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定  價:NT$ 400 元
優惠價:95380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42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11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就中醫學中的精髓部分,收集了百餘名中醫學專家、教授的治學及臨床經驗,並著重闡發了他們在某一領域中的獨到見解、獨特經驗及學術觀點。全書分理法精髓、名方活用、用藥心得、臨證要訣、經典心悟五部分,基本涵蓋了中醫學的基礎與臨床各科,且文章短小精悍、深入淺出、便於閱讀。
除中醫院校學生、青年醫師、自學中醫者適用外;亦適合研讀中醫者從整合的角度加強中醫的基本觀念,作全面複習之用。

目次

【壹、理法精髓】
一、醫理與哲理
二、生理與心理
三、病因與病機
四、辨證與論治
【貳、名方活用】
一、歷代名方
二、近代新方

【參、用藥心得】
一、用藥論壇
二、用藥一得

【肆、臨證要訣】
一、內科要訣
二、婦科要訣
三、兒科要訣
四、外科要訣
五、皮膚科要訣
六、五官科要訣
【伍、經典心悟】
一、內經心悟
二、傷寒心悟
三、金匱心悟

書摘/試閱

醫理 文理 哲理 科理



醫理、文理、哲理、科理,密切相關。通文理,是明醫理的基石;明哲理,是精醫理的捷徑;知科理,是通醫理的嚮導。

萬丈高樓從地起,要想建立醫學知識的大廈,也必須從打好文化基礎做起。正如繆希雍在《本草經疏》中所說:“凡為醫師,當先讀書”,“文理不通,動成窒礙”。
文理不通,不僅對深研醫學妨礙極大,即使做一個普通的醫生,也難合格。俗話說:“文墨不通,難作醫工”。文墨不通,雖讀醫書亦難明理,臨證之際,思路不清,識證不真,每每致誤。不通文理,是庸醫通病。龔信在《庸醫箴》中說:“今之庸醫,炫奇立異。不學經書,不通字義。”陳自明在《外科精要 自序》中也說,那些使患者“輕者重,重者死”的庸醫,“多是庸俗不通文理之人,一見文繁,即便厭棄。”沈金鰲在《沈氏尊生書 自序》中還強調指出:“庸醫讀書而不通其義,雖淺近之語亦謬解訛傳,吾見其治一病必殺一人。”

與此相反,歷代名醫,都是明醫,即深明醫理之醫。而之所以深明醫理,首先就在於有深厚的文理之基。古之文理,寓於儒理,欲通醫理,先明儒理。所以自古以來就強調:“儒與醫豈可輕哉!儒與醫豈可分哉!”(《古今醫統大全》)在精通儒理的基礎上,再深鑽醫理,臨證之際,就能得心應手,左右逢源。所以,陳實功在《醫家十要》中首先就強調:“先知儒理,然後方知醫理,或內或外,勤讀先古明醫確論之書,須旦夕手不釋卷,一一參明融化機變,印之在心,慧之於目,凡臨證時自無差謬矣。”

毫無疑問,欲明醫理,必須先知文理。然而,只靠文理,並不一定就能深明醫理,就能成為高明的醫家。所謂“秀才學郎中,等於拾根蔥”、“秀才行醫,罩內捉雞”,都是言過其實。須知醫學是門應用科學,最重實踐,而且沒有臨床的實際體驗,許多醫理也難徹底明白,“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甚至有人又從另一個側面強調:“熟讀王叔和,不如臨症多。”

過分強調那一個側面,均屬片面,知行統一,理論與實踐結合,是哲學的基本觀點。古代名醫,深明此理。繆希雍在《本草經疏》中說:“昔稱太醫,今曰儒醫。太醫者,讀書窮理,本之身心,驗之事物。”《小兒衛生總微方論 醫工論》也說,為醫者,既要“廣收方論,博通義理,明運氣,曉陰陽”,又要“善診切,精察視,辨真偽,分寒熱,審標本,識輕重。”龔信還專門寫了一篇《明醫箴》,他強調說:“今之明醫,心存仁義,博覽群書,精通道藝。”博覽群書以明醫理,要“洞曉陰陽,明知運氣”;精通道藝,則要“辨藥溫涼,脈分表裏;治用補瀉,病審虛實;因病治方,對證投劑;妙法在心,活變不滯。”

歷代名醫成才的妙訣,除了心存仁義、醫德高尚之外,無非就是兩條:一是博覽群書,窮究醫理,達到博通義理的境界;二是本之身心,驗之事物,達到精通道藝的境地。這兩條,是歷代名醫治學之道的精髓,也是今日中醫成才的兩大要素。

讀書窮理,臨床驗證,都離不開哲學的指導。不通哲理,難明醫理;思維片面,臨床難驗。前賢強調醫者先通儒理。這儒理之中,除文理之外,也包括哲理。而中醫理論奠基於春秋戰國時期,那時諸子蜂起,百家爭鳴,哲學對醫學的滲透簡直到了難解難分的程度。《內經》之中,幾乎無處不閃爍著哲理的光輝。整體恒動觀,天人相應觀,形神合一論,邪正標本論,特別是“自然─生物─社會─心理”醫學模式,至今令人讚嘆不已。古之名醫,不僅重視醫理、文理,而且十分強調哲理。唐代孫思邈說,“不讀諸子”、“不讀老莊”,觀察事物就不能得到深刻的認識,也不能適應自然變化的規律。所以,古之名醫無不博覽諸子百家以明哲理。例如,晉代葛洪讀書,“上自正經諸史百家之言,下至短雜文章,近萬卷。”

一般認為,醫理、文理、哲理,三位一體,是中醫學術的一大特色。精醫理,通文理,明哲理,也是一個中醫必具的基本知識結構。然而一個高明的醫家,還必須具備更為廣博的多學科知識。《黃帝內經》提出習醫必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孫思邈在《千金方 大醫習業》中說得更為具體。他認為,一個合乎標準的醫家,不僅要學好醫經、經方、脈學、本草學、針灸學等中醫專業知識,而且要懂得文學、史學、哲學、天文學、地理學、數學、社會學等多方面的知識。只有這樣,才能“於醫道無所滯礙,盡善盡美矣”。例如,明代偉大醫藥學家李時珍,除了精研醫書之外,對文學、史學、哲學、語言學、音韻學、農學、天文學、曆法,乃至詩歌小說,無不瀏覽。倘不如此,他也絕不可能完成古代的百科全書──《本草綱目》。

由此可見,自古就要求醫者不僅要精醫理、通文理、明哲理,而且要知科理。時至今日,這醫、文、哲、科,仍然是中醫人才必備的知識結構。時代在前進,科學在發展,這四方面的內涵已遠非昔日可比。所以,習醫者在繼承的基礎上,又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既善於吸取古代精華,又善於融會當代新知。就文理而言,既通古文,又通今文,還通外文。就哲理而言,既要深入研究古代的樸素辯證法,更要吸收當代的哲學觀。就醫理而言,既要深究歷代醫家之理,尤其要重視當代中醫之理。就科理而言,既要學習古代多學科知識,尤其要努力吸收當代日新月異的多學科知識。

繼承歷代精華,吸收當代新知,是古今明醫的本質特徵。既不可厚今薄古,尤不可厚古薄今。陳實功在《醫家十要》中說得好:“古今前賢書籍,及近時明公新刊醫理詞說,必尋參看以資學問,此誠為醫家之本務也。”

不僅對醫理要古今互參,對於文理、哲理、科理,也應尋古索今,互相參看。醫界同道,倘能齊心合力,努力繼承,銳意發展,何患中醫後繼乏人、後繼乏術?!當代名醫,必將成千上萬矣!
(馬有度)



醫理哲理 融為一體

為什麼絕大多數國家的傳統醫學已被現代醫學所吸收消化,而中醫學卻仍然能在二十一世紀放出光輝?可見中醫學蘊藏著強勁的生命力。這種生命力就是樸素的辯證法與醫學的結晶,從而形成中醫學的理論體系。

中國和希臘一樣,很早就有樸素的辯證唯物論。《易經》直觀地、不自覺地反映了自然和社會生活中的矛盾現象,並以 、 爻的對立而演變出八卦──六十四卦,含有運動變化的觀念和不斷發展、上升的觀念。《易傳》大大發展了《易經》所包含的原始的樸素辯證法思想,認為“變”是世界的普遍規律,自然界事物本身存在著矛盾,還猜測到矛盾的雙方,是互相轉化的。《易傳》樸素的對立統一的辯證法思想,在中國哲學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中醫學也不例外。《內經》是奠定中醫學發展基礎的巨著。這一巨著從當時各種自然科學(天文、曆法、數學、地學、農業……)中吸取了大量的營養,但給以決定性影響並使中醫理論早期便建立在穩固的基石之上,則是吸取自《易經》、《易傳》以來特別是戰國前後諸子百家的樸素辯證法思想,並融化於醫學學術之中,才帶來了中醫學的迅猛發展。如《洪範 九疇》的“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就直接為《內經》所引用。又如“水者何也?萬物之根源也,諸生之宗室也。”(《管子 水也》)可以說是腎主先天的理論來源之一。

唐宋時代我國自然科學又有輝煌的成就,給醫學的發展以一定的影響,如印刷術的發明大大有助於醫學的普及,交通的發達,帶來海內外醫藥交流等等。金元時代,是中醫學的又一個爭鳴的時代,給明清醫學的發展以重大的影響,而金元時代之醫學爭鳴,又與宋代哲學爭鳴有著密切的關係。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說:“儒之門戶分於宋,醫之門戶分於金元。”金元名醫朱丹溪的《格致餘論》,顯然受到其祖師朱熹的影響;明代傑出的哲學家方以智,其“火一元論”的唯物主義自然觀,又受朱丹溪的影響。

整個中醫學本身就滲透著樸素的辯證法思想。八綱辨證就是明顯的例證。八綱即陰陽、表裏、寒熱、虛實。八綱就是四對矛盾,任何病證都可以用八綱去辨別。八綱又注意到辨別矛盾的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八綱的寒與熱、虛與實還有真假之分,提示如何透過現象抓住本質;八綱辨證還十分重視矛盾的互相轉化與聯繫。八綱辨證足以說明中醫學已發展了古代樸素的辯證法,它不是哲學而是符合辯證唯物主義的醫學。

在醫學與哲學的關係上,明代醫家張景岳《類經附翼 醫易義》有過精闢的論述:“天地之道,以陰陽二氣而造化萬物;人生之理,以陰陽二氣而長養百骸。易者,易也,具陰陽動靜之妙;醫者,意也,合陰陽消長之機。雖陰陽已備於《內經》,而變化莫大乎《周易》。故曰天人一理者,一此陰陽也;醫易同源者,同此變化也。豈非醫易相通,理無二致,可以醫而不知易乎?”張景岳鑽研《內經》數十年,到老年時期乃知溯流探源,融醫哲於一體,把人體與自然界、醫學與哲學結合起來研究,認為易具醫之理,醫得易之用,二者有共同的基礎,並重視哲學對中醫學的影響。可以說張景岳的全部醫學成就與他深入研究哲理是分不開的。

醫哲結合,相得益彰。“隨著自然科學領域中的每一個劃時代的發現,唯物主義也必然要改變自己的形式,而一個民族想要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這是振興中醫所必須重視的問題。
(鄧鐵濤 邱仕君)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5 380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