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施善與教化:明清的慈善組織(簡體書)
滿額折

施善與教化:明清的慈善組織(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60 元
定  價:NT$ 360 元
優惠價:87313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善會及善堂是明清社會的新現象,由地方士紳商人等集資、管理慈善機構。這些慈善組織興於16世紀末期的明代,盛行於清代,甚至民初仍有不少傳統善堂仍在運作,本書研究重點則在19世紀中期以前的歷史。它們遍佈全國,是清代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其重要性及社會意義不容忽視,其中滲透了複雜而具體的文化因素。本書既從客觀的社會經濟角度去探索善堂的成因,也從施善者的主觀角度去分析善堂的功能與性質,從而深入解讀了明清時代的社會文化。作者透過慈善組織發展的歷史,看社會經濟改變與價值觀改變的關係,並與海外漢學對話,回應了中國有無“福利國家”傳統之問,為明清社會描繪出一幅活潑的歷史場景,豐富了世人對中國傳統社會的認知。

作者簡介

梁其姿,香港大學歷史系學士,法國巴黎高等社會科學研究院歷史學博士。1982年至2008年任職臺北“中央研究院”,曾先後任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臺灣大學歷史系兼任教授。2008年至2010年任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講座教授,2011年起任香港大學人文社會研究所所長兼講座教授。2010年被選為“中央研究院”人文組院士。早年研究明清慈善組織。近年專注于醫療史,著有《中國麻風病史》(英文,2009)、《面對疾病:傳統中國社會的醫療觀念與組織》(漢文,2012),並主編《女性與醫療》(英文,2006)、《東亞華人社會近代健康與衛生史》(英文,2010)等書。

名人/編輯推薦

《施善與教化:明清時期的慈善組織》既從客觀的社會經濟角度去探索善堂的成因,也從施善者的主觀角度去分析善堂的功能與性質,從而深入解讀了明清時代的社會文化。主要內容包括:明末以前的慈善——觀念與制度變化、明末清初民間慈善組織的興起等。

目次

導言一、研究的角度二、要探討的問題三、其他值得注意的相關歷史現象四、中國與江南社會五、所用資料第一章 明末以前的慈善——觀念與制度變化一、古代的貧窮觀念二、身份等級與經濟地位的關係三、小結:社會文化身份與經濟地位關係的暖昧性四、慈善組織的歷史第二章 明末清初民間慈善組織的興起一、明末善會的興起二、善會興起的原因三、明末清初“善人”的背景及活動第三章 慈善組織的制度化(1655—1724)一、明清慈善組織的過渡——揚州育嬰社的例子二、清初慈善機構的發展及制度化三、清初期善堂的理想四、“婦女慈仁”之政:中央政府對慈善組織的態度第四章 慈善機構的“官僚化”(1724—1796)一、官方的積極介入二、新的同善會——與明末截然相異的意識形態三、官僚與地方慈善家的關係四、小結第五章 乾隆中期以來慈善機構的“儒生化”——惜字會與清節堂的例子一、惜字會二、清節堂三、本章小結第六章 嘉慶以來慈善組織與小社區的發展一、配合家庭制度的保嬰會二、施棺及綜合性善堂的發展結論一、慈善組織是“福利國家”的前身嗎?二、慈善組織的領導層與意識形態的變化:“儒生化”的發展三、公共範圍與公民社會的爭論附錄“明清慈善活動(公元1600一1850)”研究計劃報告附表一 育嬰堂附表二 清節類善堂附表三 施棺類善堂附表四 綜合性善堂附表五 方志參考書目著作

書摘/試閱



除了對鄰里、穩婆等人的行為有較實際的了解外,保嬰會的另一特點是對人溺殺嬰的行為有較深入的了解,因而能理性地針對這些行為來制定保嬰政策;例如貧戶的第一胎及男胎較難得到補助,因為一般人較不會溺殺第一胎及男嬰;此外,除了特殊例子外,保嬰以5個月為限,因為此時父母已對嬰兒產生深厚感情,溺殺的機率大為減少,用余治自己的話說:“五月后,小兒已能嬉笑,嬌憨之態,最動人憐,父母必有不忍摒棄而勉力留養者。”這些策略無疑都能減低保嬰會的支出,使有限的地方資源能更有效地被利用。此外,嬰兒出世后如父已亡或母已亡,各有不同的救濟方式,前者的補助期較長,因為要鼓勵寡母守節;而后者的補助更多,因為要考慮乳母的乳銀錢。這些策略細節上的安排反映出道光以來的濟嬰策略比以前更針對現實,雖然背后的動機仍然是道德的宣揚:禁溺女、鼓勵守節,而其實這些道德價值在當時的物質及技術條件之下,是極難普及化的。
此外,一些保嬰會還事先查明申請受濟家庭的經濟狀況才決定是否施助。如通州保嬰會不補助擁有耕地超過15畝,或自耕20畝以上,及有其他相等家產的家庭;泰興的保嬰會也有類似的限制。換言之,在施濟策略上,保嬰制度比育嬰堂制度更具“理性”,并不是無限制地施與所有的人,而按個別家庭的需求而作出決定。
這些新的救濟策略亦不限于保嬰會,其實我們不應把保嬰會制度抽離同時其他與兒童救濟有關的慈善機構。嘉道時代社會經濟秩序開始松散,地方領導階層感到一種迫切的氣氛,促使他們擬出新的對策,保嬰會不過是其中最令人矚目的策略而已。
救濟兒童的迫切感,產生自嘉道之際開始普遍的兒童流民現象。流民問題一直是明清時代嚴重的社會問題,北方地區尤其如是。這些流民大多是農業零散雇工。農忙時,他們受雇在農村,到了秋收之后,他們即成為無業游民,為了溫飽,他們多流落到都會成為季節性的乞丐。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13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