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誰會勝選?誰能凍蒜?:預知政治版圖,讓民調數字告訴你
滿額折

誰會勝選?誰能凍蒜?:預知政治版圖,讓民調數字告訴你

定  價:NT$ 380 元
優惠價:90342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8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在開票前就精準預知選舉輸贏!
民調訊息千百種,個個都說自己穩定領先,孰真孰假?如何檢驗民意調查的數據是對是錯?選舉操盤手究竟是如何研判選情,操控選局?
鐵票部隊的失靈時刻,沉默的中間選民威力有多大?有人坐在家裡什麼也沒做,有人散盡千金一場空。難道勝負真在參選時就決定?
這本《誰會勝選?誰會凍蒜?》以深入淺出的筆調及圖表告訴讀者,如何判讀民調預測結果?如何解讀統計數字的意涵及限制?如何理解政治版圖?進一步瞭解:省籍情結是否存在、民調如何操控,種種政治議題。
做個理性的選民,在五光十色的選舉中,掌握門道,別再被媒體綁架了。

這本書是對提升公民社會的一大貢獻。……洪教授以冷靜的頭腦、熱情的心、清晰的筆,為一般讀者細述民意調查在選舉中的角色。看懂了民調的來龍去脈,就能在五光十色的選舉中,掌握門道,把自己提升為懂得選情的現代公民。
──高希均
洪博士的文筆一向淺白易讀,善於用圖表數據佐證他的論點,引領讀者看懂數據的重點及其背後的意義,並歸納出通則。……讀者若對台灣的選舉行為與民意調查有興趣,閱讀本書相信應該會獲益不少。
──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名譽教授 陳義彥

作者簡介

洪永泰/作者
台灣省彰化縣人,1948年生。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畢業,美國伊利諾大學亞洲研究所碩士,密西根大學統計學碩士、生物統計學博士。
歷任東海大學統計學系副教授兼主任,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主任,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暨台灣大學調查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領域包括抽樣調查、投票行為與選舉預測、統計指標、社會科學統計方法,是台灣首屈一指的選舉預測分析專家。
著有《統計與生活》、《戶中選樣之研究》及期刊、專書論文數十篇,編有《2001年臺灣政治紀實》、《2004年臺灣政治紀實》等書。

目次

出版者的話 做一位看懂選情的投票人
—洪永泰教授新著的重要貢獻 高希均 
推薦序 台灣選舉行為與民意調查的先鋒 陳義彥
自序 揭開現實世界的事實真相

★ 第一篇 民意跟你想的不一樣
弄假成真的台灣民主選舉
台灣選舉大小如此繁多,每回都是藍綠大對決?那可不一定!

台灣政治版圖大破解
台灣選民投票取向的最高指導原則是基於「不認同」什麼政黨而投票,而不是因為支持什麼政黨而投票。

關於民意調查:政治人物和媒體應該多知道的一點事
選票有兩種,一種是藉由空中得票,一種是由地面得票。民意調查無論做得怎麼好,往往只能測得空中的部分……

從政治版圖解讀歷次總統選舉
在台灣的總統選舉史上,經濟狀況的好壞從來沒有成為選戰輸贏的主因,甚至連議題都算不上。西方學術理論在此竟全無用武之地?

民進黨歷史大勝仗
媒體總是對於選舉結果的解讀無限上綱,嚴重到每次選舉都可以成為歷史轉折點。最為離譜誇張的例子莫過於1997年的縣市長選舉……

★ 第二篇 破解政治謠言
投票率的高低對哪一黨比較有利
近幾年來的總統選舉資料顯示,投票率愈低似乎是對民進黨愈有利,但是就個別選舉來說,投票率愈高的鄉鎮市區民進黨的得票率也愈高……

省籍情結存在嗎
從選票市場上觀察,省籍情結是藍綠雙方還沒開打前就先放在各自口袋裡的鐵票。大家心裡有數,卻不能明講。

勝選關鍵在中間選民?
「我對每場選舉公正客觀,以候選人的政見作為投票的依歸,誰能讓國家更好,我的票就投給誰。」雖然他口頭上這樣說,但是他歷來的投票都固定投藍或投綠,還算中間嗎?

立法院是誰的
國會是代表民意的地方,然而我們的國會既不能代表民意、又不能正確地反映民意,不但效能不彰,而且還無解……

選立委,從地方經營開始
立委選舉依賴的是長期的地方經營,是個人培養的實力,和中央政府、國家事務無關。諷刺的是:他們當選之後的工作絕大部分卻都是中央政府相關事務。

選票從哪裡來
戶外看板、公車廣告、宣傳車跑一跑,幾萬票就開出來了,真有那麼容易嗎?

這樣看選戰不受騙
各區開出來的得票結果,每次的比例分布都是很穩定的,該支持誰?不支持誰?大部分選民心裡早有定見。

★ 第三篇 預知民意有辦法
透視隱性選民
講到隱性選民,通常大家都會有個既定印象,就是隱性選民以綠色支持者居多。這個現象在前次五都選舉時已經正式終結了,接下來的選舉,隱性選民可能會換人……

認識選舉預測──民調準嗎?
「解釋和預測」是科學研究的主要目的,而選舉預測還是選民投票行為研究的重要領域之一。要知道美國總統選舉誰輸誰贏,竟然只要問13個問題就好了?

從民意調查到選舉預測
民調結果如何處理,才能成為候選人手中選舉預測的精準數據?

美國的選舉預測為什麼比較準
對於美國各家民調機構來說,只要你的民調結果不準,下場就是整個團隊撤換。為了測的準,無不用一種吹毛求疵的態度在細節上下功夫。

台灣的電話民意調查問題何在
台灣民意調查最大的特色,民調機構發佈的調查結果都是無從驗證的東西,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如何證明民意調查的數據是對的或是錯的?

民意像月亮,每晚不一樣
如果你要解讀兩次調查之間的差距,最好的解讀方法是什麼?

最準的選情預測──出口調查的威力
在所有和選舉相關的民意調查之中出口民調(Exit Poll)無疑的是準確度最高的一種調查。而且在投票時間截止之前就可以準確地「預測」選舉結果。

附錄 歷次總統選舉藍綠得票率的政治版圖(2000~2012)

書摘/試閱

透視隱性選民
在一個準確的民意調查中,要關注的不只是受訪者「說了什麼」,還包括拒訪者「沒說什麼」。
用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假設今天核四廢除的問題,我們來問100個立委的意見是「Yes」或「No」,然後在我們調查的過程中,有80位立法委員表示了意見,其中有50人贊成,30人反對,但是有20位立委沒有表達意見。通常媒體在發佈這個新聞的時候,就會以62.5%立委(50/80=0.625)贊成廢除核四作為標題來搏收視率,想想看,62.5%與50/80,這兩個數字中間的差別在哪裡?
答案很簡單,其中的偏差在於母體究竟是100位立委,還是80位說出Yes或No的立委。會說62.5%的立委都贊成廢除核四,是假設拒訪的20位立委說Yes/No的比例,也和80位立委中50:30的比例完全一致。當然,這個假設錯誤的機率很高,因為他忽略了拒訪者當中隱性選民的比例。
#選民「不肯說的秘密」
對於一份用來做政治判斷的民調數字,如果沒有追蹤拒訪者,那麼產生偏差的風險是很高的,因為在政治上的研判,一個人的拒訪不是隨機的,拒訪者通常有他的想法,而在他有所考量的情況下,他選擇不回答(也就是無反應)。此時如果調查者忽視隱性選民的意向,擅自按照受訪者比例加權放大,其中的誤差也就跟著被放大了。所以通常當我在進行民調的時候,我會去追蹤拒訪者,來確定拒訪者是真的未決定,還是隱性選民「不能說的秘密」。
講到隱性選民,通常大家都會有個既定印象,就是隱性選民以綠色支持者居多。因此在選舉時我們也會聽到一種說法,就是藍營候選人民調如果只贏3到5個百分點,事實上是很有可能被綠色候選人翻盤的,因為綠營有許多隱性選民未表態,但是投票的時候她們都會支持民進黨,因此就有了「民調要贏10個百分點以上才算是真正領先」的說法。
的確,過去的威權統治時期,大部分支持黨外或民進黨的支持者,習慣上會在民調中隱藏自己的投票傾向,他不會跟你講他支持誰,所以他不表態,就形成了願意表態的都偏藍,不表態的偏綠居多。但是我大膽斷言,這個現象在前次五都選舉時已經正式終結了,接下來的選舉,隱性選民可能會換人做做看,支持藍營的比例會高過綠營。
為什麼我會有這樣的看法?因為台灣現在是綠色當道,馬英九上台之後,許多藍營支持者覺得很窩囊,因此碰到民意調查的時候,他們通常第一個反映就是拒訪,是不願意談也好,是說不出口也好,更有可能的是,他對藍營也有不爽,因為如此,不表達意見的隱性選民裡,藍營支持者的比重就拉高了。
但是等到投票的時候,這些人會去投綠營的候選人嗎?他們也許會含淚投票、也許會一肚子氣的去投票,但是他們的票還是會投給藍營候選人。新北市長選舉,蔡英文與朱立倫的民調不相上下,一直是差距很近的拉鋸戰,因此未表態的族群就會是決定誰當選的關鍵票數,因此當我們後來回頭調查新北市民調拒訪者的時候,我們發現藍營的支持者比綠營的多,過去所謂隱性選民皆偏綠的說法,已經正式告終了。
#預測是否精準全看未表態
我們如何找出隱性選民投票傾向的蛛絲馬跡?除了要切割,細部分析,從年齡、職業、地區分析拒訪者之外,最重要的,還是要回到政治版圖去看。從政治版圖上,我可以看到各村里過去的投票數,因此只要問受訪者戶籍地,我們就可以把樣本丟入政治板塊中,從藍色最強的第一板塊到最後一塊,來看藍綠樣本對比是什麼。如果是一個綠色很強的政治板塊,民調數字與過往開票結果殊無二致,那代表民調結果忠實呈現了該區選民的投票傾向。反過來說,若在一個藍色很強的政治板塊,民調開出來藍色並沒有贏,但拒訪率高達50%,從過去的開票紀錄我們就可以合理評估,藍色選民轉入隱性了。
以年齡來做例子,20-24歲是我們所謂的首投族,比首投族大一點的是25-29的年輕族群,然後年齡地增上去。從每個年齡組的投票傾向,我們就可以分析出候選人AB在此年齡的支持度高低,比如說,年輕族群支持那個候選人比例高,60歲以上族群的支持又花落誰家。基本上,年輕人比較有話直說,未表態的比例比較低;老年人會有比較多考慮,因此未表態比例高出很多。對於一個不願意回答他到底支持那個候選人的受訪者,如何分辨他是真的未決定?還是一個不願說出口的隱性選民?我們會在問卷中設計其他題目來偵測他的政治傾向,以做出進一步的判斷。
換句話說,最精準的選舉預測,都從民調結果的最右欄──「未表態」找出答案。如何偵測出一個拒訪者是不是隱性選民,通常我們在問卷剛開始的時候就知道了,通常一個訪員開始問問題的時候,會先問一些熱身題,這些熱身題包括,你平常看不看報紙啊?看什麼報?看電視嗎?哪些頻道?儘管問到最後,你到底支持柯文哲還是連勝文?受訪者說出了「未決定、再看看、還不知道」這類的「無反應」答案,但他到底是不是隱性選民從問卷一開始的熱身題就能知大概。若是他平常不看報紙,不看電視新聞與政論節目,那麼他的未決定可能就是真的未決定;但如果受訪者訂的是自由時報,最常看三立電視台,那麼他是一個隱性選民的可能性就增強很多。
我自己的觀察,隱性選民的藍綠轉變,郝龍斌的花博事件應該是一個轉折點。花博弊案新聞出來,郝龍斌被綠色媒體帶頭修理得非常慘,甚至有民調做出來,郝龍斌支持率降了7個百分點。而後來各種消息不斷出爐,發現花博案好像不是那麼大的貪污案,民眾也逐漸瞭解真相,發現中間有被渲染和移花接木的痕跡,於是民意又好似轉而對郝龍斌有所支持。由於離五都選舉太近,許多藍色選民轉為隱性,不再承認自己支持藍營,所以隱性選民開始由綠轉藍。這個趨勢一直延續到五都選舉,新北市的開票結果也證實了這一點。

【序言】做一位看懂選情的投票人
—洪永泰教授新著的重要貢獻
高希均/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河城校區)經濟系榮譽教授

現代公民的一個責任,就是選舉時不能缺席棄權,也不能未經思考隨便投下一票。受人稱讚的台灣民主,就植基於民眾用心的參與投票。只要有選舉就會有勝負;只要有勝負,選民也就必定希望第一時間知道投票的結果。
這本書《誰會勝選?誰會凍蒜?》,以深入淺出的筆調及圖表告訴讀者,如何判讀民調預測結果?如何解讀統計數字的意含及限制?如何理解政治版圖?進一步了解:省籍情結存在嗎?民調可以操控嗎?投票率對那一黨比較有利?出口民調正確嗎?
本書作者洪永泰教授任教台大政治學系多年,是大家推崇的台灣選情預測泰斗。他擁有深厚的統計學養(密西根大學統計學碩士、生物統計學博士),又有三十年來參與台灣選舉民調的實務經驗。曾任政大選舉研究中心主任、台大調查研究中心主任。
著作與主編包括《統計與生活》、《2001年臺灣政治紀實》、《2004年臺灣政治紀實》等書。今年(2014)洪教授自台大退休後,接受了我們的邀請,擔任「遠見民調中心」首席顧問,十分感謝他對「遠見民調中心」專業提升上的貢獻。
洪教授以冷靜的頭腦、熱情的心、清晰的筆,為一般讀者細述民意調查在選舉中的角色。看懂了民調的來龍去脈,就能在五光十色的選舉中,掌握門道,把自己提升為懂得選情的現代公民。
面對今年七合一的選舉,以及隨之而來的總統與國會大選,洪教授的這本書是對提升公民社會的一大貢獻。


【導讀】台灣選舉行為與民意調查的先鋒
陳義彥/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名譽教授
1982年我初識洪永泰博士,至今已有三十多年了。洪博士同時具有政治學與統計學的學術背景,他畢業於台大政治系,後留學美國,獲得伊利諾大學亞洲研究所碩士,密西根大學統計學碩士及生物統計學博士(1984)。返國後受東海大學延攬創立統計學系,並擔任首任系主任。1993年卸任系主任後,又為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聘請,並於1997年擔任該中心主任。2000年卸任後,台灣大學政治系聘請他回母系貢獻所學,直至屆齡退休。

洪博士對台灣學術界的貢獻相當多,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主要有三:
(一)選舉預測的研究
早在1985年的縣市長選舉,憑著他天生的好奇心及統計學的深厚學養,就開始向這塊高難度的領域進行探索。由於當時政治環境的關係,選民對於政治問題都相當敏感,許多受訪者都不願意明白表態,因此研究者就必須花更多的心思去設計研究問題,建立多種模型以進行預測。他這個興趣一直維持到現在,一點也不減。本書便有一章大膽預測了2016年的總統大選,足見其好奇心之強烈。
(二)電話訪問「戶中抽樣法」的編製
洪博士對抽樣的理與實務,鑽研甚深。他一向主張電話訪問一定要採用戶中抽樣法。由於採用戶中抽樣法必然增加研究成本與時間,所以有些人很不以為然。不過洪博士相當堅持,認為有不少家庭接聽家中電話的常是固定的人,有些人則很少接家中電話。例如,現在的年輕人聯絡事情大多透過手機及網路,所以若不採戶中抽樣法,某群人可能很難被抽選到,訪問到的都是特徵很類似的一群人。另一個重要的理由是:若不做戶中抽樣,等於沒有完成抽樣的步驟。
洪博士經過數十次的反覆測試,在1995年編製了一套「戶中抽樣法」,並於1996年出版。同行的人都稱之為「洪氏戶中抽樣法」。多年來,國內兩大政黨在提名候選人的民意調查時,都要求執行民調的機構必須採取「戶中抽樣法」。目前有多家民調(或市調)公司,若有採用戶中抽樣法時,往往也是採用洪博士所編製的版本。
(三)政治版圖的建構
1995年洪博士將過去多年來的一些想法付諸實現,那就是建構他首創的「政治版圖」概念與實作,透過以往各政黨或候選人在各村里(投票所)的得票記錄,運用統計學的分析,得出各政黨或候選人政治地盤的強弱區層。政治版圖一提出來之後,政黨及候選人都相當重視,甚至前來向他取經。一直到現在,每次選舉(尤其中央層級的選舉)過後,他都會帶領他的學生製作最新的政治版圖。長期下來,自然不難了解各政黨或各候選人在其選區政治勢力的消長。

上述的第(一)與第(二)項,實際上都與民意調查有關係,選舉預測必須透過民意調查來蒐集資訊,才能從事預測;而戶中抽樣法本身就是民意調查的重要部分。
選舉行為與民意調查的研究,在台灣是1980年代後半期以後才明顯興起。從1990年代一直到現在,更是蓬勃發展。在這發展過程中,洪博士絕對是一位貢獻良多及影響深遠的學者。現在,他將這三十年來在這兩個領域的研究心得、檢討及想法撰寫成本書。本人很榮幸有機會先閱讀初稿。閱完初稿後,我覺得本書有幾個值得注意的重點、貢獻或感想:
(一)他將建構政治版圖所需考慮的因素毫無保留地提出來供大家參考。
(二)由於一般民眾對台灣的民調信任度不高,所以洪博士扼要地指出在看台灣的民調時,要注意哪些事情。
(三)說明我們要研判選情時,必須思考哪些因素?並用數據及圖表分析、說明候選人的空中票或地面票的情形。
(四)舉出民意調查與選舉預測二者的差異,並說明從民意調查到選舉預測的流程(步驟)。
(五)指出台灣民調的選舉預測常常失準,其問題出在哪裡?又何以美國的預測就比較準?原因何在?
(六)本書也從實際的選舉結果批判新的立委選舉制度及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中的黨團協商設計,質疑我國立法院是否真能代表或反映民意?
(七)運用實際的數據,點出一般民間或媒體說法的謬誤與誇張性。
(八)本書也提出一些創新的想法,例如「不認同特定政黨」的概念,也許是選民投票抉擇的關鍵因素。
(九)從長期資料的分析也得出一些有趣的重要觀察指標,例如他發現:新北市的板橋和鶯歌兩地,每次總統選舉結果和全國最後的開票結果幾近吻合,是全台最具政治代表性的典型市鎮。

洪博士的文筆一向淺白易讀,擅於用圖表數據佐證他的論點,引領讀者看懂數據的重點及其背後的意義,並歸納出通則。在過去三十年裡,有關抽樣或統計分析及解讀的問題,我常常向他請教,每次都有很多的啟發。今天拜讀本書,我還是有同樣的感受。
洪博士透過本書分享過去在這兩個領域的研究經驗、心得與思辨,讀者若對台灣的選舉行為與民意調查及上述本書的重點有興趣,閱讀本書相信應該會獲益不少。


【自序】揭開現實世界的事實真相 洪永泰
有個東西在教科書裡寫的是一回事,在現實世界裡卻完全是另一回事,請讀者猜猜看是什麼呢?
答案是,台灣的選舉!
這正是我當年興沖沖地進了台大政治系之後就一直存在心裡的疑惑。幾十年後對這個疑惑總算是稍微有了系統性的觀察和解釋。現在把這些心得整理成本書,希望和一些像我當年一樣納悶的人一同分享。
大二的時候開始上胡佛老師的課。他的課最精采的地方是正規教材裡面沒有的。關於台灣選舉,他的「統攝認同」詮釋成為我觀察台灣選民投票行為的主軸(我很清楚他的意思其實是「統攝不認同」)。1970年代初期,我跟著他開始做調查,跑遍了台北市的大街小巷,不知不覺地進入經驗研究這個方法學領域。所以說這本書的啟蒙者,胡老師也!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經驗研究需要專業訓練,我很慶幸能在美國密西根大學扎下調查研究和統計學的底子,而這要歸功於一個看似偶然的建議。那是在密大的亞洲圖書館(台灣學生看報聊天的聚會處),已故的統計系陳文成學長(當年是統計學界的未來之星)因為我是政治系博士班學生,特別喜歡跟我聊政治。我知道他的統計超級高桿,跟他抱怨一下我們系上統計課的老師有點遜,他說你何不乾脆一點、自己拿一個統計碩士呢?他說來輕描淡寫,對我而言卻是個震撼彈!是啊,我為什麼不唸一個統計碩士呢?後來幾年我不但拿了碩士,又繼續下去拿了生物統計(其實是應用統計)的博士學位,專業領域是多變量分析和抽樣調查。文成兄,沒有您當年這個建議,今天我也不可能會寫這本書,謝謝您!也感謝密西根大學。
要搞懂台灣的選舉,光是在學校裡面讀書、教書、做研究是做不到的。不但做不到,還很有可能學到許多誤導人的東西。這很像抽樣調查,台灣眾多大學的統計系或社會系,成千上萬的師生都學過抽樣調查,但是絕大部分都是停留在課本裡面而已,缺乏實作經驗。這門學問不做黑手是絕對不知道在現實世界中事實和真相到底是什麼東西的。也算是因緣湊巧吧,我拿到學位回台灣,在謀求教職時卻碰了不少釘子(因為是統計和政治「混種」的關係,傳統的統計系說我是學政治的;找政治系,他們說我是學統計的。當年流行的是「純種」,不像現在「混種」終於出頭天、大行其道)。最後我幸運地落腳於東海大學統計系。這是個私立大學,資源極端缺乏,要和其他大學競爭非得走實務路線不可。所以我一出道就做黑手,真是學以致用,以戰養戰,絕不含糊。今天台灣的民調、市調界東海統計出身者占有一席之地都是拜當年之賜。我要特別感謝天河水行銷顧問公司黃逸華總經理,這位台大政治系的學妹刻意把公司設在東海大學旁邊,讓公司成為東海大學師生的建教合作場。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協辦調查研究方法研討會之外,她還大氣魄地動員了三、四百位東海同學投入台灣有史以來第一次的選舉出口調查(書裡面有一章專門談這件事)。我在抽樣調查和選舉研究方面的實務工作經驗得力於這一個階段甚多。
1993年因為政大陳義彥教授的引薦,我進了政大選舉研究中心。這是我學術生涯的一個重要轉捩點。在這裡我將政治和統計做了實體上的結合,開始系統性的科學研究工作。政治版圖理念開始成形,以政治版圖為工具從事選舉相關研究成為我很重要的研究特色。在這段期間,和選舉研究中心的同事同學們一起聊天、吃飯、腦力激盪,開發了許多研究工具、產出不少研究成果,也共同培養了為數不少的碩士、博士級研究人才。這些人都是今天台灣選舉研究領域的重要棟樑。
寫這本書的念頭很早就有了,不過是從學術的角度思考,直到高希均教授和我談過之後才有了較大的轉變。他說這本書不但要把選舉和民意調查結合在一起,而且要讓所有有興趣的人都可以看得下去。
動手之後才知道不容易。我的材料有大量的數據和表格,數據自己會說話,真的嗎?我得承認,這句話要編輯說了才算數。感謝遠見天下文化出版社的吳佩穎、陳宣妙、熊明德三位編輯,在時間壓力下,透過他們先後鼎力協助,以絕佳的專業功夫,對原稿進行徹底的醫美手術,使得這本書終於面世。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42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