著現代的社會,許多少年及青年終日與它們為伍,已經變成生活中的一大部分,可以說他們與這些凶狠戰神相處的時間,其實遠比跟他們的爸媽、手足、老師、同學多很多很多。所以不可忽視的是這樣的影響,將給他們帶來什麼樣的結果?是值得大家重視的。
當事情勝敗,是用殺戮來呈現結果時
在最新的研究顯示,迷戀電玩的人,大腦裡面的神經活動在視覺皮質區會活化,在理性控制區的活性會減弱,長期感官刺激的結果,這群重度使用暴力遊戲的人,可能已經生活在一個以視覺感官、想像的空間裡。他們的想像空間,比實際理性的現實環境重要許多,甚至有可能在未來,影響他的理性判斷,暴力成為大腦主宰的優勢能力。
想像一下,這些聲光活靈活現的殺戮畫面,血淋淋的結局,是帶來了情緒的抒發?還是帶來痛快與高人一等的優越感?當勝敗的結果是用殺戮來作呈現的時候,我們不禁會懷疑,文明這件事情是否又倒退到史前時代,只有殺戮和暴力能帶來歡愉及快樂。
在古代,是需要靠這樣生活才能夠生存下去。人和野獸的搏鬥,是為了求生存或換取食物、得到生存的空間。現代的人,的確對生活有許多的不滿,或許在殺戮的過程中可以得到許多的釋放。可是當過度使用這樣的機制,沉浸在這種狀態之下,我們不禁懷疑,這些過度享受暴力遊戲的人,在街頭看見不滿的事物時,他腦中浮現的,會不會是另一個殺戮戰場?那他又要怎麼用他已經有限的理性腦區去抑制自己?又要怎麼去抑制過度活化的感官大腦皮質,想要藉由一場殺戮去暢快一下呢?

在門診發現,長期使用暴力型電玩的孩子們,很容易有暴躁、易怒,或者是跟長輩們衝突、唱反調的狀況,我們不禁擔憂,這樣的電玩遊戲,到底是帶來情緒的釋放?還是釋放後帶來更多負面的情緒?
這些孩子的情緒嚴重失調,遇到一點點挫折,就沒有辦法忍受,容易生氣、踹東西、摔門、講話很大聲,對於師長、爸媽所交代的事情,常常不願意配合、或激烈地反抗。他們思考速度很快,通常是個直腸子,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幾乎不考慮後果。

臨床觀察發現,許多被帶來門診,有情緒障礙的青少年,有很高的比例同時使用暴力型電玩。當父母親開始了解到問題嚴重時,想要阻絕、禁止孩子繼續使用,卻帶來更嚴重的後果,孩子為了要繼續使用電玩,不斷地和父母衝突和爭執,有些孩子甚至拿刀威脅爸媽。
在門診聽到這樣的案例,常常令我膽戰心驚,到底是電玩影響他們?還是他們的情緒管控出了問題?當父母親坐在我的面前無助流淚時,我不禁在想,邪靈是戰神嗎?怎麼可以戰勝父母親十幾年的心血付出?戰神竟然只要花短短的時間,就攻無不克,擄掠了孩子們的心,爸媽的寶貝從此和戰神黏在一塊,和爸媽對立,他們的距離越來越遠。戰神,要怎麼樣才會放過我們的孩子?
暴戾的人格養成,未來可有回頭路走
從發展心理學來說,我們知道青少年階段,是一個追求自我,從原來要依賴父母的角色逐漸成熟,發展到有一個「自我」的形成。如果這個時候,給一個青少年的是一個過度擴張的想像空間,或是一個恣意釋放、不受牽制、和現實脫節的行為模式,這樣的人格養成到未來,是不是有回頭路可以走?這時候,我不禁要問的是:

到底,電玩陪伴長大的青少年到成人,所養成的自我,和沒有電玩陪伴的人,他所養成的自我,有沒有不一樣?
從暴力的感官刺激,和恣意殺戮暴力中成長的青少年,是不是少了一些機會,能夠從現實生活中,他人的眼光或反應中,學會「尊重他人」的能力?

在社會化行為的養成中,我們的確需要有一些像是從鏡子中看自己的一個能力,稱為「鏡像神經元」。這些神經迴路所負責的功能是──去感受他人的痛、體會他人的感受。這些神經迴路的訓練,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藉由別人的言語或臉色,甚至是別人的肢體,來告訴我們:「你所傳達的訊息,是不是別人喜歡的?」
例如你今天講了一句話,可以從別人的壞臉色中知道他不高興了;例如今天別人受傷了,你看到他的表情,可以感同身受,知道他很痛。所以這樣的過程中,讓這些神經迴路不斷地做修正、不斷的訓練,讓人成為一個成熟、具有以互動、包容為基礎的一種行為模式。

而今我們擔心的是: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青少年,當他生氣的時候,還沒有接受過這樣的神經迴路訓練,他在網路的世界裡,可以盡情地殺人,藉由別人的痛苦來達到自己情緒的放鬆。那在真實世界裡,會不會造成他沒有辦法像一般人,學會在釋放自我的同時,也要考慮旁人的存在、並且尊重他人的感受?

當我看到來門診的青少年,用三字經幹譙他正在傷心哭泣的媽媽:「妳去死啦!」而且揮拳作勢要打媽媽的時候,我在想,他是不是完全沒有想到媽媽是多麼糾結而心痛?我們下一代的青少年們,如果都是這樣的話,在學校,老師要怎麼處理他們的問題?同學要怎麼跟他們互動?在家裡,爸媽、手足要怎麼跟他們相處?暴力,難道是電玩網路訓練出來的唯一解決情緒的方式嗎?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88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