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母親節暖心加碼,點我領取「限時加碼券」
希特勒的月亮(簡體書)
滿額折

希特勒的月亮(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6 元
定價
:NT$ 156 元
優惠價
87136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作者簡介

白海軍,1971年生於內蒙古海拉爾市(今呼倫貝爾市),蒙古族,自由撰稿人,著有《2049,相信中國》《十二女皇》《誰是獵物一雇傭兵日記》《海上角逐》《海盜帝國》等。

名人/編輯推薦

《希特勒的月亮》由白海軍著:新一輪航太競爭的序幕早已拉開,但回顧歷史發現,原來納粹德國竟然是現代航太的奠基人。美國、蘇聯以及歐洲的現代航太技術都是在納粹德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美國更是重用了來自德國的馮·布勞恩等人才實現了登月計劃,圓了希特勒曾經的夢想:用新技術、超級武器控制世界。希特勒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被美國人實現了,但美國人也並非是月球真正的主人,在新一輪的登月競爭中,中國、巴西、印度、日本、歐洲、俄羅斯等都有各自雄心勃勃的計劃,最終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新一輪航太競爭的序幕早已拉開,但回顧歷史發現,原來納粹德國竟然是現代航太的奠基人。美國、蘇聯以及歐洲的現代航太技術都是在納粹德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美國更是重用了來自德國的馮·布勞恩等人才實現了登月計劃,圓了希特勒曾經的夢想:用新技術、超級武器控制世界。希特勒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被美國人實現了,但美國人也並非是月球真正的主人,在新一輪的登月競爭中,中國、巴西、印度、日本、歐洲、俄羅斯等都有各自雄心勃勃的計劃,最終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德國、法國、義大利和英國是歐洲的科學中心,但在現代火箭方面,德國才是真正的發源地,眾所周知德國的“V系”火箭是現代導彈和航太運載工具的鼻祖。戰後,德國火箭工程師和科研人員分別被納入蘇聯和美國的現代導彈和航太工程中,德國為這兩個超級大國培養了大量航太人才,這些人才中就包括流向世界各國的一流科研人才和一些國家的航太奠基人,印度、中國和日本的航太奠基人幾乎都是德國人直接或間接的學生,可以說德國人奠定了全世界火箭工業的基礎。
由於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敗,因此德國重整軍備的計劃大受《凡爾賽和約》的限制,這個條約明確規定德國不得擁有坦克、戰鬥機和潛艇等重要作戰武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原有的14000架飛機不是被收繳就是被拆解。盡管在德國民族主義的推動下,英法作了一些妥協,德國開始突破這個條約的一些限制,但德國在戰後航空發展卻異常緩慢。《巴黎航空協定》是《凡爾賽和約》的補充,主要對德國的航空進行限制,僅僅允許德國生產少量民用飛機,戰後兩年德國竟然沒有生產一架飛機。1922年,協約國廢除了禁止德國製造民用飛機的禁令,德國的滑翔機開始復興,由此帶動德國的航空工業的發展。另外,德國的一些飛機製造商們在戰後也採取了規避《凡爾賽和約》和《巴黎航空協定》的措施,把生產飛機的工廠轉移到國外繼續研製,這樣實際上德國的航空業總體上還是保留了相當的基礎,並沒有完全停滯。
希特勒上臺後,德國無視《凡爾賽和約》的限制,開始大規模擴建軍隊。1935年春季,希特勒與戈林簽署命令,正式組建空軍。命令規定空軍與陸軍、海軍一樣作為國防軍獨立的一個軍種存在。3月14日,希特勒為德國第一支戰鬥機聯隊進行了命名,即“裏奇德霍芬聯隊”:“我宣佈這個以英雄的名字命名的‘裏奇德霍芬聯隊’,將會在精神上與物質上共同承擔起它神聖的責任!” 盡管如此,德國人還是不滿足於傳統的軍事武器,德國的將軍們敏銳地察覺到火箭這種尚處在搖籃中的武器的戰爭價值。另外,《凡爾賽和約》也沒有對德國的火箭研究進行限制,顯然,法國人和英國人還沒意識到火箭的軍事價值,畢竟那時火箭這種東西與其說具有某種軍事價值還不如說更像是一種玩具。
1945年8月,多恩伯格和馮·布勞恩等研製人員和上層軍官向美國投降。他們來到美國後繼續研製火箭,並主持了美國後來的登月行動。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一段時間,整個歐洲滿目瘡痍,東歐等國家被納入強大的蘇聯體系中,西歐也被迫接受美國的領導,歐洲大陸被一分為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剛剛熄滅,冷戰的陰雲又飄到頭頂。百廢待興的歐洲在一段時間裏幾乎無暇顧及火箭事業,蘇聯和美國瓜分了德國的導彈人才和設備,他們成了新的世界中心,世界的導彈中心也轉移到蘇聯和美國。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副局長沙娜·戴爾則深謀遠慮地說:“月球不只是一個目的地。”她之所以如此說,是因為月球及太空是一個龐大的新領域,就像是西元前3000年廣闊的歐亞大陸對高加索雅利安人、15世紀無垠的海洋對歐洲人、20世紀的天空對美國人一樣,一句話:太空和月球是陸地、海洋、天空之外的第四領域,而回顧歷史,每一次對新領域的探索都會引發一輪持續數百年的徹底的革命,世界隨之滄海桑田。
如果追根溯源,我們會驚奇地發現,原來太空角逐早已開始。以色列人就因得益於美國“大鳥”軍事偵察衛星獲取的情報而轉敗為勝;馬島戰爭的背後實際上是美蘇在太空鬥法;而海灣戰爭則是一場近乎完美的、基於太空軍事平臺的表演;而當不久前俄羅斯聲明其一顆衛星被擊毀後,世界為之震顫,原來太空戰如此近在眼前!更有甚者,美國拖垮蘇聯的戰略手段之一就是利用了龐大的“阿波羅”工程和“星球大戰”計劃,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早已一隻腳踏進了太空時代。
目前世界已經掀起第二輪登月熱潮,這次不同於20世紀60年代以美國“阿波羅”登月行動為代表的政治使命下的登月,而是世界技術發展和社會經濟需求自然發展的過程。
月球是地球的唯一衛星,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月球相當於一個新的“美洲大陸”,誰獲得了這個“大陸”的主導權誰就有可能主宰世界,國際關系格局也會因此改變,這正如美洲大陸的獨立和崛起改變了傳統上一直以歐亞大陸為世界重心的歷史一樣。
太空開發將會是世界經濟發生的又一場革命,這是繼工業革命、知識經濟革命後的又一次經濟革命。縱觀人類歷史,會發現每當革命發生時,世界的政治權力中心也必將發生轉移。美國已經領導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和知識經濟革命,並且也很可能領導月球經濟革命,但也可能如同大英帝國一樣,雖然領導了工業革命,但真正享受最大利潤的卻不是自己,而是德國、日本和美國。大英帝國實現了領導工業革命的使命卻失去了曾擁有的200年世界權力的中心地位。此時世界的狀態和英國領導工業革命後的狀態非常類似,美國領導月球經濟革命,也同樣面臨眾多強國的崛起,日本、歐盟、中國和印度都擁有自己完備的月球計劃,並且也具有相當的實力。令美國最為擔憂的是,根據地緣優勢理論,這些新崛起國傢俱有超越美國的潛力,因此,美國很可能在即將到來的月球經濟時代不得不面對一場挑戰:要麼美國贏得世界,美國霸主地位更加鞏固,星條旗永不落;要麼美國步大英帝國後塵,自由女神蒙羞。
15世紀,我們與美洲大陸失之交臂;21世紀我們還能再失去月球嗎?

目次

序言
第一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遺癥
一、從俾斯麥到提爾皮茨
二、一場帝國群之間的戰爭
三、美國參戰
第二章 重整軍備
一、德國復興
二、從西克特到希特勒
三、希特勒大擴軍
第三章 “今天,宇宙飛船誕生了!”
一、赫爾曼奧伯特
二、佩內明德基地
三、“V系”火箭
四、倫敦遭襲
第四章 冷戰與較量
一、布勞恩在美國
二、科羅廖夫在蘇聯
三、美國的核訛詐與蘇聯導彈大躍進
四、登月競賽
五、大國傾覆
第五章 從太空決定戰爭
一、“薩莫斯”啟示
二、中東上空的“大鳥”
三、“鎖眼”馬島
四、海灣的太空戰表演
五、看不到敵人的戰爭
六、伊拉克的單向透明戰爭
第六章 新一輪競爭
一、新美洲大陸
二、群雄競起
三、制月權
第七章 新海盜時代
一、月球財富
二、美國難以獨霸
三、希特勒之靈
四、太空戰較量已經開始
五、從“塔季婭娜”到“施裏弗”演習

書摘/試閱

一、從俾斯麥到提爾皮茨
俾斯麥是容克(泛指普魯士貴族和大地主)地主出身,他的父親曾經對他說:“記住,你是自由的騎士,不是交稅的地主!”
1815年4月1日,普魯士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俾斯麥出身於勃蘭登堡的一個容克貴族之家,他狂熱地維護容克的特權和君主制度,歷任聯邦議會的普魯士代表、駐俄和駐法大使。1862年,俾斯麥得到國王威廉一世的重用,被任命為首相。1862年9月30日,就職僅兩個星期的普魯士首相俾斯麥,在議會預算委員會討論1863年度財政預算的決議草案時突然發言,剛開始他口氣舒緩地表達對政府和議會共同解決預算問題的願望,但突然話鋒一轉,轉向瞭解決德意志統一問題,他說:“德意志看得起普魯士,不是它的自由主義,而是它的實力……當前各種重大的問題的解決,不是靠演說和大多數人的決議………‘普魯士必須積聚自己的力量並將它掌握在手裏以待有利時機。”“這種時機已被錯過好幾次。《維也納條約》所規定的普魯士國界是不利於健全的國家生活的。當代的重大問題不是通過演說與多數決議所能解決的——這正是1848年和1849年所犯的錯誤……而是要用鐵和血來解決。”
這突如其來的演說不但沒有博得熱烈掌聲,反而像是在一盆平靜的水裏投進了一塊石頭,頓時水花四濺。在威廉一世的內閣中,只有陸軍大臣羅恩表示支持,其他的內閣成員一致反對,連威廉一世本人也對他的演說表示擔憂。10月5日,威廉一世從巴登返回柏林途中會見了俾斯麥,他憂慮地對俾斯麥說:“我完全可以預見這一切將會如何終場……在歌劇院廣場前,我的窗子下,他們將會砍下你的頭,過些時候再砍下我的頭。”他想到了被推上斷頭臺的英國國王查理一世,並把俾斯麥比作斯特拉福伯爵。
然而,這些阻力和擔憂絲毫沒有讓俾斯麥膽怯,他堅決地說:“沒有別的路可走,只好奮鬥”,“我是在為我的德意志事業和陛下奮鬥”。
在當時的德意志諸邦,盡管早有統一的願望,但長期的割據使得它們矛盾重重,而奧地利作為德意志的領袖卻無所作為,甚至可以說對統一德意志沒什麼興趣。德意志諸邦希望走一條緩慢的統一道路,即制定一個統一憲法,然後再尋找統一的方式,而俾斯麥對這種“憲法統一”嗤之以鼻,他說:“假如確實成功地按照這條新的、正在走的道路爭得了一個統一的德意志的祖國……那我可能會對這個國家新秩序的創始人表示感謝;但是現在對我們來說,這是不可能的!”他根本不相信什麼“憲法統一”,他說“我確信,普魯士的榮譽並不取決於那些在德國到處扮演堂·吉訶德、正在生病的議會著名人士”,“德國的統一和在議會的講壇上作報告不是同一類問題”。
俾斯麥以強硬的方式推行“鐵血政策”,準備統一德意志。當議會出現反對的聲音,希望罷免他時,他輕蔑地說:“我們這裏不是英國,我們這些大臣是國王的奴僕,而不是你們的奴僕。”對於這種來自議會的反對和阻礙,他曾經嘲諷地說:“一個議會比一支軍隊更容易被動員起來。”“議會的辯論,11票之多數是不可能對這些原則進行判決的。”他蔑視議會的同時,還擔心這種民主思想很可能會影響到普魯士絕對服從的軍隊,他說:“這可能把民主政治的毒藥撒進紀律嚴密的普魯士。”這才是他對議會擔心的地方。
俾斯麥堅信,只有通過戰爭才能獲得統一,他一邊堅決果斷地推行改革,著手為戰爭作準備,一邊經常發表帶有血性的言論,他說:“要對這個(德國)問題作出決定,根本方法不在於我們的議院中,而是在外交以及戰場上”,德意志統一問題“只能通過同反對者進行戰爭的道路來實現”,“沒有普魯士的軍隊,並且是一支強大的普魯士軍隊,統一德意志民族的觀念根本就不會實現。”
這就是俾斯麥,早就被形容是一個“以訓練新兵的軍刀刀刃為樂事”的“烈性容克”,當他擁有權力之後,什麼都改變不了他的決心,條頓騎士團的精神在他身上完全得到了發揮,而德意志也因此走向強大。
1864年,俾斯麥聯合奧地利發動對丹麥的戰爭,迫使丹麥放棄兩個公國。此後,俾斯麥認為:“如果奧地利不在戰場上遭受失敗,它不會允許普魯士成為統一德意志的主宰。”於是在1866年發動了對奧戰爭並取得勝利,從而鞏固了普魯士在德意志的統治地位。1867年成立了以普魯士為中心的北德意志聯邦。但南德四邦由於法國的阻撓還在聯邦之外,於是1870年又進行普法戰爭,普魯士軍隊打敗了法軍。年底南德四邦加入了德意志聯邦。成立了德意志帝國,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宣佈為德意志皇帝,俾斯麥任德意志帝國宰相兼晉魯士首相。俾斯麥靠“鐵血政策”自上而F地統一了德國,還幫助法國凡爾賽政府鎮壓了巴黎公社。他對內頒布《反社會黨人非常法》,殘酷鎮壓工人運動;對外力圖運用聯盟政策,確立德國在歐洲的霸權。1871年1月18日,德意志帝國正式宣告成立。 列寧總結說:“俾斯麥依照自己的方式,依照容克的方式完成了歷史上進步的事業。”俾斯麥於1898年病逝。
普法戰爭後德國完成了統一大業,德國經濟也隨之迅速發展。1831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此後電學理論迅速完善,而科技人員則很快研製出發電機,至1870年後以電力的廣泛應用為標志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如浪潮般撲面而來,各種新技術、新發明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出現。這些新技術、新發明又迅速被應用在工業上,而剛剛完成統一的德國工業幸運地得以大量使用新技術,這反過來又大大提高了德國工業企業的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並且科學技術也得到非常良好的發展,德國由此成為歐洲新興經濟體和科研基地。德國西門子工廠早在1866年就製造出一部發電機,到普法戰爭結束後,西門子製造的發電機已經得到實際應用。電動機的問世,標志著電能能夠轉化為機械能,電氣時代來臨。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另一個成就是內燃機的出現,它也是誕生於普法戰爭結束後不久,1890年左右柴油機研製成功,內燃機的誕生解決了交通工具的發動機問題,1885年,德國人卡爾·本茨成功地製造了第一輛由內燃機驅動的汽車。另外,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在航空、電信、遠洋運輸、冶金等領域出現了一系列重大的革命,這些都大大增強了人類的生產能力,也大大提高了工業生產效率。大量應用新技術的德國工業也就能以更快的腳步超越英國、法國這些老牌工業國,當時德國的工業實力已經僅次於美國。P3-5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36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