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田野歸來(上)
滿額折

田野歸來(上)

定  價:NT$ 450 元
優惠價:90405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45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從國家到地方,從地方至家庭,當代中國社會中的宗教,多元且富含特殊性,在社會科學中,是極具理論價值的。《田野歸來——中國宗教與社會研究》即為數十位學者歷經多年的時間,以堅實的田野調查為基礎所集結的研究成果。學者們不辭艱辛地親自深入當地社會及家庭,以問卷、尋訪等多元方式,將人們具體真實的宗教實踐彙整出觀察研究,透過客觀且性統性的文字與圖表呈現於眾人面前,使人們得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宗教與中國社會。

本書為《田野歸來——中國宗教與社會研究》的第一冊,主要探討宗教與中國社會是如何相互連結。世俗信仰與宗教歸屬為何會有矛盾?靈性資本與公民社會之間有何關係?宗教市場中的博弈關係又是為何?諸多理論與實際的連結,且看學著們一一道來。

作者簡介

楊鳳崗(Yang Fenggang)
現任美國普度大學社會學教授,中國宗教與社會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重點為中國宗教變遷和美國移民宗教。曾出版《中國宗教:在共產黨統治下的存活與復興》、《皈信、同化、疊合認同:美國華人基督徒研究》等著作。

高師寧 (Gao Shining)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二級研究員,為最早從事宗教社會學在中國大陸的翻譯介紹和研究的學者之一。曾出版《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及其相關動向》、《當代北京的基督徒與基督教》,翻譯《神之簡史》、《神聖的帷幕——宗教社會學的基本要素》等著作。

李向平 (Li Xiangping)
現任華東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社會學系系主任,宗教與社會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為宗教社會學與當代中國宗教。曾出版《文化正當性的衝突》、《佛教信仰與社會變遷》、《信仰但不認同——當代中國信仰的社會學分析》等著作。

編者序

2008 年10 月,中國宗教與社會高峰論壇在北京大學英傑交流中心舉行。與會國內外學者熱議對於中國宗教的人文學和社會科學研究。會後集結成文集兩卷,名為《從書齋到田野》,既是此前研究的總結,也為此後的努力指出方向。
2010 年7 月下旬的北京,驕陽似火,酷暑難擋。中國人民大學多功能教學樓的一間大教室裡,從一百多份申請美國普度大學宗教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報告中選出的幾十名入圍者,正在依次進行著課題陳述,回答著聽眾和評審官們尖銳的問題。他們來自全國各地還有港、澳、臺,其中不乏宗教社會科學領域的資深教授,更多的是此領域的新人。
2010 年10 月初的美國印第安那州已是涼氣逼人,普度大學的一間教室內氣氛卻熱烈而緊張。來自中國大陸、美國和加拿大高校的教授們,正在認真而謹慎地從幾十份申請報告中進行篩選。最終,在大家的一致認同下塵埃落定:16 位申請報告獲得了普度大學「中國宗教與社會研究中心」的資助,16 位領銜人與他們的團隊開始了為期三年的田野調查與研究。
三年,彈指一揮間。但這幾十位學者的這三年,卻是緊緊張張、實實在在而又滿滿當當的三年。他們不僅穿梭於各個調查點,而且還兩次飛越跨中美大陸,去學習,去充電,去接受同行們的挑刺和幫助。在普度大學數周的學習安排得十分緊湊,許多第一次踏上美國國土的人都難以抽出時間去領略異國風光。
2013 年7 月中旬又是夏日炎炎,而這也是收穫的季節--課題結項的時間。香港中文大學利黃瑤璧樓內,這些滿載而歸的學者在座無虛席的會議室裡向參會者宣讀自己的研究成果,聽取評議人的評議並回答聽眾的問題。成果之豐富多彩,評議之直言尖銳,問題之富有挑戰性,涼風中的會議室熱情沸騰。
課題彙報會同時也是中國宗教社會科學研究的第十屆年會,很多與會者參加了此前連續三個暑期的宗教社會科學教師研修班,有些人更是多次參加過從2004 年開始舉辦的中美歐宗教學暑期研討班。
這三冊文集展現的,就是這些學者從田野歸來的成果!置於篇首的導論,可以算作我們十多年來推動宗教社會科學研究的一些基本進路和原則,也可以當作一種尺規,用以檢測這三冊文集的成果。
從書齋走進田野,又從田野回到書齋。這些成果以堅實的田野調查為基礎,有理論的支撐和分析,它們將會使讀者深入地瞭解中國宗教與中國社會;它們也會讓國內外宗教學研究者們看到,宗教社會科學研究在中國正在走向成熟與深化。

目次

序:《田野歸來》 楊鳳崗

導論:宗教社會科學研究的方法、理論和
問題意識 楊鳳崗

中國的世俗信仰與宗教歸屬
趙文詞(Richard Madsen) 著
鬱喆雋 譯

多元主義與中國宗教
—通過記憶、摹擬與隱喻建構社會世界
魏樂博,亞當‧西裡克曼 著
鬱喆雋 譯

「神人關係」及其信仰方式的構成
—基於中國「長三角」地區的資料分析
李向平、李峰

王道秩序下的宗教市場
—基於社會資本理論對H 省農村宗教灰色市場
所作的實證研究 樊志輝等

宗教市場理論與中國鄉村天主教
—對一個華北鄉村天主教會的個案研究 劉芳

關於宗教組織信任的實證研究
—以上海資料為例 李峰

從彌爾頓宗教—政治思想看「公民社會」
形成背後的「靈性資本」 張生

基督教與公民社會
—差序格局視角下基督徒的信仰生活 童韻評

佛寺裡的公共空間?
—民國佛教與公民社會略論 邵佳德

靈性資本、道教文化與公民社會 諶娟

作為公民社會「幼苗」的民間信仰
—基於對湖南省三個民間廟宇的個案研究 陳彬

宗教生態視域下的華北民間信仰生存現狀研究
—以河北深州「香門」信仰為例 張詠、高前

隨俗與立異
—江淮地區一個鄉村基督徒的春節習俗 周典恩

書摘/試閱

導論:
宗教社會科學研究的方法、理論和問題意識

楊鳳崗

對於宗教的社會科學研究,與傳統的宗教學研究有所不同,具有其特有的方法和理論,特定的問題意識。經過國內外同仁十幾年的共同努力,宗教社會科學在中國大陸有了較大發展。這新的三卷文集,是最新研究成果的集體呈現,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出我們和國內外同仁十多年來所努力介紹和推動的研究原則和方向。
在傳統的宗教學佔主導地位的國際學術界和漢語學術界,宗教社會科學的獨特性和重要性,都是經過了一個過程才逐漸被人們接受的。我本人從事宗教研究,始於20 世紀80 年代中期。1987 年,在我獲得南開大學哲學碩士學位以後,旋即成為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宗教學教研室的兩位創始成員之一,那時我主要從事對於宗教的哲學歷史學研究。因為偶然機遇到了美國,後來轉讀宗教社會學。在讀博士期間,經歷了一個從哲學到社會學的轉變,期間撰寫及其稍後發表的一些論文,仍然是以思辨為主。經過多年的專業訓練和主動的思維轉變,最後才用
宗教社會學的方法和理論完成了有關北美華人基督徒的博士論文。
從2000 年開始,我回到中國大陸進行宗教社會學的研究。有鑒於現實需要,不久之後開始投入精力介紹宗教社會科學,先是通過講座和翻譯,繼而組織宗教社會科學暑期研修班和研討會,後來又組織並資助國內學者從事宗教社會科學的研究課題,並且對於實際研究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進行總結。關於宗教社會科學的基本方法、理論、研究的問題或關注點,十多年來我在很多場合多次講座,借此機會整理成文,再次與大家分享和切磋。

一、宗教學研究的三大進路

任何學科都有自己的一套特定的概念、理論和方法,然而這些概念、理論和方法只是一些工具。鐵匠的工具和木匠的工具明顯是不一樣的,不同的工具只能相應地對宗教的不同側面進行研究和解釋。概括地講,我認為,這些宗教研究工具大致有三套:
第一套是從宗教內部論證自己宗教的合理性,這叫神學的、或佛學的、或道學的、或經學的研究。換句話說,每一個宗教都要從理論上說明自己宗教的合理性,這一論證往往根據的是宗教經典,即從宗教內部來研究宗教。
第二套主要是從宗教外部來研究宗教,是人文的或文史哲的研究。比如宗教哲學探討宗教觀念,以及宗教情感的起源、本質和邏輯,這是從信仰的外在方面論證宗教的合理性,或者不合理性。做文史哲的宗教研究,主要是需要掌握大量文獻,進行文本分析。
第三套社會科學的方法也是從外部來研究宗教,但它不同於人文學的宗教研究。社會科學方法的特點是實證性、系統性、客觀性。當然,這裡面還包括一些具體的研究方法,這些方法中用得最多的是田野調查,就是到一個地方去觀察,去對人們進行訪談。這個方法現在被廣泛應用,其原因之一在於入手容易,無需太多準備。其實,要想做好田野調查,也是需要特別訓練的。其次是問卷調查,問卷調查需要有系統訓練的人來完成,因為研究者需要在調查之前做科學抽樣,然後才能完成問卷。其實問卷調查最重要的一步不是填寫問卷,而是做抽樣,抽
樣不準,調查就缺少科學性,得出來的結論就與走馬觀花得出來的結論沒什麼實質區別。普查也是社會科學的重要方法,比如說這個地區的宗教部門把所有的宗教場所都查了一遍,這就叫普查。普查所得的結果也是很重要的資料。

二、宗教社會科學的三大特徵

用社會科學的理論和方法來研究宗教,與用神學或人文學的方法最主要的不同在於,它是用實證的(或叫做經驗的)方法,系統地收集資料資料,並對其進行客觀分析。這句話包括了社會科學的理論和方法的三大特徵:實證性、系統性、客觀性。不以此為目標,就不能稱其為社會科學的方法。
實證的或者經驗的方法,明顯與神學的、哲學的方法相差較大。其不同在於,社會科學的研究一般不是坐在書齋裡靠閱讀文獻來獲得研究資料,而是需要到人群當中去觀察人們具體的、真實的、現實的宗教實踐,通過和宗教信徒交談獲得研究資料。用這種直接的方式獲取的資料是實證的科學資料。
社會科學的資料收集與一般遊客隨意遊覽式的瞭解不同,其對資料的收集要具有系統性。比如,在調查蘭州基督徒的現狀時,首先要思考蘭州的基督徒分幾類,然後再對每一類進行調查和訪談,如果只調查了一個基督教會,就認為對蘭州基督教很瞭解了,則是缺乏系統性的,也就是不夠科學的研究方法。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社會科學的田野調查也不同於一般所說的「調研」,因為「調研」在中國大陸語境中一般是指上級領導走訪下級單位,聽取彙報或座談,順便走馬觀花參觀一下。這樣的「調研」往往是「吊言」,即通過截取彙報中的言語為已經確定的政策做注腳或辯護。只有系統細緻的田野調查,才是社會科學所需要的調查研究。
……教社會科學的研究不同於其他宗教學的第三個重要特徵是客觀性。在社會學中,不能根據研究者個人的信仰來斷定事情的好壞,或者僅用哲學推理的方式論證事情應該怎麼樣。比如,基督徒應該愛人,但不能就因此認定基督徒就一定會愛人,「應該如何」是神學的或哲學的論證,而非社會學的論證。一旦研究者系統地觀察訪談實際生活中的人,從社會學的研究中就會看到,有的基督徒會愛人,有的則不太會,或者說他愛的方式不一樣,程度有差別。但是從統計學的角度說,基督徒更有可能在態度和行動方面表達出對於他人的愛。這樣才能全面地向大家呈現,而不是為了論證其信仰的合理性,就只挑好的不說壞的。還有一些人,為了論證基督教不應該在中國發展,便專門找些有問題的案例來論證基督教不應該存在,或者不應該發展,甚至找出些事例說基督教破壞了中國的社會和鄉村生活,帶來了這樣那樣的問題。比如有人舉例說,汶川地震後,有些基督徒借到震區去做公益之機傳教,只有當地災民信了基督教才去幫助他們,否則就不幫,因此得出結論說基督教不好。我不能說這樣的案例不存在,但是如果說這具有代表性,我對此持懷疑態度。就是說,如果這個人說大多數基督徒在災區是這樣做的,除非拿出統計資料來,不然我就很難接受其結論。而且,其統計資料的收集是否系統和客觀,是否可靠可信,這也是需要說明的。僅僅以「調研」的方式聽到甚至看到一兩個案例就得出普遍性的結論,這類的研究不是科學的研究。科學的研究必須系統和客觀,儘量減少個人情緒,更不能主題先行。
如果不具備上述這三個特徵,所做研究不能堅持實證性、系統性、客觀性,其研究就不能算社會科學的研究。(節錄自本書導論「宗教社會科學研究的方法、理論和問題意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05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